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爆火的劇場版動畫《鬼滅之刃 無限列車篇》在上映72天後,票房突破317.2億,超越了《千與千尋》保持了18年的票房記錄,成為日本影史票房冠軍。
都說人紅是非多,從《鬼滅之刃》在日本爆火到如今,「鬼滅騷擾」、「德不配位」等圍繞它的爭議從來沒有消停過。
院長也是當年掃雷看了第1話就棄番了,19話口碑爆棚也沒能把我拉回來(我也是個不喜歡跟潮流的傢伙),直到完結兩三個月之後才去把《鬼滅之刃》TV版補完。19話神回的稱號實至名歸(其它集數相對一般,但製作仍然很好),反覆看了好多遍。
《鬼滅之刃》的高人氣高熱度讓它不得不受到更多人的審視,再加上其劇情本身就算不上多麼出眾,影史第一這個位置,自然會引起很多人的不滿。
誠然,這樣的位置由那些劇情質量、主題深度更「硬」一些的作品來坐可能更穩一些,爭議也會少一點。
但是,再優秀的作品,放到同樣的位置,一樣會引起「德不配位」和「騷擾」的呼聲。任何一部作品只要火起來,不論其本身多麼優秀,多麼有深度,都會引起路人和非受眾的反感。最近的《進擊的巨人》就是一個例子,就連《EVA》這種改變動畫業界的作品也一樣逃不過非議。
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作品,假如有,也沒有任何作品能迎合所有人的需求。在人氣增高的同時,那些非受眾群體、無興趣群體的接觸機會也會增高,進而發出不滿的聲音。
《鬼滅之刃》達成如今的成就,已經無法用任何常理來解釋,它的成功是不可複製的。我們可以從漫畫通俗易懂的劇情、ufotable精良的製作、電影發行方的宣傳、觀眾自發的口口相傳等角度為它的火爆找到一些因素,但即使有同樣的因素,也無法重現歷史。
其實,院長看到《鬼滅之刃》的火爆是有些高興的。因為它不像《你的名字》、《冰雪奇緣》等作品一樣是完全獨立的動畫電影,而是一部劇場版動畫。
劇場版電影和普通動畫電影不能一概而論,劇場版基本都是由TV動畫衍生而出的,需要一定的觀看門檻,那些沒有看過原作或者TV動畫的觀眾初見時很容易一臉懵逼。就算是日本國民級的《名偵探柯南》,其劇場版也不足100億日元。
更難得的是,《鬼滅之刃》原本只是一部在日本電視臺播出的深夜檔動畫,在深夜這種時間段播出的動畫,受眾的主要群體是動畫宅,而非一般群眾。在《鬼滅之刃》之前,由深夜檔動畫衍生的劇場版,最高的票房記錄是同為現象級作品的《Love Live!》劇場版,然而票房也不過28.6億日元,後面的就更少了。
從28.6億到317.2億,這不僅僅是十倍以上的票房差距,還是小眾的深夜檔劇場版動畫走向大眾的一次破圈。
從積極視角來看,這次破圈有利於更多人了解到動畫和漫畫這些娛樂方式,感受到製作精良的動畫的表現力和魅力,而且可以吸引更多資本入場,繼續發掘動畫市場的潛力。從消極意義上看,這也可能會進一步加深人們「動畫就是給小孩子看的」的固有印象,畢竟《鬼滅之刃》的主題還是相對淺顯。
但話又說回來,如果它真的有晦澀深奧的高大上主題,就很難獲得如此高的人氣了。而且《鬼滅之刃》對溫柔、親情等主題的描寫還是非常不錯的,非常利於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
最後,動畫製作公司ufotable頂級的製作水平是有目共睹的,《鬼滅之刃》這種製作水準的動畫,數量越多越好,賺的越多越好,這樣,觀眾和動畫業界都能有光明的未來(然而飛碟社打工仔拿不到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