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殷素素
近期熱播的《安家》中,朱閃閃這個角色在觀眾面前從"惹人嫌"到"閃閃惹人愛",這樣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其實也與劇情的推進有關,作為門店的"吉祥物",朱閃閃天真單純的深層原因也逐漸揭開神秘面紗。
朱閃閃在門店兩年不開單,最初上班的狀態也是以"划水"和"摸魚"為主,每天都很快樂。
對於這樣一個員工,作為店長的房似錦自然是不能接受的,觀眾們在第一次接觸朱閃閃這個角色時也會產生反感的情緒,但就是這樣一個"吉祥物",卻也有自己的煩惱。
朱閃閃相親大會屢受挫,只找上海本地人
其實朱閃閃在來到門店時並沒有將事業放在心上,反而是想借房中介這個工作,找到屬於自己的"白馬王子"。
因為市儈,閃閃這個人物其實經受了頗多非議,"傍大款"等詞成了大家對這個角色的第一印象。
朱閃閃每次回家,媽媽最關心的問題也是她的感情問題,但要找到一個"合適的"人其實並不容易。
作為上海本地人,朱閃閃的家裡很小,她的床設置在壁櫥裡,她也被稱作"壁櫥公主"。
正因如此,在相親大會上,儘管有不少優質男生都對閃閃充滿好感,同時也表示願意留在上海,但在與對方交流的過程中,朱閃閃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是上海本地人嗎?"
只想找上海本地人的朱閃閃其實並不是排外,也不是虛榮心作祟,而是朱閃閃媽媽從小給她灌輸的理念,是深入骨髓的家庭教育,也是自小就產生的根深蒂固的觀念。
因為家裡太小,所以媽媽希望閃閃能夠通過找到合適的歸宿讓她的生活好過一點。
"只找上海本地人"其實並不是對戶籍的要求,而是對房子的要求,朱閃閃媽媽也並非不願意女兒嫁給外地人,只是不希望女兒嫁給一個在上海沒有房的外地人。
出於希望女兒未來能夠幸福的考慮,媽媽也希望女兒能夠找一個居住條件比較良好的本地人,繼續做一個體面的上海人。
在接受了媽媽的"洗腦"式教育後,朱閃閃對白馬王子的要求也逐漸確定下來,雖然她偶爾也會反駁媽媽稱:"外地人怎麼啦,我們門店的同事不都是外地人嗎,他們人也很好的呀。"
但是媽媽卻表示:"人好有什麼用,有房嗎?找個外地的怎麼住,和你一起睡壁櫥嗎?怎麼睡,疊著睡嗎?"經過這一系列質疑後,朱閃閃也不得不向現實妥協。
朱閃閃不愁吃穿,住房成最大問題
作為一個老上海人,朱閃閃確實不愁吃喝,不然也不會兩年不開單,全靠拿底薪度日。
同時,從朱閃閃的穿著、化妝品等多個細節來看,她的生活條件也絕對不差。
在拿到老洋房的佣金後,樓山關第一時間將錢打給家裡,叮囑父親讓媽媽少打麻將;王子健為了追求喜歡的姑娘,第一時間去車行提車;"老油條"將獎金交給了小寶的媽媽,說是下個月的生活費,而朱閃閃在拿到自己的佣金後,第一時間去商場消費。
相比之下,朱閃閃的生活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壓力,除了住房問題外,她的消費水平其實並不低,但是在經濟日漸發達的這座城市,朱閃閃一家卻似乎有些被邊緣化的感覺。
朱閃閃一家成老上海人縮影,《安家》擅於用小人物反應大社會
朱閃閃一家其實見證了上海這座城市的發展和興起,繁榮速度之快讓人始料未及。
作為最了解這座城市的老上海人,朱閃閃一家其實沒能吃到城市日新月異的紅利,反而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被邊緣化了。
守著老胡同的朱閃閃一家其實也是無數老上海人的縮影,拆遷無望又不願意離開市中心,身處最繁華的位置卻常常有無法融入城市的無力感,這一點讓朱閃閃的媽媽寄希望於女兒的婚姻,希望能夠有一個優秀的人能夠改變整個家庭的命運。
上海像朱閃閃這樣的家庭其實很多,《安家》這部劇將許多群體縮小,著眼於個體,用他們身上的故事和他們的思想觀念向觀眾介紹不同的群體,朱閃閃"只找本地人"的心聲其實也是很多老上海人的所思所想。
如果單純用"虛榮"一詞來概括閃閃一家,確實有失偏頗。
時代的發展必將拋棄一些人,朱閃閃一家代表著所有堅守在老胡同等待拆遷的原住民,他們看似是被時代拋棄了。
在被"拋棄"後,老上海人無非會選擇放棄原住房,向不菲的房租妥協,在上海周邊尋找新的歸宿;或是堅守在老胡同裡,等待拆遷的高額補償。
事實上,從劇情的走向來看,朱閃閃和"外地人"王子健在一起的可能性很大,而房似錦也在回憶中提到了自己曾獲徐文昌幫助,這兩個情節其實正展現了上海這座城市的開放與包容。
老上海人被邊緣化其實是一個非常新穎的現實話題,與近年來一再出現在影視劇中的"原生家庭"等現實主題相比,編劇借朱閃閃一家的口,替老上海人講述了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
在進行現實創作的過程中,如果跟在現實背後亦步亦趨,其實很容易陷入僵局,難出新意。
所以《安家》也在當下最熱門的話題中尋找突破口,謹慎地選擇關注焦點。
現實話題雖然很多,但是被津津樂道的部分確實不多,在老舊的話題中尋找突破其實很難。
《安家》想為觀眾展現老上海人的生活,所以塑造了朱閃閃這個角色,《安家》深究老上海人的現狀和被邊緣化之後的原因與內在邏輯,實現了與現實生活的有力對照。
上海這座城市不斷發展,有著自己的開放性與包容性,也有它的冷漠之處。
朱閃閃一家的期盼其實也是千萬老上海家庭的期盼,老上海人陷入被邊緣化的困境中尋求破局的辦法,也找尋著自己的出路。
不得不說,《安家》在現實主義題材的選擇上的確做得很好,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