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肥西)
張惠妹在金曲獎唱《不顧一切》,獻給去世20年,獲得特別貢獻獎的張雨生。
2000年她發行的這張專輯因為種種原因在內地沒有引起反響,而它卻是早期張惠妹袒露音樂野心的開始。
除開2001年豐華在阿妹投奔華納後出的未曝光作品集《旅程》不算,《不顧一切》也可說是阿妹在老東家的最終章。與她合作的陣容豪華且瘋狂,陶喆、黃大煒、袁惟仁,還有已經故去的張雨生。而專輯宣傳時也用了「前置時間最久、製作期最長、耗資最大、動員人數最多」這樣狠的句子。
袁惟仁寫的《最後一次》實在很袁惟仁,像極了袁惟仁同年發表的個人同名專輯《袁惟仁》裡的《坦白》和《既然愛過》。
其他男人聯手製造了一個多元、高級、野性、堅硬的張惠妹。不是高山密林裡的女孩,不是會唱《我可以抱你嗎,愛人》的肉麻流行女歌手,而是一個初步的、國際化、時尚的DIVA。
不敢想像張雨生一直在的話,張惠妹會是什麼樣。不會起起伏伏,經歷波折,一直往上到達巔峰,或者根本就不從巔峰上下來。
第一張《姊妹》裡的《水藍色眼淚》,第二張《BAD BOY》裡的《孤單TEQUILA》,都不是很紅的單曲,張雨生能讓張惠妹晶瑩剔透,也讓她馬上令人窒息。《孤單TEQUILA》是張惠妹的早期藍調,當時華語樂壇在杜德偉之外,陶喆還沒有憑第一張《David Tao》拿下金曲獎最佳新人,R&B對於華人受眾還很陌生,張雨生這時所做的張惠妹還是頗具實驗性的。《孤單TEQUILA》的詞,彼時的張惠妹也未必能全部領會,但她也承認「他知道我內心非常叛逆的部分,將我的流行和叛逆一半一半呈現在專輯裡」。這首歌末尾的超高音也許是它成為即使在演唱會場合也很少被選中演出的作品的原因之一。
張雨生去世後的第二年,張惠妹的專輯陣容裡就有陶喆,1998年《牽手》專輯裡,《不要騙我》非常醒目。《不顧一切》專輯中的《不二法門》和《純真年代》讓她即使是講自己的故事或戀愛也非常酷。可以說陶喆是阿妹曾經最好的製作人之一。
黃大煒的酷是另一種,非常強烈節奏和POWERFUL,這幾乎是阿妹的固定屬性,所以兩人很合,《I AM AMAZED》完全在意料之內。
在豐華的「私貨」《旅程》專輯裡,還可以聽到張惠妹+李宗盛的《心誠則靈》,以及張惠妹+黃舒駿的《愛已蔓延》。是啊,早年張惠妹還跟李宗盛合作過,雖然歌詞聽上去兩個人很不熟。
很值得一提的是,《旅程》裡幾乎有一張專輯那麼大的量的英文歌,相當盛大,極度好聽,但不紅。不紅的原因也很簡單——即使張惠妹仍是豐華招牌,身上有華語流行天后TAG的她也沒把握能讓一張自己的英文唱片大賣。在她離巢後,豐華索性將這些灌錄好的英文歌以大禮包形式,與其他華語歌組成一張18首歌的超值專輯發售。
即使17年後的今天,這張專輯也值得推薦,因為張惠妹再也沒有這樣大量集中的英文歌作品。
阿妹說「很多人喜歡我唱情歌,我也擅長,但不一定喜歡」。在華納的第一張專輯《真實》裡有後來說過她嗓子壞掉佔用資源的包小柏給她寫的《女人說》,在重口味,重煽情的情歌市場,像一餐輕食,這時她已經足夠成熟到不用去扮演任何為愛所苦的樣子。
2002年的《發燒》裡的《54321》,今天聽來可以說是相當方大同了,而那時距離方大同出道還有三年,他只是華納私藏的一個創作人。方大同的作品大量地出現在這一時期阿妹的專輯中。2003年的《勇敢》裡《就是我想你》也是他寫的。無一例外,都很冷門。但多少證明阿妹是有選歌眼光的。
《勇敢》專輯裡收錄了當年剛剛籤到華納的師妹蔡健雅的兩首創作,《解圍》和《說傻話》,蔡健雅那種濃鬱的邊緣都市女性感,與阿妹的結合竟然天衣無縫。兩首歌不是蔡健雅同年發行的《陌生人》專輯裡的慢板歌,跳躍自在,十分酷,與陶喆相比,蔡健雅的酷裡有女生才了解的情緒化,似乎與阿妹更合襯。
《也許明天》專輯是張惠妹首當製作人,一口氣在專輯裡寫了三首歌。這張專輯除了《火》和《只愛高跟鞋》外整體而言比較冷門,《也許明天》的傳唱度多少也有賴於2005年的超級女聲。但專輯本身質素不低,阿妹自己作曲的《愛是唯一》、《關鍵時刻》和作詞的《發生什麼事》,對於初創作的人來說也是水準之上的作品。
阿妹唱過一首叫《KATSU》的歌 ,歌名是她的小名,「勝利」的意思,在2002年,阿妹用這首歌回到小時候。歌曲開頭張媽媽的吟唱迷人,整首歌氛圍悠遠純淨,雖然用國語表達卻有母語歌的質感在。阿妹曾說,張媽媽是任何時刻都唱歌的人,吃完飯、睡覺前、聊天的中間,有時還會把長老傳給她的歌唱給她們聽。這也是她唱歌的初心。
初心是很珍貴的。出道20年,阿妹看到自己第一次唱《原來你什麼都不想要》的影象仍然感動。有情緒低谷避走美國的時刻,回來發的唱片叫《我要快樂》。也有一切歸零卻再上層樓的《阿密特》。
今天再看,《阿密特》跟《姊妹》對於張惠妹的意義是一樣的。而《阿密特》跟《姊妹》一樣成為幾乎沒有什麼冷門歌曲的一張專輯。
阿妹說有時她會想,如果張雨生還在,一定不會重複做她的專輯,唱片公司一定還會反覆問他「能不能做大家聽得懂的音樂」。他們骨子裡都是不喜歡隨波逐流的人,因此,張雨生把她從PUB帶進唱片公司,也許正是懷著找到同類的心情。
而多年以後,以阿密特這樣一個獨特新身份,張惠妹已經發了兩張唱片(《阿密特》和《AMIT2》)。在這兩張唱片裡,她基本實現了最初那個「想要嘗試不同音樂,挑戰自己,想要更刺激,想要被不斷打敗」的願望。
如果說在被唱片企劃控制的年代,她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冷門單曲,現在這個唱什麼歌都好聽的人,在一個新的出發之後,差不多已經做到了每一首都不會辜負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