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情多方面都有責任,一方面是廠家,另一方面是商店,還有一方面是父母,當然最後就是醫生了。
首先就是廠家廠家在做這種所謂的蛋白固體飲料,是並不應該將它的外包裝做的和奶粉很像,雖然標明的是蛋白固體飲料,但應該加一句,此物品和奶粉不同,不能代替奶粉,這樣導購就沒辦法忽悠那些家長說是牛奶的另外一個叫法。
當然通過這件事情,我想國家應該出臺相關的政策要求,就是這些不能代替嬰兒奶粉的東西,在包裝上面不可以與奶粉相同,奶粉大多都是袋裝和桶裝的,蛋白飲料在包裝時必須要講明他的適合人群,是否能代替奶粉是否可以長期飲用等等,因為有了小孩子喝奶粉過敏,所以需要一些特殊的奶粉,比如說有YP標誌的是可以長期飲用的奶粉,而有TY標誌的是特殊奶粉,如果你還不知道這件事情的話,抓緊看看你家孩子的奶粉外包裝上,有沒有寫著:註冊號國食注字YP+一串數字。
第二就是涉事母嬰店。
因為最近這個新聞比較火,所以我也看了不少人的評論,有的人表示他的親戚在做奶粉這個行業,批發不到100塊錢一罐的奶粉可以賣到200塊錢,奶粉真的是一個十分暴利的東西,批發價和零售價格居然可以差一半,那些贈品也早就從奶粉裡頭劃出來了,所以消費者基本就是被宰的冤大頭。
有了大的利潤空間,提成也多,導購當然是願意推薦這些,能賣出去就行,管你有什麼後果。
作為父母,自然是應該對孩子負責,在孩子出現不同尋常的問題以後,比如頭髮發黃,說話晚,身高低,體重小等問題,都應該去問醫生,哪怕是上網查,網上雖然有很多很嚴重的病症和自己相同,但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嚴重,可是這樣誇大的病情也是可以給自己提醒要帶寶寶去醫院。
孩子在兩歲以前打疫苗是很頻繁的,去打針都是要給孩子測量體重的,醫生難道就沒有發現異常?畢竟受害的孩子真的不少,腦袋異常也應該可以看得出來,孩子都得了佝僂病了,醫生應該有這個常識孩子不正常,建議他們去檢查,好像都沒有,反而有醫生讓他們到指定育嬰店去購買指定牌子的奶粉,這事很蹊蹺啊!
涉事醫院表示這名醫生已經離職,但是仍然會對此事進行調查,醫生在是白衣天使的同時,也存在不少撒旦魔鬼,所以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人,也不要因為對方的職業而毫無保留相信他,人心不會因為職業有變化。
固體飲料的價格比一般奶粉還要貴,400克就賣將近300塊錢,有的受害,家長一個月的工資還不夠給孩子買這些蛋白飲料的,一個月2000來塊錢,光給孩子買這種奶粉就要花3000多塊,從這裡來看,這些家長所從事的工作應該是學歷較低的工作,可能文化水平有限,在導購員的忽悠之下,愣是覺得這種大白飲料是牛奶的另一種稱呼,對於上網查詢也不太熟悉。
覺得貴應該就是好東西。
當然可能也和學歷沒什麼關係,就是沒什麼心眼,對導購員太過信任。許多生意人特別是做一些小買賣的,特別會跟顧客說,啊,我家孩子就是喝的這個,我家孩子就是他的這個,拉近與顧客的距離,顧客心想,你給你孩子用的那還能差得了嗎?所以就在這種忽悠之下上當受騙了。
食品安全已經討論了幾十年的時間,從轟轟烈烈的蘇丹紅,到人人唾罵的地溝油,再到現在的轉基因,農藥殘留,注膠蝦,假雞蛋,福馬林水果,硫磺燻乾貨等等,一直是人們討論的重點,多年前的某個品牌奶粉事件,讓國民對國產奶粉大失所望,紛紛購買進口奶粉,有的家長有條件還會請代購,直接從國外買回來,總之就是對國產奶粉甚至是進口的奶粉極其不信任,只相信從原產地直接購買的奶粉,也造成了部分國家民眾抱怨自己買不到奶粉,當地也出現了奶粉限購令。
現在國產奶粉剛喘口氣,又被這次蛋白飲料給坑了,雖然和奶粉沒關係,但是網上已經開始有不少關於母嬰店的爆料,紛紛談到自己的從業經歷,其中還有一些內幕,對於這種亂象,希望政府可以出臺政策,關於誤導消費者並造成嚴重後果的,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一定要重罰,必須要重罰,不然像那種低成本犯罪根本剎不住車,必須重罰威懾才可以,雖然不贊同連坐,但是有時候這種法律還是很解氣的,沒有體會到切膚之痛,就不會有悔過之心。
本文由風雲一點通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