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erogamer來說,我打的遊戲不算多,好像也就80來作,每一作都是all clear。
第一次接觸到這類遊戲是小學的時候,二年級左右買D版遊戲時發現了一個叫《明星之夢》 的東西。那時看滿屏的字卻沒有操作,只覺得十分廢解。過了不久就擱置了。
四年級的時候,還在買D版光碟,遇到了一個能作為真正意義上的起點的作品。
studio.e.go的《艾倫希亞戰記》。
第一眼看到它的封面時就被吸引了,實際玩過遊戲後我只覺得這是第一次看到畫面這麼漂亮的遊戲,很多CG以現在的眼光來說也仍然不錯。
遊戲內容有即時戰略成分,劇情以那時的眼光來看……至少我是覺得很好的,而且深受感動,遊戲性的加成也讓我不知疲倦地不 知道把這遊戲的主線故事打了多少遍(對,當時年幼無知的我又對女主角一往情深的我,在沒有攻略的條件下就是無法攻略她,這種挫敗感讓我不想攻略任何其他妹子)。
於是放一張CG……至少當時的我確實被這樣的畫面驚豔了。
玩過這個遊戲之後,突然有種頓悟的感覺,又翻出了當年那張《明星之夢》(原名是《Photo Genic》),這次玩下來覺得十分開心和有趣,對這種文字戀愛類遊戲有了好感。
初一的時候又遇到了一個對我影響比較大的遊戲,新天地引進的《美人魚的季節》。當時還是借別人的碟玩的,我記得借的時間很短,我飛快地把這個遊戲通了兩遍。幾乎每條線路都讓我十分感動。那時我開始意識到我真的喜歡這類的遊戲。
喜歡看可愛的女孩子們的笑容和淚水。
想要理解她們背後的故事。
想要幫她們解決煩惱,將她們從悲傷的故事中解救出來。
在把遊戲裡四個女孩子的故事都通關之後,會附贈一張CG。
我看到甜甜的草莓還有奶油圍繞一般的背景邊框裡,是四個女孩子的笑容。
那一刻我真的覺得十分幸福。
大概是因為那一刻的滿足感,我開始有了all clear的習慣。
我希望至少有一個世界中,我的存在能讓她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幸福那麼一些。
之後幾年算是空白,真正接觸到galgame這個概念是在高二升高三暑假。
當時買的某期動新MV裡有EF的op,看了之後深受感動。
下載了遊戲,開始玩。
也了解了galgame的概念。
從此越陷越深直到現在。
對我影響最大的遊戲是《Narcissu》,片岡是我最喜歡的腳本家。
到這裡幾乎和一些人生經歷和當時的心境相關了。
《Narcissu》幾乎句句戳在心裡,每次讀都有不一樣的感受。
不過說到這裡好像就偏題了(笑
按照知乎的慣例似乎是應該總結一下的,作為女性來說,開始喜歡上這類遊戲的原因大概是這樣幾點:
(1)精美的畫面
這是第一印象。我覺得應該沒有人會對畫面精美的東西心存排斥。我接觸這類遊戲比較早,畫面這種先入為主的印象還是比較重要的因素。精美的畫面很容易吸引人開始玩一個遊戲,但要留住玩家的心大概還是要靠劇情,所以——
(2)操作簡單,同時能體驗連貫而完整的故事
在多數文字類galgame裡,遊戲性都被大副削弱了。
這簡直是手殘人士(比如我)的福音。
充斥在遊戲過程中的東西只有文字,文字,文字。
遊戲的過程更多的是閱讀的過程。
文字劇情在遊戲中的分量達到了其他遊戲中很少見的程度。
大篇幅的文字讓故事變得連貫而完整,遊戲性也仿佛是為劇情服務的,遊戲性不會中斷你對劇情的體驗。
我享受這樣的閱讀過程,我想要看到更多的故事,如果劇情優秀的話就更加美妙。
每個人對於優秀的定義不一樣,但優秀的劇情至少能做到打動人心。
大量的galgame覆蓋了各種各樣的題材,你幾乎能在裡面找到你喜歡的任何風格的故事。
如果入門的作品能讓人有不錯的感受,那繼續玩下去也是很自然的事。
(3)媒體的獨特性
galgame作為一種媒體,同時複合了畫面,音聲和文字。
在遊戲進行的過程中,我能完整地看到那個世界。
旁白為我描述了世界的樣子。
畫面讓我看到角色們身後的光影,身邊的風景。
他們的話語與心聲同在,我能全方位地感受到他們的心情。
音樂緩緩推動著人的情緒,隨劇情或喜或悲。
仿佛看一場有著詳細註腳的電影,感受著世界的模樣的同時也同樣詳盡地感受著人物的心情。
沒有其他媒體能將這幾種元素結合得這麼好了。
文字讓我愛上一個故事。
而galgame讓我愛上一個完整的世界。
(4)個人因素(?)
算是一點補充。
有人喜歡看故事,也有人喜歡遊戲過程中的操作感。
過去的經歷和個人條件大概會對此有影響。
不喜歡看故事的人怎樣也不會喜歡這類遊戲吧ww
當然還有更多的女生會去選擇乙女遊戲,這站在異性戀的角度上來說再正常不過。
但為什麼小學時代的我會一眼相中封面上有美少女的遊戲?
因為從小愛看變身少女動畫,所以就是喜歡看可愛的女孩子……
(小時候看個灌籃高手還被母上說「全是男人有什麼好看的」,這樣性取向教育的經典案例就不說了……令人意外的是我竟然還是個異性戀)
這類大概就是能歸類為「其他」的個人因素了……
最後再總結一次的話就是:
上面說的都是廢話,能看到美少女,還有美少女和你之間的故事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