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779—831年)

唐朝大臣、文學家。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洛陽(今屬河南)人。少有才名。元稹一生多情,自古以來,人多對他頗有爭議,有人認為他是情種,有人認為他是渣男。今天,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他的感情史。
初戀:崔氏
貞觀十五年,元稹到蒲州任職,與崔氏相識相戀。次年,元稹為趕去參加吏部考試,實現政治抱負,尋找靠山援力,毅然放棄了這份感情。多年之後,元稹想起此事寫下了傳奇《鶯鶯傳》。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元稹以張生自寓,述其親歷之境。」可見,《鶯鶯傳》並非一般的傳奇小說,而是元稹的一部帶有自傳性質的作品。
第一任妻子:韋叢

貞觀十七年,元稹在吏部考試中落榜,次年被授予一個小官職。太子少保韋夏卿看中元稹才華,有意將女兒韋叢許配給他,而元稹為了能在仕途上有所發展,也應下了這樁婚事。婚後二人十分恩愛,七年之內育有五個兒子、一個女兒。不曾想,韋叢在二十七歲時便去世,元稹悲痛欲絕,為妻寫下悼亡詩:「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寫得深情、決斷,表明自己再也不會動情了。
紅顏知己:薛濤

在韋叢離世後,元稹被調往蜀地任職,又與唐代女詩人薛濤相愛。薛濤並不是一般的女子,她「通音律,善辯慧,工詩賦」,16歲成為樂伎,與魚玄機、李冶、劉採春並稱為「唐代四大女詩人」,又與卓文君、花蕊夫人、黃娥並稱為「蜀中四大才女」。想來元稹也是被薛濤的才情所吸引,才會在為韋叢寫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不久後,又與薛濤開始了一段轟轟烈烈的姐弟戀。但最終,或是因為年齡差異、又或是因為身份影響、再或是因為政治抱負,元稹結束了與薛濤的這段戀情。薛濤,成了第二個「崔氏」!
第一任妾室:安仙嬪

與薛濤分別後不久,元稹又被貶至江陵。在好友李景儉安排下,元稹娶了安仙嬪作為妾室。可惜,安仙嬪在給元稹誕下一子後也離世了。在其離世後,元稹又為安仙嬪寫下散文《葬安氏志》,文中直言「而其死也大哀哉!」,大發哀痛之詞。
第二任妻子:裴淑

安仙嬪病故後不久,又被貶往通州。但在去往通州的路上,元稹因為身患瘧疾,幾乎喪命。權德輿可憐身在病中的元稹孤身一人,無人照料,便給他介紹了裴淑。恰巧二人一見鍾情、情投意合,元稹就娶了裴淑為妻。此後,裴淑陪同元稹同往通州,元稹還寫下了《贈柔之》:「窮冬到鄉國,正歲別京華。自恨風塵眼,常看遠地花。碧幢還照曜,紅粉莫諮嗟。嫁得浮雲婿,相隨即是家。」以感謝和自己患難與共的妻子裴淑。
第二任妾室:劉採春

在娶了裴淑為妻之後,元稹又遭受了幾次貶謫。在貶往同州時,已娶了裴淑為妻的元稹突然懷念起了自己曾經頗有才情的紅顏知己薛濤,甚至想將多年未見的薛濤接來「敘舊」。可就在這時,元稹又遇到了浙東名妓劉採春——沒錯,就是那個和薛濤同列「唐代四大女詩人」的劉採春。這樣說起來,元稹確實是個豔福不淺的風流才子,唐代四大女詩人,他竟然成功「勾搭」了倆!
劉採春擅歌舞、能作曲、會寫詩,她的出現,使元稹瞬間忘記了自己的舊情人薛濤,更忘記了自己的糟糠之妻裴淑。元稹甚至直言:「她詩才雖不如濤,但容貌佚麗,非濤所能比也。」確實,薛、劉人雖是相似的出身,但劉採春更加年輕貌美,元稹願納劉採春為妾,而不肯給薛濤一個名分,可見,劉採春在元稹心裡的地位更高於薛濤。儘管如此,劉採春依舊沒逃脫被拋棄的命運。元、劉相伴七年後,元稹接到調任回京的詔令,便拋下了劉採春。仔細想想,曾經的薛濤成了第二個崔氏,而如今的劉採春又成了第二個薛濤!最後,傷心欲絕的劉採春,只落得個投河自盡的悽慘下場。
元稹一生中的六個女人死了三個,果真是紅顏薄命。並且,這六個女人當中,韋叢做了元稹在政治道路上的鋪路石,而崔氏、薛濤、劉採春成了他政治道路上的犧牲品。在這一點上,元稹和唐玄宗似乎如出一轍,當需要在政治與女人之間做抉擇時,他們都選擇了前者。而女人不但成為了政治的犧牲品,還要背上個「紅顏禍水」的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