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超然隨筆:我曾用過的筆名們

2021-02-12 林記出品

「林記出品」的文學從家鄉始發—— 

 「望奎往事」之「編號013」 

林超然習作《聽書》發在這期雜誌

我曾用過的筆名們

 

林超然

 

今天,高方老師要翻找一些重要的材料,需要把之前封存多年的幾個大紙箱子打開,結果,裡面竟藏著一長段較為完整的「寫作之旅」。高老師爆發陣陣笑聲——一不小心,她檢閱了我不同時期用過的筆名。後來,據不完全統計有12個。出於一種好奇,我也順便掃視一下自己是怎樣一路走過來的。這些筆名,有的讓我面紅過耳,有的讓我心跳加速,有的讓我湧起苦澀……都是陳年舊事了。自從改做文學研究,早就直用本名,不然單位不給你算科研成果。人生有太多條線索,隨便扯一下,就是一大串或苦或甜的故事。因為手上事兒多,很難成文又怕忘記。暫且簡單地列舉一下,沒有對應署名作品的內容,沒有對應我當時的生活狀態。待到閒時一切再說個仔細。是我一篇小說裡的一個獵人。過著一種說不上好,說不上壞的生活。他到底有些不一樣,骨子裡有詩意,平凡裡有傳奇。一個現代人能同遠古傳下來的一份工作多些緣分,我願意自己擁有一個獵人的名字。濃縮自周敦頤的《愛蓮說》,寫了一些主要為賺錢的稿子,又覺得自己純屬無奈,甚至還有些無辜。用這個名字提示自己保持清潔。實際也沒啥不清潔的,不過是寫些生活美文、社會記實類的文字。是要自己「大方向不可以出岔子」。雖然我寫的不是純文學,但要保持先前筆直、端正的姿勢,一旦經濟狀況緩解,就要立馬回到從前。這種想法現在看來很是可笑,各種文體之間未必有高下之別。是邢海珍老師、我和高方老師三人寫作小組的合稱、共稱,為了快一點打開局面,實際效果也的確不錯。「周亞非」是「亞非洲」的諧音又顛倒了下順序,留了渴望「發家致富」的一絲語義,其實歐美洲也渴望「發家致富」。是我和高方老師合用之名,我們產自黑龍江,又在吉林工作過。標誌性的山河,有山有河;富於代表性的顏色,有白有黑。加上標誌性的人生軌跡,當然可以恰切地用上一段兒。如今,它已變成一段歷史、一頁記憶了。我現在這個名兒原來就是筆名(為此老爹差點揍我),倒不是為了博得編輯好感,或者看上去率性大咧咧,而是裡面深隱著我的一點兒小失望、小絕望,誰能超然?誰能?我註定不能,乾脆取這麼個名兒寄託一下哀思。「阿然」比「超然」多一點兒口語化,多一點兒煙火氣,多一點兒親近感,顯得好合作一點兒。和清晨和清晨的召喚有關,是告誡自己勤快一點兒。早起的鳥兒有蟲兒吃,一日之際在於晨,睡懶覺的人看不到太陽的升起……這類內容,我記住不少,但依然缺少行動。起這樣一個名兒,就像兩道鞭影兒,小樣兒敢不向前?又是我和高方老師合用之名。我姓林,叫「林岸」理由充分、不由分說、捨我其誰;她站在「林」的邊兒上,可不就是「岸」的位置嘛,也叫得煞有介事、威武雄壯、英姿颯爽。一叫「林岸」,稿子多了詩意,多了踏實,多了可信度。可能不少人都叫過,之前不就有個「蘭陵笑笑生」嗎?我用它,不是微笑地對待生活,不是笑人笑事,而是覺得自己可笑,特別是偶爾照下鏡子,根本認不出來裡面那個傢伙是誰——那完全是被世事擠壓過千百遍、複製過千百遍,連本人也認不出來的一個陌生人。這是影子一樣面目不清的一個名字,帶著幾許惆悵,幾許不平,也可能滿心都是釋然無所謂。總之,很像在講一段真理,至少可以引發千百種聯想,像鄭愁予《錯誤》裡寫的:「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誰是誰的過客?這個很像真名,它當然是眾多「石念祖」的真名。我用它,是想提醒自己「時刻莫忘祖訓」。人年輕的時候,容易吃些苦,遭些罪,走些彎路,這都是「題中應有之義」,小百姓嘛,少人幫襯,一代一代都是這麼走過來的。別忘了本,持續努力,早晚能轉轉出一小點兒名堂——哪怕小小小小的名堂。

  

||作者林超然

黑龍江大學文學院教授。黑龍江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首屆理事。魯迅文學院首屆中青年評論家「高研班」成員。發表文藝評論200餘篇,文學作品600餘篇,出版理論著作《汪曾祺論》等6部、散文集2部。

「林記出品」

——全國首家「家庭文學寫作工坊」

林超然家族文學館

神存富貴心陶然,

詩文歌誦舞蹁躚。

疏食飲水傳世久,

尋常人家有清歡。

 

此為一間被100餘家媒體關注、發表、報導的家庭文學小鋪兒。

2020年12月31日,「孫守雲、林修文家庭」獲得「全國最美家庭」榮譽稱號。此前獲得了「黑龍江省最美家庭」、「綏化市最美家庭」、「望奎縣最美家庭」榮譽稱號。

2020年6月6日,香港《文匯報》 「文化視野」專欄整版刊文:《「林記」祖孫三代滿門作家,黑土傳奇文墨飄香》。

 

2020年8月6日,黑龍江電視臺專題報導——「林記出品」:祖孫三代寫文章,優良家風美名揚。10月8日,黑龍江電視臺專題報導——「林記出品」:傳承家風寫故事,雲上對話更團圓。

 

 自2018年1月22日起,這個國內獨樹一幟的「家庭文學寫作工坊」憶家事,說人生,談寫作,論文藝,以「林家寫,寫林家」的別致方式,構建了一個文墨飄香、情深意濃的文學大家庭。

公眾號幾乎所有的新創作品都被國內報刊發表。目前主筆為18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人,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會員4人,中國評論家協會會員2人,黑龍江省評論家協會會員3人)。

「林記出品」訂閱者涉及全國400多個城市、世界30多個國家。祖孫三代共同經營的「林記出品」慢慢從一個閉環系統變成了敞開的空間,公眾號最初的定位「一家人堅持精神聚餐,只為親情撫慰、歲月安寧」,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如今,「林記出品」更希望藉助自己的嘗試,來提振尋常百姓寫作的信心。

 

如您有興趣,歡迎識別二維碼,關注「林記出品」! 煩請您同時推介給今生願與文學結一場塵緣的家人、好朋友們!  

 

相關焦點

  • 我吃西紅柿曾經用過的筆名?看大神作家們都用過哪些馬甲
    估計很少人知道,最開始番茄是打算用「江南俊林」這個筆名來創作的,反而「我吃西紅柿」這名字聽起來倒更像是玩票。有心的書友可以在網上找到有些關於番茄的訪談,裡面有提到這件事。話說現在起點仍然能搜到「江南俊林」這個筆名,也能找到這個筆名下的唯一一本小說:《洪荒之子》
  • 金文男|父親金性堯筆名續談
    金性堯先生七年前,在二百餘萬字的《金性堯集外文編》即將付型,做篇目索引之時,我發現其中有二十餘個筆名,包括別號、化名、簡稱等,曾撰《父親金性堯的筆名》一文,發表於《東方早報·上海書評》,受到學界以及廣大讀者的好評;歲月荏苒,在時代車輪碾入二十年代之際,又將迎來一百四十餘萬字《金性堯集外文補編》的結集,再次做篇目索引之時,我發現父親的筆名
  • 記者到底能不能用筆名?揭開媒體人的筆名秘密
    記者能不能用筆名?揭開媒體人用筆名的秘密作者:圖南來源:南方傳媒書院「你們抓周樹人,跟我魯迅有什麼關係?」事實上,民國時期,作為自由撰稿人的周樹人,用過的筆名多達一百四十多個。從一個字到五個字不等,他用過最常見的「魯迅」、「孺牛」、「樹人」...  這是最廣為人知的。那麼,除了作家、撰稿人經常使用筆名,在新聞工作者中也存在使用筆名的情況。記者能不能用筆名?一方面,在原則上應該用真名。
  • 我的幾個筆名的來由//陶富海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七顆蔥,ID:gh_8ab2edb2711a】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我的幾個筆名的來由|一顆老蔥陶富海我有三個筆名1956年,我開始畫漫畫,並且參加了蘇光和柯南為組長的研究組,開始發表漫畫,這時,才想起要起個筆名。起什麼好呢,我 想起了和我在1955年就結了婚的我的同桌女友如今的伴侶老平,所以就叫了侶平,這筆名一直用到1965年。本人長的黑,用別人的話說,就是黑蛋。
  • 筆名:簡單的筆名好聽又有深意
    但在賦予自己筆名之時,取一個好聽有深意的筆名還是有利讀者記憶的,並且更能表明自己的寫作風格。聲明:圖片由網友上傳,來源網絡,如有侵權,敬請告知刪除!那什麼筆名好聽又有深意,適合男生起呢?在這裡將從幾個方面為大家分享,幫助大家了解其中,為之起到一個好聽又有深意的筆名,下面就具體參考一二吧!一、簡單的筆名好聽又有深意。
  • 武俠小說家筆名趣談
    比起他之前創作劇本時所用的林歡、姚馥蘭等都顯得隨意,其中姚馥蘭為我所鍾愛,取的是英文「your friend」的諧音,意境卻有古風而典雅,算是中西融合的一個剪影。說來有趣,如果拆的不是「鏞」而是「查」,就成了「木旦」,要和查良錚撞名,看來他也只好拆第三個字。古龍的筆名由來說法很多,包括說古龍曾經喜歡一個人叫「古鳳」,就給自己取了「古龍」。
  • 林允同款直發梳,李佳琦也推薦過,楊冪也曾用過
    林允同款直發梳,李佳琦也推薦過,楊冪也曾用過許多人非常喜歡長發,但是要照顧那些捲髮和染髮的女孩真的太難了。因此,許多女孩起床後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做頭髮。我相信許多女孩在使用直板夾時會有各種各樣的強烈條件。
  • 黃偉文曾用筆名作為歌名向楊千嬅告白,千嬅的反應太直接了
    曾有很多人問黃偉文帶過楊千嬅嗎?沒有誰得到正確的答案,只知道兩人愛恨糾葛了很多年,最後因為黃偉文一首《最佳損友》主動示弱兩人才和解。這樣好像直接告訴大家兩人是好友,而且是最了解對方的最佳損友,但是黃偉文曾有一個筆名叫做《田中小百合》,後來歪悶也為楊千嬅寫了一首歌叫做《田中小百合》,這樣一來好像答案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黃偉文用筆名田中小百合寫過的一首歌是陳奕迅演唱的《超人主題曲》,這首歌獲得1998年兒歌金曲頒獎典禮十大兒歌金曲及金曲金獎。並作為粵語版《迪迦奧特曼》的主題曲。
  • 雪石隨筆《香雪齋》
    雪石隨筆《香雪齋》作者:雪石(孫月龍)今天早上被雨聲叫醒,拉開窗簾,屋外樹的葉子亮晶晶的,安靜的站在樹枝上看著我,偶爾的小雨襲來,正好打在思考的葉子上記得上次創作詩歌的時候還是在6月21日,到剛剛為止還沒有寫過任何的文字。我的創作完全靠靈感,平時的時候,思考的時間比較多,在沒有感覺的時候不願意去拼湊文字,有時候靈感來了,會更多地記錄一些心情和感覺的文字,我想這就叫做有感而發吧。
  • 靈修隨筆 |在摔跤中建立的超然愛情與信任
    不再是自己我設想籌劃的道路,儘管那自我算計與謀劃的心還會習慣性的操作自己! 一條又新又活的路,鋪設在日頭剛出來的時候,他要起身經過這瘸腿之地時,他發現自己是真的腿瘸了。雅各說:「你不給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那人說:「你名叫什麼?」他說:「我名叫雅各」那人說:「你的名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因為你與神與人較力,都得了勝。」雅各問他說:「請將你的名告訴我。」那人說:「何必問我的名?」於是在那裡給雅各祝福。
  • 「老舍,原名舒慶春」:筆名背後的故事
    這話正合徐父心意,於是便讓兒子又名「志摩」——志恢和尚摩過頭頂。「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興許是天意,也許是巧合,帶著詩意而生的志摩,連生命也結束在了詩意裡。巴金曾在《談〈滅亡〉》一文中,介紹過這一筆名的來歷:「巴」來之於一個叫「巴恩波」的同學,巴老曾因他投水自殺而十分傷心;「金」是一位學哲學的安徽朋友幫忙取的。
  • 北島為什麼叫北島——中國當代作家的筆名由來
    我問張楚為什麼起這個筆名,張楚對我說:「這名字朗朗上口啊,你不覺得讀起來張楚很好聽嗎?另外張是個多麼俗的姓兒啊,起名兒太難了。後來就用這個筆名發了第一個小說,我一些朋友讓我改名兒。我就跟他們說,我寫了這麼十多年,終於發了第一個小說,還改名兒,不改了就用這個張楚!後來就一直就用下來了。」
  • 魯迅筆名含義:他有180多個筆名,為何只有「魯迅」二字能不朽?
    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字豫才,至於我們最熟悉的「魯迅」二字,其實是他的筆名。實際上,魯迅曾用過很多筆名,僅已探知的就有180多個,從一字筆名到六字筆名均有,比如L、翁隼、華約瑟、宴之教者、朝花社同人 、上海三閒書屋,等等。魯迅為什麼有這麼多筆名?究其原因,有個很形象的比喻:經常被封號,為了能繼續發帖,只能反覆重新註冊帳號。
  • 護士隨筆這件從沒想過的事我完成了
    原標題:護士隨筆這件從沒想過的事我完成了□湖北省孝感市第一人民醫院 餘曉歡 前些天,我正在家休息,忽然接到護士長的電話:「曉歡,你在哪裡?漢川人民醫院有位患者要做人工肝,需要你去指導一下,可以嗎?」「好的,護士長,我馬上到醫院!」我立馬答應下來,掛了電話就立即前往醫院。我是孝感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的一名護士。2019年9月,在魯浩主任和陳麗萍護士長的支持和鼓勵下,我曾前往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學習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護理。學習回來後,我們科室在多學科合作下開展了這項新技術。
  • 粵菜圖書館178: 《大廚物語.野味:蔬食齋隨筆別集》(延伸讀物17)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在2007年曾為聶鳳喬出版過《蔬食齋隨筆》、《蔬食齋隨筆別集》、《老鳳談吃》等書,反響強烈,於是在2008年重新梳理,出版了「大廚物語」系列,包括《大廚物語.土味:蔬食齋隨筆》、《大廚物語.鮮味:蔬食齋隨筆續集》、《大廚物語.野味:蔬食齋隨筆別集》、《大廚物語.滋味:食養拾慧錄》、《大廚物語.美味:老鳳談吃》,可惜後來沒有組成一套叢書的形式銷售,讓粉絲讀者四處尋找,碰撞書緣
  • 隨筆:哲學與詩——男人與女人
    隨筆:哲學與詩——男人與女人作者/肖連成(筆名,笑雨)也不記得是哪位哲學家或是詩人說的如下這些話了:男人是哲學,女人是詩。不是驕傲,記得那年考哲學,我不到40分鐘就交了答卷,還取得了較滿意的成績。在此之前,我可是沒有教科書的喲。當時,只有一本考試大綱,熬了一整夜看完了大綱。以我的哲學,迄今,尚且沒有讀懂一首詩喲。於是乎有些敏感的同志就要問了,你的哲學是什麼呢?是啊,來到這個世界幾十年了,我的哲學是什麼呢?我也不得不問問自己了。細細想想,我的哲學其實很簡單,兩個字——適合。
  • 納西族女作家木琴香散文隨筆集《清香原野》新書雲南麗江首發
    納西族女作家木琴香散文隨筆集《清香原野》新書首發式暨作品研討會現場納西族女作家木琴香散文隨筆集《清香原野》新書首發式暨作品研討會現場籤約儀式現場納西族女作家木琴香散文隨筆集2日,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納西族女作家木琴香散文隨筆集《清香原野》新書首發式暨作品研討會在麗江古城木府舉行。據了解,五卷本的《清香原野》是納西族女作家木琴香旅攝世界,以心靈獨語的方式,闡釋關於自然與生命意義的散文隨筆集。
  • 沈從文筆名曾屬於:夢中牽掛的親情,歡樂的夥伴,徹夜長談的朋友
    上篇談到了沈從文的筆名「則迷」即為遇事「則迷」,遇事不要糊塗,除了錢還有夢想在。艱苦的北漂生活沒有改變沈從文溫暖的內心,他想用文字鼓勵著更多人前行。其實沈從文還用過很多筆名:璇若,甲辰等;還有些筆名並不被人們熟知:懋琳、為琳、木鈴等,每個名字背後都有一段美好的回憶,感情的、生活的,還有對某一段時間的思考,當然也不缺少真誠的回憶。
  • 吵個架就多個筆名,心情矛盾成就經典
    他曾說:「一個作者自取的筆名,自然可以窺見他的思想。」他的大部分筆名都展現了自己的理想信念,但有一個筆名非常奇怪,展示的是他的家庭矛盾。這個筆名就是「宴之敖者」,魯迅還在小說《故事新編》之《鑄劍》中給一個角色用了這個名字。
  • 舞夜隨筆(2)盤古開天的「斧子」是誰給的?
    )  本篇是《舞夜隨筆》系列的第二篇。或許有的朋友會認為,這個標題出現了錯別字,在這裡稍作解釋。我本人非常喜歡蘭花,也非常喜歡古龍先生(原名熊耀華,祖籍江西)的武俠小說,其作品中就有《午夜蘭花》。     林青霞、鄭少秋《午夜蘭花》  我並非專職寫手,只能利用業餘時間進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