《大江大河》編劇袁克平:創作時幾度痛哭流涕

2021-01-08 澎湃新聞
本文來自「編劇幫」微信公眾號(微信號:bianjubang),澎湃新聞經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繫編劇幫。

「這部劇可能會改變我的人生」

「這集要傳達的道理,不該只讓VIP看到」

「我們不需要跪舔,質高自然登門」

「以前的大學生心繫十一屆三中全會,現在的大學生在玩《王者榮耀》」

「爸爸在朋友圈裡轉發了海報,說『原來有人記得』。他們應該被記錄下來,那個時代應該讓後人銘記。」

「想到那個所有人都在拼搏的年代,竟然感動了,我們這些學渣辜負了時代。」

……

這是《大江大河》播出後部分年輕觀眾的反饋。上周,侯鴻亮製片,孔笙、黃偉導演,袁克平、唐堯編劇,王凱、楊爍、董子健主演的《大江大河》在北京衛視、東方衛視和三家視頻平臺同時開播。豆瓣評分8.9,觀眾表示誠不我欺。

近日,深居簡出的編劇袁克平和編劇幫記者暢談了一個下午,揭曉這部劇的創作始末、自己的人生變遷以及在他眼中正午陽光的獨特之處。

編劇袁克平。 圖片來自 「編劇幫」微信公眾號

寫劇本時幾度痛哭流涕

「寫《大江大河》,我幾次痛哭流涕。」袁克平說。

劇本創作用了一年零7個月,「寫提綱就用了7個月,寫得很艱難。」劇本創作後期,為了加快速度,最後14集,袁克平是口述完成的,80多天,每天說十幾個小時。

有好幾次,說著說著就痛哭流涕,說不下去了,負責記錄的編劇助理就默默等著。「你要吃透你的人物,你要和他們一起生活。」

播出前,媒體都擔心這不是一個年輕人感興趣的題材,導演孔笙和製片人侯鴻亮對市場預估也略為保守,孔笙說我們先吸引自己這一代人,侯鴻亮說95後的兒子曾問他拍這樣的劇有人看嗎。但正午陽光對這部劇寄予深情,說它是團隊20多年現實題材創作經驗的一次總結,也是他們這一代改革開放同齡人最深切的感受。

製片人侯鴻亮(左)、導演孔笙(右)

欣慰的是,它一開播就打通了全年齡層,老一輩在追憶緬懷,年輕人在理解、反思。目前來看,這部大劇將成為正午陽光的扛鼎之作,成為演員們的代表作。

劇中講述了改革開放第一個十年裡「弄潮三子」的突圍路徑,編劇將三個典型人物的命運嵌入歷史車輪,用生動的劇情,真誠的筆觸將悠悠歲月送上螢屏。

「觀眾不喜歡看的作品,常常是因為創作者不夠真實、不夠真誠。我寫東西的時候是很認真的、很虔誠的。可能作品寫得不怎麼樣,但那份真誠我是一定付出的。」袁克平說。

說現在的孩子審美品味低了,喜歡沒有思想性的東西,喜歡《王者榮耀》,袁克平認為這不是關鍵:「我最怕聽到說,那個戲寫得不錯,品位很高,豆瓣評分很高,這麼深刻的東西為什麼沒人喜歡?」

「就是沒人喜歡,這樣的作品也多得是。為什麼?觀眾不在乎你深不深刻,只在乎你好不好看,有沒有戲劇性。你光去追求思想性,那觀眾就不看你的思想,思想多討嫌!這一類作品你仔細去觀察,它一定違反了戲劇創作規律,節奏慢或者裝逼去了,你怎麼能讓人喜歡?」袁克平說。

楊爍飾演雷東寶,童瑤飾演宋運萍

他認為,「影視劇,包括舞臺劇,和小說不一樣,它一定要能瞬間抓住人。其實文學、藝術始終都在向前發展,工業化作品裡同樣有很多古代哲人的思考,關鍵要遵循影視規律,要有戲劇性。比如《碟中諜》,你會不由自主地擔心主角能不能過關。」

其實有很多非常好的影視作品給了我們啟示,袁克平說,像《士兵突擊》《闖關東》《喬家大院》《大宅門》,每一集都扣得非常緊,都讓你揪著心。它不是專屬於哪個年齡層的,它的故事、人物引起了所有人的共鳴。不過他也認為像這樣的作品在影視歷史中是很少的,幾年一部都很難。

「我固然希望年輕人也像我們那個時代一樣,喜歡品位比較高、思考比較深刻,具有一定哲學意味的東西,但實際上是不可能的,我們不可能回到那個時代。現在娛樂方式太多了,而且我們那個時代不像現在的年輕人壓力這麼大,節奏這麼快,這使得他們的思考時間並不是那麼多。」


侯鴻亮看人長處 孔笙了解人心

2016年,正午陽光找到袁克平,希望他改編阿耐的《大江東去》。袁克平的女兒袁子彈曾和正午陽光合作過《歡樂頌》,讓人聯想到此次合作可能與此有關,但袁克平說並非如此,正午陽光找來的時候,女兒也很吃驚。

袁克平說,小說我看得很認真,看了一個多月。但之前從沒改編過他人作品,都是原創,猶豫了很久才做決定。與正午陽光合作後,編劇袁克平不吝讚美:「我對這個團隊很佩服。」

「它和其他影視公司真正的不同之處,就是這個團隊沒有短板。」他認為,一部劇的好壞,是由主創團隊的短板決定的,哪個環節有問題都會拉低作品整體的質量。「我認為正午陽光是一個幾乎沒有短板的團隊,策劃、導演、選角、攝像、美術、道具、剪輯等等,每個部門都達到了一個高峰。」

「沒短板就意味著下限很高,和這樣的團隊合作,不擔心劇本被減分,你只恨自己為什麼不能寫得再好一點。」

王凱飾演宋運輝

比如宋運輝對著大山喊「我們可以上大學了」,劇本裡沒寫後面的鏡頭,但孔導拍了2隻黑豬的反應,多幽默呀!

袁克平回憶了和侯鴻亮、孔笙相處的感受,「你們老說孔笙拍的東西很準確,怎麼來的?他了解生活、了解人心,這是一個能夠走進人心裡的導演。」

「對於侯鴻亮,我感覺很奇怪,他有一雙看人長處的眼睛,很少看人短處,他特別善於發現有光彩的東西。這很難,人們總是容易發現黑暗,發現人的缺點、不足,但他很善於發現優點。我們寫的內容到他那都是一遍過,他直接告訴你喜歡哪。他看到喜歡的東西後,也想著如何把它展現出來給世界看。」

他還提到了文學策劃陸維:「陸維是個不善於交際的女孩,但是眼光非常了不起。」袁克平雖然年過花甲,但喜歡看網絡小說,且無所不看,「《琅琊榜》《慶餘年》都是我很喜歡的作品,陸維能夠從幾千部、幾萬部網絡作品中把它們挑出來,眼光很獨到。」

《大江大河》劇照

王凱、楊爍、董子健這三個主角,袁克平也認為選得很貼切,「王凱是個大大的意外,我曾經覺得很頭疼,畢竟36歲的人來演十幾歲的男孩……但他現在給出的感覺真是那個年齡段的,清澈執著的少年感,一點不違和。」

「他們的光芒都是收著的,作為編劇,和他們合作很舒服。正午陽光與人合作的能力絕對是第一流的,他們教了我很多東西。」袁克平透露自己以前很難合作,「不善於交際,又很自以為是,你不是太討厭了嗎?」

碰幾次頭後才漸漸明白了:「與人合作是一門大學問,在這個時代能有所成就,必須要有團隊精神,特別是文學藝術作品,這是集體創作,不是個人完成得了的。妥協是門藝術,能夠妥協的人會得到更多助力。」

董子健飾演楊巡

袁克平分享了一些創作理念。最初他和侯鴻亮交流,發現彼此意見完全一致:「《大江東去》寫了幾個有特點的人:楊巡在中國文學作品裡是獨特的,至少可以進入這個時期文學創作的人物畫廊中;其次我看好的人物是雷東寶,小說結尾雷東寶倒在地上,我想到了霸王烏江自刎,英雄的落幕;相比較而言,宋運輝就弱了些,這是在改編過程中需要努力加強的。」

對比阿耐的原著,可以發現播出前幾集改編較大的有幾個部分:宋運輝姐弟的政審阻礙,原著只有寥寥幾句敘述,背誦人民日報社論、姐姐讓出名額等情節是編劇設計的;摘掉右派帽子小說中只是一筆帶過,在電視劇裡具體化到宋運輝舍友老丁身上;還有宋運萍探望弟弟,剪了辮子買白襯衫等等,是改編時加的。

姐姐宋運萍放棄了讀大學的機會

劇中還一些細節:大學宿舍裡,三叔虞山卿讀的是《<傷痕>及其它》,舍友們談論的是十一屆三中全會……這種具有儀式感的記憶符號在劇本裡還有很多,它們點到為止,克制卻飽含力量。

袁克平解釋說:「有些內容在小說裡一行字就過去了,沒有戲就比較麻煩。那個時代像宋運輝這種人我們見過很多,這種塑造對於我不是難事。」

有看過原著的網友評論說,「這些年很多電視劇都喜歡平鋪直敘,喜歡用對話解決問題,雖然事情發生了,但沒有起伏,沒到極致,觀眾看了沒感覺,《大江大河》證實了一點:一個會寫戲的編劇有多麼重要。」

對於《大江大河》,袁克平也有一些遺憾:「我看了片子,幾個演員演得非常不錯。很可惜的是這個戲是個男人為主的戲,女演員的戲少了一點,出來一下就走了,我本來覺得這樣可以,但是你的筆墨不能把每一個女性寫到極致。」

宋運萍從出場開始,命運已經被彈幕劇透……

人可以沒飯吃,但不能沒理想

看《大江大河》有觀眾感慨:「片尾蹦出來光鮮亮麗的廣告恍如隔世,從劇中的歲月穿越回現實,我們以為理所當然的生活,竟是前輩們用執著和膽識爭取來的。40年,在歷史長河裡不過一瞬間,我們的生活卻發生了如此巨變。」

這樣的感嘆,主創們更是深有體會,袁克平也是戲中人。和劇中主角宋運輝一樣,袁克平的青少年時期也十分坎坷,讀書曾是一種奢望,他們也都有一個共同的執念:改變命運,掙個未來。

特殊年代,熱愛文學的袁克平也只勉強讀完初中。因為文化水平不高,他做了十年的建築工人、木匠,此後,他在沒有任何回報的情況下,堅持寫了17年的小說。

「實在是沒文化,我們這一代起步非常艱難。和老三屆不一樣,和後來能參加高考的人不一樣,我們真的是廢了的一代。我們說老三屆不易,才會出現像《大江大河》裡面三十多歲上大學的情況。相比較而言,我們66屆、67屆上中學的人才是最悲哀的。現代中國的風雲人物幾乎都是八十年代大學畢業的,要成為人物,不具備起碼的文化是不行的,我們那個時候不具備這個條件。」

趙達飾演的工廠子弟尋健翔嘴硬心軟

早年袁克平也曾抱怨過命途多舛,寫過不少沉重、壓抑的小說。但他內心一直有著逆天改命的理想。

「我年輕的時候是很囂張的,自以為是。『破四舊』之後看書特別難,我到處去找書看。有一次接觸了一本法國文學,於是就搜羅巴爾扎克所有的作品。我小時候也以為自己能做書記官,這簡直是不自量力。」

袁克平說,只是曾經美好的願望,現在也並不後悔當時的輕狂。「隨著時間的推移,你知道自己沒有那個能力,就把目標放低一點,還達不到就再放低一點,不就這樣過來了嗎?」

袁克平寫過17年小說,十來個中篇、二三十個短篇,兩部長篇,基本沒有發表,他說,「一點用處都沒有,但很不容易,都是白天幹活晚上寫」。

當時大家都很窮,他買了茶壺這麼大一瓶子辣椒,吃了兩個月的白飯和辣椒,第一篇小說50多天就寫完了,三十萬字,手寫的,而且當時在修建嶽陽化工總廠,每天上12個小時班。

「雖然說是狗屎一樣的小說,子彈後來看了笑得直打滾,至少這是一種追求。有才華的人很多,李白、蘇軾是天選之子,但是我們也有自己的生活體驗翻動著你、攪動著你,讓你想要一吐而後快。大狗叫,小狗也要叫,我們試著努力,也許也可以留下點什麼。」袁克平說。

「後來我明白我不是雨果,不是巴爾扎克,不是左拉,不是莫泊桑,但曾有過願望,想成為他們,我因為這個想法才能稍微多走了幾步。如果沒有這個念頭,我也許一步都沒走。人可以沒飯吃,但一定要有理想。」這也是袁克平想通過《大江大河》與年輕一代分享的人生體悟。

現在有一種說法叫「階層固化」,袁克平倒是想對年輕觀眾說一句話:「任何時候階層是固化不了的,只是程度深淺而已,你要是願意努力奮鬥,不會更壞。有多大的能力就捧多大的碗,少發牢騷多幹活。」

在袁克平寫了17年小說後,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可以寫舞臺劇了,後來拿到了全省唯一的指標,到上海戲劇學院進修,又和電視劇結緣,來北京寫劇本。2011年央視播了袁克平原創的《下海》,寫的是90年代人們到廣東下海經商的故事,「我當時寫完很激動,以為代表作出來了,但結果不盡如人意」,因為種種原因,劇沒播出第二輪,沒達到它應有的影響力。但就因為這部已被深埋在歷史塵埃中的劇,讓正午陽光選擇邀請袁克平來合作《大江大河》。

張嘉譯和劉蓓主演的《下海》 豆瓣評分8.1

「這之前三四年我天天在家裡玩,停止創作了。」對於生命中的際遇,袁克平說:「生活這位編劇寫的戲,遠比戲劇複雜得多,也偉大得多。」

「40年,對於人類來說多麼短暫,我們中國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以前農民窮到什麼程度。」他說這40年的意義,文學藝術作品展現的不過太倉一粟,也許很多很多年以後,還要重看這40年。

袁克平想告訴年輕人珍惜理想:「在任何時代,沒有理想是黑暗的,哪怕很低很低的理想都是光彩閃爍的。你的親人、朋友如果有理想,你一定要替人家好好呵護住,因為理想這個東西很珍貴、很稀少,但它是推動世界前進的動力。」

對擁有編劇理想的年輕人,他以女兒袁子彈的成長為例建議:「除了有天賦和才華,還要能吃苦、咬得住,不吃苦不行,世界上所有土地都是用來埋有才華的人的。」

演員楊爍在微博上發的劇本照片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大江大河》背後的編劇袁克平:15年才原創4個劇本
    作為編劇和作家,袁克平鮮少出現在公眾面前,而《大江大河》的熱播卻引起了公眾對他的關注。 《大江大河》是袁克平首次改編小說原著,也是繼《下海》之後他第二次創作改革開放題材,延續了他以往僅有的4部電視劇劇本的一貫優秀。
  • 專訪|《大江大河》編劇袁克平:別以為有飯吃算不上什麼大事,我們是...
    每經記者:杜蔚 畢媛媛 每經編輯:杜毅專訪《大江大河》編劇袁克平歲末年初,一部《大江大河》,不僅打破2018年劇荒魔咒,還為2019年開了個好頭。溫柔善良的萍萍、脾氣直心眼好的雷東寶、機靈的楊巡、從倔脾氣到一點就通的宋運輝……這些鮮活的人物即便離開了屏幕,仍然在我們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
  • 電視劇《大江大河》編劇是誰 袁克平寫分集大綱用了7個月
    編劇袁克平透露,為了最大程度做足劇本之前的案頭工作,他在正式寫劇本前,足足花了7個月時間,做出了42集的分集大綱。拍完《大江大河》,他有一個感受就是導演孔笙特別以細節見長,很多都是劇本中沒有體現的,這需要長期對生活的細膩觀察,「有一桌子菜,小到一碗肉,那個年代該怎麼吃,他都考慮得很周到」。
  • 對話│編劇袁克平:改革開放的每一步都滲透了中國人的努力、苦難和...
    每經記者:杜蔚 畢媛媛 每經編輯:杜毅回憶起《大江大河》的創作過程,袁克平感慨萬千,這個自詡為「鄉下出來、不講規矩、橫衝直撞、有點匪氣」的資深編劇,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專訪時吐露了與正午陽光的合作「緣分」、接受改編工作的初衷以及對同為知名編劇的女兒袁子彈的寫作看法等諸多工作、生活上的細節。
  • 《大江大河》為何能成為主旋律爆款?
    在該劇開播之時,正午陽光當家人侯鴻亮說。製片人有使命感。「我們團隊並不是特別聰明的人,除了拍電視劇,不會幹別的事」,侯鴻亮說,最初讀到《大江大河》這部小說時,就從心底產生出一種使命感,就是要將這部小說改編成為電視劇,搬上螢屏。
  • 大江大河小說結局是什麼 大江大河電視劇是哪本小說改編的?
    大江大河電視劇是哪本小說改編的據悉,電視劇《大江大河》是根據阿耐所著小說《大江東去》改編。大江大河小說結局是什麼大江是現實社會的濃縮版,不是你往常看的小說,不存在所謂王子公主的結局,注重的應該是過程。如果非的說要一個結局,那就是小宋越來越官僚、小梁越來越成熟、小楊越來越成功、雷東寶比較不幸,中風過,而且阿耐開始寫98年後的其餘十年了,與大江雖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卻是從新的人物,新的角度出發。
  • 《我不是藥神》《大江大河》等榮獲「年度關注編劇」榮譽|第二屆嘉年華圓滿成功(1744期)
    年度關注電視劇編劇:《正陽門下小女人》《和平飯店》《大江大河》 獲得年度關注電視劇編劇榮譽的是《正陽門下小女人》的編劇王之理、《和平飯店》編劇張萊和《大江大河》的編劇袁克平、唐堯。《和平飯店》張萊(中)編劇張萊稱接到編劇幫的邀請時特別驚喜,「做了那麼多年編劇,忽然覺得自己有組織了,心裡特別踏實。」
  • 《大江大河》獲飛天獎,官微放劇照,《大江大河2》快要上映了?
    由上海廣播電視臺、正午陽光、SMG尚世影業出品,改編自阿耐小說《大江東去》,袁克平、唐堯編劇,孔笙、黃偉執導,侯鴻亮擔任製片人,王凱、楊爍、 董子健和童瑤主演的《大江大河》榮獲飛天獎優秀電視劇獎。 於是,我們無比期待《大江大河2》的上映。
  • 《大江大河》獲飛天獎,官微放劇照,《大江大河2》快要上映了?
    由上海廣播電視臺、正午陽光、SMG尚世影業出品,改編自阿耐小說《大江東去》,袁克平、唐堯編劇,孔笙、黃偉執導,侯鴻亮擔任製片人,王凱、楊爍、 董子健和童瑤主演的《大江大河》榮獲飛天獎優秀電視劇獎於是,我們無比期待《大江大河2》的上映。
  • 胡耘豪《大江大河》熱播 雷正明迎上改革浪潮
    近日,由袁克平、唐堯編劇,孔笙、黃偉執導,侯鴻亮擔任製片人,王凱、楊爍、董子健領銜,胡耘豪、金晨等參演的《大江大河》正在熱播中,在最新更新的劇集中,由胡耘豪飾演的雷正明也正式上線與觀眾見面,作為雷東寶的後輩,雷正明聰明機靈,在鄉村改革的浪潮中,他跟隨雷東寶的腳步一起走在時代的前沿。
  • 《大江大河2》開播,收視率不敵《人民的名義》姊妹篇
    序言:2018年播出的電視劇《大江大河》,是當年「年度劇王」候選人之一,收視率很高,播放量很高,還獲得了很多獎項,比如第25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中國電視劇獎」、「最佳女配角獎」(童謠)、「最佳導演」(孔笙、黃偉)。
  • 《大江大河2》豆瓣9.4,宋運輝不再是「愣頭青」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龔衛鋒電視劇《大江大河2》上周末登陸東方衛視,每晚7:30兩集連播。該劇由上海廣播電視臺、正午陽光、SMG尚世影業出品,王凱、楊爍、董子健、楊採鈺領銜主演。《大江大河》第一部播出時,恰逢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一波回憶殺引發觀眾的追看熱潮,並獲得了飛天獎、白玉蘭獎、金鷹獎認可。
  • 《大江大河2》豆瓣9.4,宋運輝不再是「愣頭青」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龔衛鋒電視劇《大江大河2》上周末登陸東方衛視,每晚7:30兩集連播。《大江大河》第一部播出時,恰逢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一波回憶殺引發觀眾的追看熱潮,並獲得了飛天獎、白玉蘭獎、金鷹獎認可。
  • 正午陽光董事長侯鴻亮:從《大江大河》《閩寧鎮》看主旋律創作...
    11月12日,2020年「金熊貓」國際傳播高峰論壇電視劇分論壇繼續在成都舉行,侯鴻亮著重與業內同行分享了中國影視劇創作在堅持題材守正、觀點守正、正字守正同時,如何做到表達創新、形式創新、傳播創新。侯鴻亮首先將《大江大河》《閩寧鎮》兩部正午陽光出品的主旋律作品作對比。「一個是自主選題,一個是命題作文,一個花了10年時間,一個要在1年內集中創作。」
  • 名人堂·2018年度電視劇/網劇丨2019電視螢屏題材多樣《大江大河...
    既有主旋律、正能量的現實主義作品如《大江大河》《人民的財產》,也有展現行業現狀的職場劇,如《平凡的榮耀》《逆光》等。還有凸顯家國情懷的諜戰劇、戰爭劇如《天衣無縫》《老中醫》等。正在熱播的《大江大河》以改革開放為背景,講述了1978到1992年間創業先行者們在變革浪潮中不斷突圍的故事。
  • 【衛視熱播】有情懷有故事,年代劇《大江大河》獻給特別的歲月!
    七八十年代是我們父母輩拼搏奮鬥的年代最近熱播的正劇《大江大河》講述的正是那個年代《大江大河《大江大河》是由侯鴻亮製片,孔笙、黃偉執導,袁克平、唐堯編劇,王凱、楊爍、董子健主演的當代題材電視劇 。
  • 《大江大河2》將開播,王凱楊爍董子健同臺飆戲,再現改革四十年
    最近,愛奇藝發布了2020年備受期待的精品大劇片名單,其中就包括老文一直期待已久的《大江大河2》。回顧之前的《大江大河》,好評無數,可謂是現象級大劇,的確,山影出品的電視劇就沒讓老文失望過。本劇由金牌製作人侯鴻亮製片,著名導演孔笙、黃偉執導,知名編劇袁克平操刀,王凱、楊爍、董子健三位實力派演員主演的有關改革開放題材的電視劇。
  • 「衛視熱播」有情懷有故事,年代劇《大江大河》獻給特別的歲月
    七八十年代 是我們父母輩拼搏奮鬥的年代最近熱播的正劇《大江大河》講述的正是那個年代《大江大河《大江大河》是由侯鴻亮製片,孔笙、黃偉執導,袁克平、唐堯編劇,王凱、楊爍、董子健主演的當代題材電視劇 。
  • 《大江大河》:這樣一部土土的劇是怎麼吸引年輕觀眾的?
    《大江大河》劇照最近上映的《大江大河》總算是讓人眼前一亮,隨著最近劇中女主角——童謠飾演的宋運萍去世,網友和觀眾對這部劇的討論和關注越來越多。大家不是衝著「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去的,純粹是被劇中人物的命運牽著走了。
  • 琅琊榜、歡樂頌、大江大河,出品方正午陽光十年爆款不斷,憑啥?
    先讓我們跟隨這個山東漢子的腳步,回到讓他最懷念的在山影潛心創作、常年混跡劇組的日子。正是在那裡,他與當時的導演孔笙、編劇李雪相識,幾年之後,這幾個男人會被稱為正午陽光鐵三角。而這部劇集也代表了正午陽光創造的某種國劇創作模式:編劇經常是頂級的,孔笙身後有劉和平、蘭曉龍、高滿堂、袁克平等頂級編劇助陣,直到《大江大河1》,第一編劇依然是袁克平。然而演員方面,卻經常出現很多不太知名的熟臉,正如網友所說:「這些配角雖然在多部山影/正午出品的劇集裡露面,但他們都是高級的『劇拋臉』,所以並不覺得重複,有時都看不出是一個人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