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我們是澎湃新聞文化娛樂部的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為「澎湃有戲」,唯一的APP叫「澎湃新聞」。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有戲」欄目,未經授權,謝絕轉載。轉發朋友圈請隨意。
撰文:戴桃疆
當下國產網劇有兩大模式,一種是平臺自製,一種是購入獨播。出品方也好、平臺也罷,都無法完全計算到一部劇投放市場後的反應,在風險相當的前提下,購買獨家播放權成本相對更低,因而更加划算。
影視產業政策收緊之後,電影的火熱轉向電視劇,電視劇又轉向網劇。網劇已然成為了各大平臺和製作方新的發力點。比起買入,平臺自製劇看似成本更高,但也並不盡然。平臺自製劇可以在更大範圍調動平臺所持有的資源,對這些資源進行整合,從而達到更好的整體效果。
作為一部平臺自製劇,《尋人大師》整合了平臺話題節目《奇葩說》的資源。網劇甚至單就這些客串的奇葩推出過有針對性的預告片——範湉湉在電視劇中負責花式植入汽車品牌軟廣告,並大力宣傳馬東在其他平臺播出的新節目,樊野則主要負責拖延劇情、講些聽後笑不出來的笑話。效果並不盡如人意,但也算是努力了。
樊野客串保安
「尋人大師」其實是一個五人組成的小團體,靠幫人找人(以及被視為兒女親朋的寵物)賺錢,乍一聽有點像小田切讓主演的日本電視劇《大川端偵探社》,但「尋人大師」承攬的業務性質有所不同,大川端偵探社管的都是市井人情裡的閒事,刺探的是真相也是人情,大多留有兜著不肯說破的地方。
鍾鎮濤飾演尋人團隊領導「丘陵」
「尋人大師」管的不是閒事,而是大事,起碼第一季的十二集都是關係到社會民生的「大事」:動物保護、透支消費、拐賣兒童、民工討薪、騙婚、家暴。
兩集時長講述一個相對獨立的故事,圍繞著相對獨立的小主題討論男女關係、親子關係、家庭關係、新聞操守與新聞道德、女性保護、青少年心理健康等時政新聞常見議題。
五個性格、出身、年齡等各不相同的人,靠著自己的熱情和一點技能完成了公安機關、行政機關、居民自治組織應該履行的職能,不僅管事,且能平事,費時費力冒險出手,也並不賺什麼錢。
基於這樣的描述,這個開在地下室的尋人組織聽上去又有點像日本動畫片《銀魂》裡的萬事屋,沒有打鬥、不熱血也不存在生存哲學的萬事屋。
男主角林元素(胡耘豪飾),網名「氫原子」,網絡偵探小說的忠實讀者。主業是個給手機貼膜,貼得精緻貼得藝術貼得昂貴,一次收費一百一(單位以人民幣計),特長是網絡信息技術,擅長依靠細節進行分析推理,副業尋人。依靠和女警察的友誼得了警方外援的頭銜,幫助警方破過案,在尋人圈小有名氣。家境富裕,幼年時父親突然離開,因此留下心結,處女座,有潔癖。
女主角櫻霓(何花飾),母親是大集團前任大股東老情人的女兒,父親不祥,談過十二星座男友各一個仍不經世事,天真活潑,擅長「扒竊」和動漫角色扮演,在小團體中主要負責給團隊找事兒、同其他成員拌嘴(以及同男主角發展感情線)。
團隊領導丘陵(鍾鎮濤飾)原名「丘處機」,有犯罪前科,依靠酒場上建立的人脈關係網幫人辦事,總是一副感慨年輕人「太年輕」的長者姿態,沒什麼錢,但有堅持的原則。
另一條感情線的男主角周期(付嘉飾)自稱是個跑娛樂線的記者,但理想是做社會新聞,辭職之後又去搶財經記者的飯碗,跟蹤大集團股權糾紛。工薪家庭出身,家庭責任感強(需要供養七大姑八大姨),追求冷豔美人夏骨朵。網絡身份是一名偵探小說寫手。
前任保險公司白領麗人夏骨朵(錢迪迪飾)是一個心理專家,擅長通過行為分析對方心裡,精明強幹,受過情傷。
何花飾櫻霓
簡單介紹過網劇中的主要人物之後,不難發現,角色和角色除了在個性上存在差異外,負責尋人的主力在技能上基本是重合的,缺乏明確的區分。
在解決最初的股權爭奪戰之後,各路人馬團結起來,角色背後代表的鮮明立場也消失了,一時之間五個人擁有了同一個夢想,遇時齊齊出動,能夠引發戲劇點的地方全在當事人本身和每個成員逐漸被揭露的過去上。
沒有波瀾強造波瀾,只管市井人情找貓尋狗的小事情是無法把故事繼續下去的,只能去擼起袖子幹大事,成為民間警察,查案破案,不想著賺錢。
「冷漠」的男主角(胡耘豪飾)一集之中兩次重複組織職責也無濟於事
如果角色僅僅是個性不同,觀點立場近似,是無法將戲劇本身的效果推至最大化的,這是當下以小團體為主人公的電視劇、網劇最突出的問題。
不同的經歷、身份背景結合不同的個性必然引發對同一事件差異性的觀點,但在當下大多數國產劇中,團隊「和諧」絕大多數時候都意味著觀點的近似性。
值得注意的是,組隊形式如果是勞資關係,強調理念認同,成員觀點近似無可厚非,但若是建立在「友誼」和共同目標上,沒有強力紐帶維繫關係,能夠引發戲劇衝突最簡易方式就是設置不同角色觀念上的爭議——沒事時可以找事,有事時可以平事。
《尋人大師》中也並非不存在角色與角色之間的立場衝突,但核心矛盾永遠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了錢。反覆就這個矛盾點進行展開很容易讓故事變得乏味。
堅持兩集講完一個獨立小故事的《尋人大師》很快就進入了模式化的階段:發生社會事件;團隊中一人或多人插手;團隊全員跟進;討論社會民生熱點問題;尋人破案;團隊用自己的善意促成皆大歡喜的結局。
故事中蓄意促成林元素與櫻霓、周期與夏骨朵兩對情侶,但在尋人破案的過程中,對角色之間的情感缺乏鋪墊,人物之間的關係一直處在不溫不火的階段,幾乎停滯不前。對於各個角色的過去,除了林元素的父親消失、丘陵的前科問題構成懸念,其餘角色能夠挖掘的信息十分有限。
付嘉飾周期
通過角色簡介,觀眾不難得知,長時間與現實脫節的國產電視劇已經搞不懂職業界限在哪裡了,一個娛樂記者寫社會新聞、財經新聞,保險公司職員介入股權糾紛(並被視為公司業績)……
除此之外,各個角色違法亂紀的程度也不亞於那些需要處理的問題社會成員。劇中的警察肆意洩露未結案件信息、服務業從業者隨便將客戶信息告知給認識的人……
劇中觀點性的討論和劇情結合的緊密程度有待提高,許多場景完全就是為了進行討論強行給各個角色安排觀點雷同的臺詞,這種強行插入的討論由於並不處於完整的因果邏輯鏈條中,因而往往缺乏力度。
《尋人大師》身上存在著國產電視劇行業的通病,從基本的劇情結構、人物設置到臺詞,問題都很多,但它也是有優點的。
《尋人大師》開場用鏡頭語言而非旁白、畫外音、人物內心獨白講故事,第一集開場之後並沒有太多的臺詞,部分臺詞甚至用來串聯場景而非用於體現場景本身。
男主角的貼膜主業暴露之後,在作為營業場所的市集上,包括該集事主在內的所有主要成員都通過事件的巧妙串聯出現在觀眾的視野裡——身份不同的各個人物出現在市集場景中的合理性在所不問,鏡頭語言的使用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櫻霓虹找林元素貼膜,她的硬幣擊落了周期的無人機,無人機砸到了夏骨朵,撿硬幣時周期被丘陵踩了一腳,鏡頭並非一氣呵成,但這裡的鏡頭語言卻給整個場景注入了流動性。
把國產劇的標準降到正常水準以下,這種受過專業教育就應該能拍出來的場景本應該是電視劇製作中的常態,現在反而變得十分罕見了。大量電視劇中場景切換與人物出場方式大多是特寫,又見特寫。電視劇製作者們,讓觀眾看到你們的專業技能和職業態度好不好嘛!
客串演出陣容(部分)
《尋人大師》的監製兼總編劇白一驄被稱為「網劇一哥」,跟「網劇一哥」搭邊的過往作品水平在所不論,能召集一種更有經驗的熟臉給幾張新面孔做配戲,「一哥」在網劇界的號召力是不容置疑的。不過這些熟臉對於年輕一代的觀眾而言,並沒有什麼號召力,受制於角色設置和戲份配置,有經驗的「老演員」能夠發揮的作用同樣有限,除了貢獻宣傳噱頭,並不能給劇集本身帶來實質性的增色。
平臺自製劇省去出品方尋求平臺的環節,只需要把作品銷售給觀眾即可,如果說影視公司需要設置諸多賣點贏得平臺的青睞,那麼平臺自製需要的就只有打造一部有質量的作品。政策隨時可能變動,僅僅靠劍走偏鋒博觀眾眼球並不能夠保證平臺自製劇長久地、穩妥地規避政策風險,追求作品質量才是平臺自製劇得以被觀眾看好、得以長存之所在。《尋人大師》之後,平臺自製仍需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