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報訊 寒潮來襲,要小心這種疾病。
這兩天,杭州市中醫院針灸康復科來了位特殊的小病人——年僅11個月大的寶寶,右眼閉合不了,嘴巴向左歪斜,口水不由自主從右邊嘴角流出。
「我抱著孩子去接大女兒放學,天氣有點冷,我還給他戴了頂小帽子。回來後不久,就發現寶寶嘴巴歪得厲害,還發出奇怪的聲音。」寶媽張女士說,嚇得她趕緊帶著孩子上醫院就診。
孩子吹了冷風后 口眼歪斜竟面癱了
孩子咧著嘴,哭笑時明顯歪向左側,右眼閉合不全,右側鼻唇溝變淺,右側眉毛不能抬舉。市中醫院針灸康復科主任醫師李麗萍一查,確定這個還不到1歲的小嬰兒患上了「周圍性面癱」。
「面癱不是老年人才會得的疾病嗎,怎麼會出現小嬰兒身上?」面對疑惑的張女士,李麗萍解釋:嬰幼兒得面癱的概率雖然不高,但如果寒冷天外出,不注意防風保暖,就有可能中招。
張女士聽了後悔不已。那天臨近傍晚,天降溫,風很大,她帶著孩子外出時,雖然給他戴了帽子、圍巾。回家後,擔心孩子凍感冒,張女士還拼命給他餵熱水,但孩子還是太小、太嬌弱了,沒想到孩子竟然面癱了。
「嬰幼兒的恢復能力很強,常規用藥加上針灸治療,一般一個月內就可以恢復,極少會留下後遺症。」李麗萍安慰說,面癱的發病年齡是不受限制的,小孩也會發病,且發起病來更為棘手。因為嬰幼兒常無法準確向家長告知病情,這也導致兒童面癱發病之初,容易被忽視。
「兒童面癱多見於季節交替或天氣變化較大時,大多數患兒面癱可能是因為自身抵抗力弱,比如受過冷風或冷水的刺激。」李麗萍解釋,但小兒面癱最常見的病因是病毒感染,臨床分析發現,超過90%的兒童周圍性面癱由病毒感染引起。
小兒防寒保暖 別忘口罩和耳罩
孩子生病,家長最焦慮。不過面癱是一種自限性疾病,80%的患者會在發病20天左右自愈,但也有小部分患者留下後遺症。
「雖然嬰幼兒面癱在短期內對發育沒有直接影響,但當孩子逐漸長大,面癱會出現影響咀嚼、發音、牙齒衛生等情況。個別孩子會因為眼睛閉合不全導致眼睛乾燥,眼角膜炎。上學後,孩子也會因為表情特殊而影響社會交流,影響心理髮育。」李麗萍提醒,一旦出現面癱,還是建議儘早就醫。針對小兒面癱,除西醫治療外,還可以嘗試中醫針灸等,扶正祛邪,促進面部肌肉恢復。
家有面癱患兒,除專業治療外,家長還能做些什麼?市中醫院針灸康復科主任包燁華支招說,寶爸寶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多做抬眉、睜閉眼、用鼻做深吸氣、示齒訓練(發「衣」音)、努嘴訓練(發「嗚」音)、鼓腮訓練,或是家長用手按摩孩子面癱的面肌,每日數次,每次5至10分鐘,幫助孩子加速康復。
眼下正是寒潮來襲的時候,李麗萍提醒,早晚有冰凍,抵抗力差的孩子要特別注意保暖工作,尤其是顏面部的保暖。除了常見的戴帽和圍巾等方式,必要時可使用口罩和耳罩。同時要積極開展體育鍛鍊,讓孩子增強體質,避免病毒感染後導致面癱。
【來源:杭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