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我們為大家奉上的是《X戰警:天啟》後期VFX視覺特效解析。由於篇幅較長,因而將本文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主要介紹Digital Domain數字領域公司在片中參與的特效製作場景,這部分以開頭古埃及天啟移型、萬磁王磁場概念製作這兩部分為主。
《X戰警:天啟》後期VFX視覺特效解析
下篇則將介紹Rising Sun Pictures製作的快銀救人片段,MPC的最終決戰場景和Cinesite的救援飛機部分鏡頭。下篇將儘快放出,盡請期待!那麼我們先來看看這次的解析內容吧!
《X戰警:天啟》主要以Red Epic和Phantom Flex 4K高速攝像機拍攝完成。該片攝影指導DOP為Newton Thomas Sigel,他也是《X戰警:逆轉未來》的攝影總監。影片最終交付為3D和2.35:1縱橫比的版本。其中大部分鏡頭是在加拿大拍攝和製作的。Legacy effects團隊為影片提供了複雜的特效皮套裝扮製作,尤其是天啟。天啟扮演者為奧斯卡·伊薩克,在這種特效裝扮下,電影中你基本已經辨認不出來他的原本樣子了。
電影VFX總監為約翰·迪克斯特拉,也是業界的傳奇人物。他盡其所能的立足於一切可以從現實世界中獲取的邏輯思維來進行後期製作。即使最終效果相當奇幻,他也希望看起來更符合觀眾的認知。
在影片的一開始,我們被帶到一個由天啟統治的古埃及王國。Digital Domain(以下簡稱DD)主要負責這個鏡頭下龐大的埃及軍隊製作和金字塔被衝擊倒塌的大規模破壞場景,初始的天啟四騎士也歸他們完成。
《X戰警:天啟》
導演布萊恩·辛格希望為影片增加更多震撼(暴力)性的場面,比如後面將提到的金剛狼浴血殺出軍事基地那塊。DD做的第一個這種類型場景就是金字塔內部倒塌時的戰鬥場景,包括被壓成肉醬的倒黴蛋和受天啟騎士攻擊焚燒而亡的士兵等等,DD不確定他們是不是做的有點太過頭了。
這種場景要求可能是《死侍》帶來的連鎖效果反應。在《死侍》取得巨大成功後,漫威正在考慮是否要往他們電影裡加一些更誇張的語言和動作來進一步以吸引年齡稍大的人群。當然,X戰警中沒有任何東西像死侍,但這部電影需要VFX團隊將特效推動到X戰警系列的一個新高度上,讓觀眾耳目一新。
Lou Pecora是DD的視覺效果總監。他的團隊不僅做了「摺疊」守衛,「壓扁」騎士,還以一個非常生動的方式做了一個焚燒活人的效果出來。而對於令人印象深刻的人與牆壁融在一起的特效,Pecora是這麼形容的:「這傢伙把人砸到牆裡的感覺,比較像是把一種由粘液+內部骨架構成的物體砸進去的效果。當守衛被拍到牆上後,人體就開始進行延展,隨之而來的是器官和骨骼的液化變形。」
製作人賽門·金柏格曾表示,這部電影比之前任何一個X戰警電影有更多的殺傷力。 「我們花了相當多的時間去討論如何創建的一個角色。只能說天啟是到目前為止,我們看到的在X戰警系列中最強大的反派,比萬磁王或鳳凰女更強大。」
這組精心設置的鏡頭始於埃及人企圖殺死天啟,或者說至少將其掩埋在金字塔下開始。
從實拍角度講,一開始的拍攝畫面相當小。整個遊行隊伍只有幾英尺長,而天啟乘坐的步輦看起來只有手掌大小。而這個鏡頭中卻包含了額外的295000個虛擬人物,這些都是通過DD自己的軟體合成渲染出來的。 這個鏡頭不僅需要呈現立體聲,還得對4K圖像進行採樣渲染,然後下降到2K以謀求更好畫面質量。「我們花了很長時間才搞定這個。」Pecora說。
「我們只做了其中一個街區,然後將其摳出來,圍繞這個街區開始重新構建整個城市。然後對於金字塔內部來說,這是一個相當令人印象深刻的製作。這是由各種雕像建成,有著非常周密細緻彩繪的巨大房間,製作真的是非常精良,我站在裡面的時候覺得下一刻鮑裡斯卡洛夫就要跳出來了,所以我們後期沒有做太多擴展就達到了相當棒的效果。」
*鮑裡斯卡洛夫:英國著名恐怖演員。
《X戰警:天啟》
金字塔整體的構成設計比較像一個複雜的魯布·戈德堡機械裝置。這個金字塔在概念上來說,上下體積是一致的。也就是其正下方存在一個倒著的金字塔形狀空間。因此當整個結構崩塌時,上面金字塔的所有重量將壓在天啟身上,將其埋在倒金字塔底端。
天啟移型的方式也很獨特。當陽光照射進金字塔後,光線在花紋中散開的方式比較像是雷射在塑料薄膜管中通行,然後匯聚成金色,變成一種「靜脈」狀態,也可以說像電子迴路。DD在這部分唯一難以處理的事情就是在末尾部分,那堆光線變成像手指一樣,橫空無視牛頓定律穿到另一個臺子上的時候。不過最終電影效果和最初的概念設計相當接近,應該說DD團隊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該部分鏡頭的渲染用V-Ray完成,崩塌破壞部分的模擬則由Houdini計算。DD發現V-Ray的效果相當好,不僅可以用CG元素直接渲染,還可選配實用和SFX照明。在金字塔內祭壇旁邊設有內置LED燈陣列,在光線變成「靜脈」狀態的時候會用到他們,所以這個時候團隊需要進行匹配設置。一位資深的V-Ray工作人員與DD直接合作,輔助這部分的製作。順帶一提,之後天啟再甦醒時的鏡頭也是DD製作。
另一個需要說的部分就是奧斯維辛鏡頭。該部分團隊參考了磁力線,靜電感應或簡易法拉第線製作了模板。這個模板成為萬磁王摧毀奧斯維辛場景鏡頭和所有涉及這類型能力鏡頭的基礎參考。本身在最初的概念設計中,這個場景破壞效果應該更圓,但是看起來並不是很新穎,所以DD提出使用磁力線概念進行嘗試。
最初的概念設計圖,圈比較圓
Pecora則在此基礎之上想得更多。雖然這種磁力迴路沒有辦法在我們的真實世界中找到一個可支撐的數學公式依據,但團隊並沒有就此停止。他們認為這是基於真正的磁力做出來的,而且應該把這種變化和天氣聯繫起來。
最後我們看到的那些巨大的旋轉上升氣流和雷雨就是在這個概念下的產物。「他們必須定位在空中而且非常大,所以我們現在面臨的挑戰就是如何在磁力場範圍上做出這種局部天氣循環的效果。」
《X戰警:天啟》
之後團隊再一次擴展概念。他們認為金屬在被壓縮和操作後也許會變熱,這種熱進而會產生蒸汽,這些蒸汽翻過來會包裹住磁力線場。「如果你看得夠仔細,就會發現我們有金屬層,還帶著一些其他物體,也有灰塵和碎屑等。」Pecora說。「然後是更多的灰塵,蒸汽和雲,每一層的物質都有其存在的道理,並不是因為看起來好看而放在那裡的。」即使觀眾看到的金屬物質拔地而起的效果在現實中並不存在,但最終的視覺效果為這種「能力」提供了很強的可信度,讓觀眾能與他們所認知的事情聯繫在一起。
團隊擁有很贊的奧斯維辛影像參考。雖然所製作的CG建築不是100%還原,但已經非常接近了。演員的拍攝是在加拿大蒙特婁的約翰·阿博特學院進行。演員背後主要結構是學院樓,後期數字修改後看起來像奧斯威辛集中營。不過在一些鏡頭中,它就是一個簡單的背景建築,位於四騎士和啟示位置的後面。
約翰·阿伯特學院
在無人機拍攝的廣角鏡頭部分,團隊還使用BBC的納粹和奧斯威辛集中營相關紀錄片作為參考。「我們需要對大量歷史和材料有足夠的尊重,因此製作時沒有太多自由,」Pecora鄭重解釋說,「而且拍攝過程中有人跟我說,他在完成這個序列的拍攝後,不想在這個地方留下任何東西,包括回憶。顯然那個地方激起了很多的情感。」
法鯊的表演鑄成了這部分鏡頭,他把有關他家庭和死亡的意志強有力的表現了出來。「我真的為我能在這裡工作感到自豪。」Pecora說。
金屬船隻被從海底淤泥裡拉出來的場景
DD要做的另一個序列就是金屬船隻被從海底淤泥裡拉出來的場景,但是給我們的腳本中並沒指定這是哪艘船!最後被從海底拉起來的船是印第安納波利斯號,也就是在經典影片《大白鯊》中被昆特談論到的那艘,當年該船被日本潛艇發射的魚雷擊中隨後沉沒。「我們儘量還原了印第安納波利斯,甚至把魚雷洞坐在了右側的位置,像是這艘船被當時被擊中的那樣。這是對《大白鯊》的一點致敬。」
本文版權歸cgangs.com所有,轉載需聯繫後臺,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