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新海誠推出黑白短片《遙遠的世界》,被認為是「幾乎開啟了日本動漫的一個新時代。」
2000年,新海誠創作的5分鐘短片《她與她的貓》,為過去一向強調團隊作業的日本動漫產業提供了另一種思路:一個人也可以做動畫,不會鉛筆畫也可以做動畫。
2002年,新海誠獨自創作出25分鐘的超長獨立動畫《星之聲》,以第一位個體動畫製作者的身份被寫進了日本動畫史,被譽為日本個人CG動畫時代的開端。
2007年,《秒速五釐米》因精美的畫面被認為「隨便暫停在哪一幀都美得足以做屏保」,新海誠也因此有了「畫質狂魔」和「屏保導演」的稱號.
「我從沒有覺得,自己的作品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但說不定能改變一個人,讓他得到寬慰,能成為一個鼓舞人心的力量,我覺得就很好。」2016年新海誠的新作《你的名字》,就是這樣一部美的能夠治癒人心的作品。43歲的新海誠也在採訪中表示「某種程度上這部作品是我職業生涯中做得最稱心如意的」。
▲《你的名字》動畫電影海報
「他的出現幾乎開啟了日本動漫的一個新時代。」早在1998年新海誠推出《遙遠的世界》時,就有日本業內人士做出了這樣的預言。
當時的日本動畫技術水平還停留在24格的傳統做法階段,電腦上色尚未普及。但新海誠這位早年的Falcom遊戲從業者,不僅帶來了充滿個人風格的形象、平淡憂傷的情調,更重要的是帶來了動畫製作中的CG(ComputerGraphics,計算機圖形學)和3D渲染技術,創作出了帶有強烈的個人美術風格和光影色彩的作品。
▲《她與她的貓》動畫截圖
2000年,新海誠創作的5分鐘短片《她與她的貓》,為過去一向強調團隊作業的日本動漫產業提供了另一種思路:一個人也可以做動畫,不會鉛筆畫也可以做動畫。
▲《星之聲》動畫截圖
2002年,在Falcom工作5年的新海誠辭職,用7個月時間創作出25分鐘的超長獨立動畫《星之聲》,這個依然是新海誠「單打獨鬥」的作品又一次引發業界震動,被譽為日本個人CG動畫時代的開端。新海誠自己接受採訪的時候提到過,當年在Falcom每天工作到深夜,這樣5年了無人在意。生活工作情感各方面的問題一直壓抑著他,直到一天他選擇離開,想告訴別人「我就在這裡!」(《星之聲》裡最後一句臺詞)。
▲《追逐繁星的孩子》
2004年,新海誠又推出劇場版《雲之彼端》,日本公映後,在第59屆每日電影大賽中壓過宮崎駿的作品《哈爾的移動城堡》,摘取最佳動畫片獎。
▲《追逐繁星的孩子》
之後新海誠推出的《秒速5釐米》、《追逐繁星的孩子》、《言葉之庭》以及2016年的新作《你的名字》這些帶有強烈的新海誠個人風格的電影作品。因為背景是對實景照片的再次處理,對環境和景物的描寫和還原到了極致,幾乎電影中涉及到的大部分的景致都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出處。
▲《你的名字》中的天空
▲《言葉之庭》中斑駁晃動的樹影
在《你的名字》上映之前,新海誠就有著「壁紙狂人」的外號。因為在他的作品,每一幀畫面都美到可以拿來當壁紙。從《秒速五釐米》紛紛揚揚的櫻花,到《言葉之庭》斑駁晃動的樹影,再到《你的名字》中星光熠熠的天空……從喧鬧的街道、人來人往的地鐵站,到愜意的公園、寂靜的神社、溫馨的咖啡屋.除了宮崎駿,他是第二個能把日本畫得這麼美的人。
▲《你的名字》電影場景
作為一個「變態」細節控,新海誠不僅一筆一畫地摳實體,還計算光影、對比度。新海誠堅持認為:「世界的存在感可以通過調整得到很大的改變。」他追求的不是千篇一律的畫面,而是「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創作」。比如在過街天橋上角色在擁抱,不但要求陽光對角色照射的色度要有變化,而且還要有陽光照耀在角色身上產生的倒影上細節的變化;天空的雲彩不但要有流動的感覺,而且還要有層次的視覺感。正是這樣苛刻的要求,才有這樣美麗的畫面呈現。
▲《你的名字》中 動畫場景與現實場景比較:
宮水三葉居住的地方系守鎮
新海誠用實景照片做素材,但遠不是簡單的處理,他計算光影、對比度。比如調整屋頂和湖的明暗對比度,通過更藍更耀眼的水面,表現出早上清澈的空氣;通過不同的光暗,來配合劇情表達不同的心情。這些調整看起來很細微,不放大根本看不出來,但新海誠堅持認為:「世界的存在感可以通過調整得到很大的改變。」他追求的不是千篇一律的畫面,而是「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創作」。
▲《你的名字》電影畫面
有人問過新海誠,為什麼那麼執著於風景,就連雲彩都要畫出層次?
新海誠回答是,美景是可以治癒人的。「有一次放學,我騎著單車看到了夕陽,雖然那是個平淡無奇的日子,但不知道為什麼,我竟然哭了。我突然有一種和世界融為一體的感覺。」被美景治癒過的新海誠,也希望自己畫的風景可以治癒人,他過風景,傳達出了自己的心情。在他的筆下,風景不是靜物,而是帶有情緒的創作。這就是很多人看到新海誠的動畫,會覺得溫暖的原因。
《你的名字》的成功,讓人們開始把新海誠稱為「新宮崎駿」或者是「後宮崎駿」。不過,從故事的角度來說,新海誠明確表示自己不會成為下一個宮崎駿:「我的動畫不會像宮崎駿的一樣,每天去冒險、拯救地球。過好日常生活才是最重要的。雖然真實生活中,戲劇性的事情一件都沒有,可是對於普通人來說,在列車裡和喜歡的人說一句話,也會產生感情的起伏,我想做的,就是表達出這種起伏。」
▲新海誠的動畫畫面
▲宮崎駿的動畫畫面
另外,從動畫的畫面製作方面比較,新海誠和宮崎駿的動畫也是不同的創作風格。宮崎駿一直堅持採用手工繪製來製作動畫,大量使用水彩藝術。而與宮崎駿創造的奇幻世界不同,新海誠作品中的風景,都是現實取景的。新海誠擅長利用CG技術與PS,這也是新海誠動畫的標誌之一。
▲在遇到自己需要的場景的時候,星海誠會拍下來作為素材來使用
「在我開始製作動畫的時候,當時的動畫製作主流就是在繪製背景時用顏料來上色,為了和當時的這種主流的手法做一個區別、突出我自己的特徵,就很刻意地使用了photoshop數碼軟體來製作顏料無法突出的顏色透明度。這個從我十幾年前就開始有這樣的意識了,並最終確定了我這樣一個畫面風格。」新海誠顛覆了一般動漫的製作流程,通過電腦來進行CG製作。進行大量的取材工作。在取材完成後,進行樣點採樣,然後再通過相關的CG化軟體進行截圖,分很多圖層進行一定的後期處理,就可以產生不同的特效。
通過CG一點點修正,光線可以產生完全不同的氛圍,甚至連角色的心境變化也可以透過光線的改變來傳達,這是手繪技術做不到的。
因為新海誠畫風非常唯美,有被粉絲稱為「背景之神」,這部新作同樣擁有「每一張截圖都可以桌面」的美感。對於故事裡的風景,新海誠表示:這次比以往更希望「兩位主人公看到的風景必須是美的」。日本導演巖井俊二也認為新海誠的電影,就像是勒內·馬格裡特的油畫《庇里牛斯山上城堡》,擁有者舉世無雙的說服力。且比「利牛斯山上城堡」的境界要高得多。
雖然電影依然有著明顯的新海誠風格,但這部作品背後有著強大的幕後團隊:腳本、分鏡和色彩設定都是由新海誠完成,人設由參與過《未聞花名》的田中將賀擔當,作畫導演由曾創作過《千與千尋》、《幽靈公主》的安藤雅司執筆。
▲《你的名字》中 動畫場景與現實場景比較:三葉居住的宮水神社
《你的名字》也一如既往的用到了CG技術製作,畫分鏡、3D建模、模擬,進行拍攝以及訂購背景.3D布局有這麼幾種模式, 比如用於拍攝的3D布局,還有用於採購繪圖呈現立體攝像技術的鏡頭。與繪畫相關的鏡頭數量還是很多的。動畫中的背景許多都是在實拍照片的基礎上用PS,AE等軟體對畫面色彩及細節進行調整和渲染,在一枚一枚背景畫的基礎上,用共通的風格使其融為一體。因此動畫中的大部分場景都能在現實中找到。
▲《你的名字》中 動畫場景與現實場景比較:
三葉和四葉口嚼酒儀式後交談的地點
▲《你的名字》中 動畫場景與現實場景比較:飛彈市古川驛站
▲《你的名字》中 動畫場景與現實場景比較:國立新美術館
▲《你的名字》中 動畫場景與現實場景比較:立花瀧居住的城市東京
▲《你的名字》中 動畫場景與現實場景比較:澀谷區代代木大廈
▲《你的名字》中 動畫場景與現實場景比較:落合公交站
▲《你的名字》中,動畫場景與現實場景比較:
瀧和奧寺前輩約會時觀光的地方
作者:吳建榮
編輯:張麗敏
放心收藏,全球見證,掃碼立即送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