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隅縣京都村脫貧見聞

2020-12-21 新華網西藏頻道

    放眼林芝市脫貧攻堅各大「戰場」,一個個貧困村實現華麗蛻變,一個個民生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一張張笑臉洋溢在各族群眾的臉上……近日,記者走進察隅縣京都村,來聽聽西藏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族群——僜人阿胖的致富經。

    海拔4800多米的德姆拉雪山,盤山公路蜿蜒曲折。翻過雲霧繚繞的山埡口一路向南,便能看見桑曲河順著峽谷自西北向東南潺潺流淌,兩岸崇山峻岭蒼翠如黛,葳蕤的森林與蔚藍的天空遙相呼應,雲捲雲舒……

    這就是「西藏江南」的察隅縣。京都村位於察隅縣西南部,距察隅縣城65公裡,是一個以僜人為主的村莊,村裡26戶、115人,以前全是低保戶(深度貧困村),生活拮据。

    如今走進京都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一顆顆套了袋正待成熟的獼猴桃,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嶄新房屋,一個個嬉笑跑鬧的小孩子……

    盤山路旁一間簡約別致的屋舍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就是阿胖「僜香豬」養殖場。「我經營養豬場的壓力比較大,影響著包括我們家在內15戶村民的生活,但是我有信心帶領他們致富。」阿胖指著養豬場說。作為致富帶頭人,阿胖也是察隅縣京都村村委會主任。他採用「合作社+貧困戶」的方式,僱傭貧困戶務工,教貧困戶養豬技術,貧困戶按股分紅。據統計,養豬場帶動京都村貧困戶每年戶均增收3000元,每年給予村集體3000元補貼,帶動全村持續增收。

    「我們這裡的豬,是藏香豬與當地野豬雜交而成的。這種雜交豬瘦肉多,口感好,在市場上供不應求。雜交豬因為有了野豬基因,免疫力大幅提高。一般情況下,當瘟疫來的時候,我們這裡的豬幾乎不受影響。」阿胖說。

    生長於藏東南林區的藏香豬遠近聞名。合作社起步階段,阿胖把10頭藏香豬放進山林,吸引野豬來雜交、繁殖,後期再不斷投放豬苗進山。三年下來,養豬場已經出欄200多頭「僜香豬」,目前存欄量也有300多頭。「我們每天只給豬餵一頓苞谷面,豬吃完食就跑到山裡。這樣確保豬不會走失,同時又保持特有的品質。」阿胖說。

    合作社成立以來,阿胖每年秋天到18戶貧困戶挨家挨戶收購苞谷,確保貧困戶每年都有固定收入。去年,養豬場收購苞谷花了7萬多元。此外,村裡還有20多人在合作社打工,主要負責清理豬圈、鋤草、拌豬飼料、餵豬等,每人每天不僅可以掙160元務工費,一日三餐也免費。長期在合作社打工的村民一年能掙2萬多元,短工一年也能掙4000多元。

    阿胖說,今年縣產業辦向養豬場注入50萬元扶持資金,用來加強設施建設。下一步,他將擴大養殖規模至1000頭,還計劃註冊「僜香豬」商標,開辦「僜香豬」熟肉加工作坊,生產臘肉、香腸等產品,走品牌化發展道路。

    「以前我們僜人在山上過著原始生活,是共產黨讓我們享受到了各種惠民政策,過上了好日子,分給了我們土地、房子,還讓我們的孩子上了學,非常感謝黨和國家。」阿胖激動地說。

    在阿胖熱情邀請下,記者來到他家裡品嘗「僜香豬」的美味。正當眾人吃得忘乎所以時,阿胖的妻子陶春雨笑容滿面地提著銀酒壺走過來,向我們敬上她親手釀製的雞爪谷酒,並用僜語唱起祝酒歌:「藍天下,吹著涼爽的風。野外,花草迎風飛舞。在各民族的幫助下,我們有了幸福而美好的生活……」

    聽著動聽而悠揚的歌聲,吃著美味的「僜香豬」和爽口的野菜,在這裡,我們見證了僜人滿滿的幸福感……從山上到山下,從落後到文明,從貧窮到富裕,僜人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正逐漸發生著變化。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僜人正憑藉自己勤勞的雙手讓日子散發出日益奪目的光彩。

(責任編輯: 殷小燕 雪珍)

相關焦點

  • 健康元&麗珠醫藥,助力鄉村振興,慢病扶貧進西藏察隅
    察隅縣,藏語意為「人居住地」,地處西藏東南部,西鄰墨脫縣,南接緬甸和印度,是新的川滇藏交通大環線的必經之處和必停地點,區域內生活著藏、漢、納西、獨龍、苗、回、門巴、珞巴、傈僳、怒等十個民族和僜人。多民族聚居和獨特的亞熱帶氣候,造就了察隅縣獨特的人文風貌和地理氣候。
  • 察隅:隱藏於峽谷密林的「西藏江南」
    察隅,現為林芝市轄下的一個縣,古稱「雜域」,是古代西藏地方政府流放犯人的地方。當時,人們覺得這裡酷熱難當,野獸出沒,加之路途遙遠,是一處艱險荒遠之地。相比於「門域」「珞瑜」這些地方的神奇與婉約,藏文史書中為察隅著墨更多的只有那古道上的「馱鈴聲」。
  • 1951年,在西藏的邊防重地察隅,團長一天之內槍斃了兩個班長
    部隊進藏,後勤保障極為艱難,後方一個輜重團1800人,連同各縣的數千少數民族民工,用上萬頭騾馬,日夜不停地向前方轉運糧食給養,運上去一斤糧食,路上要消耗八斤,為此雲南幾個縣耗盡了財力物力,就為了保障全團600人。
  • 讀書|京都遊記很多,《京都一年》情真意切,勾起人們對京都的牽念
    離京都一日遊已經三年,儘管我未曾真切地走遍京都每個角落,但是京都的初冬之美依然給了我非常美好而深刻的記憶。
  • 『大阪解除緊急狀態』日本正式解除大阪京都等3府縣的緊急狀態
    關於『大阪解除緊急狀態』日本正式解除大阪京都等3府縣的緊急狀態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大阪解除緊急狀態』日本正式解除大阪京都等3府縣的緊急狀態,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大阪解除緊急狀態,京都解除緊急狀態相關的信息
  • 愛心助貧|第一期「巾幗助貧大禮包—九秋」愛心認購圓滿收官
    愛心助貧|第一期「巾幗助貧大禮包—九秋」愛心認購圓滿收官 2020-09-07 18: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回鄉見聞】通縮加劇,新經濟爆發活力
    工資水平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當地的物價和人們的消費水平,然而諸多見聞中均提及了家鄉工資收入與消費水平不匹配,表明儘管近年來內陸地區發展愈來愈得到中央政府的重視和扶持,但中國經濟社會中的結構性問題仍然突出,比新型城鎮化見效更快的是交通物流的疏通,這也是國君策略2014年看好高鐵,2015年看好長江經濟帶主題的角度所在。
  • 察隅英飛凌控制器infineon原裝
    察隅英飛凌控制器infineon原裝
  • 日本京都的著名寺廟,雖然位置稍顯偏僻,卻很受中國遊客的歡迎
    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776字,閱讀約2分鐘日本關西最值得去的是京都。在1868年東京成為事實上的首都之前,京都在首都地位上停留了1000多年,是日本最深厚的古都。悠久的都城歷史給京都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遺產,數量最多的是各種佛教寺院和神社。位於京都北部金閣寺町的蘆原寺,距離地鐵站和電車站都有點路偏,但因為一部日本漫畫的走紅,很受中國遊客的歡迎。這部動畫片名為《休息的故事》。上世紀80年代傳入中國,風靡大江南北,成為幾代人的精神記憶。
  • 為加速全球減貧進程貢獻智慧和力量——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開幕...
    媒體在減貧問題上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媒體能夠推動各方對減貧議題保持足夠關注度,讓貧困群體能夠更多參與減貧決策。在減貧過程中,要注意體現民眾的自主權,這是一個關乎公平和尊嚴的問題。同時,媒體也可以經常性地交流減貧實踐和經驗,對減貧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
  • 全省首個地區連片承保的防貧保試點工程正式啟航
    湘西網6月16日訊(記者 周名猛 通訊員 張海水 連潔琳)6月11日,吉首市扶貧開發辦公室與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吉首支公司籤署了《防貧保險保障工程合作協議》。這是省內首個落地的地區連片承保防貧保險保障試點工程。
  • 《中國特色減貧之路: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出版發行
    近日由中原農民出版社和紅旗出版社聯合出版、崔華泰編著的《中國特色減貧之路: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應時而出。  本書以精準扶貧理論的形成和實踐、如何減貧為出發點,對脫貧攻堅中解決「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等重點問題進行詳細解析和論證,提出了聚焦深度貧困地區集中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