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歌手2020》蓄勢待發,成為第一個發聲回歸的老綜藝。製作方採用手寫人物小傳「猜歌手」形式逐一官宣新一季陣容,吊足了觀眾胃口,首輪公布的毛不易、周深、徐佳瑩,也引發粉絲支持,話題持續走高。
而尚未官宣的成員,網友們已經從人物小傳中發現端倪,不出意外的話餘下的幾位成員,將是蕭敬騰、袁婭維、華晨宇與鄰國歌手米西亞。雖然其中已經有三名曾在《歌手》前幾季出現,但超高的人氣仍舊讓他們的回歸受到期待。
不過,新一季歌手最大的特色不是陣容豪華與人氣,而是他們的「年齡」。除了歌姬米西亞外,六位國內歌手皆是8090後的新生代,亦是當下華語樂壇的年輕骨幹,這與以往《歌手》節目的選人風格十分不同。
在《歌手》初面世之時,便是以「老歌手回爐」為最大賣點,這是節目開播後的制勝法寶。彼時,國內音樂類節目以新人選秀為主,以草根歌手為主場的《好聲音》更是紅極一時,在一眾新面孔之中老牌歌手扎堆的《我是歌手》,極為搶眼。
羽泉經典串燒,讓80後回到一起追星的少年時代,黃綺珊的清亮高音,更讓觀眾驚豔於曾經忽略了的實力唱將。後續韋唯、張宇、韓紅等老牌歌手,一次次把大眾拉回曾經的年代,因他們的歌聲而驚豔,又因他們的音樂而共情。
然而,老歌手「回爐」帶來的雙贏看點,有新意也有局限。不是每個老歌手都適合回爐,也並不是每一位老歌手的回爐都能引發市場效益,同樣的模式持續之下,慢慢便出現了節目的局限:「老歌手」越來越難驚豔觀眾。
在節目持續至《歌手2018》之時,吸引力已經明顯下滑,騰格爾、汪峰、張天等老牌歌手並沒有得到太多響應。相較之下,反而年輕的張韶涵與外來歌手Jessie J更受關注,整季給觀眾最深的記憶點也是出現了一位外裔歌王。
而待《歌手2019》上線之後,尷尬更為明顯,這一季終極之戰的收視與網播量,甚至不敵《王牌對王牌》。
其實,「高開低走」是《歌手》節目原有看點必然要面臨的趨勢,它主打的老歌手情懷,極易在逐漸縮小的選擇範圍與重複的模式之下趨向緩慢。即使以內容創新能力強而著稱的韓版《我是歌手》,也在三季後落寞收場,並沒有做到長青。
國產版《歌手》能夠連做七季,已經相當有生命力,只不過無論製作方如何調整新老嘉賓比例、對決模式,最終還是逃不開成績低迷的結果。這一次,《歌手2020》選擇放棄原有的「老歌手」特色,主打新生代是一個大膽而必要的嘗試。
必要在於創新,大膽在於拋開原有特色局限,只不過全新的陣容特色,能否讓《歌手2020》持續取得好的成績?前景並不樂觀。在七話來看,這一模式首季熱度必然不弱,畢竟周深、毛不易、華晨宇等實力與人氣都處於「當打之年」。
但,以線上當紅歌手為核心競爭力,卻不是《歌手2020》獨一份的優勢。
隔壁酣戰正濃的《我們的歌》,參與嘉賓中便有與《歌手2020》重合的天籟之音周深,而且節目還為他配備了老牌歌王李克勤做搭檔。而《我們的歌》製作模式,相對於老牌綜藝來說,流程新鮮感優勢明顯。
而毛不易也是音樂類節目中的常客,在2019年引發了熱議的節目《我是唱作人》中,他展現了自己原創歌手的實力。比較有趣的是,這檔綜藝播出後曾一度有「唱作人版《我是歌手》」稱號,可見觀眾心中兩檔綜藝之間的共性。
可以說,在《歌手2020》官宣的新陣容裡,除了外籍藝人米西亞與人氣相對弱勢一些的徐佳瑩,基本上都是觀眾常見面孔,他們已經花式包攬了國內音樂綜藝。而且,在一起節日慶曲之中,這些歌手出現概率也極高,大家熟悉感很強。
他們有人氣、有實力也有口碑,但在大多數人都有同類型綜藝的情況下,《歌手2020》如何激發他們展現出獨一份的新鮮感?這不是一件易事。成功了,會是《歌手》系列破局的法寶,失敗了,則會讓《歌手》成為《我們的歌》的同質化綜藝。
但與束手束腳相比,打破殭屍顯然更能得到確切的結果,嘗試之後才能知道前路是否順暢。與其繼續苦守老模式讓《歌手2020》持續《歌手2019》的低迷,不若放棄原有的思維,尋找破局鑰匙,即使失敗也曾努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