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嘉應該說一直是比較低調的主持人,除了節目中有關他的消息外,很少看到李維嘉出現在大家的視野中,但李維嘉曾因暴瘦而上了熱搜。
而且,曾在錄製網絡綜藝節目《愛in思談》的時候,突然在中途崩潰大哭起來,而且還是幾度突然哽咽大哭,這樣反常的維嘉曾一度引起人們的關注,人們各種的猜測在他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使他不僅暴瘦,而且,還在節目中情緒失控。
當時有網友猜測或許是因為通告太多,工作壓力太大導致的;還有其他網友猜測,當期節目談論「為愛瘋狂」,或許是李維嘉多年的神秘情感被戳中導致。
不管是什麼原因都希望他能越來越好。
娛樂圈不好混是人盡皆知的事情,明星的一舉一動都在大眾的注視之下,壓力山大啊,哭也不能隨便哭,那麼明星要如何排解這些負面的壓力呢?
我們都記得那個因為演於正雷劇而被網友炮轟滾出娛樂圈的袁姍姍吧,當時的言論很過激,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節奏。
就在大家都認為她會就這樣消失在人們視野中時,她又出現了!
剪了乾淨利索的短髮,帶著一身馬甲線,正式回歸了。
她用自嘲和健身來宣洩負面情緒。
袁姍姍在Ted上做了《在網絡暴力中捍衛自己》的演講,贏得了不少人的讚賞,接著又接了一部口碑電影《煎餅俠》證明演技,成功將黑粉轉粉,成了娛樂圈中教科書一樣的存在。
在公共關係學中,存在著這樣一個說法:危機的發生是必然的,但是,大多數危機可以預見,並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但是,大多數危機是可以預見的,並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
我們每天都會產生很多消極的想法,而其中大部分煩惱是自己製造的。
對於這些負面的東西,我們不能視而不見,但卻可以通過一種積極的方式來控制它們的發生,將其對生活和工作的不良影響降到最低。
無論過去發生了什麼,我們在那一刻所做的事情,所做的選擇和決定,都是當時我們的資源、能力、理解、智慧、知識、情緒狀態等等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所能做出的最好的選擇。
即便回頭望去,實在不盡如人意,甚至在今天看來確實令人失望。
但如今已經時過境遷,即便懊惱也改變不了什麼。
如果這些事總是縈繞在心頭,難以化解,我們也可以換一種心境來解釋它們,在人們眼中營造出積極樂觀的形象。
例如,我們以前做了一件蠢事,每當想起來就覺得很窘迫,我們內心總是迴蕩著一個聲音:「當年可真是蠢啊!簡直太丟臉了。」
一旦聊到往事,我們就不知如何表述這段經歷。
為了把自己從這種悔不當初的狀態中解放出來,我們可以這樣重新解讀它們:
「沒有誰沒有年輕過,誰年輕的時候沒有犯過錯。經過那件事之後,我成長了很多,吸取了很多教訓。
吃一塹長一智,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起碼未來再遇到這種事兒,我會毫不猶豫地繞過去。」
用積極的思維想事情,用積極的語言表述事情,人就會變得開朗,受挫能力和抗壓能力也會變強。
當我們能用淡然的心態看待過去時,人們也願意跟我們分享他們的故事了。
在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自我感覺「過不去」的坎:眼前困難重重,未來漆黑一片,就像天要塌下來了一樣。
此時,我們彷徨、苦惱、無助、逃避,每天都活在水深火熱中,恨不能時光加速,跳過這一段。
但這件事過去以後,再回想起來,我們又會感慨:「原來這都不是事兒,都過去了。」甚至還會嘲笑自己當年的幼稚和少不更事。
這是由人們的年齡和心境決定的——年紀越大,經歷得越多,心境越開闊,也就越能擔負起更多的煩惱。
既然如此,那我們在以後遇到困難時,能不能用這種心態來鼓勵自己:「隨著時間的流逝,一切都會過去,現在看起來山崩地裂的事,過去就是過眼雲煙了,我又何必給自己製造煩惱呢?
說不定,以後我會當笑話一樣把這件事講出來,嘲笑今天的自己多麼無能。
為了不給自己的糗事再添一筆,我要積極地面對。」
經常用這種積極的語言來暗示自己,人會形成一種自嘲的精神,面對挫折時更有勇氣,心理上會獲得極大的鼓舞與安慰。
你懂得如何向他人傳達一個壞消息嗎?
相比較於說好聽的話,告訴別人喜訊,告知人們壞消息是一件難度極高的事情。
沒有人願意聽到壞消息。
表達方式恰當,對方就能更好地接受和處理;表達方式不當,除了嚇倒對方,還可能引發其他不可預料的結果,所以,傳達壞消息很考驗一個人的說話能力。
楚先生是國內一家三甲醫院的心腦血管科主任,醫院每天都會接收一些得了晚期腫瘤的病人。
一旦得知檢查結果,心態好一點兒的病人會靜靜地走出他的辦公室,這類人的自我調節能力算是比較強的。
但大多數人則當場痛哭流涕,甚至暈倒在地,還有些人萬念俱灰並產生輕生的念頭。
因此,如何委婉地告訴病人壞消息,就變得異常的重要。
「我通常會儘量地從輕告知病人檢查結果,當然也會告訴病人他得的是什麼病,這一點絕不能隱瞞。但我接著一定會強調不要過於擔心,因為我會同他們一起拿出一個最好的治療方案。還要列舉一些治療成功的案例,對比病人的病情中良性發展的一面,鼓勵病人向好的方面看,不要對病情過於恐懼。這種方法通常適用於大多數病人。他們知道自己有治療的希望後,很多人都會積極配合。」這是楚先生講的自己如何與病人溝通的方式。
醫生向病人傳達病情的方式,就是一種對負面消息的積極表達。
對於病人而言,病情是噩耗,但我們可以避免強調這種噩耗的「災難性」——生命還有多長時間,病情會有多痛苦等,這些信息是絕不能提及的。
要把重點轉向治療和康復,這樣病人就較為容易接受了。
試想一下,如果醫生對病人說:「你得癌症,生命沒有多長時間了。能不能治好我也不確定,可能性不大......」估計許多病人當場就會有自殺的念頭。
更重要的是,病人會覺得你這個醫生是不合格的,不僅醫生不合格,連說話的能力也很差。
一個人能否將消極轉化為積極,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自己的心態。
積極的人會把挫折和磨難當成上天對自己的考驗,當成生命的財富,拼盡全力去克服和解決。
而心態消極的人則把一切的不順利,都當成上天對自己的懲罰——他們怨天尤人,消極避世。
現實中的人們總是具有不同的態度,而態度必然又會造就兩種不同的人生。
這決定了他們對於溝通的要求也分為兩種類型。
第一,態度積極的人能迅速消化「負面消息」。
第二,態度消極的人只能和他們「積極溝通」。
就是說,對於那些容易被壞消息擊倒、情緒不穩定的人,我們必須學會「壞事好說」,用積極的詞語來表述負面消息,引導他們建立自信,激勵他們鼓起解決問題的勇氣。
否則,他們可能就此陷在失敗或者灰暗的泥沼中,直到最後都走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