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沒去過幾個國家又嫁給了巨蟹理工宅男的小姐姐來講,寫這篇文章實在有點心虛,可始終擋不住我有一顆熱愛遠行的心啊,所以每一個有幸到過的地方都被我視為命中豔遇,有時並不想發朋友圈顯示位置,只想全身心的投入到這段擁抱中—與我的豔遇。
今天我們來聊聊一些有趣又冷門的小眾景點,有些是我的,有些是好友的,都是私家珍藏,剛從保險柜裡拿出來的,含淚分享。
1、土耳其純真博物館(by Lychee)
在伊斯坦堡老城區貝伊奧盧區的古董一條街楚庫爾主麻,有一棟鐵鏽紅色的土耳其式三層小樓,門牌號為達爾戈奇·契柯瑪澤街24號,這棟老宅始建於1894年,這就是小說主人公芙頌的家族宅邸——帕慕克用自己的諾貝爾獎金親手設計建造、親任館長的「純真博物館」。
因為帕慕克的《純真博物館》這本書得知這個museum,一座由無數小物構建起來的私人博物館。
一個愛情故事,又不僅止於愛情。伊斯坦堡,1975年,有婚約在身的30歲少爺凱末爾愛上了自己的窮親戚、18歲的清純美少女芙頌。可兩人的愛情來而復去,凱末爾想找回愛人的心,自此追尋便是八年,但還是遲了……
凱末爾愛芙頌的一切,也愛芙頌愛過的,甚至觸碰過的一切。痴情、憂傷的男人收集著心上人摸過的所有物品,那些鹽瓶、小狗擺設、頂針、筆、發卡、菸灰缸、耳墜、紙牌、鑰匙、扇子、香水瓶、手帕、胸針……,甚至是4213個菸頭。凱末爾用十五年的時間走完1743個博物館,創造出獨一無二的「純真博物館」,那所有的物件被理為這座愛情博物館的珍藏,紀念他永失的所愛。
沒有哪個以色慾沉迷開始的故事,能像本書這樣,讓你體會到痛失所愛的幸福與感動。「這是我最柔情的小說,是對眾生顯示出最大耐心與敬意的一部。」——奧爾罕·帕慕克曾經這樣向他的讀者介紹他的愛情小說《純真博物館》。
現場
現場
妹子抽過的各種菸蒂
在這裡,小說和現實的界限很模糊。一邊仿佛是凱末爾自己在用每一件小物品敘述著對芙頌的愛,一邊是帕慕克親自畫的博物館的草圖,並花費15年時間收集的伊斯坦堡的老舊小玩意兒。
那日,參觀完「純真博物館」當晚,在博斯普魯斯海峽旁的一家旅館,我開始閱讀這本書《純真博物館》。
2、大理彩虹農場 (小麗)
所有你羨慕的生活,都是你沒有勇氣過的,有沒有覺得這句話說的特別有道理呢?
今年清明過後,風季的尾巴在田間擺動,雨水悄然而至,這是大理兩季交融之時,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十分想念我遠在大理的老同學小麗。還記得兩年前,那似夢中的大朵雲夾著雨片刻掠過洱海被風吹到海東,太陽和陣雨的並存隨時製造出巨大的彩虹實在讓人嗔目。
小麗就是被這片彩虹迷住的,並義無反顧離開北京來到了大理。並一手製造了這片農場。
金毛路飛
很多人都說人生旅行有三俗、西藏曬太陽、鼓浪嶼裝文藝以及去大理找豔遇,呵呵!隨你怎麼想都好,有時候人生就是這樣,吃喝拉撒本是常態,哪有那麼多的不俗氣與高級等著遇見你,我們活著不就是為了創造高級嗎?
彩虹農場的傍晚Party
小麗親手烤的pisa
兩年前第一次來到小麗的農場我震驚了,當時感覺就算把《舌尖》的文案都請過來都難以用任何華麗的辭藻來撰寫這一汪不惹塵埃的原生農場。農場的作物也恰隨天時,冬天油菜早已打籽靜候收割、晾曬、制油,而其他蔬菜則剛剛冒出嫩芽,抖擻著春綠。
金色的麥浪
大家勞作並耐心等待,視作物為生靈,洱海周邊獨有的黑土地充滿能量,成為作物們舞臺,無論已成熟的還是努力生長的,都順應時令,完成自己的樂章。太陽能裝置已被安裝並提供電力了,井水第一次由水泵抽出噴撒出了彩虹,灌溉有了後盾。
夢想少年小麗本人
小麗說,這樣的生活在北京是一種奢望,現在卻成了她的日常,如今真的看清,只有食物,住所和愛是人真正需要的東西。在自然裡,清醒真實地活在自己曾經的夢境裡,不再嚮往遠方,也不再迷茫當下。
夕陽西下的洱海
夕陽下的洱海,美的一點都不像話,簡直不食人間煙火。
彩虹農場的篝火晚會
夜晚的田野,經常還有朋友帶著酒,帶著菜,帶著樂器來農場舉行篝火晚會,在廣闊的田野上邊唱邊跳,累了就躺在地裡,渴了就去井裡打水。然後在星星和月亮的照耀下,微風的吹拂中,圍坐在帳篷前分享彼此的生活,說心底真心的話。
我們曾經無數次在雜誌上,在電影裡,在別人的生活中淺嘗輒止的看到的這種返璞歸真的生活,此時此刻唯有親身經歷親身經歷,方能感知這世間最大的善意與滿足。
3、塞爾維亞小鎮茲拉蒂博爾 (by東風破)
或許是對東歐電影的熱愛,使我對東歐有著無限幻想。而今年三月的塞爾維亞之行,也滿足了我對東歐一直以來的期盼。既為冷門,我就跨過塞國的首都貝爾格勒與第二大城市諾維薩德,直奔主題,講講我要為大家推薦的這座聖誕小鎮——茲拉蒂博爾(Zlatibor)。
茲拉蒂博爾的雪
茲拉蒂博爾位於塞爾維亞與波赫交界處,從貝爾格勒到諾維薩德出發均有直達大巴,因其清新的空氣與豐富的美食成為了整個歐洲的度假勝地。而我之所以稱它為聖誕小鎮,是因為我們去時正值冬季,剛下大巴,初見小鎮著實是震撼了我一番。這或許是我迄今見過最美的雪景了,作為南方人,對這樣的雪完全沒有抵抗力。即使早已過了聖誕,但從小鎮的建築到夜晚漸漸亮起的燈光,乃至飯館裡播放的音樂,都給人一幅聖誕景象,靜謐而美麗,或許就是形容這樣的小鎮了。
從屋裡看屋外的景象
小鎮的中心是一個不大的湖,鎮上的商業中心也圍湖而建,餐館、酒吧、旅行社、服裝店甚至影院,應有盡有。聽當地人介紹,天氣晴好時,人們便會在湖邊散步休憩,可無奈我們去時正趕上歐洲幾十年來最大的一場雪,湖的四周都是沒過膝蓋的雪,天氣也著實太冷,零下二十度的氣溫哪怕只是站在外邊,吹著凜冽的風,也讓人難以忍受。所幸在歐洲,不缺的便是咖啡館。
在這時候躲進咖啡館裡,看著窗外漫天的飄雪,以及屋頂上被風捲起的雪花像一陣霧般散開來,仿佛是置身電影裡,聽著東歐風情的音樂,喝一杯塞爾維亞咖啡(好吧其實我是為了裝逼,事實是並喝不慣塞爾維亞咖啡,半杯都是咖啡粉,喝了想吐)。窗外還時常經過帶著孩子玩耍的父母,就在只有幾米長的斜坡上帶孩子玩雪橇,也是不亦樂乎。
咖啡館上隨處可見的冰柱
自以為夜幕降臨時的茲拉蒂博爾是最美的,昏黃的燈光照在雪地上,時而有馬車經過,街道上安靜的很,走在路上時只能聽見腳步踏進雪裡的簌簌聲,甚至不敢發出任何聲響去影響這一片寧靜。酒吧裡的燈還亮著,卻聽不見裡面的喧鬧。隨著小鎮人家的燈盞盞熄滅,小鎮也進入了夢鄉。
夜幕中的茲拉蒂博爾
之所以推薦茲拉蒂博爾,還有一個原因,便是它離塞爾維亞著名的木頭城與Tara國家公園都只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木頭城,對影迷朋友們來說一定不陌生,它是導演庫斯圖裡卡為拍攝影片《生命是個奇蹟》時搭建的場景,而拍攝完影片後,庫斯圖裡卡表示實在太喜歡這個地方了,便將木頭城保留了下來,而這裡也成了他的常住地。交200塞爾維第納爾,便進了城。
木頭城門外剛結束的影展海報
因為天氣原因,城裡沒有其它旅客,與我做伴的便只有了一黑一白兩隻狗。城裡有一部分房屋是對外出租的,進去參觀,是極為中意的復古感,火爐,油燈,僅比一人高些的屋頂,全木質的屋子,溫馨極了。城裡處處都是電影元素,從庫布裡克到史匹柏,影迷的福音。城中還有分別提供塞爾維亞當地餐食與西餐的兩家餐廳,累了便可以去裡邊小憩,喝杯咖啡吃點小食,也是極為幸福的。
木頭城中的建築
窄軌列車外觀
塔拉國家公園中賣的當地特產
從木頭城到Tara國家的路上,會經過另一個小鎮Mokra Gora,這個小鎮上有著世界上僅存的仍在運營窄軌火車,但可惜的是火車在每年四月才開始運營,我便只能在外邊觀摩。雖然如此,也算是登上過火車,仿佛進入了上世紀的東歐電影,想起了《嚴密監視的列車》等一眾佳作,感慨萬分。
4、越南會安古鎮
在距越南的港口城市峴港僅三十分鐘車程的地方,有這樣一座古鎮,被評為越南最值得去的十大景點之一。
會安街邊的小玩意兒
會安的船
會安的牆
與國內的古鎮不同,不是江南水鄉的朦朧,也不是北方小鎮的古樸,會安是一個充滿明豔色彩,洋溢著無限熱情卻又節奏緩慢的古鎮。或許去過越南的朋友會對它有所耳聞,但它不像胡志明、河內、美奈這般受國人歡迎,因此進入古鎮會發現,鎮上閒逛的,多半是韓國人與法國人,也讓這座古鎮更有了些異域風味。因為曾被法國殖民,越南人也養成了喝咖啡的習慣。不止在會安,咖啡館遍布越南的每個角落。
會安河畔
以黃色為主色調的會安,於陽光相互映襯,顯得尤為溫暖。路邊都是小攤卻不嘈雜,行人都慢而有序的在街上走著,時而穿出幾輛自行車,或是越南獨特的黃包車。河面不寬,能清楚的望見對面的商鋪酒館,卻停滿了小船,多半是為了遊客觀光所用。連船在這座古鎮裡都行的很慢,甚至走路都能趕上。
一向不喜歡快節奏生活的我,到這兒似乎瞬間便緩和了下來,對著坐在咖啡館裡的陌生人微笑,他們也回你以微笑。在這裡,似乎一切都是幸福的。在還未來之前看到有人在這兒住了三天,我還納悶一個小鎮,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讓人久留,直到親自抵達才覺喜愛,甚至與友人交談時說,我在這兒住上一個月或許都不會膩煩。
會安還有一個值得稱道的地方便是,無論是白天或是黑夜,都有其獨特的風味。夜幕降臨時,鎮上處處掛著的燈籠便慢慢亮起,直到整座古鎮都被燈籠照亮。這時的街道美極了,斑斕的色彩倒映在水面上,像極了一副畫。
5、英國鮑內斯小鎮
談論起英國,大部分人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倫敦、曼徹斯特等大城市,或是牛津劍橋兩所高校,抑或是巨人之路這般的有名景點。但今天我想說的地方,是位於蘇格蘭高地的鮑內斯(Bowness)小鎮。小鎮在英國最大湖泊溫德米爾湖畔,我去時是十二月份,正值冬季,由於小鎮緯度也較高,當時的氣溫自然令人瑟瑟發抖,但即便如此,這座小鎮仍可謂是滿足了我對歐洲小鎮的所有幻想。
溫德米爾湖畔
整個英國之行,這兒是唯一令我驚嘆道美的地方。初到小鎮時下起了雨,這樣冰冷的雨打在身上,生疼的,是從未感受過的。我站在屋簷下躲雨時,身邊的一對老夫婦便同我搭訕,我們一直聊到雨停,這便是我對小鎮的第一印象,友善的人們。
而後我走到湖邊,湖面上的船隨著風浪起伏,鴨子和鵝像無事人般就這樣在湖面上飄著,空中時而掠過鴿子,不知為何,雖不在海邊,竟讓我感覺走進了《海邊的曼徹斯特》的開場,一種空靈的自在感。湖畔的風大得很,卻不想離去。日後在塞爾維亞的多瑙河畔,同樣是寒冷的風,卻再沒有在鮑內斯般的空曠感了。天空偶爾露出的藍也有一種奇異的純潔感。
鮑內斯鎮中心
鮑內斯小鎮黑白照
因為在山區,小鎮的路多半是上下坡,走起來也別有風味。街道不寬,路兩邊都是餐館咖啡館,還有些許紀念品商店,甚至許多奢侈品店也在此落足。小鎮中心還有一條不長的商業街,雖小,但五臟俱全。街上的人不多,大都坐在店裡談天,沒有了大城市裡的忙碌,這般的悠閒生活,才是我心心嚮往之地啊。
6、義大利錫爾苗內小鎮
水中城堡
在威尼斯趕往瑞士的路上,我曾經途徑過一個小鎮,那是迄今為止我覺得最美好的地方。
2017年1月,在錫爾苗內
自從羅馬詩人Catullus為Sirmione壯觀的景色所傾倒,這裡就成了各個時代詩人和思想家所嚮往的地方。人們都說Sirmione是半島上一顆閃亮的明珠,不僅是因為加爾達湖秀麗的自然風光,更是因為無數文人政客都曾留下了光輝的足跡。Catullus、Caesar、Dante、Carducci、Pound……長長的名單猶如天上繁星,榮耀著小鎮的名氣。
2017年1月,在錫爾苗內
不同於中國各地的老街、古鎮,這裡到處鮮花盛開,陽光明媚,充滿了活力,卻又顯得寧靜。
2017年1月,在錫爾苗內
踱步於小鎮的磚石路上,穿行於狹窄的小巷之間,漫步在鮮花叢中,流連於湖光山色之間,恍若進入了夢想中的世外桃園;還有建於13 世紀的Scaligerburg 古堡更是小鎮最有特色的古建築,沿古堡中角樓迂迴而上,在厚實的城牆垛上,吊橋、湖水、沙灘和小鎮盡收眼底。鎮上狹窄的小巷和安靜的小廣場中,古董店、餐廳、小酒吧、咖啡館散落其間。
The last one、 西班牙加的斯市(by Galore)
西班牙加的斯市,哥倫布起航發現古巴和波多黎各的地方,三面環大西洋的城市,沙灘也美物價也低,建築是北非和西歐的結合, 感覺好多人都完全不知道這裡.。
西班牙沙灘
西班牙帥哥和美女
好了,今天寫的實在太長了,也許一切都源於我的表達欲,嘿嘿。其實我一直認為這個世界上最糾結的事情就是一定要給萬物賦予意義,連旅行、遠方、愛這種單純的事物,都不放過。那些本該屬於我們的生活,那些本來屬於生活所衍生出來的美好,哪來那麼多官方的意義呢,永遠懷著一顆單純與感恩的心盡情的去享受去愛就好了,一段旅途如果非要在路上糾結與念叨意義,那又該如何在行程中忘記自己呢?
最後祝每一個人都能擁有一段美好的旅行,且行且珍惜。(特別感謝東風破、Galore、Lychee以及小麗對本文素材的提供)
今日互動:你曾經去過哪些小眾的冷門景點,讓你至今念念不忘,有興趣和我聊聊嗎?
感謝關注「張水水」——
世界這麼大,遇見請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