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者之歌|案發現場的「聽風者」

2020-12-28 中國青年網

從警20年,張忻鑫成了還原案件真相的痕跡大師——

案發現場的「聽風者」

11月24日傍晚,進京參加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的張忻鑫回到天津後,沒有回家,而是直接來到天津市公安局刑偵局十三支隊辦公室。

當天是他值夜班的日子。「作為一名人民警察,責任在肩,任何時候都不能鬆懈怠慢。」

2000年從警以來,一直從事痕跡檢驗工作的張忻鑫憑藉敏銳的洞察力、嚴謹的思維和一絲不苟的職業精神,讓毫無頭緒的案件有了突破口,成為還原案件真相的痕跡大師。

讓物證「開口說話」

如果森林裡有一片樹葉飄落,即使聲音再微弱,也是有聲響的。案發現場,一枚指印、一個鞋印,再無聲的痕跡,都有可能成為破案的關鍵。

20年專注於現場勘查痕跡檢驗的張忻鑫就是那個還原真相的「聽風者」。他的使命就是要讓無聲的物證「開口說話」,重建現場。

2015年11月的一天早上,天津警方接到市民報案,在一處河邊的綠化帶裡發現一具女屍。

張忻鑫和同事迅速趕往案發現場。可惜無法提取到可靠的足跡和指紋。被害人滿臉血跡,卻無法確定血跡的來源。

幾個小時的現場勘查始終沒有獲得有價值的線索。就在大家一籌莫展時,一直蹲守現場的張忻鑫卻在外圍發現了異常情況。

在離屍體不遠的地方,張忻鑫發現有一小塊柔軟的東西異常,它的邊上聚集了很多螞蟻。

把這塊東西衝洗乾淨之後發現,這是一個舌尖。

正是這個發現,為案件的破獲指明了方向。幾天後,辦案人員在一家口腔醫院,將犯罪嫌疑人抓獲。

痕跡檢驗工作是刑事案件現場勘查的首要環節,任何一個細小的物證都有可能改變案件的偵查方向。

對於每一個案發現場,張忻鑫堅信「凡有接觸,必留痕跡」,衝著這股子執著勁,他所到過的案發現場,從來沒有無功而返的時候。

20年來,榮獲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全國百佳刑警的張忻鑫,先後參與勘查各類重特大刑事案件現場千餘起,檢驗各類痕跡物證萬餘件,並先後榮立個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

充滿風險挑戰的現場

痕跡檢驗鑑定工作艱苦而枯燥,需要靜下心來、吃得了苦、受得了累,而且有案必到現場。

張忻鑫始終記得他出的第一個現場:屍體停放過久散發惡臭。進屋後,張忻鑫差點吐出來。勘查完後,這個味兒一個星期都散不掉……

「我們的工作性質,需要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現場,有些案件的現場環境非常惡劣,甚至存在許多潛在的危險。」張忻鑫說。

比如,勘查墜樓的現場,為了查清準確的墜落位置和人體姿態,要爬到樓體外部進行勘查;勘查拋屍的現場,有時要冒著窒息的危險下到井下,甚至爬到下水道裡面勘查;勘查火災爆炸現場,要進入隨時可能坍塌的建築物,冒著隨時可能二次爆炸的危險進行勘查。

天津港「8·12」特大火災爆炸事故發生後,張忻鑫主動請纓組成突擊小分隊,進入受損最嚴重、隨時可能坍塌的一處辦公樓內進行搶救性勘查,與時間賽跑。他連續9天工作在中心現場,眼睛被汙染物刺激得嚴重充血仍咬牙堅持,多次冒險進入爆炸核心現場勘驗、取證。

此後,張忻鑫又加班加點連續奮戰半個多月,與同志們整理出近3萬字的現場勘查筆錄、1000多張現場照片和20份現場勘查平面示意圖,為事故處置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如今,張忻鑫對惡劣的環境有了更強的心理免疫力,但仍然有兩種現場會讓他心理感受到巨大的衝擊。「一個是兒童被害,另一個是警察被害,忍不住想落淚。」

這些年,跑步成了張忻鑫工作之餘最大的愛好。

奔跑著的張忻鑫堅定、自信。「在複雜多變充滿風險挑戰的案發現場,不僅需要豐富的專業知識、冷靜的頭腦,更需要一往無前的勇氣。」

精耕業務 提升能力

今年43歲的張忻鑫出生在一個警察世家。祖輩和父輩中有5人是警察。後來在他們的影響下,他這一輩也有5個人陸續加入了這支隊伍。

在他兒時的記憶中,警察就是正義的化身,是屹立在黑白世界中間的一堵牆。

1996年高中畢業,張忻鑫毫不猶豫報考了中國刑事警察學院。4年的大學生活讓他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也磨鍊了意志品質。參加工作後,張忻鑫更是精耕業務,提升能力。

這幾年,張忻鑫帶領小組深入研究分析大量盜竊案件案例,自己動手製作了各類鎖具的模擬樣本。經過對各類案件中鎖具及痕跡的研究,張忻鑫創造了一系列檢驗鎖具的新方法,使天津技術開鎖痕跡檢驗水平位於全國前列。

針對入室盜竊案件中利用錫紙工具開鎖作案的普遍現象,他主持完成了《錫紙工具開鎖痕跡特點及規律研究》科研課題。他還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

張忻鑫在工作中會保存好每一個案件的勘驗資料,包括破案後的相關筆錄,以對照總結工作中的得失。對於未破案件,也定期進行回顧,以便能用新的方法找到突破。

不久前,張忻鑫剛剛從十三支隊痕跡檢驗室副主任的崗位升任聲像資料檢驗室主任。責任更重了,工作也更忙了。

張忻鑫說,從不後悔選擇了警察工作,更不後悔選擇了枯燥而且默默無聞的刑事技術崗位,「我一直都記著中國刑警學院的院歌中的歌詞:童年的偶像是除暴安良的好漢,少年的迷戀是英雄虎膽的神探。」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相關焦點

  • 勞動者之歌|案發現場的「聽風者」中工網 今天從警20年,張忻鑫成了...
    案發現場,一枚指印、一個鞋印,再無聲的痕跡,都有可能成為破案的關鍵。20年專注於現場勘查痕跡檢驗的張忻鑫就是那個還原真相的「聽風者」。他的使命就是要讓無聲的物證「開口說話」,重建現場。2015年11月的一天早上,天津警方接到市民報案,在一處河邊的綠化帶裡發現一具女屍。張忻鑫和同事迅速趕往案發現場。可惜無法提取到可靠的足跡和指紋。
  • 市總工會「勞動者之歌•共同的家園」慰問抗疫工作者文藝演出...
    大眾報業·半島記者 王麗平5月27日下午,2020年青島市總工會「勞動者之歌•共同的家園」慰問抗疫工作者首場文藝演出在四流南路工人文化宮拉開帷幕,市總工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李麗和來自防疫一線的近百名抗疫醫務工作者、一線公安幹警、街道社區抗疫工作人員、復工復產企業職工代表和新聞媒體代表齊聚一堂觀看了演出。
  • 譜寫更加壯美的北京勞動者之歌
    來源:中工網光榮屬於勞動者,幸福屬於勞動者。2020這極不平凡一年的歲末年尾,在首都廣大勞動者的熱切期盼中,今天,北京市召開大會,對北京市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和模範集體進行隆重表彰,這是屬於全市千千萬萬勞動者的「高光時刻」。
  • 梅州「聽風者」秒殺梁朝偉!可惜……
    在電影《聽風者》中,梁朝偉飾演的盲人展現了非凡的聽力,讓人嘆為觀止,然而在現實中,梅州卻出現了真實版的「聽風者」
  • 「勞動者之歌-最美物業人」攝影比賽結果評選揭曉
    「勞動者之歌-最美物業人」攝影比賽結果評選揭曉 2021-01-08 23: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稻田裡唱響勞動者之歌
    耕耘的身影宛如音符,在稻田裡譜寫出一曲曲勞動者之歌……《 人民日報 》( 2020年06月09日 10 版)
  • 10月份「勞動者之歌•共同的家園」為青島基層單位送上12場演出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麗平「勞動者之歌·共同的家園」是市總工會主辦,市工人文化宮承辦,服務全市職工群眾和各級工會系統的傳統文化活動品牌,「勞動者之歌·共同的家園」已列入2020年市辦實事項目,全年演出任務100場。
  • 大型情景歌舞史詩《奮鬥者之歌》致敬各行業勞動者
    紡織女工們唱著《金梭和銀梭》全總文工團供圖中新網北京11月28日電(記者 應妮)「咱們工人有力量,每天每日工作忙……」雄壯豪邁的歌聲響徹保利劇院,由全總文工團歷時三個月傾力打造的大型原創情景歌舞史詩《奮鬥者之歌》27日晚在京首演。
  • 咱們工人有力量 勞動者之歌•共同的家園系列演出如火如荼
    半島記者 王麗平7月17日—8月1日,由青島市總工會主辦、青島市工人文化宮承辦"勞動者之歌•共同的家園"走進地鐵6號線、河西街道、青島市公路管理局黃島分處、正大集團華東安全食品產業園、李滄區浮山路街道、青島銀行城陽支行、四流南路勞動廣場等7場演出。7月17日下午,文藝演出在地鐵6號線02工區項目部舉行。
  • 殺人案發現場每個蛛絲馬跡如何深度審查
    本文從案發現場的發現過程入手,提出如何綜合運用報案材料、破案經過等基礎信息,揭開案發現場。然後從宏觀審查和深度審查兩個角度,分析如何整合各類客觀性證據,以還原案發現場,為命案的審查分析提供一種思路。一、審查案發現場是如何被發現每一起命案都有它的案發現場,每一個案發現場都有它被發現的過程。
  • 水下「聽風者」
    戰友們開玩笑說蔣金良是遠海大洋裡的「聽風者」,他很喜歡這個稱呼。除了辨識目標信號,蔣金良也享受著水下世界好玩兒的聲音。「聲音就是畫面。潛艇裡看不到海底的樣子,但那些蝦叫、魚叫、鯨魚叫,構成了想像中熱鬧的海底世界。」蔣金良笑著說,「我熱愛聲吶,我要當好聲吶兵。」
  • 【動畫區】861 與17年前一樣的案發現場(前篇)
    861(916) 與17年前一樣的案發現場(前篇)(漫改)愛奇藝視頻連結:點擊「閱讀原文」銀色子彈字幕組網盤連結:暫無
  • 軍營「聽風者」的選拔要求,看到第一個就知道被pass掉了!
    報務員因其能分辨最微弱、最複雜的聲音,被稱為戰場上的「聽風者」。一字一碼事關千軍萬馬,他們在嘀嗒嘀嗒的電波聲中傳遞軍情,影響著戰局。嘀嗒嘀嗒……在電波聲中,報務員接收和發送信息。下面我們一起走進第74集團軍某旅通信分隊,看看這些戰場上的「聽風者」是怎樣練成的。01 先天條件:看手型在挑選報務員的時候,第一關就是手型必須要好,手型太粗不行,指尖太粗不行,骨頭也不能有明顯的彎曲。
  • 聽風者順風順水 黃卓英快速追擊
    目前聽風者目前以41.45%的收益高居榜首。排在第二位的是廣州東風西營業部選手黃卓英,賣出日內大漲的博匯紙業,然而選手對該股的去留改變主意,在賣出之後又反手買入賺了細微的短差。在融資槓桿的作用下獲得了12.61%的高收益,月度收益接近第一名的聽風者,與其他選手拉開一段距離。
  • 今晚河海大學校友霸屏了-新聞聯播勞動者之歌何光華開講了鈕新強
    本人今天無意間看新聞聯播的時候看到勞動者之歌介紹無錫電力的勞動模範何光華,本人就抱著好奇心看看勞動模範是哪個學校畢業的,竟然驚奇地發現竟然是河海大學的師姐。特意準備此文致敬偉大的河海勞動者和科學家!新聞聯播勞動者之歌-河海師姐何光華2000年,何光華師姐從河海大學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畢業,進入無錫供電公司變電檢修工區電氣試驗班工作。剛一入職,班長就對她說:「要想在電力行業站穩腳跟,就要敢於吃苦、善於學習和創新,成為文武雙全的人才。」
  • 黎明勞動者丨用奮鬥譜寫黎明之歌
    8年間,她專注於做好一件事,從對於黑蒜髮酵技術知之甚少,到成長為有思路、有方法的生產技術能手,逐漸摸索出一套適合企業生產線的獨特的黑蒜生產工藝、加工流程和操作標準,並協助參與了《黑蒜》企業標準的制定。成績的背後,是廢寢忘食的奉獻,是不甘平庸的鑽研,是身為黎明勞動者,對黎明精神的踐行。
  • 大型情景歌舞《奮鬥者之歌》禮讚時代「奮鬥者」
    片段展示 全總文工團供圖中新網北京11月9日電 (記者應妮)11月27日到29日,全總文工團創演的大型情景歌舞史詩《奮鬥者之歌》將在保利劇院上演,劇目以情景歌舞的方式禮讚奮戰在建設一線的勞動模範以及千千萬萬的勞動者
  • 堅持走進案發現場的「老派刑警」:獵人要比狐狸更智慧
    當時,這種利用移動通信和網絡實施詐騙的犯罪案件,在犯罪手法、組織模式上與傳統詐騙犯罪完全不同,偵破上可借鑑的經驗少之又少。走進案發現場,一「眼」擒賊從一名年輕刑警成長為如今的黃浦刑偵支隊三隊隊長,陳未始終衝鋒在前。今年偵破的一起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陳未帶領工作組經過對多個可疑目標的反覆甄別,鎖定其中一名嫌疑人藏身廣東潮汕地區一個農村裡。
  • 千萬別開門,圖解今日說法之《案發現場的白皮鞋》(一)
    警方趕到現場時,兩名女性已經被害身亡,現場滿是血跡。樓梯上明顯有被擦拭的跡象,證明兇手留在現場清理過痕跡。警方趕到時現場門窗完好緊閉,兇手並不是硬性闖入。
  • 破解病毒秘密的「聽風者」
    省疾控中心供圖   ■ 本報記者 馬珂 通訊員 楊靜 林少川  「疾控人」是在疫情防控面前的排頭兵,而檢驗檢測組就像戰場上破解各種情報密碼的「聽風者」,快速準確識別新型冠狀病毒是他們的目標和責任。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