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大家喜不喜歡聽相聲,相信「德雲社」三個字大部分人都聽說過,「德雲社」的創立者之一郭德綱老師,已經是相聲界首屈一指的大師,說家喻戶曉也不為過。說起郭德綱便不得不說一下他的長子郭麒麟。
郭麒麟現在是當紅藝人,參演過多部電影、電視劇,例如《慶餘年》、《寵愛》等好評熱劇,近期總是可以在熒幕上見到他的身影,《奔跑吧第四季》、《最強大腦》、等綜藝節目,郭麒麟還是常駐嘉賓。
人紅是非多,郭麒麟的自出現在公眾視野,便遭到了許多網友的質疑,「星二代」、「低學歷」等標籤被貼在了他的身上。人們質疑這麼小的年齡,又沒上過幾年學,初中都沒讀完能有什麼能耐,能紅全是靠著郭德綱,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郭麒麟自出道以來,在熒幕前的各種細節表現收穫了一大批的粉絲。近期,在《最強大腦》當常駐嘉賓對選手的一段點評更是讓人刮目相看,人們都無法相信,一個初中都沒上完的人能說的如此字字珠璣,對選手的評價一語中的。
自此,一大批人改變了對郭麒麟的看法,原來學歷低並不意味著文化低,因此,郭麒麟的熱度再次飆升,24歲的他便已經名利雙收。這與郭德綱的教育是分不開的,郭德綱將自己的人生觀念傳遞給了郭麒麟。
我們都知道,郭德綱並沒有可以拿得出手的學歷,但是不得不承認,他的文化底蘊也不是一般人可以達到的,智商情商都非常高。所以,在郭麒麟14歲退學的時候,郭德綱作為父親並沒有過多的阻攔。
郭德綱曾對郭麒麟說:「你可以沒有文憑,但是一定要有文化,可以不上學,但是不能不讀書。」
於是,在郭麒麟退學以後,雖然不學語數外,但是四書五經一個不少,只是換了不同的知識而已。在郭德綱看來,念書是人必須要做一件事,學習知識是人可以自力更生的基礎。
達·文西說:「無論掌握哪一種知識,對智力都是有用的,它會把無用的東西拋開而把好的東西保留住。」
不斷的學習是我們獲得知識的唯一途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知識,加以深耕,才能得到力量的果實。
有許多不想上學的人都覺得自己可以像比爾蓋茨,輟學也可以成就一番事業,但是請不要忘記,他前提是在哈佛大學的入學考試中考了1590分(滿分1600)。如果確實因為一些原因而不得不放棄自己學業,那也要記住,學歷並不是決定一個人水平的必要條件,文化才是。
在郭德綱的人生觀念中,人想要成長就必須要去經歷,有些事,說再多不如自己去經歷一次,不經歷一輩子也不明白,可能經歷一次一輩子也忘不了。
在郭麒麟的童年時期,沒少遭到郭德綱的打壓和責罵,而這些打壓責罵,在郭德綱看來是對郭麒麟的歷練,有利於他的成長,現在事實證明,郭德綱的說法是正確的。
郭麒麟曾作為嶽雲鵬的助演嘉賓登臺演出,對於郭麒麟來說這次演出是比較重要的,但是由於考慮不周,導致節目效果不好。本以為郭德綱會安慰失落的兒子,但沒想到會在微博公開批評郭麒麟。
在一次採訪中,有人問郭德綱這樣對郭麒麟會不會太殘忍,不會傷害他的自尊麼?
郭德綱說:「必須要傷自尊,這麼大的孩子,把他所有的自尊全部打掉,他就明白了,我把他欺負夠了,遠比他出去之後讓外人欺負他,我心裡好受。」
那一年,郭麒麟16歲......
藝術的大道上荊棘叢生,這也是好事,常人都望而生畏,只有意志堅強的人例外。——雨果
成長的過程是痛苦的,就像你面前有一個坑,掉進去了是挫折,爬出來了是成長。沒有一個人的生命中是可以一帆風順的,小的時候吃虧多並不是壞事。現在的孩子都是父母手裡的掌上明珠,不捨得打,不捨得罵,但是總有一天,到了社會上,同事並不會向父母一樣慣著,到那時再摔一跟頭,爬起來就難了。
郭麒麟曾在一次採訪中說起自己的童年:「我小時候一直和師兄弟們住在一起,每次不管什麼好吃的,我父親一定是讓師兄們先吃,最後我再吃,到現在我吃什麼東西的時候,一定要問一句,爸爸,我能吃嗎?」
有人說郭麒麟太慘了,身為「德雲社」的少班主,居然這麼沒有地位,郭德綱也太狠心了。但是細品,就不是那麼回事,如果不是因為這種「規矩」,怎麼造就如今郭麒麟在任何場合都懂得尊老愛幼,識大體的紳士形象呢?
在走紅毯籤名的時候,郭麒麟雙手接筆,雙手奉還;在舞臺演出的時候,每次結束首先找到師父于謙,扶著師父下臺;不管在什麼地方,有自己的長輩在,就一定要去看望問好。
尊重別人,才能讓人尊敬。——笛卡爾
郭麒麟最成功的不在於尊敬自己的父母長輩,而是在於會尊敬自己所遇到的每一個人。有些時候,我們往往會戴著有色眼鏡看人,卻不要忘了,別人同時看見的也會是有色的自己。不論什麼時候,我們都不應該目中無人,人不能沒有規矩,就像魚不能沒有水,當一個人沒有了規矩,那就離失敗不遠了。
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朝一夕,郭麒麟也不例外,在光鮮亮麗的背後,付出的是多於別人十倍百倍的努力。成功沒有捷徑,所有的成功都是有跡可循,腳踏實地,慢慢積累,才能夠觸摸到成功的門檻。
努力做一個讓自己看得起的人,不論現在的你是豆蔻年華還是不惑之年,年齡不是墮落的理由,為了自己的夢想,為了自己當初想要得到的一切,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知識,直面挫折,懂得規矩,這將是你我可以借鑑的成功之法。
文|憶依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