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準無理哭鬧,不可以讓大人抱,要靠自己的力量每天走完全程。」
八月初,樂嘉帶著四歲女兒靈兒穿越沙漠,這句話是他給女兒定下的「約法兩章」。
在樂嘉的微博分享中,靈兒需要和所有的大人一樣,4天要走76公裡,平均每天近20公裡。雖然因為孩子的步伐小,父女兩個人落在了隊伍的後面。但四歲的靈兒還是堅持到最後,走完了全程。
樂嘉認為,這次的旅程對靈兒來說意義很大。不僅鍛鍊了孩子的體力,更讓她知道了堅持的意義。很多家長理解樂嘉的教育理念,但不支持他的行為。
對於四歲的孩子來說,在酷夏穿越沙漠不是鍛鍊,而是折磨。每天走近20公裡,已經超過了孩子的承受力。走路過量,受到壓力太大,很有可能給孩子的膝蓋帶來傷害。
有的網友認為,四歲的孩子不會無故的哭鬧。她向爸爸表達自己的「不願意」,但樂嘉卻不尊重她的想法,讓孩子一味的堅持。如果行程中給孩子造成傷害,都是不可彌補的。
但很多家長也贊同樂嘉的舉動,和孩子一起穿越沙漠,用行動教會孩子什麼是堅持。
在這個夏天,有因為夏令營的宿舍沒有電梯就選擇回家的初中男孩,也有雖然疲憊不堪但還是堅持走完沙漠的四歲靈兒。
孩子的潛力是需要家長去挖掘的,如果一味的溺愛,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嬌氣。
樂嘉作為父親,雖然希望孩子能堅持全程,但他也在尊重孩子的想法,並不是強制要求孩子堅持步行。
沙漠不同於其他旅程,在很小的年紀和爸爸一起欣賞「大漠孤煙直」,對孩子來說是一場有意義的徒步。
其實,很多爸媽都喜歡帶著孩子來一場不一樣的旅行,讓孩子在路上學會堅持,感受不一樣的風景。
王家慶是連雲港人,兒子王笑韌今年8歲,是連雲港市墟溝小學二年級的學生。
從王笑韌上幼兒園開始,王家慶就每天帶著他跑步,所以王笑韌的身體和體能都很好。
幾個月前的一天,王家慶和兒子閒聊,「等你放暑假了,和爸爸一起騎車去拉薩,怎麼樣?」讓王家慶沒想到的是,兒子一口就答應了。從那天開始,王家慶每天都會和孩子一起增加運動量,跑步、爬山、遊泳,王家慶說,這是為了讓兒子的身體和心理都能做到充分的準備。
從連雲港到拉薩,全程3900公裡,途經鄭州,西安,蘭州,西寧,以及青藏線上的無人區。王家慶預計,他們56天到達目的地,其中騎行46天,途中休整10天。王家慶說的,之所以要帶著兒子騎行去拉薩,不是想要他學會吃苦,而是讓兒子學會獨立和堅強,讓他知道鍛鍊意志的必要性,也希望能夠增近和兒子的感情,培養兒子和父母共同面對困難的意識。
到底該不該帶著孩子體驗「艱難旅程」?
很多爸媽覺得孩子生活的環境養尊處優,為了不讓孩子變得「嬌氣」,家長們會選擇通過長途旅行來鍛鍊孩子的「吃苦精神」。
孩子雖然喜歡挑戰,但過度的壓力也會讓孩子精神和體力方面產生透支,從而拒絕再次參加類似的活動。所以家長在活動中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尊重孩子的想法。
無論是穿越沙漠還是騎行,當孩子想放棄的時候,家長一定會勸孩子堅持下去。
「那不是前功盡棄了嗎?不是白走了嗎?」
樂嘉希望孩子學會堅持和不放棄,但對於孩子來說,她在經歷挫折和忍受疲憊的時候,已經有了抵抗挫折的經驗。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堅持,有的時候,咬牙堅持對孩子的成長來說並無益處。
刻意去尋找一次旅行來鍛鍊孩子的吃苦能力才是最錯誤的教育方法。
如果家長只是希望孩子學會堅持,可以讓孩子獨立解決生活中的小困難,來樹立他的獨立意識,而不必通過人造挫折來教育孩子。是否讓孩子接受「艱苦教育」,怎樣讓孩子學會堅持、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教會孩子迎難而上固然是正確的,但更要教會孩子量力而行。
爸爸媽媽們,你們是怎樣認為呢?
(圖文綜合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