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哪個國家,影視總是跟著實事走。這不韓國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前夕就推出了這部有關馬拉松的《領跑人》。
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一直擔任馬拉松賽領跑人的萬浩,希望能以一個正式選手的身份跑完一場馬拉松長跑的故事。
可以說,這部片子是首部將故事內容聚集於為了其他馬拉松選手的獲勝而奔跑的馬拉松領跑人的影片。由於題材的特殊性,也為這部片子增加了不少的話題性。
作為長跑中的領跑人,經常是被忽略的一群人,因為畢竟大家關注的只是成功,而領跑人是沒有這份榮耀的。
這是一個普通的人物,也很普通的故事,卻被冠上了打雞血的結局。本來很勵志煽情的故事,一下讓人忽然感覺荒誕起來,沒來由的喜感啊。
影片中拋出了一個讓人難解的問題:喜歡的與擅長的,到底選擇哪個?
如果喜歡的剛好是擅長的,那該是多幸運的事情,但是大多數人都不會這麼幸運吧。
就像領跑人一樣,他不渴望第一的榮耀與歡呼嗎?不是的,不管是誰都希望自己贏得掌聲。但是現實中卻並不是這樣。
有的時候這也是一種妥協。
體育本身就讓人感動,因為它需要無畏的堅持,需要不屈的毅力,更加需要不斷努力的動力,只有一次次地超越自己,才能在比賽中有戰勝對手的機會。
馬拉松是一項需要承受孤獨與喧囂的運動,長距離的奔跑,只有不斷與自己對話,才能堅強的持續,在運動的超負荷中體驗純屬自己的快感和失意,只有漫長的疲憊之後的衝刺階段才能給人以快感如潮釋放,而此前的一切,不過冷暖自知。
只有發自內心地熱愛,才能持久堅持,克服心裡的羈絆,享受奔跑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