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潮汕人這樣過「鬼節」

2020-12-24 天下潮商傳媒

七月在潮汕有著一個重要節日——[中元節],「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時間在農曆七月半。傳說「自七月初鬼門開後,地府的孤魂野鬼紛紛跑到人間遊蕩」,俗稱「冥府開禁,鬼魂過年」。有諺云:七月半,鬼亂竄。人們在中元節這一天除祭祀祖先外,還要大規模賑濟孤魂野鬼。因此,「中元節」又被稱為「鬼節」

在潮汕,七月半這樣過

普渡 /施孤

潮汕地區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有一種稱為「普渡」的風俗活動。普渡,即普渡眾生,也叫「施孤」。施孤,即施捨食物給孤魂餓鬼,也有施捨於孤寡之意,但由於疫情原因,今年基本取消這項活動。

施孤也叫祭孤,是指人間把祭品施捨給陰間的孤魂餓鬼。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在舊社會潮汕城鄉普遍大辦施孤。

傳說七月整個月,陰府的地獄門開放,地獄裡的孤魂餓鬼可以走出挨飢忍餓、慘遭折磨的地府,到人間享受香火。有「七月初一開孤門,七月三十關孤門」的俗談。潮人把七月十五作為施孤的正日,故也稱這一天為鬼節,而把七月稱為鬼月。

圖:林凱龍攝

祭拜祖先

潮俗在中元節,要祭祀祖先。潮汕的施孤普渡,不限定在這一天;不過這一日是正日,比較隆重。一般的,由善堂或父母會等組織善信備辦三牲粿品到義冢埔去修整裸露孤骨和祭拜,隆重者舉行盂蘭勝會,搭孤棚(祭壇),陳列大量三牲粿品、酒飯、紙錢、紙紮衣物,請和尚、道士到來念經、主祭。

祭品除上述食物外,還有衣帽、竹笠等等,甚至還有活豬、活羊和耕牛。祭拜之後,散發實物,或編號散發竹籤牌子,讓觀眾去搶,這就是所謂搶孤。

拖死鬼

「拖死鬼」即通過神巫請死去的人來對話。這個神巫通常是婦女,人們用布蒙上她的眼睛,點上香,周圍的人念咒,使其入迷。神巫就成了人鬼對話的媒體,人們可以通過她同死去的人談話。當「死鬼」拖完時,即念「日落西山是冥昏,家家處處人關門,雞鵝鳥鴨上條了,請阮童姐回家門。」這樣才能使神巫解除昏迷狀態,讓其清醒復原。

這種民俗顯然是一種迷信活動,但民間信者不少。除了七月,其他月份也有人請神巫「拖死鬼」。

放焰口

在放大焰口時,要派船溯韓江至距城百餘裡的三河壩,趕在儀式開始前,邊返航邊點燃一隻只用大陶缽製成的豆油燈,並把它們放下江裡,意在引領八方孤魂野鬼前來受祭。

當法師高坐祭臺之上,敲響引鍾,帶領座下一幫僧眾誦念經文後,便將座邊一盤盤面桃子及大米撒向四方,反覆三次。這種儀式便稱為「放焰口」。「焰口」傳說是印度的一種餓鬼的名稱。這種鬼喉頭細如針孔,常出口噴火焰。法師誦經是使他們的喉頭放開擴大,才能咽得下食物。

遊 燈

過去,潮安等地中元節此日午後,小孩子忙著趕製鯉魚燈,他們要模仿上元(元宵)節遊燈,做一個小小的遊樂。有些人把家中的竹箸,豎上一個鯉魚粿,再在粿的身上,增插各色彩旗、香枝、蠟燭,點起火來,便算是簡單的小鯉魚燈了。

不過,七月十五給人們認為是「鬼節」,因此這一夜,大人不準孩子在附近遊玩至深夜,而且要早點睡覺,這樣,在遊燈戲樂上,不免披上一層灰色的陰影。

祈豐收

中元節施祭孤魂與祈望豐收又常聯繫在一起。在舊時,施孤之夜,家家戶戶要在自己家門口焚香禱祝稻穀豐收,並把香枝插於地上,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徵著秋收稻穀豐登

於是,孩子們常喜歡悄悄跑到別家門口偷割「稻穀」,並常因此而引起家長們的爭吵和動武。清乾隆《普寧縣誌》載該縣中元節「至夜插香列燭於路」、「農民插竹掛紙錢于田中以祈谷」。七月半正值水稻揚花季節,此俗或許是農民祭稻穀之神,或許是祈鬼靈以助農事。

現今,中元節很多活動在潮汕已成為歷史陳跡,施孤普渡活動也簡化,而在潮人聚集的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港澳等地仍很盛行,這與旅外潮人重視紀念客死他鄉的鄉親和超度孤魂野鬼有很大關係。其實,不只中元,許多傳統節日都在發生著變化,有的淡化,有的更濃鬱,而有的則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和內涵。每一種習俗都是一塊塊跳動的文化胎記,記錄著這個時代的鮮活情感,在傳承中變化,在變化中傳承,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至成為歷史……

來源:潮陽耀明書院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The End -

熱文回眸:(點擊標題即可閱讀)

·【薦讀】柬埔寨洪森總理接見天下潮商創始人陳少斌

·【薦讀】「天下潮商」創始人陳少斌分別與李嘉誠李澤楷見面交談

·【薦讀】騰訊主要創始人陳一丹在天下潮商北京論壇上的一番話打動許多人

·【薦讀】柬埔寨副總理任財利在金邊會見陳少斌率領的天下潮商考察團

·【薦讀】2019天下潮商經濟年會在柬埔寨金邊圓滿舉行

·【薦讀】重磅丨2019天下潮商經濟年會11月28至29日在金邊盛大舉行

·【薦讀】李嘉誠2018汕大演講:建立自我 追求無我,由李澤楷接棒(附往年演講內容)

相關焦點

  • 七月十五是如何從秋收祭祖變為中元鬼節的?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中元節。中元節也叫鬼節,傳說在這天,鬼門關大開,百鬼橫行,萬鬼齊出,有的鬼魂回家接受子孫的祭祀,有的就成為孤魂野鬼,到處害人。為了祭祀祖先以及保平安,民間就衍生出了薦時食、送包袱、燒紙錢、水陸放燈等習俗。
  • 農曆七月十五,人人聞之害怕的鬼節,卻藏著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七月十五的中元節俗稱鬼節,起源北魏時期,這個節日的通俗叫法有很多,比如七月半、盂蘭盆會等。在這一天很多地方都會舉行放河燈、焚紙錠、祀亡魂等活動,雖然各地習俗不同,但表達的都是對先人的孝義與懷念。中元節與清明節、寒衣節都被稱為「鬼節」,它們加在一起組成了中國「三大鬼節」,因為帶有「鬼」字,人人聞之害怕。那「鬼節」中的中元節又是怎麼來的呢?這其中還包含一段感人至深的孝子故事。道教有「三元說」,上元天官賜福,中元地官赦罪,下元水官解厄,中元之名便由此而來。這一天,地宮會打開地獄之門,眾鬼離開冥界,接受考校。
  • 今年農曆七月十五是什麼節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嗎
    今年農曆七月十五是什麼節今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中國傳統節日,別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
  • 猛鬼學堂之十七——鬼節
    一直到七月十五凌晨十二點,鬼門關才關閉,而關閉前的午夜,也是鬼魂最瘋狂時刻。      北方的鬼節多指七月半,而南方的鬼節一般是指七月十四,尤其是華南、嶺南一帶,香港電影有一個七月十四系列,說的全是鬼節的鬼故事。      七月十五日包容的節俗比較複雜,既是民間的鬼節,又是道家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僧道俗三流合一。
  • 為什麼隆回人過鬼節要吃鴨子?這些禁忌好多人都曉不得!
    為什麼隆回人喜歡過七月十四? 農曆七月十四被叫做「鬼節」,農曆七月十五則是我們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元節」。 但是捏,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發現,隆回過「鬼節」不是在農曆七月十五,而是在農曆七月十四。為什麼要提前一天呢?
  • 為什麼廣西過中元節要提前一天,還把鬼節叫「七月十四」呢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中元節。這個稱謂是道教的說法,中國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稱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賜福日,中元為地官赦罪日,下元為水官解厄日,而在中元時則普渡孤魂野鬼。所以,這天又俗稱「鬼節」,在佛教裡稱為盂蘭盆節。「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時期。相傳它是中國傳統的鬼節,也是民間祭祖的日子。
  • 海南鬼節不能剪頭髮?
    海南朋友卻說:「七月半鬼節不能去剪頭髮?」What?今天才七月初一就是鬼節了,不是七月十五嗎?再說幹嘛不能剪頭髮呀?帶著疑問,聽著朋友娓娓道來:和內地的一些城市相比,一年一度的「鬼節」在海南民間尤為盛行。海南人把「鬼節」與春節、清明同等看重,家家戶戶都要祭祀。
  • 中元節俗稱「鬼節」有哪些禁忌是真的嗎? 鬼節不能做的事盤點
    中元節俗稱「鬼節」,傳說在這一天晚上要少照鏡子,注意好臥室的鏡子,不要照著床為好,否則易做惡夢。鬼節晚上也不宜出門,總之禁忌很多。鬼節還有哪些不能做的事?哈哈,會不會被嚇得晚上不敢出門了。中國鬼節有幾個鬼節含義為鬼過的節日。
  • 七月十五鬼節的由來
    七月十四/十五日包容的節俗比較複雜,既是民間的鬼節,又是道家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僧道俗三流合一。  道教有所謂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這三位是玉帝派駐人間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間的善惡,向上天匯報。三官分別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為誕辰,這三個日子也叫三元。
  • 7月14鬼節的一些禁忌,看看無妨
    農曆七月十五是所謂的「鬼節」。鬼節,顧名思義,即鬼過的節日。在中國有四大鬼節,分別是清明節,三月三,七月十五,十月初一。七月十五鬼節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 七月十五祭拜什麼 中元節祭祀需哪些物品
    七月十五祭拜什麼中元節,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今年的鬼節是9月5號,中元節有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
  • 七月十五,中元普度——中元節由來
    「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託生,纏綿在地獄裡非常苦,想託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託著一盞河燈,就得託生。」
  • 捏麵人,吃麵人,兒時的記憶,如今才知道七月十五是鬼節!》
    吃麵人的步驟是這樣的,先把面人曬乾或炕幹,再按弟兄姊妹分開,我們家的規則是姐姐哥哥分的少,弟弟妹妹分的多。我們先玩上幾天,玩夠了才能吃的!吃也有套路,吃麵人就是先吃胳膊後吃腿,再吃頭和身子了,有時候怕哥哥妹妹們吃,就藏到自認為別人不知道的地方。
  • 中元節是農曆七月十五,但在廣西卻不是!
    在廣西,中元節一般提前一天,也就是在農曆七月十四過,又叫「鬼節」、「七月半」,又稱壯族「團聚節」、「七月節」。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元節。中元節本是漢族的祭祖節日,後來與少數民族文化融合,包括壯族在內的一些少數民族也在這一天祭祖。
  • 中元節的自白:我不光是鬼節!
    但你有沒有想過,既然唐代有上元節,那有沒有「下元節」、「中元節」?答案是:有的。而且,中元節就在明天——農曆七月十五!),分別在「三元日」為天帝檢校人間功罪以定賞罰,其中天官為正月十五上元賜福,地官為七月十五中元赦罪,水官則為十月十五下元解厄,每年七月十五,地官打開地獄之門,眾鬼都要離開冥界,接受考校,有主的鬼回家去,沒主的就遊蕩人間,徘徊在各處找東西吃,因此又稱鬼節,人們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點荷燈為亡魂照回家之路。
  • 農曆7月15日為什麼被稱為鬼節,有哪些禁忌?
    農曆七月十五是所謂的「鬼節」。鬼節,顧名思義,即鬼過的節日。在中國有四大鬼節,分別是清明節,三月三,七月十五,十月初一。七月十五鬼節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七月十四/十五日包容的節俗比較複雜,既是民間的鬼節,又是道家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僧道俗三流合一。
  • 中國鬼節是幾月幾號 鬼節的傳說及鬼節的禁忌
    民間有陽間過元霄節陰間過鬼節的傳說。據說,當日閻王也會披著盛裝和鬼眾們共度佳節,並且讓我們活著的人一起為他們祝福,祝願另外一個世界的人們心想事成,快樂享受人間沒來得及享受的幸福。  鬼節源於目蓮救母的故事:「有目蓮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目蓮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據說當時目蓮在陰間地府經歷千辛萬苦後,見到他死去的母親劉氏,發現她受一群餓鬼折磨,目蓮想用缽盆裝菜飯給她吃,菜飯卻被餓鬼奪走。目蓮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蓮的孝心感動,授予其盂蘭盆經。
  • 閒話:節、鬼節
    又如年輕人過生日,過了個陽曆的,還可以過個陰曆的;情人節則可以過三個,2月14日,5月20日,七夕。便是聽起來毛骨悚然的「鬼節」,竟然多達四個,過了清明、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十月初一,還要幫外國的鬼們過「萬聖節」,好一派「人何寥落鬼何多」的景象!古書上說「慎終追遠」,中國人做起「慎終」來未必好,「追遠」是確實做得極好的,不僅要「追」自己的「遠」,還要「追」洋人的「遠」!
  • 國學知識:中元節,可不只「鬼節」那麼簡單
    因此,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的中元節,也俗稱「鬼節」。但,中元節,真的有鬼嗎?中元節逢農曆七月十五,又名「七月半」,最早要追溯到上古時期。因為農曆七月正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的時節,人們用新米祭供,酬謝大地,並向先祖報告秋成。
  • 七月半為什麼會被稱為「鬼節」,「鬼節」的歷史由來
    七月半也被稱為中元節,道教中稱它為「鬼節」。為什麼要稱它為「鬼節」?難道真的有鬼?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鬼節的歷史由來。根據《易經》記載,「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復生之數,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秋收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人們舉行向先祖亡靈獻祭的儀式,把新鮮的農作物供祖先享用,然後再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品嘗,並且祈禱來年能獲得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