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像娛樂原創
文丨慄子酒
編輯丨李芊雪
1937年,與上海租界僅一橋之隔的四行倉庫,只剩下420名將士困守,謝團長虛稱800以壯膽氣。即便後來得知真相,將士們死守不過是為政治談判演下的一出「苦肉計」,但「八百壯士」仍舊拼死相抗,以待星星之火,終將燎原。
83年後,身處太平盛世的我們,早已不受戰爭所擾。但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卻使各行各業陷入癱瘓。尤其是依賴全國同步復工的電影院,復工之期更是一推再推,即便後來確定了復工時間,以復映影片為主的電影院仍舊舉步維艱。
直到由華誼兄弟、北京七印象出品,騰訊影業、阿里影業等聯合出品的《八佰》定檔。
作為今年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大體量商業電影,《八佰》選擇在剛復工不久的8月上映,無疑給當下的電影市場注入一劑強心針。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八佰》點映票房已破2億,刷新了《西遊記女兒國》此前創下的1.79億點映票房紀錄。
明天(8月21日),隨著《八佰》正式上映,票房空間也將繼續擴大,預計最終票房將落在15-20億之間。這樣的票房發酵態勢,無論是對正處在低谷期的華誼兄弟,還是對整個電影行業,都是一次有效的信心提振。
歷經半年多的沉寂之後,電影市場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
《八佰》創下點映票房新高
電影院復工滿月票房已破10億
在確定上映之前,《八佰》已經籌劃了十年。導演管虎總是用一句「老天眷顧」,回應《八佰》的每一次擱淺和撤檔,直到這次爆發。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8月20日,《八佰》點映票房累計突破2億,創下點映票房新高,觀影人次也突破了500萬。
同日,剛好也是電影院復工滿一個月的時間,據國家電影專資辦數據統計,截至8月20日0時,全國票房累計突破10.1億,觀影人次突破3300萬,其中,《八佰》以1.7億的票房成為貢獻最高的影片。在這樣的爆發態勢下,《八佰》不僅提振了行業信心,更緩解了電影院復工後面臨的困境。
7月16日,國家電影局下發通知,低風險地區可以在防疫措施到位的前提下,在7月20日有序恢復營業。這一消息雖讓沉寂已久的電影市場看到了曙光,但行業復工很快又陷入了新的僵局。
在觀影信心尚不確定、上座率不得超過50%的前提下,票房空間受限,大體量影片大多選擇觀望。基於此,影院缺少強號召力的新內容支撐,難改虧損局面,復工進程依然艱難。
《八佰》定檔,成為打破這場僵局的轉折點。
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在《八佰》上映之前,電影大盤僅在《星際穿越》復映首日達到5000萬,平日則多在2000多萬徘徊。而《八佰》點映首日,大盤票房便被拉升至6000萬以上,並在點映第四天起,一直維持在7000萬以上的高位,上座率也一度達到41.4%。
票房表現與影院復工率成正比。截至8月18日,全國復工影院總數已經達到9022家,復工率也從8月2日的70%提升至83.4%。
由此可見,《八佰》率先開啟大規模點映,為整個市場開了一個好頭。隨後不久,《姜子牙》《奪冠》等大體量影片很快宣布定檔國慶,《八佰》所提振的市場信心,正滲透進更多影片的定檔步伐及影院的復工腳步中。
華誼拿下漲停板
「冒險」的背面是「救己」
不可否認的是,《八佰》搶先定檔確實冒了很大的風險,畢竟,與之體量相近的大多影片,都選在了相對更穩妥的國慶檔。但是,風險亦是機遇,一旦在這場豪賭中成為贏家,《八佰》將承接起觀眾長期被壓制的觀影熱情,更長的票房爆發周期,以及同體量影片內沒有競爭對手分割票房的市場空間。
目前來看,《八佰》顯然是贏了。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8月14日,《八佰》在首輪點映當天,即在全國排了7057場。當日,儘管排片佔比僅3.6%,但最終斬獲的票房卻達到1441萬,吸引到33.7萬觀影人次。
在淘票票想看數據上,首輪點映過後,8月15、16兩日想看人數激增,8月16日單日增幅達到了2.9萬的峰值。反映到票房表現上,《八佰》在點映後的單片貢獻,一直保持在單日5000萬以上,幾乎是以一己之力撐起了整個大盤。
更重要的是,對影片背後的主控方華誼兄弟而言,《八佰》也有不得不冒險的理由。
2018年至今,在影視行業整體遇冷的背景下,再加上範冰冰事件的影響,華誼進入了漫長的低谷期。2018年至2019年,公司連續兩年虧損,虧損額分別達到10.93億與39.6億,華誼隨之走向退市邊緣。
2020年,屋漏偏逢連夜雨,疫情衝擊之下,華誼在2020年上半年仍舊交出虧損的答卷。
如今,電影市場復工,對其他影視公司而言或許還有觀望的時間,但對急需做好今年這份財報的華誼兄弟來說,並沒有那麼充足的喘息時間。華誼兄弟創始人王中軍曾在採訪中說道:「2020年努力的目標是把公司流動性做好,活著最重要。」在這樣的目標驅使下,《八佰》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最明顯的表現是,與以往電影發行模式不同,《八佰》不僅開啟了大規模點映,而且採用了保底發行的新模式。對於2019年票房不足200萬的影院,需按上年實際票房的3.5%核定保底金額,並在8月19日之前完成支付。儘管這一舉措很快受到了爭議,但的確可以最大程度保護出品方的利益,一是可以剔除掉部分偷漏票房的影院,二是可以快速回籠部分資金。
不僅如此,《八佰》的票房表現也很快影響到二級市場,8月20日,華誼兄弟拿下漲停板,公司股價從《八佰》定檔至今,已累計上漲31.45%。從這個角度來看,《八佰》上映不僅是「救市」之舉,更是華誼兄弟的「救己」之路,押注爆款電影,已經成了華誼兄弟當下解決燃眉之急最快的途徑。
重量級影片回歸
不亮眼的財報與必然到來的大潮
牽一髮而動全身,儘管影視公司各自的發展軌跡各有不同,但在同樣的行業大環境下,各自際遇卻別無二致。不只是華誼,大多影視公司在2020上半年的財報表現都不亮眼。
最近剛發布半年報的光線傳媒,在上半年實現營收2.59億元,同比下降77.86%。歸母淨利潤2057.2萬元,同比下降80.46%。受疫情影響導致多部影片延遲上映,是主要原因之一。
同樣,萬達電影在上半年實現營收19.72億,同比下降73.93%;歸母淨利潤虧損15.67億元,同比變動-398.81%;歡喜傳媒也在8月發布公告,集團預計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將錄得收益約4.9億港元及繼續取得盈利約2000萬港元,較上年同期的收益及盈利均顯著減少。
影視公司在上半年業績集體下滑,更需要在下半年打出一場漂亮的「翻身仗」。而《八佰》定檔並拿到不俗的票房表現,向行業釋放出一個信號:電影市場正在走向正軌,市場承載力正在快速恢復,電影票房的爆發空間存在巨大的潛力。
這個信號的釋出,在一定程度上「推」了尚在觀望的電影一把。《八佰》點映後的第二天,《姜子牙》宣布定檔國慶節,一天後,《奪冠》加入混戰。再加上《我和我的祖國》同系列的《我和我的家鄉》、以及由陳可辛監製的喜劇片《一點就到家》等新片加入,今年的國慶檔頗有幾分春節檔「神仙打架」的態勢。
不止如此,期待值越來越高的《花木蘭》也確認在內地影院上映,去年春節檔被擱置的熱門影片,也有隨時提檔上映的可能。隨著電影大盤被更多「大片」催熱,行業必將迎來一輪又一輪的高潮。
最終,影片的票房表現將轉化為各影視公司的業績,成為其下半年翻盤的籌碼。而《八佰》在這場必將到來的大潮之上,所濺起的水花,讓更多影片、影視公司看到掀浪而起的機會。在行業發展潮起潮落的大勢之中,揭開一輪潮又起的大幕。
鏡像娛樂原創文章
轉載請註明來源、作者、編輯署名,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