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感,是指對人對事滿意或喜歡的情緒。這種情緒很玄妙,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每天,我們常常做的一件事就是給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讓人對我們有好感。
之所以要讓他人對我們有好感,絕對不是簡單地取悅他人,而是我們內在的品質表現出來的外在行為讓人自然而然產生對我們認可的情緒。只有有了好感,有了好的第一印象,才會有接下來的種種旋律,否則音樂可能戛然而止,留下的只有徒勞無功的難過和後悔。
《非誠勿擾》和《新相親大會》的男女嘉賓,通過不到半小時的時間就決定是否牽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雙方是否有「好感」。據專家研究,人與人之間是否能產生好感,取決於見面的前幾分鐘。如果沒把握住這個時機,可能很多東西都會錯過。
就像《三十而已》中的顧佳,為了讓孩子上高檔幼兒園,去王太太家聯絡感情。正是因為她在最初的幾分鐘,言談舉止得體優雅,說話有分寸,才有後來不止一次的機會和王太太交流和合作。
生活中,如果要達成交易,「好感」的作用真的不容小覷。
一個母親帶著不滿三歲的女兒,到一個朋友開的幼兒園上體驗課。既然是體驗課,無外乎幼兒園想為了招生做一些前期的鋪墊。家長是興趣濃厚,雖然頂著大雨,還是準備如約前往,在小區門口等待,幼兒園的校車卻姍姍來遲。家長不得不耐著性子在哄著要去玩的孩子。守時即守信,沒有觀念意識,好的印象打了一半的折扣。
到了幼兒園,老師們還算客氣,登記,填表,然後就是示範課。老師講得也算賣力。雖然畫畫的水平欠佳,不過家長似乎沒有太多要求。幼兒園嗎,帶著孩子玩唄,只要老師有耐心,就是好的。經過室內和室外的運動,到了吃水果的時間。
一個不太大的餐碟裡裝著幾片可憐的水果,三片香蕉,還是黑的。幾片蘋果,還算好的。可是小蕃茄,已經軟爛了。當孩子用水果籤扎水果的時候,我們心像被扎了一下。這樣的水果就拿來給小朋友吃嗎?體驗課都這樣,如果平時,豈不是更馬虎?真是為孩子的飲食健康擔憂。
對這個幼兒園的好感,今天是暫時全無。雖然是朋友開的,也不想勉強自己把孩子送過去,雖然價格有優惠。不知道園長是否意識流失生源的原因。這是我今天經歷的故事。
其實想想,生活中,好多「故事」都是從「好感」開始的。今天,我對幼兒園沒有好感,不會選擇入園,接下來,我與這個幼兒園不會有任何的聯繫,至少它會在我人視野裡消失,沒有「好感」,就沒有「然後」。這就是好感的威力。
老師對學生的好感是從學生的表現開始的。一個學生,在學校裡,勤奮刻苦,不懂就問,上課不開小差,總是積極主動,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誰不喜歡這樣的學生呢?相反,如果一個學生,是個調皮搗蛋的,聽課溜號,總搞惡作劇,想必老師就不會有太大的好感。
在工作單位,你早來晚走,認真敬業,勤勉做事,做事講原則,不搬弄是非,想必會給領導留下良好的印象。反之,則不然。當然,也排除有的領導對下屬的討好之語很是受用。那前提也是要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
說一千道一萬,做好自己,給他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不過凡事都靠積累,厚積才能薄發。只有勤讀書,常思考,多實踐,才知如何做事、如何做人,才能讓自己給對方留下好感,給自己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