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電影的標題《 利茲與青鳥》一樣,電影就是一個時刻圍繞這這個標題展開的故事,你在觀影的時候代入的是誰的視角,那麼對於霙和希美誰是利茲,誰是青鳥的判斷可能會有一定的影響。電影當中的一個細節,霙多次捋頭髮,這幾乎時刻都是在對應著她的內心情感。回到重點,到底誰是利茲誰是青鳥?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回答,因為隨著時間的不同,兩人對應的角色是可以互換的。那麼《 利茲與青鳥》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童話故事呢?利茲是一個獨自居住在森林裡的姑娘,她平時工作的地方在一個麵包店,有一天在她給小動物們餵食的時候,發現了一隻美麗的青鳥,「藍的簡直就像飛翔在天空中的大海一般的藍色」。一陣狂風暴雨過後,利茲發現一位倒在外面的藍頭髮的少女。
經過一段時間的療養,藍發少女逐漸好轉。兩個人一起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可是逐漸,利茲發現早上有時候藍發少女並不在自己身邊,那是因為青鳥會先飛到外面然後再回來。於是有一天,她會有一天在外面利茲看著青鳥,突然說了一句,請留在我身邊。但是當利茲意識到,真正屬於青鳥的是那片一望無際蔚藍的天空,她決定讓青鳥離開自己,青鳥也表示她一切都會聽從利茲的,然後她朝著天空中展翅高飛,逐漸遠離利茲的視野。在這個故事中一開始,霙把自己當成了利茲。所以兩人在solo合作的時候,產生了一些不和諧感。瀧老師發現了這一點,而眼裡時刻注視著瀧老師的麗奈也馬上意識到這個問題。她自己單刀直入對霙說了自己的看法,而霙只能一個勁的說,不是希美的錯,都是我的問題。之後,麗奈和小黃兩個人把霙和希美的雙簧管和長笛的部分用小號和上低音號來了一段,契合度堪稱完美(畢竟老夫老妻)這裡對霙和希美兩個人都產生了不小的震動。
這是一部完完整整的唯美百合作,描繪出了我心中至高無上的純潔,戀歌。溫柔的讓人沉溺,卻又可以難受到讓人撕心裂肺;互相迷戀,可又求而不得。整片充斥著一股沉悶,窒息的感覺,讓人壓抑著,然而又有許多歡樂的氣氛烘託。表與裡, 散,離,愛,迷戀。リズと青い鳥,其實是兩人的相互映射,只是兩個人表達的迷戀方式不同。心結解開時才發現,「原來你才是我理解的那個人」。有著嫉妒與死死握緊又有著看開和放手,「其實更執著的人是我啊」。
あぁ神様、どうして私にの開け方を教えたのですか。「神啊,為什麼要把如何打開牢籠的方法教會了我?」
最後的joint,也許是因為打開了心裡的鎖,好似與對方連接上了,兩人也成為了稍微對等的存在。與利茲和少女不同的是,希美跟霙都想一直緊緊地陪在對方身邊,所以結局可必然算是個happy ending。如果能夠永遠在一起的話,那麼這一瞬間的戀是否就可以轉化成永恆的愛了呢?喜歡這個故事,徹底補完了傘木希美這個角色。但我總感覺,如果能遵照原作拍一季動畫,效果可能會遠遠好過現在這個劇場版。山田監督像是在力求平淡,卻終究不夠克制。無限疊加同一個意味的小動作,的確是展現人物性格與內心戲的妙策,總未免有些低估觀眾的理解能力。想重溫TV版了。但是,我們站在希美的立場上考慮一下她的感受,大家同時涉足一個領域,別人的能力越來越爐火純青,已經厲害要追趕別人連人家影子都看不到的時候。1年前為什麼希美會突然退出社團(我沒有看過小說,這只是個人猜測)或多或少,希美的內心還是有一點點嫉妒得情感和不甘心在裡面。但是這種負面情緒的程度遠遠不如她對霙的感情。
可能這樣下去,我就追趕不上她的步伐了,那麼我還以什麼樣的身份留在霙身邊呢?可以說希美的心是好的,但是做法錯誤了。但是現在,希美才終於知道,霙不是利茲而是青鳥。是自己束縛了霙,她不能大顯身手的原因在於她要配合自己的節奏,可是希美最初還希望如果我能夠去音樂大學的話,這樣能不能能不能縮短兩個人的差距。希美難得沒有努力麼?不,她努力了,但是現實就是她的才能確實不夠。同樣是有考音樂大學的志向,新山老師對霙非常重視,但是這邊卻被忽視。希美終於看透了,我就是個一般人。我不能再成為束縛霙的要素了,這個鳥籠是很美麗,但是青鳥應該去的舞臺是那蔚藍的天空。那個擁抱,霙從最開始的被動等待到最後自己的主動出擊,這是在她將自己的視點從利茲轉換成青鳥之後。希美希望我怎麼樣我就怎麼樣,利茲希望我怎麼樣我就怎麼樣。我希望霙能夠不要再考慮我的情況,拿出自己真正的實力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如果利茲希望我回到藍天是她的意念,那我就離開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