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腳架用途廣泛,技術門檻不高,被廣泛應用於各種拍攝題材和眾多拍攝人群中。
就連這小東西也知道要用腳架
但或許正是因為它的常見又常用,容易讓人忽略很多技術細節上的問題。
其實,要真正用好三腳架,發揮其全部性能,也是有一定講究的。至少,你得掌握本文所說的4個關鍵技術要點。
標題十分邪惡,但內容卻無比正經:三腳架展開時,三隻腳的擺放位置原則。
具體說來,就是將一隻腳指向拍攝主體,而另外兩隻腳打開對著拍攝者,就像這樣:
這樣做的好處有兩個。
一是方便調整。水平轉動相機時,拍攝者自己也要跟著動,而兩腳間的空隙給予拍攝者足夠的活動空間。
二是加強穩定性。有時候,我們需要俯拍,將鏡頭前傾,而一隻腳放在前方可以加強俯拍穩定性。
增加三腳架雲臺的高度有兩種方式,一是伸長三隻腳,二是升起中軸,讓三腳架「伸脖子」。
第一種方法很麻煩:你要操作三次,伸長三隻腳,每隻腳擴展的長度要保持一致,還得重新調整水平。
而第二種方法簡單得多,你只需要操作一次,升起中軸就行,還用不著重新調整水平。
但是,第二種簡單方案存在一個問題:升起中軸,會影響雲臺的穩定性。
有的東西,並不是越長就越好的...
如果你只是拍攝一般題材,用普通的小鏡頭,伸長中軸或許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但如果你是玩長曝光,或者安上大炮打鳥追星,對穩定性要求更高,這個問題就變得無法忽略了。
總之,在一切需要穩定性的拍攝場景中,都儘量不要升起中軸。寧願伸腿,也不要伸脖子,別怕麻煩!
大炮,總是會帶來比其他鏡頭多得多的麻煩,對腳架的穩定性和雲臺的固著力有更高要求。
除了挑選更穩固,雲臺固著力更強(也往往更笨重)的腳架來配合大炮之外,你還可以試著用一下腳架環。
腳架環,就是這個東西:
看著好像很 Low 很不高科技,但對長焦頭和三腳架來說,它是個非常好的夥伴。
為啥這麼說呢?因為它能夠有效緩解長焦頭「頭重腳輕」的問題。
什麼是頭重腳輕的問題?看看下圖就知道了。
如上圖,和大炮相比機身只有小小的一點點,而一般情況下,三腳架是通過雲臺與相機機身連接的。
也就是說,佔絕大部分的鏡頭重量是懸空的,極度不平衡,整個相機-鏡頭體系有著非常大的前傾趨勢,對腳架的性能提出了嚴峻挑戰。
而腳架環是圈在鏡頭上,再跟雲臺固定對接,就像這樣:
這樣有效緩解了鏡頭-相機體系產生的前傾趨勢,大大降低了三腳架的承重壓力,提高了穩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腳架環一般是搭配鏡頭型號銷售的。
不同的鏡頭設計的腳架環接入位置和相應的鏡頭直徑不一樣,購買前一定要問清楚「我的XX鏡頭能不能用」。
在航海中有個術語「壓艙」,也就是在船底放上重物,能使重心更穩,航行更穩定。對三腳架來說也一樣。
不少三腳架底部中軸本身就設計有掛鈎,便於拍攝者放上重物「壓艙」,使整體重心下移,增加穩定性。
不過,帶著「壓艙」重物出門本身就是一種額外負擔。預判一下今天要拍啥,是否有大風,是否拍長曝,再決定帶不帶壓艙物吧。
另外,我個人覺得與其專門帶壓艙重物來增加穩定性,還不如選更厚重更穩定的重型三腳架呢(不考慮價錢的話)。
或者,您也可以帶個大空瓶子,拿著不費力,要用的時候再找地方裝滿水掛上吧~
以上就是本期要為您介紹的全部內容,感謝您的收看,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