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西家王的大復興|起頭向著主的絕對(1)

2021-03-02 恩光愛溢

希西家有強烈為著主的意願

開頭我們跟弟兄姊妹講過,事奉神,「意願」(自由意志)很重要。從希西家王登上君王的寶座開始,我們能夠感覺到他有一個強烈的心願要事奉神,這是很少見的,對年輕的希西家來講這是件不容易的事,可見,他暗中所受的教導和學習對他的影響非常大。希望主帶領我們,在各處的聚會裡,能夠注重在暗中基本真理的追求,這些都是根基。《詩篇》裡講「根基若毀壞,義人還能做什麼呢?」因此,立根基的事情非常重要。我們不能只注重教會外面的活動、事工,乃要注重弟兄姊妹在屬靈根基上的學習,這個影響是比較深遠的,希西家王也給我們看見這樣的一個景況。

今天我們事奉主很多時候有個矛盾,一方面心裡很願意,有時候又覺得很勉強。很多服事主的人都有這種感覺。我記得我當年事奉主的時候,也多次跟弟兄姊妹講,我有心願事奉,但覺得講道很勉強。雖然我講了四十多年道,直到今天,我仍舊感覺是相當的勉強。因為我的自覺感很重,最怕站在人面前,全身不自在。年輕時候我跟一位年長的弟兄講:「事奉主能否不講道?」年長弟兄說:「神呼召你出來就是要講道啊。」講道對我來講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每次講道我眼前就出現一幅圖畫,好像羊被牽到宰殺之地。直到今天我還是這樣感覺。後來我發現連保羅也是這樣。在《哥林多前書》九章保羅說:「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得已的」;原來保羅也有這個感覺,他說:「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下面一句話怎麼說呢?他說:「我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心,責任卻已經託付我了」。(參林前九16、17)這話什麼意思呢?這就說明保羅當時出去事奉主,去傳福音的時候,也很勉強的,所以有時候不甘心;雖不甘心,但責任已經託付給他了。

今天我們事奉主,有時候有一些矛盾在裡面,但是感謝主的憐憫,有時是甘心,有時是責任託付;當然,光是盡責任不太好,神喜歡我們甘心樂意;在《舊約》,祭司獻祭都是甘心樂意的;因此,你不要勉強。今天我們很多的事奉都是責任加上給我們了,這個主日安排我講道了,所以我就有責任了;不管我喜歡講不喜歡講,我就盡這個責任。當然,能盡責任也算是好的,保羅也這樣講,但如果是甘心,那就會有獎賞。再說,神從來不勉強我們,在屬靈的事情上,神給我們自由的意願;但願我們向主學習,把我們的意願放在神的意願之下,當主的恩典臨到我們的時候,我們靈裡復興,真是心甘情願!我相信弟兄姊妹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主愛激勵我們時,我們真是願意把自己奉獻給主。

前不久我去Richmond參加事奉特會,跟一個美國弟兄住在一個房間。他也七十多歲了,比我年輕一點。頭一天回房間時,他含著眼淚說:「孫弟兄,請你為我禱告,希望我能放下職業,出來事奉主。」他那時還帶著職業。那天的交通叫他裡面受感動,所以他有這個意願。我看見他這樣,也受感動了,我說:「好,弟兄,我們一起禱告。」很多時候,當神感動我們的時候,我們的意願就很強。當然,這個意願的持續也不容易,但若有強烈的意願跟隨主,那是多麼的寶貴!

我們看見年輕的希西家王被神激勵,當他坐上以色列家的寶座時,他如同大衛一樣;大衛一登寶座後,第一件事就是找回約櫃,這是當初大衛強烈的心願;他把所有得著的機會都要為著主!「今天主把我擺在這個位置上,乃是為著祂的自己!」——巴望主使我們在這個荒涼的時代中,不失去裡面這個強烈的意願,求主叫我們仍舊有強烈的意願為著主的自己!

希西家王起來登基的時候,他裡面有強烈的意願,因著他這個強烈為著主的意願,扭轉了整個時代,把猶大國從黑暗的光景中帶出來。但如果我們沒有這樣的意願,就很難在黑暗中成就神的旨意。

希西家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

希西家一登上寶座之後,就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效法他祖大衛一切所行的。這個真的很重要,他做神眼中看為對的事。這些年我有個感覺,如果只做神眼中看為對的事好像還不太夠,要做神眼中看為對的事且在神的正路上。要在對的路上,做對的事才有意義。有關道路的問題非常重要。所有基督教的團體,神的兒女們,各地的聚會,大致都做神眼中看為對的事,比如:傳福音;鼓勵弟兄姊妹讀《聖經》、禱告;帶領年輕人、兒童做各式各樣所謂的事工;這些都沒有錯,但是如果路錯了,你做這些東西的價值就微乎其微了。對我們來講,我們還是需要注意道路的問題。當然,在這裡,希西家王要做神眼中看為對的事已經不容易了,因為整個環境都不對了,充滿了偶像、邱壇、木偶;他起來效法大衛所行的。我們看見他在開端的事奉上相當的勇敢。這裡講他「廢去邱壇,拆毀柱像」,對我們來講,覺得是外邦拜神的東西,其實這裡面有屬靈的原則需要我們明白。邱壇是什麼東西?在《舊約聖經》裡面講,以色列百姓一直離不開邱壇,按照時代的背景,這是外邦宗教的行為;到了《新約聖經》中,只有祭壇合乎神的心意;祭壇代表十字架的原則,邱壇代表宗教的行為,是人的道德觀念、智慧和經驗,是宗教的原則。今天在地上的教會,人的道德、經驗大量充斥在神的百姓當中,這就是邱壇的原則。如果你讀《撒母耳記》,你發現掃羅王為什麼被神厭棄?我們讀掃羅的故事,覺得這個人還是不錯的,他也沒做什麼壞事,但掃羅整個的光景是代表邱壇的原則。《舊約聖經》中邱壇和祭壇是對立的東西,邱壇是代替祭壇的東西,是很大的錯誤。

在事奉中,人的道德、行為,跟經過十字架而改變的性格所顯出來的行為好像不太容易分辨;我們看到很多見證不過是天然的愛心、道德、謙卑,我們搞不清楚是新生命出來的還是老舊生命裡有的東西,在一種混雜的情況裡面,這叫我們在主面前很多時候會困惑;然而,屬靈生命的美德跟人的天然道德是完全不同的。《新約聖經》中主耶穌或者使徒們所提到的美德,應該都是基督性格的表現,是新生命的東西,不能當作天然生命的東西。有的人天生就溫柔,好像不用學功課就是那樣;但有的人學了很多功課還是溫柔不下來。天然的溫柔和真正從基督生命所產生的溫柔是兩個不同的境界,今天在教會中需要有分辨。因為《聖經》告訴我們,只有出乎祭壇的,神才能接受;出乎邱壇的,神不能接受。

在那個時代,希西家王及以前的王建邱壇,這是代表大量高舉人的經驗、美德和智慧;今天的人也不太講究十字架,講到十字架,就感覺好像也不是那麼重要。三十年代是教會歷史上重要恢復的時期,神在西方興起了賓路易師母等那一代事奉主的人,把十字架真理的亮光恢復了,傳到了中國;和受恩姊妹把這個重要的真理實行在中國的一班年輕人身上,其中受教最深的就是倪柝聲弟兄。和受恩姊妹叫他學習十架功課,讀賓路易師母的書。那時大家非常注重這方面的追求,注重新生命的感覺。但現在,這些慢慢失落了,用人的經驗等取代了屬靈生命的東西,這是造成教會軟弱非常大的原因。因為邱壇的原則慢慢被人接受了,這是可怕的摻雜!

    希西家一上來,就把邱壇廢掉了,毀壞柱像,砍下木偶,這是很重要的事。在迦南地的偶像很多是柱像,像巴力、亞斯他錄。當然,今天我們不可能去拜巴力、亞斯他錄,但是《舊約聖經》中巴力所代表的就是以自己為主,即所謂的「巴力我主」。男的拜巴力,女的拜亞斯他錄。亞斯他錄也是以自己為主。什麼時候以自己為主,就是柱像的原則。希西家把這些廢掉了,也把摩西當初所設立的銅蛇打碎了。以色列百姓在曠野的時候,得罪耶和華神,神就叫火蛇出來咬死很多人,摩西就做了銅蛇,這些百姓一望就活了,看到銅蛇就能活命。沒想到那段經驗中間所建立的銅蛇一直被保留到希西家王年間,而且很多人到那時候還在拜銅蛇,真實經過上千年的「古董」!但希西家沒有珍惜這個東西,他把它打碎了,並且稱它為「銅塊」而已。我們能感覺到這個年輕的希西家王有強烈的心願,有屬靈的眼光,他推翻了千年的傳統。銅蛇所代表的是外面的、物質上的東西。人墮落後本身就有一個拜物的思想,而整個舊約歷史中神不斷地在除掉外面的東西,如果今天摩西的墳墓在哪裡被找到,恐怕成千上萬的人都要去紀念。保羅也沒有墳墓,他被當作囚犯砍頭,可能丟在亂葬崗裡了。感謝主,祂沒有保留這些東西,否則,不知多少基督徒也會去紀念。記得我有一次去義大利,在佛羅倫斯有一個天主教的大禮拜堂,前面有個鏡框,很多天主教徒就一臉的敬虔。我一看,是聖法蘭西斯(聖方濟)修道服上的一塊咖啡色的布,用鏡框框起來掛在牆上,然而很多天主教徒就去膜拜了。人真是愚昧!如果千年的銅蛇留到今天,恐怕我們也肅然起敬了。我們看見希西家王有屬靈的眼光,他居然不迷信這些外表的事物,多麼不容易!

    主的工作一代代過來,頭一代聖徒往往是破除傳統的人。當年弟兄們在中國被主興起後,推翻了多少基督教的傳統,但幾十年之後,慢慢我們中間也形成了一些傳統、規條、做法、習慣,失去了那個活的狀態。很多時候,擘餅的方式也成為習慣,我們以此為榮——全世界最標準的方式;但如果不活的話也是傳統!擘餅最重要的是記念主,如果心不在主那裡,光形式、標準有什麼益處呢?有一年在事奉特會上就講到:凡是不在靈和真實裡面的,都是宗教,都是傳統!

    教會是永生神的家,是活神的家,是生命之神的家!神絕不住在一些死的形式和規條裡面,不管有多少年日、在人看有多尊貴,在希西家眼中不過是銅塊!不容易!只有基督是不變的!哪怕是外面屬靈的習慣也可以變的,但我們要守住屬靈的實際,這才是真的。不要看某教會人數多、外面活躍,要摸到那個屬靈的實際,這是指著基督說的。我們唱詩、禱告不是一個節目,唱兩首詩歌、講一篇道,慢慢成為一個習慣了;然而唱詩歌是讓我們心靈活在主面前,把靈打開來敬拜主的。有時詩歌太熟了就有口無心,本來是口唱心和,結果慢慢就落到一個習慣的情況裡面去;我們每時每刻都應該保持新鮮、活潑的狀態,仰望主給我們恩典;我們很容易被所謂的習慣影響,如果只在習慣裡,就是一種傳統。以色列人對著摩西在曠野舉起的銅蛇感覺是不一樣的,但是希西家王感覺這個東西控制了以色列的百姓。

相關焦點

  • 【主日證道】希西家王的得勝與失敗
    歷代志下 29:1-1129:1 希西家登基的時候年二十五歲,在耶路撒冷作王二十九年。他母親名叫亞比雅,是撒迦利雅的女兒。列王紀下 18:29-19:118:29 王如此說:『你們不要被希西家欺哄了,因他不能救你們脫離我的手。18:30 也不要聽希西家使你們倚靠耶和華,說耶和華必要拯救我們,這城必不交在亞述王的手中。』18:31 不要聽希西家的話,因亞述王如此說:『你們要與我和好,出來投降我,各人就可以吃自己葡萄樹和無花果樹的果子,喝自己井裡的水。
  • 【敬虔的希西家王】
    希西家王雖然出生在一個王室後代,但他的父親亞哈斯,卻是一個及其悖逆上帝的君王,在希西家作王初期,無論政治,宗教上都是及其黑暗,一片混亂和敗壞不堪。那麼希西家接續他父親的王位之後,並沒有走他父親的道路,而是反其道而行,心中有意與耶和華神立約,遵行耶和華他神的命令去行,使神的烈怒轉離他們。有了這個定意轉向神之後,希西家王最終成為了敬畏神的賢君。
  • 31 猶大王希西家(三)轉機(二)(王下19:9下-37)
    十九9b~13  亞述王的褻瀆原來亞述離開拉吉,攻擊立拿,是因為來自軍中的謠言,使亞述軍區虛驚一場。驚魂一定,亞述王又回到最初想吞吃的耶路撒冷來。西拿基立老生常談,對以色列這樣有信仰的民族,繼續作信息宣傳戰。但這一次比拉伯沙基的挑戰簡潔而明了。上次是拉伯沙基在城外喊話,這次是亞述王給希西家勸降書。內容就是要求希西家放棄抵抗,放棄信仰裡所依靠的神,束手就擒。
  • 【2021.2.16晨更】光明的祭壇帶下屬靈的覺醒,迎接末後的大復興
    就是說,如果這個祭壇我們是向著我們的神獻祭,主耶穌基督祂是第一個把自己獻上的,這就是光明的祭壇,帶來的就是愛,帶來的就是神的國度,帶來的就是醫治釋放,帶來的就是光明,帶來的就是喜樂平安,帶來的是天國的能力,帶來的是天國的祝福,也帶來的是神的國度神掌權。這個就是光明的祭壇。那我們知道也有黑暗的祭壇,什麼是黑暗祭壇呢?
  • 主日講道--福音的起頭(可1:1~8)
    馬太福音針對猶太人,路加福音針對特別的一些人,馬可福音針對的是羅馬(當時的世界中心)的外邦人,記錄福音的核心內容:「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可1:1)!給人帶來「上帝的兒子作工就是福音」的印象。福音就是傳好消息,是關於救恩。二、舊約聖經翻譯成希臘語時,「福音」用在預視軍事、政治上的勝利和肉身的救恩這些場合。特別是指代彌賽亞最後勝利的時候,會與福音(好消息)連接在一起說。
  • 晨間靈修|《列王紀下》18章
    雖然亞述王張狂來攻擊猶大國,但神幫助猶大,亞述就失敗了。這一章先提到了猶大王希西家。希西家是一個非常好的王,他盡心盡意侍奉神,沒有像他這麼對神忠心的。他凡事都遵行神的旨意,在他以前的王,除了大衛,沒有像他這樣的。可是他還是受到亞述人的攻擊。我們會想不通,神為什麼會容許仇敵來攻擊這麼好的王呢?
  • 列王記下19-21章 | 每天讀聖經20201224
    1 希西家王聽見,就撕裂衣服,披上麻布,進了耶和華的殿。2 使家宰以利亞敬和書記舍伯那,並祭司中的長老都披上麻布,去見亞摩斯的兒子先知以賽亞,3 對他說:「希西家如此說:『今日是急難、責罰、凌辱的日子,就如婦人將要生產嬰孩,卻沒有力量生產。
  • 那嬰孩是王
    (19節)人作王只會帶來敗壞王國時期開始,第一位掃羅王,第二位戴維王,第三位所羅門王,之後分裂成南北兩國,產生更多的人王,耶和華成了間接的王。這些國家領袖若尊耶和華為王,上帝就能施恩手;這些國家領袖若拜其他假神,耶和華就痛心地任憑罪惡肆虐。以南國領袖亞哈斯和希西家這對父子為例。
  • 晨間靈修|《列王紀下》20章
    *** 內容摘要 ***猶大王希西家是一個非常敬畏神的王,神非常喜歡他。只是在亞述王來攻擊他的時候,他把財寶都給了亞述王。不過後來,亞述不放過他,又來攻擊他,他就禱告神,神就使亞述王帶的兵損失了十八萬五千人,亞述就回去了。後來,希西家長了瘡,神派先知以賽亞跟他說:「你要留遺命,因為你必要死了,不能好了。」
  • 1月1日【新約聖經導讀】馬太福音第一章
    主題:國度的福音──證明耶穌基督是君王救主壹 王的家世與身分 一1~二23一 譜系與職分──稱為基督 一1~17馬太福音第1章1耶穌基督,大衛的子孫,亞伯拉罕子孫的家譜:2亞伯拉罕生以撒,以撒生雅各,雅各生猶大和他的弟兄們,3猶大從他瑪氏生法勒斯和謝拉,法勒斯生希斯侖,希斯侖生亞蘭
  • 經卷講解︱列王紀上下 20:猶大──瑪拿西、亞捫、約西亞(王下21:1-23:30)
    希西家帶領猶大走上靈性復興之路,但繼位的瑪拿西卻與他所做的背道而馳。王下21:1記述希西家的兒子登基作王的時候年12歲,他在耶路撒冷作王55年,是在猶大諸王中作王最長久的人,卻也是在猶大諸王中作惡最多的人。他曾與希西家共同執政10年,父親在生的時候,他大概還沒有開始離棄神,可後來父親去世,他就受親亞述派系的影響,違背耶和華,成為最壞的王。由此可見人犯罪傾向的嚴重。
  • 聖經揭秘 列王紀下 猶大王瑪拿西和亞門 約西亞(上)
    聖經說,希西家與列祖同睡後,他的兒子瑪拿西繼承他的王位。瑪拿西登基時才十二歲,不過他是以色列和猶大諸王中當王最間最長的國王,總共在耶路撒冷當王五十五年。他雖然當王時間那麼長,但卻是猶大裡的壞王。聖經說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重新建築他父希西家所毀壞的邱壇。他到處為巴力築壇和立亞舍拉像,連耶和華殿中都不能倖免,把耶和華氣到牙齒咬得咯咯響。
  • 聖經所記的巴比倫王有多少個?
    【但1:1】  猶大王約雅敬在位第三年,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來到耶路撒冷,將城圍困。
  • 面對生命中的不確定性,讓我們在每個明天都信靠主
    主若願意就像箴言27:1所說,雅各書中也寫道人的生命就像雲霧般短暫脆弱,「咳!你們有話說:『今天、明天我們要往某城裡去,在那裡住一年,做買賣得利。』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什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