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應該是富翁,我沒有權利當窮人。 ——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是上20世紀初的美國首富,他是地球上的第一個億萬富翁,也是世界公認的"石油大王"。
在巔峰時期,他曾壟斷了全美80%的煉油工業和90%的油管生意。
在洛克菲勒巔峰的時期,他曾壟斷了全美80%的煉油工業和90%的油管生意。洛克菲勒的財產在今天約值2000億美元,遠超現在的比爾蓋茨、馬雲等任何富豪。
比爾·蓋茨甚至把洛克菲勒作為自己唯一的崇拜對象:"我心目中的賺錢英雄只有一個名字,那就是洛克菲勒。"
俗話說:富貴傳家,不過三代;道德傳家,十代以上。
據統計,有80%的家族企業未能順利傳到第2代人的手裡,剩餘的13%則未能傳到第3代手裡。而洛克菲勒家族已經傳承了6代。就算是現在洛克菲勒家族仍然是美國富豪所學習的榜樣。
世界首位億萬富翁洛克菲勒告誡兒子:絕不要和2種人來往,可收藏
洛克菲勒不僅僅只是生意做得十分成功,他在教育孩子的方面也有著自己的一套,他深知,金錢並不能給孩子帶來一生的幸福,只有完整的人格、強大的內心和良好的生活習性才可以做到。
老洛克菲勒在自傳中總結說,自己的最重要經營原則就是"保守"。
他從創業開始,就非常的重視盈利能力分析,每一筆業務的收支盈虧,他都記得非常清楚,這和從小家裡培養他的記帳能力,有著莫大的關係。
或許在外人看來,老洛克菲勒家族,好像個個都是商業天才,其實這都是家庭培養的結果。
洛克菲勒經常教導自己的孩子,通過寫信的方式教導孩子並且將自己的商業經歷和方法都教給了孩子,他曾在信中告誡兒子:絕不要和這兩種人相處,大家可以收藏一下。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第19封信中教育兒子:絕對不要和這兩種人來往。
第一種人是那些完全投降、安於現狀的人。
他們深信自己條件不足,認為創造成就只是幸運兒的專利,所以滿足於現狀,寧願做著一份安安穩穩有保障的工作,
他們也知道自己需要一份更有挑戰性的工作,這樣才能繼續發展與成長,但就因為有無數的阻力,使他們深信自己不適合做大事。
聰明的人不會為命運哀悼,他們會將自己視為更有價值的人,用積極心態去面對人生。
第二種人是不能將挑戰進行到底的人。
洛克菲勒在信中說道:
這一種人是說,他們曾經也非常嚮往成就大師,也曾替自己的工作大做準備,制訂計劃。但是隨著工作阻力的慢慢增加,為更上層樓需要艱苦努力的時候,他們就會覺得這樣下去實在不值得,因而放棄努力,甚至開始變得自暴自棄。
他們並不滿足,卻已經投降。這種人有些很有才幹,卻因不敢重新冒險,才願意平平淡淡地度過一生。
這兩種人身上都有著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消極,如果每天帶著消極的情緒生活, 他們是沒有辦法成功的,時間長了也會對身邊人有負面影響。
成功的人一定會有他們成功的理由。想要了解他們,除了極寶貴的親身接觸的機會,大概就剩下看看他們的傳記與書信了。而在這些媒介中,作為教導後代的家書,最為真實也最為可貴。
這本《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這本既是家書,又是一本培養傑出企業家、社會精英的經典之作。
經歷了人類歷史100多年的洗禮,綿延了六代的洛克菲勒家族依然是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
這本《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收錄了1897年-1936年期間寫給兒子的38封信,是洛克菲勒一生的思想精華。
濃縮了洛克菲勒奮鬥、為人與從商的理念精華,真實地揭示了洛克菲勒是如何創造財富神話的,堪稱勵志與家教的完美結合。
當我們閒暇的時間,不妨讀一讀洛克菲勒的家書,從中汲取營養,讓我們更好的來教育孩子,也可以豐富自己知識面。
滿滿的智慧僅需38元,只是您的一頓飯錢,就可以讓豐富自己的智慧,更好的教育孩子,家長還在等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