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博士王永強,出國20年拒見父母被罵,背後有何難言之隱?

2021-02-10 談房屋

孝無終始,善行不怠,世上無物無不可愛。在一個人的一生中,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關乎一個家庭的幸福程度。

貧苦的村莊培養出一個北大的博士,似乎是夫妻倆一輩子的榮耀,只是那個孩子,在生活和家庭的壓力下背負了深深的沉重。

對於每一個父母來說,孩子就像是自己生命的延續,是生命的奇蹟,無論生活的好壞,都會竭盡全力給孩子最好的生活環境。而對於子女來說,無論是情感還是倫理的要求,贍養父母都是最重要的責任。

可是有這樣一個人,即便是在媒體的滔天討伐中依然不願意回國見父母一面。

王永強,是一名從小村莊裡走出來的博士後,他面對得了癌症的二十年未見的母親,依然不回國相見,而是告訴媒體和朋友不要打擾。

清官難斷家務事,在了解了更多王永強與原生家庭的關係之後,才真正感覺到王永強的心酸。

這位出國消失二十年,拒見患癌父母的博士後王永強,並非忘恩負義。

年少優秀 備受盤剝

永強,永遠強大。名字很普通也很樸實,也許在王永強出生的時候,父母對他真的寄予過深深的厚望。

王永強出生在1969年,家裡有三個孩子,在王永強的前面還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似乎生活的重擔不應該承擔到這個年齡最小的孩子身上,但是哥哥有小兒麻痺,生活行動都是個問題,家裡要養一個病人,花銷自然就更多了。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真的沒錯,生活的壓力根本無關年齡。

這為本就貧窮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所以這個最小的弟弟要不得不扛起生活的重擔,但是似乎父母並沒有心疼這個小兒子,對王永強的開始了無止境的盤剝。可能對於王永強來說,最難過的就在於付出了,仍然看不到愛。

那個時候家裡窮困,但是王永強卻學習很好,第一名的位置基本上為他所準備,也許從那個時候他就想著用知識改變命運和未來。他的努力是有成效的,終於考上大學,每個月能拿到四元錢的補貼。

也許現在的四元錢不算什麼,但是在那個年代,對於生活艱苦的王永強來說,算是看到了自己用努力換來的一些成績。

然而王永強的父母要求王永強將每個月這一點的補貼都要上交給家裡,為了維持家裡的開支和生活,王永強答應了。

勉強也不能抱怨,因為那是家,出生的地方,開始的地方,似乎這一輩子都要肩負起的責任,沉重的讓王永強喘不上氣。

然而父母卻十分不滿足,從王永強上學開始,家裡就非常希望王永強輟學,輟學之後早早地為家裡分擔,王永強忍受了下來。

不僅成績優秀,而且為了上高中還要自己走很遠的路才能到達學校,山高水遠,來來回回的上學路一走就是好幾年。家裡不願意讓自己上學,王永強就節衣縮食,省吃儉用讓完成了自己的學業。

要知道賺錢不能看眼下,要記得投資自己,這一點王永強想得通透。

走入社會,再遭挫折

到了大學,王永強選擇繼續在學位上有所成就,於是考上了研究生。

這個時候王永強的補貼增多,漲到了72元錢。成人的王永強也為自己的將來做了考慮,他和家裡商量留一些錢自己攢著,以備將來。

沒想到慘遭拒絕,而且家裡對於王永強自己攢錢的想法,進行了無情的謾罵,在他們的要求下,王永強不得不將所有補貼上交到家裡。

家裡沒出力,反而儘是索取,這樣的做法,在王永強的心裡留下了很深的陰影,但這並不算結束。貧窮的家庭能有一個大學生,這對父母來說就像是以為擁有了可以有求必應的寶物。

在他們的眼中,只要自己供王永強成才,讓他進了城當上了大學生,王永強就能在城市裡無所不能,吃香的喝辣的。

父母以為自己了解孩子,而孩子也以為自己了解父母,其實都不是。

他們遠遠不知道王永強的艱辛,而王永強的困難在他們的眼中就是不願意幫助家庭的自私。

於是,他們要求王永強在城市裡,給自己的哥哥找一個得體的工作,讓這個患病的哥哥能得到王永強的照顧。

父母又十分好面子,答應了親戚,讓王永強幫助親戚家的孩子,以非常低的成績進入自己自己心儀的大學,可是,這對於一個剛剛在城摯站住腳的年輕人來說,十分困難,但是父母就是認為王永強不願意為家裡付出。

成家立業,被迫離婚

王永強的學習能力非凡,最終考取了北大的博士,而他的工資也上升到了一百二十,對於一個成年男性來說,自己掙的錢拿出來自己存一些應該十分正常,但是家裡面仍然不滿足,分取了很多。

似乎這最後的稻草都被父母狠狠地攥在手心,一個人如果做什麼都需要任人擺布,他一定不快樂。

就在這個時候,王永強提出了結婚,對象是教授的女兒,兩個人商量後決定前往日本,但是父母得知了這個消息後,覺得失去了支撐,要求王永強把全家帶去日本。

這對這對新婚夫婦來說實在是有些為難,兩個人到了日本並不是去度假,在舉家出國實在是困難,為此,王永強再三發誓每個月都會給家裡寄錢。

但是這場婚姻還是在家人的逼迫下走到了盡頭,王永強還是被迫和妻子離婚,隻身在國外的他幾乎萬念俱灰前往美國,自此和家裡失去了聯繫。

據悉,王永強的親人說這其中確實有隱情,這讓很容易就才想到父母對王永強的盤剝。在整件事中,王永強從最初的接受、到反抗、再到最後的沉默,這其中的辛酸外人自不會知。

如今母親患了癌症,在醫院裡的時候喊著這個自己二十年未見的兒子,心中不知是後悔還是埋怨還是痛恨。

這件事在報導之後引發了軒然大波,網友們的評價中有覺得王永強給北大丟臉,有覺得王永強不孝順的,有覺得王永強的父母做得太絕……對於這些聲音,在國外的王永強說出了「勿擾」、「清官難斷家務事」。

不能與原生家庭的和解,對於王永強來說,也並非是好事,但是似乎就是有打不開的心結,王永強仍不願意回國。

人的一生都有無法和解和忘記的曾經,橫亙在心裡的傷疤往往都是最親的人帶來的傷痛,那傷口越來越深。

即便是最後在周圍建上城牆,本想著刀槍不入,沒想到那最親近最愛的人很容易就跨過了防範,走近傷口,再給予重創,經此反覆。

而每個深夜在心裡獨自修復「城牆」的樣子,似乎自己都會自嘲一句真的是狼狽至極。所以,人與人之間無論是什麼關係都要相互尊重,才能長久。

相關焦點

  • 北大博士出國20年不聯繫父母,只因父母找他拿錢,一家人後來如何
    百善孝為先,父母供我們上學,當我們學成的時候就應該承擔起贍養父母的職責,不能逃避。但是近期卻發生了一件讓人瞠目結舌的事情。一個北大的博士出國之後20年都沒有聯繫過父母,僅僅是因為母親向他要錢。在上個世紀,供養一個大學生就非常不容易了,何況是培養出一個博士生。
  • 王永強,母病危,速歸!常州家人急尋失聯20年的北大博士後
    27號下午,記者見到76歲的郭巧娣老人時,她氣若遊絲,家人說從前一天開始,她已經說不了話了,不過從她的手勢可以看出,她有話要說。郭巧娣的老伴王紀生說:「她想小兒子王永強,他已經出國了20年,到今天一點沒有消息。」
  • 北大博士後出國20年杳無音訊,常州病危母親盼見最後一面
    76歲的郭巧娣老人時,她氣若遊絲,家人說從前一天開始,她已經說不了話了,不過從她的手勢可以看出,她有話要說。郭巧娣的老伴王紀生說:「她想小兒子王永強,他已經出國了20年,到今天一點沒有消息。」 王紀生郭巧娣夫婦家境貧寒,生養了一個女兒和兩個兒子。
  • 北大博士後失蹤20年,被找到後拒見病危母親,現如今怎樣了
    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從古至今都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古代有"父為子綱"的道德標準,意思是子女要無條件服從父母,否則就會被視為不孝。但在現代社會,發生了一些變化。就在2019年,一則新聞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北大博士後出國深造,隨後失蹤20年,家人找不到他在哪裡,母親郭巧娣77歲了,躺在家裡生命垂危,她非常希望能在生命的最後一刻見到兒子。於是大家開始自發地幫助這位可憐的老人,希望能找到這位博士後的下落。不查不要緊,查到才發現,早在1999年,他的身份信息就已經被註銷出境了。而當網友不遺餘力地尋找他的工作地點時,他也明確拒絕回家見母親。
  • 北大博士後消失20年不願回家,父母病危後只回應七個字,令人唏噓
    如今,北大成為了出人頭地的一種象徵,誰家能考出一位北大學子,那麼這將是家人最大的欣慰。可是,對於江蘇常州市的郭巧娣老人來說,家裡走出一位北大學霸這並不是一件多麼令人欣慰的開心事。相反,郭巧娣老人覺得這是自己最後悔的一件事情。郭巧娣如今年過半百,體弱多病,常年臥病在床。
  • 北大博士後失聯20年背後隱情,你如何看待吸血鬼似的父母?
    前不久網曝:北大博士王永強與家人失聯20多年,母親病危想見兒子最後一面,經過多方打探終於聯繫上了王永強,但卻被王永強斷然拒絕,王永強撂下一句冰冷的話:「清官難斷家務事,各自安好」。 得到消息後網上一片罵聲。
  • 父母對子女的綁架有多殘忍
    02人性本複雜,但人性又有底線。作為父母,養育孩子是最基本的義務和責任,但毛曉彤的父親生而不養,已經喪失了作為父親作為人的一些最基本的品質,居然還來討要天價贍養費,實在讓人不恥。這讓人想起了前一段報導的拒見77歲病危母親,失聯二十年的北大博士後王永強。
  • 失聯二十年,北大博士後說出這7個字,讓家人很傷心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生育之恩,怎肯相忘。自古以來,忠孝之道都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然而近來,一名滿腹經綸的北大博士後,卻因此引起了網友們的大量關注和討論。因為他不僅完全拋棄了中華民族恪守五千年的孝道,還跟家人玩了二十年的失聯,在被找到後更是說出了最令家人傷心的7個字。
  • 北大博士赴美留學失聯20年,婉拒回國看重病母親,說7字讓人憤怒
    為父母盡孝可謂是我們從小就被教育的傳統美德,看著父母的付出,我們為他們做出奉獻也是天經地義的。 但是,儘管孝是一種良好的品德,可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如此認為,總有一些人對於自己的父母表現出了極其惡劣的態度。在我國就有一位北大博士後,他赴美留學後消失20年,在母親病危時婉拒回國看完的請求,同時他說的7個字也讓人非常憤怒。
  • 失聯20年北大博士後被找到,卻稱別再找了?網友:不了解不評價
    最近幾天,「兒子深造出國20年杳無音訊,常州病危老母親盼見兒子最後一面」的消息得到了廣泛關注。這位和親人「失聯20年」的北大博士後王永強究竟去了哪裡?很多熱心網友為了幫助他的母親郭巧娣老人完成臨終前見兒子一面的心願,提供了很多王永強的相關信息。
  • 那個銷聲匿跡20年、不管親媽死活的博士後王永強,並非忘恩負義
    世界上大多數遊子,心中永遠有斬不斷的鄉愁,家是他們心中最柔軟的羈絆。但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博士後王永強,去日本20年,杳無音信。母親病危,臨死之前想見他一面,卻遭到了他無情的拒絕。無數人譴責王永強忘恩負義,六親不認。他的回應只有7個字:「清官難斷家務事」。造成王永強決絕的背後,是打著親情名義的道德綁架。
  • 那個銷聲匿跡20年、不管親媽死活的博士後王永強,並非忘恩負義?
    世界上大多數遊子,心中永遠有斬不斷的鄉愁,家是他們心中最柔軟的羈絆。但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博士後王永強,去日本20年,杳無音信。母親病危,臨死之前想見他一面,卻遭到了他無情的拒絕。無數人譴責王永強忘恩負義,六親不認。他的回應只有7個字:「清官難斷家務事」。造成王永強決絕的背後,是打著親情名義的道德綁架。     它的產品力值得自己選擇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問題。
  • 北大博士後失聯20年,母親病危想見最後一面,他回了7個字
    最近幾天,「兒子深造出國20年杳無音訊,常州病危老母親盼見兒子最後一面」的消息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江蘇常州市76歲的老人郭巧娣老人,已有20年沒有小兒子王永強的消息,如今老人已在彌留之際,最大的心願就是見見小兒子。
  • 博士後王永強,母親病危他拒絕回國相見?直言:我那失去的孩子是誰的過?
    當初王永強的母親臨死之前,想再見這個消失了20年的兒子一面,王永強卻直接拒絕,被網友罵到抬不起頭。本是全家人的希望和驕傲,如今卻淡薄如路人。清官難斷家務事,是他最後給出的所有交代2019年11月29日,有一條名為"失聯20年北大博士後被找到"的微博,迅速的衝上熱搜榜第二。微博的起因是常州一個76歲的老人在彌留之際,想要再見自己的小兒子一面,但小兒子自從出國之後已經20年不曾與家中聯繫。
  • 為躲父母索求,北大博士消失20年:我看見「寒門貴子」另種艱難
    曾有一篇報導,說:「北大博士生留學20年不願回家,母親病危彌留之際,他斷然拒絕見母親最後一面」。初見標題時,原本以為又是一個留學變種的「香蕉人」。讀完文章後才發現,那是一道「寒門貴子」的傷疤。
  • 7旬老母病危在床只盼見兒最後一面:他20年前出國後就再沒聯繫過
    只可惜,「仗義多是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很多人雖然在學術足以俾睨一方,可卻未必稱得上有情有義。11月27日,江蘇常州,記者來到了一位名叫郭巧娣的老人家裡,此前這位老人的家人曾向媒體求助稱希望可以幫他們找到已經出國20年的小兒子王永強,但已知信息量實在過於有限,媒體也無從判斷,所以便想通過實地走訪了解到更多的信息。
  • 慘案 ¦ 北大留美博士被父親砍死,一生被親情勒索榨乾,最後也沒能逃出魔掌
    國內媒體多方尋找其下落,剛開始認為是在美國遭遇不測,後來發現其實人一直活著,只不過不願意見家人。這個看似是兒子不孝的劇情,最終發生了驚人的反轉——王永強看似考上了北大,但在他的求學之路上卻屢遭風波,曾多次被父母要求輟學。四年大學裡,家人一分錢都不願出,幸虧1987年的大學還是免費的,還給學生發飯票。此外,每個月有4元助學金。
  • 北大博士「消失」20年,拒絕見母親最後一面,背後真相或另有隱情
    王強是郭巧娣的小兒子,自從1999年出國後,至今20餘年,音訊全無。 王強。1969年出生於常州的一戶村口家。小時候,王強讀書認真,成績優異。1987年的時候考上了蘇州大學,之後又在蘇州大學完成了碩士學業。讀完了碩士之後,相繼考上了中科院的物理博士,北京大學的博士後。1994年的時候,王強告訴家裡人,準備出國,而且一年可以賺到18萬RMB。
  • 那位赴美失聯20年,不管患病媽媽的博士後王永強,不是忘恩負義
    在這個網絡輿論盛行的時代,那位赴美失聯20年,不管患病媽媽的博士後王永強,被很多人罵忘恩負義,是不孝子孫,可真實的情況卻無人過問。王永強1969年出生在江蘇常州一個很貧窮的家庭裡,哥哥因為患有小兒麻痺症而導致殘疾,從小好學的王永強更是憑藉自己優異的成績考入了蘇州大學,但考大學的路並不是一帆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