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的時候生命中會出現不同類型的男生,他或許是籃球隊裡的主力,或許是學生會的骨幹,或是班級中的頂尖級學霸,亦或是無人問津的Nobody。他出現在生命中,可能只是轉角時的擦肩而過、辯論會上的反方辯手、女生口中的花花公子。他曾是生命中的一員,給人生增添了一筆不一樣的色彩。
《致所有我曾愛過的男孩》根據珍妮·漢所著同名小說改編,講述16歲女主人公蘿拉·簡·科維喜歡給她每一個愛過的男孩寫情書,用盡真情實感來現實裡開不了口的心情,將信保存在一個盒子裡。而當有一天這些秘密情書被公之於眾,她的生活也陷入了翻天覆地的混亂之中。
——《豆瓣》
《致所有我曾愛過的男孩》裡,Jane在面臨自己的情書公之於眾時選擇了逃避,雖然逃避可恥但是有用。Jane為了躲避尷尬的會面,Peter為了報復提出分手的前女友,於是兩人一拍即合達成協議來談一場轟轟烈烈的假戀愛。
假戀愛這個套路在影視作品中屢見不鮮,最近熱播的《我的阿弟》中。Tee求Mork當他的男朋友,美其名曰讓Bambie更在乎自己,其實是套路王Tee的小心機。Tee不僅要到了心愛人的電話號碼,還利用男朋友的身份將Mork套得牢牢的,從假男友升級為真男友。
同樣的套路也出現在《為愛所困》中。Pun請No假裝做自己的男朋友,兩人暗生情愫,再加上腐女妹妹的助攻,想不在一起都難。
再說回電影《致所有我曾愛過的男孩》本身。這部電影是一部本本分分的美國青春電影,略膠片化的電影色調,充斥著舞會、冬令營等美國青春片必不可少的素材,時不時冒出一兩句心靈雞湯,還有青春時期對友情和愛情的迷茫。
電影的最後,Jane和Peter從原本的假情侶升級為真情侶。在這短短三個月的假戀愛中,Peter認識到Jane的與眾不同,她細膩、善良、渴望與人交流卻總是望而卻步,骨子裡就帶著糾結,優點很多缺點也不少,這樣的Jane一直吸引著Peter。而社交小王子Peter的幽默、紳士風度也一直讓Jane念念不忘,因為Peter,Jane認識了更多的朋友,去了從來都不敢去的冬令營,是Peter讓她見識了更廣闊的世界。兩個青春、熾熱的靈魂彼此相撞走到了一起。
小編之所以喜歡這部電影,很大部分原因在於電影的片名——《致所有我曾愛過的男孩》。且不說現實生活中的男孩子(都是大豬蹄子),只說在泰國影視圈裡的男孩們,起初因為電影《電擊少女》開始關注Bank,後來看了《為愛所困》特別迷戀Ssing和August,為了Ssing還特地撿起了放棄了好多年的吉他,再到後來的《一年生》《逐月之月》《極限S》一路追隨著喜翻認識了好多好多可愛的男孩子。這些出現在我生命中的男孩子雖然和我只是網絡一線牽,但是他們的出現確實改變了我的生活。他們的出現並沒有讓我變得更好,但是卻讓我平淡的生活有了滋味,是檸檬的酸楚、是椰子的清香、是芒果的甜蜜、是榴槤的....emmm是榴槤的.
有沒有哪個泰圈的男孩讓你的生活變得與眾不同呢?記得在底下留言告訴小編哦!
(該文章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譯製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