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國好聲音》盲選最後一個錄像日,暴雨初歇。江南的夏季悶熱濡溼,與臺灣的氣候倒有幾分相似。時隔半個世紀,75歲的陳彼得再次像個新人般登上舞臺。音樂仿佛是他繾綣不忘的戀人,走過半生的路,這位白髮少年彈著吉他唱起歌,仍舊是心動如初的模樣。
這是陳彼得在嘉興度過的第十個日夜。每天早晨,他和其他選手們一樣在酒店吃早餐,然後搭乘節目組的統一巴士去現場排練。舞臺之於他並不陌生,然而翻來覆去的小黑屋採訪,坐在臺階式的硬椅子上一等就是七八個小時,與上百位選手共同擠在一間holding room裡全程跟拍,這些仍然是他未曾預想過的經歷。陳彼得說,2018是他的重新出道之年。沒有什麼身段要刻意放下,能夠跟那麼多孫子孫女輩的年輕人們一起體驗這個過程,他很興奮,也很滿足。
被問及最多的問題,還是「你為什麼會來好聲音」。為什麼來呢?陳彼得輕描淡寫地回答:「為什麼不來?」言語間保留著獅子座男人的驕傲。驕傲的老獅子沒說出口的原因還有:對於人生這個舞臺,他有著滿溢的熱愛和赤子般的好奇。
熱愛是他治癒人生痛楚的良方,好奇是激發他音樂靈感的原力。有了這兩點,唱什麼、贏或輸都已經不再重要。他想知道闊別已久的娛樂江湖在上演怎樣的燈紅酒綠,想了解時下的年輕人是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想看看近在眼前的周杰倫和老朋友謝賢的兒子,想跟每個等待機會、渴望成長的後輩一樣,再一次感受命運巨輪上吹拂耳鬢的風。儘管那鬢角,已經積了歲月的雪。
經歷之後,便是功成身退。把機會留給更需要的人,是另一種勝利的姿態,這或許也和陳彼得的人生軌跡相近。曾經年少成名,佳作不斷,正值事業巔峰卻決然出走,經歷半生漂泊,如今臺灣流行樂壇已沒有比他更高齡的唱作人還活躍在舞臺。
人這一生,越想要逃離的,往往是心底最難放棄的
越是耗盡光陰看淡的,往往是仍在胸口滾燙的
在大陸定居這些年,陳彼得回過四川,住過北京,又在廣州開了餐廳,身份標籤幾經更迭。對他而言,似乎哪裡都不是異鄉,又好像哪裡都不是故鄉。當他騎著車在廣州街頭奔走,為餐廳客人親自充當外賣小哥的時候,那個盛名之下的音樂人陳彼得,與彼時臺灣流行樂壇的傳奇故事一起被留在了千裡之外。
都說四十不惑,活到古稀之年,陳彼得才明白成熟對於男人來說可能是終其一生的考驗。他形容年輕時的自己一向散漫、荒唐,四五十歲還碰的鼻青臉腫。說是說傻人有傻福,也沒有什麼可後悔。而人生啊如果真的能重新再活一次,或許有很多少年意氣的時光可以被更加珍惜,有一些呼嘯而過的風景,值得多看幾眼,多等一瞬。
像是電影《班傑明·巴頓奇事》裡越老越青春的布萊德·彼特,如今的陳彼得有更多的熱愛,時常秉燭夜遊,捨不得入睡。他喜歡創造新的料理分享給食客朋友,喜歡研究古詩詞與現代音律的關係。古詩詞真好啊,因為它們本身就已經很老很老,所以任何時候讀到都不會嫌晚,對靈魂、對生命的終極拷問,早在幾千年前就有人給出答案。
如果說年輕時的自己是一壺沸水,滿溢的熱忱裡翻騰著大大小小的靈感泡泡,如今的陳彼得更像是一碗老湯,醇厚了、沉鬱了、溫潤了,歲月經年,熱血猶在心中。他說人生一站一站,有很多沒有頒獎典禮的特別大獎。
從故鄉到他鄉,長亭連著短亭,無需問何處是歸程,只要路還在走著,每首作品都是一個獎項,每一站都是裡程碑永遠值得紀念。
文/戎毅
進入《中國好聲音》官方小程序
這個夏天,你就是導師!
讓我們一起玩轉好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