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帶著妻子上綜藝的于謙,惹眾多網友吐槽。甚至「于謙出去玩不帶老婆」這麼一個奇奇怪怪的詞條還上了熱搜榜。
印象裡,于謙是德雲社裡的風雲人物,性格隨和且風趣。舞臺上那麼幽默的人,到了婚姻生活中,必定也是分外好玩兒吧?
然而在最近的《幸福三重奏》裡,觀眾們不僅沒看出好笑,反而看出了窒息感。
有網友直言,「看了于謙咋對白慧明的,差點沒給我氣死。」
「換了我,肯定是受不了要鬧的。」
那麼,于謙夫婦的相處到底怎麼了?
槽點的確很多。
節目一開始,夫妻倆拖著大包小包的行李到了節目裡的「家」。白慧明跟于謙說:「任務還是很重的。」暗示他跟自己一起收拾,但于謙直接坐下來換鞋了。
白慧明也就不再吭氣,獨自拎著碩大的行李箱,樓上樓下張羅。
這邊白慧明吃力地整理物品,那邊于謙悠閒地守著他的茶桌。倆人就像活在一個屋簷下的兩條平行線。
忙前忙後的白慧明,和于謙時不時說上幾句話,于謙回答的方式也很省事兒。
「嗯。」
「對。」
「嘿。」
看得人尷尬極了。
不管是在舞臺上,還是在朋友們面前,于謙都有能力把氣氛搞得熱熱鬧鬧,但是當夫妻二人獨處的時候,氛圍格外寂靜。
白慧明當然是有怨言的。
節目中,3個女人坐一起分享各自的婚姻時,白慧明說起這些年的相處表示,自從于謙事業變好之後,她就習慣了自己呆在家裡把家裡照顧好。而于謙工作忙,又很愛玩,往往是說走就走。即使是沒工作,閒著,也很少有時間陪自己。
最後,白慧明總結了一句:「我慣的。」
這話說的一點錯沒有。
于謙夫婦的相處模式中,于謙是絕對的主動方,而白慧明始終是做出妥協跟讓步的那一方。
比如于謙愛釣魚,逛街的時候在那兒挑了半天釣具,白慧明就陪著。哪怕她看起來並不享受,但是枯坐著也陪。
好不容易買好了漁具,于謙說想約朋友去河邊釣魚,白慧明忍不住嘟囔了一句:「這不是二人生活,我們的生活裡老有別人。」但也只是輕輕地嘟囔了一句也就過了。
最誇張的就是砍竹子那一段。
客人孫越、孟鶴堂到訪。一群人約著去砍竹子。吳京謝楠當然是牽著手、形影不離的。而于謙呢,直接跟一群人出門了,問都不問白慧明「你要一起去嗎?」
白慧明眼看著人都走了,一臉懵逼,想表達什麼又沒說出口。
于謙臨走前還叫了一聲「那個」,看的人還以為這是想起來自家老婆了,結果並不是。他只是囑咐白慧明在家發香菇、化肉。
于謙跟一群人回來後,白慧明明顯生氣了。
吃飯時,氣壓有些低。
尤其于謙當著大家的面再次提到「砍竹子真好玩」的時候,白慧明無奈地說了一句「沒有我」。
也只是一句「沒有我」,外加一個充滿委屈感的表情。
有一個時刻,我真以為白慧明會有一個小小的爆發,因為白慧明忽然開口道:「我還是忍不住要說……」
我以為她起碼會讓于謙知道,她真的很生氣,她很介意被單獨撂家裡這件事。
生氣肯定要讓他知道啊,不然不是白生氣了嗎?
結果卻大跌眼鏡。
白慧明話頭一轉,她說:「我還是忍不住要說,這炸醬這肉是哪個肉?……你是不是昨天燉肉的時候已經全部都用掉了?……」
她始終沒有真正開口表達自己的情緒跟需要。
其實,來參加《幸福三重奏》,白慧明的初衷就是想要跟于謙有多一些的二人獨處時光,但是看起來這麼一個小小的心願,也都如此難滿足。
你能想像白慧明今年才40出頭嗎?
隔壁的《乘風破浪的姐姐》寧靜48、伊能靜52,仍然還過著冒著粉紅泡泡的生活,然而白慧明卻好似提前進入了老年生活。
她被排除在丈夫和所有他人的生活之外,獨自守在家裡,將香菇泡好,從冰箱裡拿出肉解凍之後,就無事可做,幾個小時都在家裡打轉轉,被動地等待丈夫回家來。
作為旁觀者,當然能夠清楚地看到,在這段婚姻中夫妻二人都有責任。
談及夫妻之間的問題,于謙用一句都結婚「二十多年了」敷衍帶過。言下之意:婚後夫妻關係中的不作為是理所應當的。作為老夫老妻,就該忍受日復一日的糟糕關係,任由平庸冷淡的生活拿鈍刀子一點點割自己的肉。
對於這種「扯淡」的言論,我無話可說。
而且,跳出白慧明的委屈感,站到于謙的角度,在這段婚姻中他是絕對受益的那一方。
他沒有改變的必要呀。
為什麼要努力呢?現在的一切已經夠讓他滿意的了。有自己的事業,有自己的朋友圈,還有一個任勞任怨地在家裡付出和犧牲的賢惠老婆。
累了需要休息了就回家,想出去玩了拔腿就走。
這段婚姻關係裡,他佔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
反觀白慧明,就要被動多了。
從倆人結婚到現在,她始終是那個留在家裡等丈夫回家的好女人。
年輕的時候,她在等他。
人到中年了,她還在等他。
在于謙那裡,家庭只是他精彩且豐富的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在白慧明這裡,家庭和丈夫,卻幾乎是她的全部。
她需要他,遠大過於他需要她。
她需要他愛自己、陪自己、重視自己、關心自己。然而,她同時也發現,他一次次地讓自己失望。
於是,帶著滿腹的委屈,一肚子的掙扎,隱忍地走了這麼多年。
不可否認,綜藝節目會放大一些東西。但白慧明跟于謙之間的這份窒息感,如此真實,以至於觸動到了大量觀眾的心。
在我身邊,見過太多的白慧明式的女人。
她們不擅長提要求,不擅長拒絕,總是不自覺地做出妥協和讓步,委屈自己去做讓別人開心的事。心理學上稱這種人為「討好型」人格。
要怎麼改變討好型人格的困境?
第一,是要學會主動的表達。
愛人之間最重要的就是不放棄溝通。誰在這個關係裡不舒服,誰就更要主動去打破溝通的僵局。
不要單純指責「你怎麼能這樣對我…」,而是直接說,「我希望你可以帶我一起出去玩,這樣我真的會很開心。」如此你會更容易得到滿足。
不要只是抱怨「你為什麼總是記不住這個那個紀念日……」,而是直接說,「如果你下次能夠記得我們的結婚紀念日,並且安排一下二人獨處的小驚喜,我會感覺到被你重視。」如此對方才不容易忽視你的存在。
直接且明確地表達自己的需要,雖然不一定會被完全滿足,但一定比憋在心裡、獨自掙扎受苦強太多,至少會增加被滿足的概率。
第二,不要再被動地坐等另一半來滿足自己。換個對象來滿足自己吧。
這當然不是鼓勵你「出軌」。
一直以來,你把時間給了老公,給了孩子,給了家務勞動,給了所有等待你照顧的人和事,唯獨忘了給自己。
你沒有把時間留給自己,反倒期待別人能夠把時間留給你,這跟賭徒沒什麼區別。
要知道,你控制不了別人的時間分配跟抉擇。你只能控制你自己的生活跟人生。
從這個角度說,每一個圍著丈夫孩子轉的白慧明們,生活裡都需要引入「第三者」。
這個第三者可以是一種興趣愛好,可以是某個寵物,可以是三兩朋友或親人。
當你難過的時候,孤單的時候,當你需要安慰、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可以給到你支持。
當然也可以是一份工作或者事業。沉浸其中能夠讓你得到安慰。
總之,正是這些「第三者」,可以幫你不至於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等待。也正是這些「第三者」,會補充你們婚姻的短板,讓你的人生更加豐富且完整。
當你真正擁有了這些「第三者」,你跟愛人的關係才會發生一些變化。他有他的朋友和世界,你也有你的朋友跟世界。你們彼此可以從對方身上得到滿足,但離開對方,各自也都能過得不錯。
這樣的婚姻關係,才是更加健康的關係。
宋丹丹有段話說的特別好:
任何人只要離開我,你都可以離開我,只要你不想跟我在一起,只要你覺得我給你帶不來幸福了,你跟我在一起不快樂,你趕快去尋找你的快樂,我都堅信我還可以找到一個讓我覺得和我在一起,他也快樂,我也快樂的人。無論他是誰,只要你不想跟我在一起,再見,不遠送。
為什麼宋丹丹能夠有底氣說出這番話?因為她一路走來,早就學會了三個字,那就是「靠自己」。
被動等待跟依賴的日子,看似悠然,實則最是辛苦。
我身邊就見過太多女性朋友,她們之所以過得不幸,只因為她們把自己的生活交由另一半決定,錯把親密關係當做依附關係。
漫長的年歲裡,有多少的女人,就是這樣消極地等待被選擇和被愛呀。
就好像童話故事裡,公主美則美矣,卻總要等著王子來解救。
白雪公主等待王子扶棺;灰姑娘等待王子戀上水晶鞋;睡美人等待王子的一個吻。
我們沒有想到的是,王子只做好了親吻公主的準備,他還未曾學會如何過日子。
當他真的面對一個會哭鬧、會憤怒、敏感又容易情緒失控的鮮活女人,也許他只想要逃得遠遠的。
他有的是方法迴避家庭,迴避婚姻,迴避你。
這也是為什麼,童話故事的結尾總是那般草草且語焉不詳: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了三百年。
要改變女人這種令人悲傷的姿勢,古老的童話故事需要被解構。公主再也不能單純地等著王子的解救。
同樣,在現實生活中,女人的幸福喜樂,不可能全部等待男人去滿足和給予。
畢竟,每個人都有讓自己活得好一點的責任。
畢竟,這是我們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