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孫中山真正的接班人?

2020-12-28 手機鳳凰網

作者:木白 審核:徐飛 編排:Lyar

蔣介石一生都將自己塑造成為孫中山欽定的接班人,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1925年,孫中山北上與張作霖、段祺瑞談判,任命胡漢民為統管廣東政府的「代大元帥」。 胡漢民,才是不言自明的接班人。

孫中山生前對胡漢民有極高的評價:「胡漢民先生為人,兄弟知之最深,昔與同謀革命事業已七、八年,其學問道德均所深信,不獨廣東難得其人,即他省亦所罕見也。跡其平生之大力量、大才幹,不獨可勝都督之任,即位以總統,亦綽綽有餘」。

在民國元老中,就多才多藝而言,當推胡漢民。胡漢民是詩人、報人、政論家、哲學家,也是民國四大書法家之一。胡漢民長期擔任孫中山的幕僚長,長於運籌帷幄,也精通財政,主管革命黨人的財政部門不差分毫。

然而,胡漢民雖然有當總統的才能,卻一輩子未能攀上最高領導人的寶座。

▲前排中間, 孫中山,後排左三,胡漢民

01

孫中山的左膀右臂

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大總統,胡漢民出任總統府秘書長。章太炎說:「臨時政府成立以來,憲法未定,內閣既不設總理,總統府秘書官長,用真宰相矣。」

當時,胡漢民被人稱為「第二總統」,但畢竟是「一人之下」。 而且,孫中山只當了短短四個月「臨時」大總統,胡漢民也只當了四個月總統府秘書長。

儘管被孫中山倚為左膀右臂,但在此後幾個重要的歷史轉折關頭, 胡漢民與孫中山的立場屢屢南轅北轍。 例如1913年3月,「宋教仁案」爆發,孫中山倡議起兵討袁。胡漢民時任廣東都督,掌管富庶的廣東省,是國民黨人中少有的地方實權派。然而,他卻反對孫中山武力解決的做法,主張法律解決。

「二次革命」失敗後,胡漢民流亡日本,在東京創辦《民國》雜誌。他在發刊詞中提出「改造國民性」問題,早於魯迅。胡漢民認為,近代一般國民的心理弱點是「保守而具惰性」,易為野心家所利用。為救濟國民的惰性,「必須急圖民智、民德、民力的進步,務使國民對於錮蔽民智、敗壞民德、摧毀民力者,知有所擇而不致惘從。」

1921年5月,孫中山在廣州自任「非常大總統」,胡漢民出任大本營總參議,即幕僚長。若孫中山離開廣州到前線督軍,則胡漢民留守後方,維持行政且籌措軍費。

然而,胡漢民不同意孫中山晚年投靠蘇俄的決定,以及所謂「聯俄,容共,扶助農工」之「三大政策」。

國民黨一全大會後,胡漢民因為與孫中山立場分歧,被外放上海執行部,遠離權力中心。當時,蔣介石還寫信給孫中山為胡漢民辯護:「嘗念吾黨同志,其有以學識膽略並優,而兼有道德者,固不可多得。……如展堂者,果有幾人?先生亦不令追隨左右,以資輔翼之助。」

孫中山很快將胡招回廣州,任命為中央黨部聯絡部部長,之後又任命他為統管廣東政府的「代大元帥」。

▲胡漢民

可是,孫中山死後,胡漢民為何未能接班?

孫中山在北京病死後,「代大元帥」胡漢民於6月27日發布政府改組令,本以為自己有望號令全黨,誰知汪精衛「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坐上了廣州國民政府主席的座椅。

選舉只是表面形式,汪精衛後來居上, 首要原因是蘇俄顧問鮑羅廷的幕後運作。

在孫中山病危之際,鮑羅廷和蘇聯駐華大使加拉罕就已經開始物色國民黨未來領袖的人選。他們最初擬定的人選有三:胡漢民、汪精衛、戴季陶,最後確定為汪精衛。胡漢民回憶說:

他們詳加考慮之後,便各下一個考語,以定取捨。對兄弟的考語是「難相與」,對戴季陶的考語是「拿不定」,對汪精衛的考語是「有野心,可利用」。經過一番評定之後,汪精衛便中選了。

胡漢民被任命為有名無實的「外交部長」——廣州割據政府並不為列強所承認,外交部並無外交可辦理,這明顯就是對胡漢民的羞辱。

胡漢民未能接孫中山的班, 還有個原因就是性格不好,人緣太差,黨內高層對他「惡感多而好感少」 。桂系首腦李宗仁曾評價說,胡漢民確為一守正不阿、有為有守的君子,但其器量亦極狹隘,恃才傲物,言語尖刻,無政治家風度。

▲同盟會高層合影,孫中山右側為胡漢民

02

汪精衛要殺人滅口

1925年8月20日早上八點,廖仲愷在國民黨中央黨部外突遭槍手襲擊,送醫院後終告不治。

據查,廖案最大的嫌疑對象是國民黨右派團體「文華堂」,該團體與胡漢民關係密切。胡漢民的堂弟胡毅生等人被視為嫌疑犯。雖然沒有證據證明胡漢民與此案有直接關係,但難免有瓜田李下的嫌疑,用汪精衛的話來說:「胡先生只負政治上的責任,不付法律上的責任。」

實際上,廖案跟早年為孫中山親信的朱卓文有關。朱卓文在興中會時期即追隨孫中山,曾幫助宋慶齡私奔至東京,與孫中山結婚。當場被捕的兇手陳順,使用手槍的槍照,就是朱卓文的。

但汪精衛對胡漢民已動了殺機。 為了爭奪最高政治權力,昔日革命戰友變得水火不容。當初,汪精衛刺殺滿清攝政王載灃,以手指鮮血寫八個字留給胡漢民,「我今為薪,兄當為釜」。汪精衛在一篇文章中說過:「革命黨人只有二途,或為薪,或為釜。薪投於爐火,光熊然,俄頃灰燼;而釜則受盡煎熬,其苦愈甚;二者作用不同,其成飯以供眾生之飽食則一。」豈不料,十多年後,兩人恩斷義絕。

8月25日晚上,由汪精衛派遣的五十多個黃埔軍校學生軍直撲胡漢民家,汪精衛指示學生,若胡漢民「逃捕」,即可就地處決。當晚,胡漢民剛剛就寢,聽到門外嘈雜的聲音,趕緊下床,穿上衣服匆忙從後門逃出。因事出突然,跑到街上不知到哪裡是好,稍加思索,推測此事極有可能是與汪精衛有關,一時性起,直奔西華二巷的汪精衛家,此舉正體現了胡氏「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固執。

汪精衛的妻子陳璧君見胡漢民衣衫不整地奔跑而來,非常詫異。聽了胡漢民的一番訴說後,陳璧君怒不可遏,立即打電話給汪精衛,質問道:「胡先生究竟犯了什麼罪,你要派人深夜前去緝捕?」汪精衛在電話中說:「反動派就要捉,捉了就要殺!這樣做是大快人心!」陳璧君回望胡漢民一眼,低聲告訴汪精衛:「胡先生現在我們家裡。」汪精衛氣得擲下話筒。陳璧君怕生意外,讓胡漢民住了下來。次日,胡漢民在古應芬等人的保護下入住黃埔軍校,蔣介石承諾保障他的安全。

▲影視劇中的汪精衛與陳璧君

胡汪之爭,各有其軟肋,正應了孫中山生前的一句玩笑話:「欲令展堂革命,必先殺其兄弟;要使精衛革命,須使先同太太離婚。」

9月15日,汪精衛主持國民黨中常會,決定「請胡同志往外國接洽。以非常重大任務付之胡同志之手……對於胡同志並無任何芥蒂。」這是自欺欺人的場面話。由此,胡漢民被放逐出國,離開了國民黨的權力核心。

汪精衛沒有料到的是,在不久後的中山艦事件中,他本人重蹈胡漢民之覆轍,被蔣介石按照同一個劇本趕下臺。 胡漢民與汪精衛都沒有嫡系的軍隊,在最高權力爭奪戰中自然不敵後起之秀蔣介石。

03

胡漢民與蔣介石由合作轉為敵對

1927年春,第一階段的北伐完成,國民黨內部出現定都南京還是定都武漢的分歧。汪精衛從國外歸來,拒絕與蔣介石合作,前往武漢。汪精衛到武漢之後,蔣介石感到勢單力薄,主動到上海邀請閒居兩年的胡漢民出山。

胡漢民答應蔣介石的請求,加入南京政府,被推舉為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主席、南京國民政府主席,儼然是國民黨黨魁兼政府首腦的一號人物。

在第二階段的北伐完成後,南京中央政府馬上面臨來自地方勢力的挑戰。1930年,各派更聯合起來發動規模更大的中原大戰,蔣介石左支右絀,南京政府風雨飄搖。

▲蔣介石、吳朝樞、胡漢民、王寵惠合影

那幾年,蔣介石經常在外指揮作戰,南京政府由立法院長胡漢民坐鎮留守。 這一時期,蔣、胡的密切合作,是南京政權得以穩定的關鍵原因之一。 比如,蔣桂戰爭時,胡漢民公開支持蔣介石討伐桂系:「這一次討伐桂系,就黨的立場說,是以革命的勢力,消滅反革命的勢力;就政府的立場說,是以中央討伐逞兵作亂的叛將。」

蔣介石承認:「國府成立以來,各種設施,百分之九十九悉依漢民之主張。」

但是,一旦外部危機過去,蔣、胡二人很快陷入激烈政爭之中。 表面上看,兩人的分歧是南京政府是否採納汪精衛等人在太原完成的《中華民國約法草案》。蔣介石為了統合黨內分歧和朝野對立,願意接受約法。

另外,蔣介石還存有一個私心——有了約法,就可以恢復總統制,而他是成為總統的唯一人選;作為立法院長的胡漢民,卻一心捍衛孫中山留下的法統,所以堅決拒絕從北京政府沿襲而來的約法。兩人對此反覆爭論,始終無法達成共識。

蔣介石在日記嚴詞批判胡漢民說:書生意氣用事,固執己見,必使他人絕望無路,不顧國家,因此更亂也。乃知古之不能治國平天下,而竟致滅亡者,往往多在書生之不能變通也。餘決計發表,照江電施行,任何反對亦斷不顧也。

胡漢民以孫中山政治和思想遺產的繼承人自居,號稱「總理在世,漢民以總理為黨;總理去世,漢民便以黨為總理」。從他的立場而論,既然有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為黨的意識形態乃至國家的最高法律,何須再來添加一部約法呢?

胡漢民熱衷於自行立法,在南京政府的立法院成立後,身為立法院長的他主持立法速度驚人,有時在一天內竟能通過法律二百五十條,通常在百條左右。但是,有法不依,則法律形同虛設。

胡漢民後來回憶說:我在南京的時候,職司立法,原期借黨治的掩護,完成法治,再由法治過渡到民治,使訓政的工作,能確實地建樹起來。可是我的企圖完全失敗了。我所立的法,能實行的是哪幾種?我不能說,能稍稍壓抑槍桿子的威權,使有槍階級有所懼伏的,則可斷言其絕無。

歸根結底,二人關於是否採納約法的爭論, 其實是「軍權」與「黨權」誰最大的鬥爭。

胡漢民一貫堅持黨權高於一切,強調黨治下的法制觀念。 他堅信,黨權是唯一合法代表,國家統一之後,必須以黨權約束軍權。歷史學者金以林認為,胡漢民原以為蔣介石「獨裁專制、專制於黨,並不算錯誤,而且還絕對的合理,因為以黨訓政,必須使得整個中國政治的領導權集中於黨,才能由黨去實行主義與政策。」

但是,蔣介石實行的專制並不是胡漢民所希望的「黨治」,蔣介石無非是借「軍治」為名,達到能控制黨權和政權的目的。蔣介石認為,開國端在武功,有武功不患無文治。

蔣介石以軍事起家,自然迷戀軍權。 歷史學者王奇生分析說:蔣介石認為,任何社會,任何時代,軍人都是社會的主導群體;人類社會最合理、最嚴密、最有效的組織,莫過於軍事統制。與軍事統制相比,政黨組織的社會動員功能顯得軟弱無力和無足輕重。

蔣介石對軍權和軍治的過分迷戀,分散甚至取代了他對黨機器組織建設的關注和考慮。在蔣的一生中,他最為倚賴的是軍隊,而不是黨。這也埋下了國民黨日漸成為一盤散沙,無法與組織嚴密的共產黨競爭的禍根。

如果說胡漢民代表黨權,蔣介石便代表軍權。尊黨權,還是尊軍權,決定著胡漢民和蔣介石誰的權力大、地位高。這一分歧是根本性的分歧,是無法調和的分歧。蔣介石好抓權,黨政軍事務都要插手,對此,胡漢民忍無可忍:

其實什麼機關都可以不要,只存一個陸海空軍總司令部便可以了,既簡捷,又經濟,這樣一實行,對於減少目前財政恐慌,大概也不無小補!介石是不是什麼事都要聞問,我不得而知。但陳立夫、陳果夫等對任何事件,總說:「介石不知意思如何?」其實,既然有中央黨部,有國民政府,有陸海空軍司令部,又有各院部會,事有專司,何可以某一個的意思來掩蓋各機關。

軍權的擴張,自然使得行政、立法、司法三權都成為其附庸。這是由蔣介石的個性決定的,更是由南京政權「軍國」的本質決定的。

▲前排左一蔣介石,右二胡漢民

04

蔣介石軟禁胡漢民

二人的矛盾越來越不可調和,1931年2月9日,蔣介石在國府主持紀念周時,被胡漢民在眾人面前痛斥。蔣介石沒有當面翻臉,但在日記中寫下憤恨不平的心情,「無論對於何人,如見其有過,寧可直說面規,然須意存鍾愛,萬不可發於大庭廣眾之中,跡近侮辱使人難堪也。」

數天後,蔣介石再度與胡漢民談及約法問題,試圖做最後一次努力。胡漢民仍堅持己見,且傲慢地對蔣介石等人說:「我並不是不主張約法和憲法,我自信是真的為約法、憲法而奮鬥者。實在說一句,黨開始反對滿清、提倡民權主義的時候,我還不知道你們何在?而且也無處認識你們。」

當晚,蔣介石在日記中寫下:「孔子之於少正卯、孔明之於馬謖,其皆迫於責任乎。然吾則制止其作惡作劇而保全其身可也。」 這番話顯示蔣介石已決心對胡漢民使用「非常手段」。

1931年2月28日,胡漢民和全體中央委員應蔣介石的邀請到陸海空總司令官邸晚餐。胡漢民不知道,蔣介石已為他設置了一桌鴻門宴。

當晚八點,胡漢民剛一抵達,高凌百秘書長、吳思豫警察廳長等將其迎入一間單獨的會客室。兩人拿出一封蔣介石親筆寫的,名為《致胡漢民函勸其悔改自新以利黨國》的信件。信中指責胡漢民犯有「勾結許崇智」、「運動軍隊」、「反對約法」、「阻礙和平、破壞統一」、「惡意攻擊外交、使外交無從進行」等諸多罪狀。

到了十二點鐘,蔣介石來了。

胡漢民說:「你近來病了嗎?」

蔣介石說:「沒有病。」

胡漢民說:「那很好,我以為你發了神經病了。」

接著,胡漢民對於蔣介石羅列的一系列罪狀,一一予以駁斥。蔣介石說話不多,有時被駁得「啞口無言」。但此時,周圍持槍衛兵林立,誰說得在理已經不重要了,誰指揮槍桿子更重要。蔣介石隨即命令邵元衝等人將胡漢民押解到湯山總司令部俱樂部軟禁。為掩人耳目,一周後又命人將胡漢民遷回南京胡氏原宅軟禁。

▲乘坐西式馬車的胡漢民

湯山事變,無疑是震驚中國政壇的一次巨大政變。 蔣介石掃除了其成為國民黨和國民政府最高領袖的最後障礙。

汪精衛得知胡漢民被軟禁一事,立即意識到可藉此大做文章,立即發表一篇《為胡漢民被囚重要宣言》,嚴厲指責蔣介石,並表示願意與胡漢民盡棄前嫌、合作反蔣。桂系的李宗仁、西山會議派等也加入反蔣聯合陣營,至此兩廣反蔣局面形成。到了5月份,廣州國民政府成立,並發表反蔣宣言。

正當寧粵「一國兩府」劍拔弩張之際,東北發生「九一八」事變。國難當頭,烽火連天,蔣介石被迫與粵方妥協。蔣還在國民黨元老張靜江的陪同下去見胡漢民,放低身段說:「過去一切,我都錯了,請胡先生原諒,以後遇事,還請胡先生指教。」並表示立即給予被軟禁近八個月的胡漢民自由。

當天下午,胡漢民離開南京抵達上海,並發表公開談話。後又至廣州,成為南方實力派領袖,毫不客氣地將蔣介石稱為「新軍閥」。

再以後,雖幾經談判,寧粵和解併合流,但國民黨高層派系鬥爭仍然「樹欲靜而風不止」,直到國民黨敗退臺灣之前都未停息。

▲南京政府成立典禮,前排左二起:蔣介石、胡漢民、蔡元培

05

結語

1936年5月9日,胡漢民應邀到妻兄陳融家赴宴,飯後與陳家的家庭教師潘金夷下象棋。胡漢民以一子之差,全盤頓成輸局。苦思良久,無法補救,一聲長嘆,腦遂溢血,當即倒下。當晚十點,胡漢民向前來探望的友人留下遺言,政治遺囑部分,仍是發揚孫中山之「三民主義」。

胡漢民英年早逝,或許是一大幸運,他至少不用像宿敵蔣介石那樣忍受國民黨政權全潰敗、逃亡臺灣的恥辱。

胡漢民和民國元老們生長於大清帝國和中華的「混迷」的最後階段,半截子的儒家教育,半截子的近代西方社會進化論思想,使得他們建立的中華民國「先天不足,後天失調」,他們本人也都成為悲劇性人物。

也許他生命最後的那一聲長嘆,不是嘆下棋失誤,而是為自己、為國民黨、為整個國家民族而嘆的氣。

參考資料:

1、馮春龍《國民黨中常委的最後歸宿》,華文出版社,2005年

2、陳布雷等編著《蔣介石先生年表》,傳記文學出版社,1978年

3、羅敏、呂芳上主編《蔣介石的日常生活》,天地圖書,2014年

4、胡漢民《胡漢民回憶錄》,東方出版社,2005年

5、周聿峨、陳紅民《胡漢民》,廣東人民出版社,1994年

相關焦點

  • 孫中山臨終前並沒指定蔣介石為接班人,他心目的接班人是這位
    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會有一個慣性的認識,那就是蔣介石是孫中山的繼承人或者接班人,因為蔣介石總是說: 我蔣某人要繼承總理的遺志,發揚三民主義等等,就連電影和電視劇裡也經常有這樣的橋段。
  • 三國蜀漢各大名臣中,誰才是諸葛亮真正的接班人?
    其後來主持的多次北伐更讓後人認為其是真正繼承了諸葛亮遺志的傳人。無論是在民間傳說還是《三國演義》中,都刻意地將姜維描寫成了諸葛亮的傳人這一角色。那事實上,諸葛亮死了之後,曾先後有蔣琬、費禕、董允行使了丞相的職權。那究竟誰才是真正繼承了諸葛亮遺志的那個人?
  • 孫中山的四個妻子都是誰?論樣貌,宋慶齡也就排第二,她才是第一
    孫中山的四個妻子都是誰?論樣貌,宋慶齡也就排第二,她才是第一曾經孫中山是中國革命的第一人,而他對於民族解放一直在努力。
  • 【逆向思維】三國蜀漢各名臣中,誰是諸葛亮真正的接班人?
    其後來主持的多次北伐更讓後人認為其是真正繼承了諸葛亮遺志的傳人。無論是在民間傳說還是《三國演義》中,都刻意地將姜維描寫成了諸葛亮的傳人這一角色。那事實上,諸葛亮死了之後,曾先後有蔣琬、費禕、董允行使了丞相的職權。那究竟誰才是真正繼承了諸葛亮遺志的那個人?
  • 孫中山並沒有指定蔣介石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是他打開潘多拉魔盒
    許多人以為蔣介石是孫中山名正言順的繼承人,蔣也常以「總理唯一的接班人」自居。傳言說孫中山臨終時口中直呼「介石」,「介石」。但事實上不是這樣一回事,是一位外國人發現了蔣介石,把他從默默無聞中撈出來,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使蔣介石在國民黨諸精英中脫穎而出,一步登天。我們先澄清蔣介石是不是孫中山遺言的繼承人。
  • 孫中山最牽掛的女人是誰?臨終前的一句話,洩露了真相!
    文/孫中山最牽掛的女人是誰?臨終前的一句話,洩露了真相!眾所周知孫中山是近代著名的革命家,能和他並肩的女人自然也並不是普通人。但是在孫中山的眾多女人中,他最牽掛的是誰呢?他臨終前的一句話告訴我們答案。福建同安縣有一位郎中在19世紀到香港謀生,他家生了一個女孩名為陳粹芬。她很小的時候父母就死了,所以她一直也沒有讀書。雖然沒有進入學堂學習,但是她學習了一身武功。18歲的時候,經過朋友的介紹她認識了26歲的孫中山。
  • 與宿敵袁世凱的鬥爭,孫中山為什麼屢戰屢敗?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不過,孫中山臨時大總統位置沒坐多久。僅僅一個多月,孫中山被迫讓位給袁世凱。宋教仁遇刺之後,孫中山開始「二次革命」,卻被血腥鎮壓,孫中山流亡海外。袁世凱是個不甘寂寞和平庸的人,想要輝煌一把,於是違背歷史潮流加冕稱帝。卻遭到全國人民的一致反對,最終袁世凱在絕望中死去。
  • 孫中山有過幾個老婆?孫中山夫人介紹
    孫中山在十九歲與當時只有十八歲的盧慕貞結婚,後來產下三子。孫中山四十九歲時與盧慕貞正式離婚,接著便與剛滿二十二歲宣稱有著堅貞的愛情的宋慶齡結婚。有媒體探討過孫中山生命中的女人,在明確的考據上有三位,她們分別是盧慕貞、宋慶齡和陳粹芬。
  • 楊麗萍接班人到底是誰 除了水月和楊舞她才是最讓人失望的
    而現在楊麗萍年紀也大了,選擇合適的接班人顯然是重中之重,到目前為止,有幾個人都曾被冠上楊麗萍接班人的稱號,而現在堅持下來的只有水月和楊舞,最讓人失望可惜的就是小彩旗了。楊麗萍的接班人到底是誰小彩旗的第一次亮相就是在春晚,那個旋轉了一夜的小美女經驗了很多人,不少人也為她的敬業點讚,後來大家才知道小彩旗是楊麗萍的外甥女,從小受到楊麗萍培養的小彩旗本來是最有潛力成為楊麗萍接班人的
  • 說明何鴻燊真正接班人,是四房的孫子何廣燊
    因為梁安琪認輸,反而說明她們四房才是最後的贏家,也說明了何鴻燊心理默定的真正接班人,不是何超瓊,也不是何猷龍,而是何廣燊。何鴻燊有17個子女,大房、二房、三房都各自有一個兒子。梁安琪卻有3個兒子。事實上梁安琪認輸,才說明了她是真正的聰明。為何這麼說呢?
  • 何鴻燊葬禮流程已經說明:真正接班人不是何超瓊;而是兒子何猷龍
    ,之所以能叫何猷龍主持,原因就是何猷龍才是何鴻燊心中真正的繼承人。多年來對何猷龍的冷淡,只不過是為了鍛鍊這位未來的接班人,而且也能夠保護好這個未來的接班人。 當年大兒子的離世對何家是打擊巨大的,不過最終也沒有公布細節,但是如果說大兒子離世後,誰是最大的受益人,那麼首當其衝的一定就是何猷龍了,不過那個時候何猷龍才年僅四歲,如果當時何鴻燊不選擇這種方式保護他的話
  • 梁安琪向何超瓊認輸,說明何鴻燊真正接班人,其實是四房的何廣燊
    事實上梁安琪認輸,才說明了她是真正的聰明。為何這麼說呢?從這個名字上說明,何鴻燊真正敲定的接班人,其實是自己的孫子何廣燊。為何何鴻燊既然選擇何廣燊當接班人,為何不直接選擇四房來當接班人呢?那麼為何現在何鴻燊又選擇何超瓊當接班人?其實何鴻燊選擇何超瓊當接班人,雙方肯定達成了某種協議。何鴻燊為何不現在選擇何猷龍當接班人呢?如果選擇何猷龍當接班人,那麼何猷龍未來肯定不會把接班人的位置留給四房。
  • 出師未捷身先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人生最後時光與願望
    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繼續把控著民國政府、國會,袁世凱的接班人馮國璋、段祺瑞、曹錕等人,既不接受南北一統的局面,就連孫中山主持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也不接受。「革命遠未成功」,孫中山只得四處奔走,左聯右通,忽而聯絡會黨勢力,忽而與軍閥合作,僅就軍閥合作來說,他一陣兒聯通滇、桂系軍閥,一陣兒又與奉系軍閥攜手。
  • 袁世凱為什麼能從孫中山手裡拿到總統?我們分析孫中山的性格
    袁世凱身為北洋軍閥首領,其實力自然不用多說;但孫中山先生在人心這方面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那麼為何,袁世凱能從孫中山先生手中奪取大總統一職呢?我們來具體分析分析(當然要客觀)。
  • 誰才是BOOST真正的替代者?
    4D技術2013年Adidas聯手巴斯夫推出了BOOST科技,這對於當時的運動鞋科技來說是一次不小的震蕩,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發酵,BOOST不僅沒有走向谷底,反而越戰越勇,無論是在實戰還是潮流款上都有上佳的表現,放眼如今還沒有哪項科技可以真正與之匹敵
  • 【翠亨村】孫中山的童年故事
    孫中山父親孫達成(1813~1888)年輕時在澳門當鞋匠,後與隔田鄉楊勝輝之女楊氏結婚,婚後相繼生下孫眉、孫金星(早殤)、孫典(早殤)、孫妙茜、孫中山、孫秋綺六個子女。 孫中山一家靠租耕位於村東北俗稱「龍田」的二畝半翠亨孫氏祖嘗田為生。童年的孫中山就像一般的農家子弟一樣,他經常跟隨二姐孫妙茜做砍柴、割草、拾取豬糞等勞動。幼年的孫中山很少穿鞋子,也很少吃到米飯,常以番薯充飢。
  • 洋人見證九王奪嫡:揭秘誰才是康熙欽點的接班人?
    誰敢向一個不通中文,不明底細的外國人,談論大清國最敏感的權力傳承問題?從貝爾的旅行記看,他的消息來源至少有三。其一是康熙本人。貝爾到京不久,就和使團成員受到康熙多次接見宴請。席間,康熙告訴使團成員,自己年事已高,按照自然規律,將不久於人世,他希望自己能平平安安的辭世(頁290)。當然,從貝爾的記錄看,康熙在接班人問題上,倒是口風極嚴,沒有半點透露。
  • 陳炯明和孫中山翻臉始末
    可是,陳炯明真的要殺死孫中山嗎?陳炯明又是為什麼走上了一條「叛變」的道路?對於這些,追問的人卻顯得很少。深究之下,史料告訴了我們:原來,在和北洋政府對抗的過程中,陳炯明主和,孫中山主戰,二人在政見上產生了嚴重的分歧,因而反目、進而演變成軍事對抗。
  • 誰是蔡英文的「接班人」?看看陳水扁時期
    編輯:虎威軍校對:查爾斯民進黨當局自從連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之後,隨著而來的就是,蔡英文將在什麼時候選擇接班人?而關於蔡英文接班人的構想也接踵而至。據悉,蔡英文今年已經開始她第二任期,在她下臺之後,到底誰才是民進黨「接班人」,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明朗。但雖然目前民進黨內部證據尚不明朗,但是這並不妨礙其它人進行猜測。例如520任職典禮前,就有人提問蔡英文和賴清德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 日本知名作家宮川東一爆料:30歲才得知,外祖父是孫中山
    中途到達日本橫濱後,孫中山因受到了清政府的監視而向日本政府求助,日本方面覺得孫中山是能成大事之人,留著對他們也有幫助,因此對孫中山格外優待。孫中山不僅得到了保護,還過得衣食無憂,當時日本的朋友也希望孫中山多留些日子,盛情難卻下孫中山決定暫住日本。結識大月薰 就是在日本,孫中山認識了一位叫做大月燻的女子,並對她一見傾心。故事開始在1898年,孫中山在日本橫濱山下有一寓所,當時年僅11歲的大月薰跟著家人寄住在二樓。一天大月燻整理房間時不小心打碎了花瓶,水流順著地板縫隙流到一樓孫中山房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