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下午,氣溫驟降,凱裡上空零星飄起了細雪,在凱棉路未來城小區路口賣菜的虹姐還是騎著三輪車把菜攤擺放路口。虹姐一家是鎮遠人,丈夫是建築工地上的一名工人,4年前因為孩子要進城上學,夫妻倆將積攢了半輩子的積蓄一下在凱裡市未來城買了一套住房。也就是從買房那天起,虹姐就開著小三輪在小區路口支起了一個菜攤子。
虹姐在賣菜
7日下午,凱裡的氣溫驟降,記者老遠看到虹姐依然把小三輪停在路邊支起了菜攤。由於太冷,虹姐把羽絨服的帽子戴在頭上,虹姐鼻子和口裡呼出的氣瞬間化成一小團白霧。「冷老火,收攤了嘛。」路過的一位市民習慣性的和虹姐打招呼並勸虹姐收攤。「還有兩個鄰居來拿菜」,虹姐兩隻手攥在一起放到嘴邊又哈了口白氣搓了搓的回應。 由於性格開朗、為人大方,小區裡的住戶都會光顧她的小攤,甚至和不少鄰居都加了微信好友。
有的鄰居下班時就提前發微信給虹姐,留什麼菜,要多少。
而虹姐則分裝好後,等著鄰居前來取菜。
「那兩包苞谷給我留哈」,就在記者來到菜攤前時,一位外出的鄰居又給虹姐打了招呼,稍後返回時再來付錢。虹姐告訴記者,幾年來都是小區的鄰居們照顧生意,所以再冷自己也堅持等所有的菜都取走後再收攤。然而,對虹姐讚不絕口的不僅僅是小區居民,就連「競爭對手」對虹姐也很是佩服。「勤快,人又好。」來自三棵樹的楊阿姨也是經常在路口賣菜的小販之一,對於虹姐,她真是「又恨又愛」。2020年夏天,很多人上山採來菌子在小區外叫賣,楊阿姨年紀較大,手腳慢了些,雖然採了些菌子,但顏值不高,來的時間又晚,問津的人就少,沒賣多少天色卻暗了下來。「放心,我不多要你一分。」楊阿姨回憶,可能是看出自己著急回家,虹姐竟然跑來把楊阿姨擺在地上的菌子收起來,並承諾幫她按原價賣出。都是熟悉人,楊阿姨也放心的把菌子都拿給了虹姐,而當天虹姐則把楊阿姨最後一朵菌子賣完後才回家。幫楊阿姨賣菌子的事傳開後,周邊的幾個和楊阿姨一樣的小販每每有賣不完,不好賣的菜都會讓虹姐代售。說來也怪,只要虹姐出馬,幾個老阿姨的菜很快也被賣光。「攢勁啊,還要養崽還房貸嘛!」當記者問到為何那麼冷還沒回家時,虹姐一句話答完。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廖尚海
編輯 鄭青
編審 劉丹 廖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