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大學子吳謝宇「弒母案」一時轟動社會,成為網絡媒體的焦點,各種臆度猜測的殺人動機,各種詛咒謾罵不絕於耳,亦有為英才惋惜免於死刑的請願聲援,當然所有的聲音,我想最終都歸於無可辯駁的事實根據,只有法律才是正義的聲音。
回溯吳謝宇「弒母案」:2016年3月3日,福州警方發布了一則懸賞通告。2月14日情人節,警方發現一名女子謝天琴死在福州一所中學教職工宿舍內,其22歲兒子吳謝宇有重大作案嫌疑。2019年4月21日晚,吳謝宇出現在重慶江北機場,被機場公安民警抓獲。隨著吳謝宇被抓其逃亡生活漸浮水面,晚上在重慶酒吧當男模,白天在培訓機構做老師,其間還以母親名義國外留學騙取親人144萬,被抓時還擁有30多張居民身份證。
近一周來,充斥於媒體的吳謝宇「弒母案」再度追尋了他的成長軌跡,曾經當年的「學霸」、「宇神」、北大經濟學院的高材生走下了「神壇」。
在警方未公布權威真相前,在法官的正義之槌尚未敲響時,各種一廂情願的心路探尋、人格分析,還有熱心網民的聲討與請願只能代表不曾麻木與遲鈍的新聞關注。
我不是法律專家,也不是教育人士,尤其不能恭維苟同的是不少有「溫度」的愛心網民在為兇手找藉口,在為兇手故意提前通知親人、沒有進一步危害社會造成更大的傷害,尚存的愛心以開脫,甚至神化兇手的高智商,也無怪乎曾經獄中犯人收到追捧的情書,真是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兇手父親的英年早逝何以讓原生家庭背鍋?一個母親含辛茹苦將他送到了北大,卻慘死在他的手下,而兇手卻過著雙面人生的生活逍遙法外。殺人者償命,旦古不變的真理,與他的高智商人才無半毛錢關係。
誠然,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統是一個「人情」社會,是一個講究人文關懷的國度,但中國在推進法治進程中,在情與法面前,永遠記住:法大於天,不容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