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如花似玉」這個成語,你最先想到的,是這些漂亮的姐姐妹妹們。▼
還是和嶽麓君一樣,腦海裡首先蹦出來的是周星馳電影裡的男版「如花」。▼
對不起,角色太經典,「如花」形象在腦海裡揮之不去。
但是,誰知道,「如花似玉」最初還真是用來稱讚男子的!
「如花似玉」出自《詩經·魏風·汾沮洳》:
彼汾一方,言採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異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採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異乎公族。
意思是說,在汾沮洳之地採摘桑葉/澤瀉的那個寒士(賢士),其德行之美,遠超乎公行/公族之上。
汾讀fén,沮讀jù,洳讀rù;英即為花草;藚讀xù,一種中草藥,即「澤瀉」;公行、公族為官職名。
△ 嶽麓書社「國學經典文庫」《詩經》
點擊圖片即可購買
很明顯,讚美的對象為男子,而現在,我們用如花似玉來形容女子的姿容出眾,像花和玉那樣美好。
其實,像這樣發生意義改變的成語不少,在後來的使用過程中,因為社會文化的變遷和語言依聲託事、積非成是的應用法則,有的形容的對象發生改變,有的意思截然相反……
今天,嶽麓君就來講幾個意義發生了「驚天反轉」的成語。
和「如花似玉」有點相似,「小鳥依人」現絕大多數用以形容女性。
不過,唐太宗告訴你,原本這是他用來評價功臣褚遂良的!褚遂良,性別男,唐朝著名的書法家。《舊唐書·長孫無忌傳》記載:
褚遂良學問稍長,性亦堅正,既寫忠誠,甚親附於朕,譬如飛鳥依人,自加憐愛。
李世民以「飛鳥依人」讚許「甚親附於朕」的褚遂良堅正忠誠、恭順馴良的品格,今天當我們想到善解人意、溫婉柔順的女子或小孩時,就用小鳥依人來形容。
穿衣戴帽的畜生。比喻不知禮義、道德敗壞、行為像禽獸一樣的人。
衣冠禽獸,這個成語在現代人心目中浮現出來的印象是相當惡劣的。其實,它剛出現時的本義,絕不含有今日我們司空見慣的貶損色彩。
傳統中國社會中,人們衣著穿戴法度森嚴,明代朝廷更是出臺了衣冠顏色、樣式上的細緻規定,官員等級制度在衣服上有了標誌性的體現,文官官服繡有飛禽,武官官服繡上走獸。
只有吃皇糧的人才有資格穿著這樣的衣服、帽子,所以人們專稱文武官員為 「衣冠禽獸」,本是一個令人羨慕的讚美詞,是官員身份、官銜和地位的象徵。但是,到了明朝中晚期,官場腐敗,官員們聲名狼藉,原本褒讚有加的「衣冠禽獸」便出現了急劇的色彩變化,由褒而貶。
其貶義指稱,最早見於晚明時代的文獻,如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不但衣冠中禽獸,乃禽獸中豺狼也」;又見於清朝小說家李汝珍《鏡花緣》第43回:「既是不孝,所謂衣冠禽獸,要那才女又有何用。」
△ 嶽麓書社「中國古典小說普及文庫」
《二刻拍案驚奇》《鏡花緣》,點擊圖片即可購買
有了洞穴才有風進來(語出宋玉《風賦》)。比喻消息和傳說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現多用來指消息和傳說毫無根據。
看到字典裡這樣的釋義,嶽麓君也是有點懵,「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和「毫無根據」,這明明是截然相反的兩個解釋。
宋玉在《風賦》中寫道:「臣聞於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樹木分杈的地方,常有鳥雀來築巢,那麼對應的後半句就應該理解為,有空洞的地方,會有風產生。
類似的句子,後來白居易也寫過:「朽株難免蠹,空穴易來風。」(《初病風詩》)朽木裡難免會有蛀蟲,空穴處容易有風。
顯然,那時候的「空穴來風」是說「有空的地方容易通風」,一個原因一個結果,事出有因。但是後人沿用時,很多人誤解了「空穴來風」的本義,也就約定俗成,形成了新的用法,並收入到了詞典條目。
晉代陶潛《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意思是說讀書只領會精神實質,不咬文嚼字。現多指只求懂得個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陶淵明的這種讀書方法,與諸葛亮的類似,諸葛亮讀書之時,也被描述為「與石廣元、徐元直、孟公威俱遊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
這兩位古人的淵博學識毋庸置疑,他們的「不求甚解」只是不鑽牛角尖而已,是經過長期的讀書實踐體驗中總結出來的一種原則,不等於馬馬虎虎,囫圇吞棗。
以「不求甚解」如今多用之義來說,略知其意,淺嘗輒止,並不是可取的讀書態度。
紀渻子為王養鬥雞!十日而問:「雞已乎?」曰:「未也,方虛憍而恃氣。」十日又問,曰:「未也,猶應向景。」十日又問,曰:「未也,猶疾視而盛氣。」十日又問,曰:「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 嶽麓書社「古典名著普及文庫」《莊子》
點擊圖片即可購買
紀渻子訓練鬥雞要達到什麼樣的標準呢?
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對手都鎮定自若,其神態像木頭雞一樣,見敵不動,全神貫注,不為任何雜念所幹擾,只有達到這種標準的鬥雞,才能無往而不勝。
後來,這個成語也由褒義變為了貶義。
你還知道哪些用著用著意思就發生改變了的成語?留言區裡說一說。
本文成語釋義出自漢語成語大辭典
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