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炎,除了手術還能怎麼治療呢?膝關節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山東省立醫院骨科醫生袁林]
膝骨性關節炎是一種退行性的骨關節病,由於膝關節內的滑膜和關節面長期勞損而出現的功能障礙和疼痛。與類風溼性關節炎這種自身免疫疾病不同,隨著年齡的增長,尤其是40歲以後,人人都有可能患上膝骨性關節炎。
膝骨性關節炎常見症狀
膝骨關節炎的發病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多見於40歲後,體重超標的人,女性多餘男性。常見症狀包括:
膝蓋疼痛:常常在步行過長、爬山、跳舞等活動後出現膝蓋疼痛或疼痛加劇,可以一隻膝蓋疼,也可以雙膝都疼。剛開始時,只是陣發性、間斷的疼痛,之後慢慢變成持續的疼痛,勞累或者受寒之後加重,上下樓梯時疼痛明顯,夜裡睡覺時更明顯,嚴重時影響睡眠。【骨科醫生袁林】
膝關節的活動受到限制:很多患者不得不跛著走路。
膝關節交鎖現象:極少數患者可出現該症狀,行走或下蹲時膝關節內像有東西卡住了不能動彈,伴隨疼痛,稍稍活動、輕微扭轉後可解鎖。
還有膝關節積液、關節活動時可聽見彈響、磨擦音,部分患者關節腫脹,久而久之出現關節畸形、膝內翻等症狀。
如何治療膝骨關節炎?【骨科醫生袁林】
膝骨關節炎很常見,並不可怕,但是它帶來的疼痛和行動不便卻很惱人。
對於中輕度的患者,建議保守治療。保守治療的方法很多,包括理療、藥物、關節內注射等等。如果您不願意服藥,又擔心關節注射帶來的副作用,可嘗試針灸治療。這裡的針灸治療是廣義的針灸治療,指以針刺治療為核心,配合艾灸、火罐、推拿、微電流電針、紅外線理療等的綜合治療。【骨科醫生袁林】
對於重度患者,膝關節經常出現交鎖,摔跤頻發,疼痛難以緩解,可能是關節內的一塊重要軟骨——半月板出了問題,可以通過拍X光片和CT尋找原因,在對症的情況下進行關節鏡下的清掃。
對於極度嚴重的患者,已經喪失行走和勞動的能力,可考慮置換關節的手術。
如何預防膝骨關節炎和自我保健?
膝骨關節炎是一個緩慢積累,慢性勞損的過程,除了年齡這個不可抗因素外,長期姿勢不良,負重用力,體重超標,都是導致膝關節軟組織損傷的原因。【骨科醫生袁林】
預防
首先,要培養正確的行走姿勢、糾正高低腳,減少工作和家務中的負重時間,積極減肥,減少有損膝關節的劇烈活動,如爬山、跳舞、快跑等。
其次,隨著年齡增長,骨質疏鬆的發生率增高,骨質承受壓力的耐受性就減少,要適當補鈣,鍛鍊大腿部的肌肉,增加膝關節的耐受力。
第三,有過膝關節外傷的朋友要注意膝關節炎的產生,外傷如骨折、軟骨、韌帶的損傷,會使關節受力不平衡而加速關節的退變。另外,家族中有多位親人患有膝關節炎的朋友,更需要多保護自己的膝蓋,因為研究發現膝關節炎和遺傳基因也有關係。【骨科醫生袁林】
自我保健
患有輕微膝骨關節炎或偶有關節痛的患者,可自行熱敷,艾灸,注意減少運動,注意膝關節的休息。
可根據膝關節周圍的穴位進行按壓和按摩。
進行適當的功能鍛鍊,有助於增強關節周圍肌肉力量,保護膝關節。[山東省立醫院骨科醫生袁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