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離接觸15秒被感染 這些預防「常識」一定要看

2020-11-17 未來網

口罩重複利用時,如果用酒精噴灑口罩表面,酒精揮發時會將裡面的水分一起帶走,再使用時,被分離出來的病毒有可能被吸入!因此,建議可以用蒸煮5-10分鐘的方法。

  未來網北京2月7日電(記者 李盈盈)「與病毒攜帶者近距離接觸15秒,被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是的,你沒有看錯,這是真實的教訓。

  日前,浙江寧波市一男子外出買菜時,與患者在同一攤位駐留15秒,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無獨有偶,浙江杭州的徐某某在一家診所內取藥時,與另一患者有過約50秒的近距離共同駐留,也不幸被感染。

  他們的共同點是,均未戴口罩。

  口罩是預防病毒的第一道防線,重要性不言而喻。

  對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口罩、酒精等消毒產品是病毒防護必不可少的用品,但是,該怎麼選擇使用口罩和消毒用品呢?萬一家人有了咳嗽、發燒等疑似症狀,該怎麼排除究竟是感冒還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為了您的健康,請您一定認真看完下面的科普知識。

  口罩消毒不建議酒精,而是高溫蒸煮

  有人建議口罩儲存不充足的居民,可以把N95口罩消毒後反覆使用,常用方法就是用酒精或者紫外線消毒。

  這樣做真的科學嗎?

  未來網記者注意到,2月6日,口罩消毒相關話題登上了微博熱搜第一名。

  「口罩噴酒精可能將病毒留在口罩上」話題登上2月6日微博熱搜第一名。 截圖自微博熱搜榜

  北京急救中心培訓中心主任陳志在央視共同戰「疫」欄目上表示,戴口罩能防護病毒,是因為病毒會伴隨液體飛沫形成小顆粒,附在口罩上。口罩重複利用時,如果用酒精噴灑口罩表面,酒精揮發時會將裡面的水分一起帶走,再使用時,被分離出來的病毒有可能被吸入!因此,建議可以用蒸煮5-10分鐘的方法。

截圖自央視新聞微博

  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主任吳立明主任醫師認為,口罩重複使用應做到「三要三不要」。

  「三要」是指只能重複佩戴自己使用過的口罩;每次使用後,可將口罩置於清潔、乾燥通風處,或單獨放在清潔透氣的紙袋中,避免被汙染;要適當控制重複使用的次數,不應過多。

  「三不要」是指以下三種情況下,不要重複使用:戴口罩去過醫療機構,近距離接觸過有發熱咳嗽症狀者、新冠肺炎密切接觸者、居家醫學觀察者、疑似或確診病例;口罩被血液、鼻涕等汙染,或變髒、有異味;口罩出現破損或變形(特別是硬質口罩)。

  2月5日,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以下簡稱「診療方案」),其中指出,新型冠狀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56℃30分鐘的紫外線和高溫消毒、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氯已定不能有效滅活病毒。

  不同人群該怎麼選戴口罩?

  既然必須帶口罩,那麼,該怎麼選呢?

  人民日報官方微博長圖發布的「關於新冠肺炎的30個真相」表示,普通人日常防護戴醫用外科口罩就行,沒必要使用N95口罩。

截圖自人民日報微博

  但是,「兒童一定要用專用口罩」,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急診科主任王荃說,「一歲以下的孩子,不太適合戴口罩,需要減少外出。」

  對於口罩的佩戴類型,國家衛健委疫病預防控制局發布的《不同人群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口罩選擇與使用技術指引》指出,接觸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醫護人員等高風險暴露者可以戴N95/KN95及以上標準的口罩;普通門診、病房醫護人員和商場、超市等封閉場所的工作人員等中等風險暴露人員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商場、超市、集中學習和活動的託幼機構兒童和在校學生等較低風險者,可使用一次性醫用口罩。

  居家室內活動或戶外空曠場所活動的兒童、學生等低風險暴露人員,若是居家、通風良好和人員密度低的場所,不用帶口罩,或選用棉紗、活性炭和海綿口罩等非醫用口罩,以降低咳咳、噴嚏和說話產生的飛沫傳播。

  如何判斷得了感冒,還是新型冠狀病毒?

  春節前夕,河南的顧婕咳嗽、發燒了,而且,後背疼,還有點乏力。起初,她覺得這就是一般的感冒,因為這和她此前的感冒症狀類似。可是,看到手機裡爆出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越來越多,她再也無法淡定了。

  發燒、咳嗽、渾身乏力、胸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這些症狀,她基本都有。難道自己不幸被新型冠狀肺炎感染了?

  在家人的勸說下,顧婕冒著風險去醫院化驗了血,拍了肺部的片子。結果顯示她肺炎支原體Igm抗體呈陽性。醫生說是肺部有炎症,給開了連花清瘟膠囊和阿奇黴素等藥物。

  病情逐漸好轉,但仍然難以確定有無傳染性,所以,自化驗結果一出來,她就主動把自己與家人隔離開了,吃住都是單獨的。

  很多人和顧婕一樣,對自己究竟得了感冒,還是新型肺炎,傻傻分不清,且感到憂心忡忡。該怎麼判斷感冒還是新型肺炎,並對症治療呢?

  據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與重症醫學科主任趙子文教授介紹,流感的症狀較重,畏寒、發熱、頭痛、全身酸痛、鼻塞、流涕、乾咳、胸痛、噁心、食欲不振,嬰幼兒或老年人可能並發肺炎或心力衰竭。

  普通感冒主要表現是打噴嚏、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症狀,全身症狀較輕,不發熱或低熱,一般3至5天痊癒。

  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有發熱、乏力、乾咳、逐漸呼吸困難症狀,較少有鼻塞、流涕等症狀,個別患者無明顯發熱症狀。可以用流行病學史排除,比如是否來自武漢疫區,或與來自疫區的病人有接觸史。確診者的X線胸片或CT有肺炎滲出影表現,常見為磨玻璃樣滲出影。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是呼吸道飛沫和接觸,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播途徑尚待明確。所以,所有人都是易感人群。

  中西醫結合防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臨床研究項目牽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表示,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西醫各有所長,各有側重,優勢互補,協同取效。

  國家衛計委「診療方案」顯示,可以根據情況進行中醫治療,重視預防。在醫學觀察期患者,若出現乏力伴胃腸不適,可以服用藿香正氣膠囊(丸、水、口服液);若有乏力並伴有發熱症狀,可以服用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顆粒)、疏風解毒膠囊(顆粒)、防風通聖丸(顆粒)。

  如果感冒症狀嚴重,不得不去醫院看病,北京回龍觀醫院黨委書記楊甫德表示,醫院的發熱門診與普通診療區域是分開的,去普通門診,做好防護措施,一般不會被傳染。

相關焦點

  • 50秒!和感染者近距離駐留被感染!
    2020年2月5日0-24時,杭州市新增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10例,其中有1對夫妻(丈夫徐某某、妻子王某某)同時被確診,目前在定點醫療機構隔離治療。經流行病學調查,這對夫妻發病前14天內無疫區居住及旅行史,未有野生動物接觸史,與之前確診患者不相識。徐某某發病前三天曾經出現在當地某診所。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者並不一定發熱,為什麼有些地方還用測體溫
    看似繁瑣,實則是保護自己,每天醒來最新看的就是疫情的最新狀況,現在全國已有4萬多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目前仍以每日兩千的速度增長。但 非常很好的消息就是,肺湖北地區的近一周的確診率以有明顯的下降。不知道到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不能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在我們看來,發燒這一症狀是我們能控制及檢測的,因此測體溫就是有效的預防的一部分。但是不是代表其他不發熱就沒有感染病毒哦。今天我從它的三個傳播途徑告訴大家應該如何預防?
  • 兒童最容易感染這種寄生蟲病,5大常見問題一定要知道!
    被汙染的食物:比如被汙染的蔬菜、水果、飲用水等,以人糞作為肥料時,蔬菜、水果被蟲卵汙染可能成為中間媒介,生吃水果蔬菜沒有洗乾淨,或者當水源被汙染時,喝生水都有可能被感染。 被汙染的土壤:接觸被蛔蟲卵汙染的土壤是嬰幼兒感染蛔蟲病的主要途徑。
  • 秒級精準近距離追蹤傳染鏈密接者——科技戰疫利器
    我們首先第一個想到的是如何有效防疫,防止自身被感染。當外出與人接觸時,我們小心翼翼甚至有些害怕,生怕一不小心自己就成為了那個倒黴蛋。我們的生活日常也演變成每天關在家裡,過上了與世隔絕的日子,但為了生活我們不得不外出工作、去超市採購食材,穩住原本最基礎的生活狀態。
  • 買哪種口罩能預防感染?看這篇就夠了
    01/戴口罩能預防感染嗎? 醫用外科口罩和醫用防護口罩(N95口罩)具有阻隔液體與飛沫微粒通過的功能。若佩戴正確,能有效預防經飛沫傳播的疾病。 醫用外科口罩 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呼吸道感染,無法防霾。 醫用外科口罩有三層,從外到內分別是防水層、過濾層、舒適層。
  • 每100秒就有一名孩子感染愛滋病 中國愛滋病呈現這些變化
    另外,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9年,近32萬名青少年兒童感染愛滋病病毒,11萬名青少年兒童死於愛滋病。大約每100秒就有一名20歲以下孩子感染愛滋病病毒。  在中國,儘管整體疫情持續處於低流行水平,但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遠。  來自官方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國報告存活愛滋病感染者95.8萬。
  • 47條關於新冠病毒的謠言與常識乾貨
    不能想當然認為辣椒能夠「辣死」新冠病毒,這些說法都是民間自創的。科學家們正在緊鑼密鼓地努力做研究,還沒有找到對新冠病毒有明確功效的食品。 7、吃維生素C可以有效預防新冠病毒? 維生素C對於維持免疫功能有一定好處,但並不能預防新冠病毒,人體是否感染主要取決於跟病毒的接觸機會。
  • 蘭州布病感染超過3000,布病是什麼?如何預防感染?請看此文
    又該如何有效預防布病的傳播和感染呢?「布病」是個什麼病?雖然名字叫布病,但其實這個病和我們穿衣服的布料沒有任何關係。布病是布魯氏菌病的簡稱,是指布魯氏菌感染引起一種疾病問題。那這個布魯氏菌又是一個什麼菌呢?
  • 這些常識,每個人都要了解
    這些常識,每個人都要了解 2019-12-01 19: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預防的常識都有哪些呢?
    脊髓空洞症也不是大家所熟悉的一種疾病,也只有患有此病的患者對此有一定的了解,對於脊髓空洞症的預防常識患者一定要有所了解,才能告訴身邊的朋友、家人,幫助他們預防此病。那麼,脊髓空洞症的預防常識有哪些?
  • 來自眼科醫生的忠告:保護眼睛,要了解10個常識,老少必看
    常識二:關注孩子的眼球變色我國人的眼球通常是白色球體黑色瞳孔,有些孩子可能患有視網膜母細胞瘤,這種情況會令他們的眼睛在晚上有反光,或者白天仔細看眼球瞳孔有變色情況。所以,家長一定要從小關注孩子的眼睛狀況,稍有異常應立即就醫檢查。
  • 預防尿毒症,這些尿檢常識腎友們不得不知
    但要明確腎功能受損的情況,還需要進一步做檢查相關的尿液檢查。既有利於確診腎病及腎臟受損部位,也有利於儘快制定治療方案,穩定後續的治療。預防尿毒症,這些尿檢常識腎友們不得不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反應腎臟「金指標」腎病治療過程中,提到尿檢的指標不得不提24小時尿蛋白定量。
  • 女性健康;女性最容易得的疾病,一定要學會這三個健康常識
    女性的健康關係著整個家庭生活的和諧有著重要的作用,如果女性在患病之後一定會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我們有必須要對女性進行定期的科普,讓更多女性朋友充分了解健康常識,提高所有女性的生活質量,也是對一個家庭的提升。
  • 這些萌翻你的小動物,不出國門就可以來一波近距離接觸!
    一直用畫著丹頂鶴的手機殼,它飛起來一定超美吧!想和從未見過的動物近距離接觸,可是出國好麻煩!在國內,雖然無法像在非洲那樣和獅子、老虎們近距離接觸,但近距離看看熊貓、摸摸馴鹿、拍拍鶴群還是不難做到的。中國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們,同樣值得你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親眼看熊貓📍四川 · 成都大熊貓基地
  • 被幽門螺桿菌感染的人,身體會有這些異常表現,預防胃癌要早發現
    在這些習慣中,幽門螺桿菌就有了傳染的機會,而幽門螺桿菌是導致胃癌發生率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本文就來和大家講一講。 這種細菌進入到人體之後,若想徹底消滅它們,並不是一件容易事,甚至還會繼續繁衍出更多的同類,迅速佔領人體的「半壁江山」,嚴重破壞身體的健康。它不但非常頑固,同時也很容易傳播,平時吃飯的時候,會通過口水的互相傳播感染上。
  • 預防新冠肺炎知識(試題)
    7、下列情況不屬於密切接觸者:【出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來源:學習強國】 請選擇: A.與病例共同居住、學習、工作的人員 B.診療、護理、探視病例時採取了有效防護措施的醫護人 C.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護人員 D.與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並有近距離接觸人員 答案;B 8、吸菸能預防病毒感染是謠言,原因是什麼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識手冊(雙語)
    3.可感染人的冠狀病毒有哪些?4.什麼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5.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臨床表現有哪些?6.有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嗎?7.與患者密切接觸者如何定義?8.為什麼要對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14天?
  • 怎樣有效預防脫髮?生活常識
    脫髮的預防要分情況來看,如果是先天性的脫髮或者是雄激素性的脫髮等類型,這種情況預防脫髮就比較困難。而如果是預防脫髮的其他易感因素,比如精神因素、器質性因素、頭髮護理等,通過正確的措施會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下面來看看有哪些預防措施。
  • 喉嚨幹癢咳嗽,是感染了新型肺炎嗎?一文教你識別,把握就醫時機
    「我沒發燒,但是有點咳嗽,是不是感染新冠病毒了?」毋庸置疑,2020年春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主角」。雖然截至2月8日,除湖北外其他省份的確診病例已經連續下降5天,但每天持續增加的確診和疑似病例,還是讓不少人隱隱擔憂:自己是不是下一個?那麼區分自己是感冒還是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其實還是有方法可以判斷的。
  • 感染HPV病毒就一定會得宮頸癌嗎?一文讀懂→
    專家告訴我們,HPV病毒主要通過直接接觸傳播和性活動傳播 。比如生殖器官接觸到帶有HPV病毒的器皿或物品等,就有可能被感染。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婦科微創中心主任 段華:另外還有一個性傳播,就是性生活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