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鰓鰻,看它的名字很多人會理解成有七個鰓部的...鰻魚?大錯特錯,它們不僅不是鰻魚,連魚類都算不上,頂多算個魚形就不錯了!而側面看還覺得它們長得挺萌的,有一種不諳世事老實巴交的感覺,但正面看它們嘴巴放大的照片,真的已經不能用恐怖噁心來形容了...怎麼說呢?多看一眼都是不寒而慄的感覺。
其實它們真的長得挺醜的,可能因為它們屬於最原始的脊椎動物吧,所以它們的嘴巴沒有上下顎而是直接一個漏鬥圓筒狀,嘴巴一張開的放大圖片真的可以嚇死個人的,裡面全都是如尖刀般鋒利的黃色牙齒,它們不僅靠這些牙齒吸食別種魚體內的血肉,甚至連寄生在其他大魚的身上也是靠這一口好牙!沒辦法啊,牙好胃口就好嘛!
而它們的鰓部由7對鰓囊和鰓孔組成,整齊地排列在眼睛的後面,而以前有人認為它的鰓是眼睛,所以加上它們本身的眼睛,也被稱作「八目鰻」。而由於分布的水域不同,它們的體長也不相同,一般的體長可達60釐米以上,海七鰓鰻體長70釐米,溪七鰓鰻體長15-19釐米。
別看它們火了好幾億年了,可是幾億年來它們的生活習性幾乎沒怎麼太大的改變,只不過寄生的「寄主」們發生了變化, 在泥盆紀七鰓鰻多以古代鯊魚及盾皮魚為寄主,到了現代它們喜歡寄生在鮭魚和鱈魚身上,有時也會去攻擊梭魚、弓鰭魚等兇猛的食肉魚類。所以它們總是作為電影中恐怖「吸血鬼」或「惡魔」的原型,比如在著名電影《金剛》,主人公一行被打進山谷裡後,吃掉整個人的幾隻黑色大蟲子原型就是海七鰓鰻。
但絕大多數情況下,它們對「寄主」們還是很友好的,不會對它們的身體造成什麼太大的傷害,但如果是被它們「盯上」的獵物,這些魚最後的下場可能就很慘了,不僅會被吸乾血,最後連皮肉都被七鰓鰻們吃得一定都不剩,只剩下一副慘白骨架。所以別說是人,動物們也「不可貌相」,七鰓鰻明明側著看還挺萌的,但沒想到可以「殺魚於無形中」。
而雄性七鰓鰻的交配方式也是十分地「霸道總裁」:雄性見有雌性經過,一下吸住其鰓穴並勒緊雌體,雌性則吸住旁邊的巖石。產卵後,雌性和雄性都會死去。它們的baby被稱為「沙隱蟲」(長越10毫米),然後這些沙隱蟲在淡水或返回海中生活3-年後,才在秋冬之際經過變態成為成體,再經數月的半寄生生活便達到性成熟時期,再開始集群和繁殖等新的生命循環。而別看它們中有的會回海裡生活,但繁殖基本上都是在河川中,至少在世界上已知的30多種七鰓鰻的身上都是這樣的特徵。
但對於19世紀的人們來說,當時七鰓鰻的泛濫簡直是一場災難,尤其是它們進入了北美五大湖區之後,幾乎摧毀了北美五大湖區的白鮭魚和湖鱒魚漁場,一開始人們先用化學製劑TFM消滅七鰓鰻的幼體,但發現這並不能「治本」,所以後來也嘗試了其他的方法,其中一種在某些溪流中建造水壩,讓七鰓鰻找不到產卵的水域的方法,收效顯著。
而據說七鰓鰻的肉質也十分鮮美,歐洲的上流社會從中世紀開始就視其為珍饈。據文獻記載英格蘭國王亨利一世愛吃七鰓鰻,結果有一次在諾曼第吃了太多的七鰓鰻後死去。直到今天,在南歐的一些國家(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等)包括東亞的韓國等,七鰓鰻仍然是一道昂貴的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