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隨著《我和我的家鄉》《奪冠》等熱門片陸續上映,電影行業又開始大面積復興了。在國慶檔期的片名單中,有媒體注意到國慶檔期最忙的不是喜劇大咖,而是青年演員彭昱暢。今年,彭昱暢在多部電影中以主演身份出現,戲份很重,炙手可熱。在電影《奪冠》中,彭昱暢的身高差產生了化學效應,看過電影的觀眾會對「拉低女排平均身高的男陪練」印象深刻。同時,在觀看的過程中,我們一邊希望有陪練來促進女排進步,一這又有點心疼他的存在,這個角色讓人入戲。
彭昱暢是標準的陽光男正面形象,戲路百搭。早在電影《奪冠》之前,彭昱暢就出演過以校園體育題材為主題的電視劇《奮鬥吧,少年!》.他的青春氣質好,外在形象符合競技選手的硬朗和肅殺形象,角色完成度非常高。導演陳可辛選角時首先確認了彭昱暢出演年輕版陪練,後來選中黃渤飾演中年版教練。就現實經驗來說,陪練的角色不夠搶眼,因為彭昱暢的關係,觀眾對這個角色的關注有傾向性。陳可辛和彭昱暢雖然是第一次合作,但他對彭彭的演技和態度非常欣賞,不僅多次稱讚他演技過關,還主動要在群像戲時給彭彭加表情特寫。
在電影《奪冠》片中,陪練初進女排隊十分尷尬,他的性別身份是一個特殊的存在,這個人舉足無措、有點靦腆、有點迷茫,彭昱暢把這個角色詮釋的到位,多處細節都被抓到了。人物在電影敘事中也增添了很多跳躍性的空間,觀眾很容易從彭昱暢身上看到陪練的特質,體會到職業色彩中的「屈」與「舍」。除了知名演員的效應以外,彭昱暢的演技為角色加分不少,陳可辛導演在全景中看到彭昱暢以後,特意讓人推近了鏡頭。除了外在的形象,演員演技在線以外,彭昱暢在拍攝中確實非常下功夫。
不同於其它演員,彭昱暢的外在鐵憨形象不是靠「裝」出來的,是從內到外打磨出來的。在拍戲之前,彭昱暢與角色基本條件都非常吻合。進組之後,在一些動作方面,彭昱暢明明可以用替身,但他堅持自己完成。在高難度魚躍動作時,彭昱暢一遍又一遍撲倒在球場上,反覆和導演確認:」要不要再來一個」,「我還可以再好一點」。或許剛開始,大家會覺得這是一個小鮮肉。但後來,他一遍一遍的確認姿勢在鏡頭裡的感覺,每個動作都力求完美,有的時候為了一個鏡頭要拍球練習上千次,翻滾N次,被拍N次,拼盡全力去完成,折服了大家。有一場戲拍完後,工作人員自發鼓掌。從戲裡到戲外,彭昱暢一直用心詮釋什麼是中國女排的「鐵人精神」。
看過電視劇《都挺好》的觀眾一定還記得小蒙總的刁蠻和混世。他和《一點就到家》中的彭秀兵是截然不同的兩個形象,反萌差很大。在《奪冠》中,的彭昱暢是鐵憨形象;而同檔電影《一點就到家》中彭昱暢是土憨土憨。尤其是彭秀兵在種咖啡動員大會拿著喇叭喊話時,他方言土掉渣,大背心、黝黑的皮膚,演員一點也沒有外形包袱,完全融入當地村民。有網友表示:開機前的路透照,認不出哪個是彭彭。
除了院線電影《奪冠》《一點就到家》,彭昱暢也出演了國慶檔的《我和我的家鄉》之《天上掉下個UFO》。小編也不得不嘆一句,彭彭人品大爆發了!據悉,彭昱暢主演的劇集《風犬少年的天空》也正在上線獨播,觀眾反響非常好。到底國慶是彭昱暢的作品清空季,還是他選劇本的眼光獨到,這個另說。顯而易見,彭昱暢一直以來靠作品和口碑獲得影視圈的恩寵。無論是文戲還是武戲,無論是性格內向還是外向,他的演技為作品加分。作為演員,彭昱暢踏實幹拼的態度也讓很多導演看中。這種敬業精神和演技,也確實足夠配得上觀眾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