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你一定要聽下面這首歌,
2008年林書宇導演的臺灣電影《九降風》的主題曲——《藍色蝴蝶》。
(念白)
夏天是個分格號 把學期分隔成段落,
時間把段落連接成一篇屬於我們的故事,
每一天的天氣 每一次的考試,
還有每天都會看見的你,
雖然日子很平凡很簡單,
但總有那麼一點幸福的感覺,
今年的夏天故事就要劃下句點,
雖然有些不舍,
但我會把你放在心中,
直到再見面的那一天……,
一樣的學校,一樣的走道,
一樣的吵鬧,不一樣的我,
又到了六月,我還是掉下淚,
三年的歲月,我忘不了誰,
一群藍色的蝴蝶,繞著花兒不停歇,
隨微風翩翩的飛,那畫面好美,
綁著藍色的蝴蝶結,唱著優美的章節,
朝夢想慢慢的追,永遠不後退,
畢業的合照,流水的小橋,
爬不完的階梯,我微微的笑,
我又回到學校,樹越來越高,
蟬依然很吵,我忘記了誰,
一群藍色的蝴蝶,繞著花兒不停歇,
隨微風翩翩的飛,那畫面好美,
綁著藍色的蝴蝶結,唱著優美的章節,
朝夢想慢慢的追,永遠不後退,
一群藍色的蝴蝶,繞著花兒不停歇,
隨微風翩翩的飛,那畫面好美,
綁著藍色的蝴蝶結,唱著優美的章節,
朝夢想慢慢的追,當年的諾言,一定會實現。
《九降風》中的《藍色蝴蝶》
我在林書宇的電影《九降風》裡看到熟悉的巖井俊二藍。
不喜歡《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也不喜歡《我的少女時代》的happy ending,
喜歡《藍色大門》,喜歡《海角七號》,喜歡《練習曲》,喜歡《九降風》電影裡的夢想藍。有內心的掙扎,有青春的迷茫,有淡淡的哀傷,單純的愛戀,讓人嚮往,也勾起很多青春的回憶。
青春校園電影其實是新導演,尤其年輕導演最容易上手的題材。多少有自己的青春回憶在裡面。所有這類電影都離不開年代,並不是每個人的青春故事是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隱忍的暴力,和世界作對的勇氣,帶了很強的政治導致的壓抑感,我們很難拍出那樣的電影。
至於國內,總是離不開庸俗的充斥了許多固有噱頭的愛情喜劇,色情、暴力、倫理或墮胎等常用戲碼,近年難得一見稍好一些的也就是,《青春派》。
後來也隨主流看了什麼《致青春》、《匆匆那年》、《左耳》、《少年班》、《六弄咖啡館》等,都比不上《青春派》的純粹。
我容易喜歡那些很淡的青春校園片。群戲,一群人的夢想和青春,肆意不做作,真實到覺得就是身邊人的經驗故事。
有很多時刻,我們都在主動或被動的接受著二手經驗的青春回憶。
看過的青春小說,看過的青春片,偶像劇,看過了,覺得那就是自己的青春。
並不是誰都能遇見穿白襯衫推著單車的美少年和齊耳短髮穿球鞋的美少女。
也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把心中一些隱秘的情愫表達的那麼美好,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暴力行事,和老師爭鋒相對,有自己的小群體,有自己的秘密基地,很多情況下並不是這樣,或者說每個人都經歷的不一樣,而小說或電影的出現,把自己沒有做到的,興許極少數人做到的事情,給唯美化了,給滿足了。
我們絕大多數人,還是像《青春派》一樣,為了高考拼命讀書拼命努力,其他電影裡出現的尤其以校園戀愛為代表,那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種壓力生活的調劑品。
說到這,我也才意識到距離今年的高考還有7、8天。
高考這件事於我相去甚遠了。
比起高考,我對最後的畢業場景更加印象深刻。那個時刻,我仿佛置身事外,看見他們畢業狂歡,我用眼睛做攝影機,拍下一幕幕他們的歡聲笑語,他們的難忘,他們的不舍,很小的角落裡站滿了許多許多穿著一模一樣衣服的人,畢業典禮從禮堂的《光陰的故事》的歌聲裡出來,我就開始驚惶失神了,在周圍推推嚷嚷的人群裡,我覺得自己一個人杵在那裡跟一個電線桿一樣,看見那個鬥爭了好久的班主任一臉欣慰的和全班同學合照就沒有發現少了一個人。
我去了學校的天台,上不去,門被鎖了。
那裡曾經是讓我覺得很有安全感的角落,有陽光普照,牆壁上還可以寫下很多小秘密,然後,在那裡,還會遇見同類。
我就假裝我真的打開了鎖,站在天台,校園的最高處,看著樓下的螞蟻們,然後站在最邊緣,轉過身體,抬頭看看天空,給天空一個微笑。為什麼呢?它最簡單、最純粹、最透明、最藍。然後仰頭一頭墜落下去。
落到地上,在他們的身邊,在他們的腳下,一個大寫的滅亡。
現在我又離畢業這件事更近了一年。
我發了一張上面的「我們畢業了」的照片在微博上,朋友亂童說:
恭喜!祝前程似錦!
等等.
我說,我還沒畢業呢。
她說,我感覺你已經迫不及待馬上要逃出學校了。
是嗎?
是的。
是這樣的。
三年前那個高三畢業的午後,我滿腦子都是一個字:逃。
三年後的現在以及今後的每天,我滿腦子還是一個字:逃。
只是心境不同了,感覺也有不同。
當時只是單純的想離開一個是非之地,一個壓抑的地獄般的地方。去哪都行。
現在知道要去哪。
今早起來,看見朋友發的消息,說他今天就要去北京了。
還以為他已經走了的,結果他說他昨晚喝斷片了走不了了。
今天晚上本來我是有時間再和他最後一聚的,思考再三我還是找了個理由推脫不去了。
離別我是最受不了的,不想哭。
看到他說:他在南京留下了自己的19、20歲,忽然心裡一酸。
他是我在南京很重要的一位文學創作上的好朋友。
我佩服他的夢想和勇氣,希望總有一天,他的才華可以配得上他的野心。
祝哥們兒前程似錦。
我在南京荒廢很久了,等我,我也要準備馬上去北京。
然後,估計,再也不會回來。
我猜想很多年後,南京這個城市對我而言將是一個唏噓不已忍痛不提的地方。
最糾結迷茫任性最壞的,最好的,都留在這兒了。
藍色的青春。
其實自己特別害怕畢業這件事,目送別人畢業了三年,害怕輪到自己的時候又回到了高三的夢靨。可不想再跳下去一次。
今年看他們的畢業可能是最無動於衷的一次,明明是最接近的一次。
沒有參與任何人的畢業作品。
很想和一些人最後產生一點點聯繫,也沒有機會。
而我又是個不善於去爭取的人。
真的是,糟糕的噤若寒蟬。
那天我去闊別一年之久的北區去找學長拿書,看見他們在搬東西,整理舊物,一副馬上要走掉的樣子。就在那刻,我迅速在腦海裡搜尋一番,今年畢業的人們裡面,有沒有我非要感謝不可的人,走掉了就沒有機會再見的人。
我想了想,還真有那麼一個人。
那個學長是我來這個學校認識的第一個人。
是我的老鄉,對我幫助特別大的人。曾經讓我感動的唏噓落淚的人。
不知道什麼原因,甚至覺得兩年都沒有聯繫了,肯定是我的冷漠和不近人情。
我馬上給他發信息,非常不好意思的說想感謝他,請他吃飯。
他說他在外地實習。回來的話第一時間告訴我。
有些往事現在想起來真的是時過境遷。人都是會變的。
今天還有一件事,我媽昨天給我寄的櫻桃今天起來發現幾乎壞完了。
這讓我想到了感情的保質期,其實也是一樣的短。
以前就說過——
人類三大感情都是有幻滅性的,準瞬即逝的,不長久的。
大學後,我就很不太相信友誼這件事。
每個人只能陪你一段路,而且很多時候是很短的一段路。
碎片化的回憶太多了,有些事情越是細枝末節越容易日後對對方心生怨恨。
人這一生將會認識比他想像的還要多的很多很多人,你很難成為別人心中最重要的那一個,就像一個餅,你只是佔很小一部分,小到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看誰一眼,就不會再被他忘記。
這樣的事情可能嗎?
還是可能的。
但放在我身上,我不會相信。
《九降風》的最後,湯啟進沒有去畢業典禮,一個人帶著一箱棒球,搭上了前往屏東的火車,進行一場只屬於自己的畢業典禮,或者叫,成人式。
為了追憶一位友人,實現一個諾言。
當看到廖敏雄出現再度揮棒的時候,我分不清那是真實還是虛幻了。
因此只能相信,這不真實的安排是導演特意留下的,讓青春中回不去的遺憾獲得一些可以補償的方法,哪怕只是一個短暫的夢境,一段腦中幻想也好。
九降風是新竹地區秋天左右吹起的東北季風,風力猛烈強勁,一如片中少年們恣意青春和對體制的咆嘯。
也希望你們真的到畢業那天,會有自己的藍色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