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嘲容易圈粉難」的綜藝咖,為啥成了演藝圈鄙視鏈末端?

2020-09-20 遼瀋晚報遼陽時刻

「好像綜藝變成了一個誰都可以做,但卻不見得每個人都能做好,做好了又不見得能留下來(的工作)」。

幾年前,綜藝節目在國內還是「人見人愛的香餑餑」,觀眾喜聞樂見,明星們也將其作為增加曝光度的重要途徑。

然而好景不長,如今綜藝節目數量、種類都大幅增長,但觀眾對於綜藝和綜藝中明星的評價卻趨向負面,這中間經歷了什麼?


2020年部分綜藝

最近,《樂隊的夏天2》樂評人丁太升和助演嘉賓劉維的隔空論戰,還讓「綜藝混子」一詞登上了熱搜。在各大社交網站上,網友們對於「綜藝咖」的爭論也蓋起多層高樓。


微博截圖

有網友認為,很多綜藝咖沒什麼才藝和作品,靠人氣或人設在綜藝裡刷臉,相比於演員和歌手,綜藝咖並不值得鼓勵。

還有網友表示,行行出狀元,優秀的綜藝咖沒人吐槽,吐槽的是那些有本職工作的明星,不鑽研專業卻頻繁出演綜藝,有點不太合適。

有的網友則不認同,上綜藝拋梗接梗順流程並不簡單,如果有人擅長也算是種雙贏。有的還認為,當下偶像藝人扎堆出道,但舞臺卻少之又少,靠綜藝維持曝光度也可以理解。


微博截圖

在丁太升和劉維的論戰中,劉維提到這樣一句話,當初接觸綜藝是為了溫飽,現在不放棄綜藝是因為他想在舞臺上活著。而丁太升認為,劉維習慣了綜藝咖的身份,老想著用綜藝的方式去給作品「加分」,實則不得體的介入只會給作品減分。

劉維不是第一個被貼上「綜藝咖」標籤的明星。鄧超、孫紅雷因為上綜藝節目,給觀眾留下了「伐木累」、「孫漂亮」、「顏王」的深刻印象,觀眾對他們的喜愛度和親近感直線上升。但另一方面,這也間接影響到他們在大熒幕上的角色呈現,出戲、跳戲成為常見問題。


視頻截圖

在專業領域有一定成就的明星,在開始參加綜藝節目時總會遇到不贊同的聲音。郎朗今年以來錄了《妻子的浪漫旅行》《青春環遊記》《做家務的男人》等多檔綜藝,就有網友評價是「不務正業」。去年章子怡參加真人秀,粉絲也吵翻了天,認為章子怡接演綜藝是「自降身價」。


《妻子的浪漫旅行》海報

網上流傳著這麼一條鄙視鏈,拍電影的看不起拍電視劇的,拍電視劇的看不起拍綜藝的。而對於這些爭議,明星們並非不知道。孫紅雷曾回應稱,一開始錄綜藝,他內心也特別擰巴,但後來他發現,參加《極限挑戰》之後整個人放鬆了。「因為接近了生活,創作起來更有感覺了。」


視頻截圖

郎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參加綜藝其實是因為音樂會彈不了,參加綜藝不會影響他。

章子怡也發微博解釋,為人妻為人母的日子讓她對生活有了新的理解,參加綜藝能讓觀眾看到一個真實的自己。


《妻子的浪漫旅行》海報

除了章子怡、孫紅雷,綜藝中更多的是處在上升期或剛出道的的藝人。他們可以吃到綜藝的紅利,與此同時也承受著風險。

對於上升中的明星來說,他們已有了相當規模的粉絲,參加綜藝既可以固粉,也可以維持熱度。但時間一長,粉絲們也忍不住「操心」,覺得偶像沒有事業心,不去拍戲、出專輯而在綜藝裡打轉。最近的鄧倫、周深、郭麒麟,此前的王嘉爾等都曾遇此類爭議。


綜藝海報

對於新人來說,他們頻繁上綜藝,大多是為了開拓知名度,混個臉熟。節目組為了粉絲量或節目需要發出邀請,但他們自己適不適合綜藝卻是個變數,「被嘲容易圈粉難」。

流量是把雙刃劍,對於綜藝節目和明星來說都是如此。他們面臨的負面評價背後,還是綜藝節目野蠻生長後的轉型難題。

2013年,《中國好聲音》帶起的「音樂綜藝熱」方興未艾,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又成為當年爆款,不僅催熱親子和旅遊市場,還攪動了國內的電視節目生態。


《爸爸去哪兒》海報

2014年,浙江衛視的《奔跑吧兄弟》又給真人秀添了一把火。大批綜藝節目聞風而動,明星們也紛紛試水,節目有了收視率,明星獲得曝光量。不少明星通過綜藝節目重新回到公眾視野,或者樹立新人設。

然而,國內綜藝發展時間較短,隨著數量激增,抄襲、跟風等亂象也頻發。一個爆款推出後,同質化的節目紛紛上線。很多綜藝都將重點放在拼明星上,而非是對內容的打磨和對模式的研究。過度依賴明星,其結果往往是明星表現一般,節目也不好看。

最近兩年,綜藝不如以往吃香,除了觀眾要求更高外,「流量之風」的反噬也是重要影響因素。


視頻截圖

綜藝節目的另一個困境是用工荒。何炅曾在節目中談到綜藝市場的畸形,他認為國內綜藝人並沒有成為一個職業或者規範的體系,目前的綜藝市場是歌手演員跨界來做這件事情,「好像綜藝變成了一個誰都可以做,但卻不見得每個人都能做好,做好了又不見得能留下來(的工作)」。

雖然錄綜藝節目的明星很多,但觀眾喜歡的的卻不多。今年以來,大張偉、楊迪、李誕、郭麒麟等都成了綜藝中的熟面孔。有統計顯示,大張偉今年已經在10檔以上綜藝中出現,他在微博上調侃自己「酒店趴活兒,開錄就走」。


大張偉參與的部分綜藝

其實在十幾年前,港臺地區就有了專門的綜藝咖,他們在節目中以風趣幽默的言談、豐富的才藝或搞怪模仿帶給觀眾歡樂,又被稱為「通告藝人」。日韓也有專門的搞笑藝人,在日本,搞笑藝人頗受歡迎,不少知名女星的丈夫都是搞笑藝人。除了社會文化背景原因,還因為他們非常敬業、能放得下身段、專業素養高。


資料圖

綜藝咖與傳統的相聲演員、脫口秀演員還不同,他們表演的載體是電視節目。但在國內,這一領域的人才卻較為缺乏。像何炅所說,很多都是跨界。跨界可以解一時之急,卻並不長久。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或許是可行之路,也能順便消去綜藝咖的部分爭議。

來源:中新網

相關焦點

  • 「被嘲容易圈粉難」的綜藝咖,為啥成了演藝圈鄙視鏈末端?
    微博截圖  有網友認為,很多綜藝咖沒什麼才藝和作品,靠人氣或人設在綜藝裡刷臉,相比於演員和歌手,綜藝咖並不值得鼓勵。《妻子的浪漫旅行》海報  網上流傳著這麼一條鄙視鏈,拍電影的看不起拍電視劇的,拍電視劇的看不起拍綜藝的。
  • 討論楊超越演技的背後,其實是在討論演藝圈的鄙視鏈
    戳右邊關注我,全面掌握圈中八卦!深扒到最最內核的原因,說白了也就是和演藝圈的鄙視鏈有關。這條鄙視鏈是:話劇演員地位高於電影演員地位、電影演員地位高於電視劇演員地位、電視劇演員地位高於小品相聲演員地位、小品相聲演員地位高於綜藝咖地位、綜藝咖地位高於偶像地位,偶像就是這條食物鏈的最底端。
  • 綜藝咖楊迪也翻車!綜藝不再是吸粉撈金聖地,難度係數高於拍戲
    近來,綜藝行業十分火爆,受歡迎程度甚至已經超過影視劇,不少藝人不再接劇本,而是做起了「綜藝咖」。的確,在最初,參加綜藝對於藝人而言,還真的是一個不錯的「商機」,片酬高,而且比起拍戲而言,也比較輕鬆,尤其是一些真人秀節目,玩玩鬧鬧,只需要展現出生活常態,便輕鬆賺到了一筆不錯的酬勞。不僅如此,高收視率的綜藝節目還會讓明星擁有極高的話題度,十分吸粉。
  • 留學圈的完整鄙視鏈,過於真實!
    」此類問題一出,就容易被討論成另一個版本:留學圈的鄙視鏈到底是怎樣的? 澳大利亞的鄙視鏈比較簡單:八大名校>其他學校。>永遠在social和玩各種高大上遊戲的白富美圈>整天以dating姑娘為目的的花花公子圈>整天泡在健身房的運動達人圈>宅在家看綜藝玩吃雞LOL的肥宅圈
  • 鋼琴落入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末端?別讓世俗比較丟了學琴初心
    文章列舉了各類課外興趣班中存在的鄙視鏈,其中樂器類為「管風琴>豎琴>大提琴>小提琴>長笛>薩克斯>架子鼓>鋼琴」,鋼琴處於鄙視鏈的末端。在這屆中產家庭父母的小時候,學鋼琴還很奢侈,而如今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已比比皆是,甚至有家長調侃「孩子班上40人,學鋼琴的佔一半,登臺表演要搖號」。
  • 鄧倫粉絲脫粉斥其淪為綜藝咖,上國民綜藝不比接爛片高級嗎?
    引子現在娛樂圈有一種鄙視鏈,粉絲不太懂行,盲目覺得演電視劇就比上綜藝高級。最近,鄧倫的粉絲因為看到鄧倫今年上了四個綜藝,心痛鄧倫淪為綜藝咖,於是憤怒地脫粉。這是忠言逆耳,還是譁眾取寵?不過,鄧倫上綜藝並沒有掉粉,反而很多粉絲因為這些綜藝愛上了鄧倫
  • 後續作品不如楊紫羅雲熙,還被嘲淪為綜藝咖
    在演藝圈,一個演員被稱為「綜藝咖」是嘲諷的意思,因為在大家的認知裡,演員就應該去拍戲,這才是他們的正業,頻繁接綜藝會破壞他們在觀眾心中的神秘感,而且容易招黑,偶爾為之還能理解,但接太多綜藝的話輿論可能就不會那麼友好了,而鄧倫從《香蜜》成名以來,這兩年接了很多檔常駐綜藝,就被嘲諷事業走下坡路,
  • 後續作品不如楊紫羅雲熙,還被嘲淪為綜藝咖
    在演藝圈,一個演員被稱為「綜藝咖」是嘲諷的意思,因為在大家的認知裡,演員就應該去拍戲,這才是他們的正業,頻繁接綜藝會破壞他們在觀眾心中的神秘感,而且容易招黑,偶爾為之還能理解,但接太多綜藝的話輿論可能就不會那麼友好了,而鄧倫從《香蜜》成名以來,這兩年接了很多檔常駐綜藝,就被嘲諷事業走下坡路,徹底淪為綜藝咖,他接的綜藝比他拍的戲還多
  • 立耿直人設出圈,踩著隊友上位,萬人嘲「廢物愛豆」混成資源咖?
    據行程表上所示,孟美岐其餘時間都在準備新歌和綜藝排練。但是也有網友表示質疑,九月足足二十多天都用來準備新歌和排練綜藝,似乎有些讓人難以信服。她不僅有雜誌拍攝,還有綜藝錄製及廣告拍攝,資源比孟美岐要優秀一些。比較兩人的行程來看,楊超越幾乎可以說是一個資源咖了。早先在《創造101》這檔節目中,楊超越的風評還是褒貶不一的。和其他選手相比,楊超越唱跳水平都墊底,在節目中也是動不動就落淚。
  • 這真不是2020年內地綜藝咖生存調查?
    綜藝咖也不容易!綜藝咖,好笑又心酸?綜藝咖裡,最典型的是劉維。從《我型我秀》冠軍出道,和他同場的薛之謙,當年才第四名。彈幕區被楊迪瘋狂圈粉:楊迪也太會救場了吧!如果你常打開彈幕看節目,也會發現,楊迪得到的最多稱讚是:他進步真大。按以往的明星理念,通常只有歌手和演員之分,很多人不把「綜藝咖」當做一門專業對待。「綜藝」似乎不算一個藝人的代表作,它是被放在演藝圈鄙視鏈底端的。
  • 鄧倫成綜藝咖了?
    周冬雨同學不樂意了,發微博說,自己也全程在場,為啥記者不提自己?感覺有點刻意想營造戀情吧,如果是一群人出去玩的話,倒也和戀情扯不上關係?鄧倫的粉絲說要脫粉,原因是,他們覺得鄧倫已經很久沒有拍戲了,但卻錄了很多部綜藝,有點像綜藝咖,但也有粉絲不同意,說他是閉關八個月拍了兩部戲,抽空去錄綜藝而已。
  • 加盟綜藝就是自降咖位?鄧超粉絲吵鬧脫粉,終於理解了楊迪的心酸
    對此,粉絲極其不滿,吵鬧著要脫粉。,怒斥鄧倫淪為綜藝咖。原本,看完節目對楊迪這番話並無特別感受,可直到鄧超粉絲因反對愛豆上綜藝吵鬧著脫粉,才突然理解了楊迪的心酸,或者說理解了「綜藝咖」們的心酸。從楊迪的話中,我們可以得知。「綜藝咖」在娛樂圈一直處在食物鏈的底端。
  • 被嘲綜藝咖,百億影帝鄧超真有那麼不務正業?
    "更有毒舌網友嘲其淪為"綜藝咖"。考藝校,鄧超是沒什麼信心的,表演時除了朗誦,唱的是流行歌曲,跳舞扭來扭去,自己都覺得難登大雅之堂,誰知被話劇班相中。除此之外,初入演藝圈時,鄧超就演過情景喜劇,比如英達導演的《歡樂青春》以及後來的《閒人馬大姐》、《東北一家人》、《巴哥正傳》。
  • 前有鄭爽後有鄧倫——脫粉回踩,流量為啥越來越難
    鹿晗發了一條微博告別肖楓曾經因為《上海堡壘》被嘲的鹿晗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Agelababy身上,新劇《摩天大樓》裡的演技比起她之前的表現確實可圈可點。然而,就在其他流量小夥伴靠演技為自己正名時,鄧倫卻翻車了,但翻車不是因為鄧倫自身出了什麼事,而是粉絲不滿他的事業規劃。優酷綜藝《這!
  • 認真的嘎嘎們,難成當紅綜藝咖
    從目前節目節目口碑和話題效應來看,《認真的嘎嘎們》在今夏的綜藝大戰處於極「尬」的地位,甚至可以說節目組為綜藝行業專業培養「綜藝咖」的一番苦心終究是錯付了!學員水平斷層嚴重,表演主題難攏大眾喜愛在「萬物皆可選秀」的背景下,《認真的嘎嘎們》迎合選秀潮流的同時另闢選題的蹊徑,以選拔具有專業綜藝技能的有趣綜藝新偶像為目標,在56名學員當中為綜藝行業選出六位GAGMAN,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綜藝咖」。
  • 鄧倫被嘲綜藝咖?
    2、鄧倫被嘲綜藝咖?近日《這就是灌籃3》陣容曝光,除了幾位籃球運動員加盟之外,乃萬也官宣了領隊新身份,擬邀的明星經理人中,有鄧倫一個名額,於是黑粉便坐不住了,揪著他今年已經接了2個常駐綜藝,還有第3個《上新了故宮》在路上,卻沒有接到主演影視作品,嘲諷他這是要在綜藝咖的康莊大道上越走越遠,秀出活力秀出精彩實現內地首位三金綜藝大滿貫……
  • 綜藝咖,成了貶義詞?
    前段時間,一份鄧倫粉絲脫粉回踩的長篇檄文登上熱搜,條條怒斥鄧倫不務正業,居然把自己淪落成了一個「綜藝咖」。當下關注度高的綜藝,基本都是「喜劇人+主持人+流量明星+X-man」模式,這是經過市場實踐後,最容易出綜藝效果的成員配置。
  • 鄧倫遭脫粉回踩,周深被嘲不務正業,粉絲為何懼怕偶像變綜藝咖?
    鑑於這些年不少藝人愛豆頻繁的綜藝行程,在繼電影咖、電視咖之後又多出了一個綜藝咖,對比面前的咖,綜藝咖卻十分不受粉絲和網友朋友待見不少粉絲脫粉回踩的原因也是在於他們認為鄧倫忘了要好好做一個演員的誓言,完全就是在藉助自己的流量和熱度做一個綜藝咖
  • 被網友炮轟「綜藝咖」,她真的墮落了?
    一個是鄧倫,粉絲因其經常上綜藝變成「綜藝咖」大失所望,脫粉還上了熱搜。一個是周迅,她是主動回應粉絲認為她頻繁上綜藝「走下神壇」一事。明星上綜藝,特別是在電影電視劇上有建樹的演員來說,似乎並不那麼光榮。「綜藝咖」漸漸染上了貶義的色彩,逐漸讓更多的明星敬謝不敏。
  • 王嘉爾為什麼牴觸「綜藝咖」?
    很快,王嘉爾就因為不想當「綜藝咖」被嘲了。理由很簡單,你自己接了這麼多綜藝,到頭來又說不想被當作「綜藝咖」?這不是又當又立嗎?當然,王嘉爾的粉絲絕不會躺平任嘲。這一點,在王嘉爾反水優酷那場風波中就有所體現。2017年12月,愛奇藝和優酷的街舞節目都有意向邀請王嘉爾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