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一個人的個性形成是由很多因素促成的,先天因素,後天教育,所處環境和周圍的人際關係。鑄就羋月豪放而霸氣個性的關鍵人物人有兩個,一個是楚威王,一個是莒姬。楚威王的寵愛給了羋月自信;而莒姬的"姑息縱容"卻給了羋月釋放天性的空間和自由。
1、向氏的憂慮
所以,羋月從小便與眾不同,特立獨行。羋月小時候頑劣異常,不但喜歡舞刀弄棒爬樹上牆,而且還喜歡女扮男裝、欺負寺人們(太監)還隨心所欲更改他們的名字,或讓他們扮演成"將士"聽從自己的調遣號令。
有些寺人實在難以承受羋月的捉弄折磨,便跑到向氏這裡來告狀。向氏卻不敢直接管,因羋月的撫養權和教育權都在莒姬的手裡,自己身份卑微,怎敢置喙莒姬的教育方式?
只是,眼看羋月一天天長大,卻毫無收斂,向氏也是憂心不已,終於有一天,向氏鼓起勇氣,試探著向莒姬提出建議。原著原文如下
向氏走到莒姬面前,囁嚅道:「論理,我原不該說,只是公主她……」向氏一向膽小,自知這一兒一女都是屬於莒姬管束,從不敢有什麼異議,如今見她這副神情,莒姬便有些詫異:「你想說什麼?向氏猶豫半天才道:「我覺得,公主畢竟是女兒家,她如今已經七歲了,再過得幾年也要議親了,女兒家該教的東西也應該教教她了,不能老像個男孩兒似的……」
以向氏的眼界和格局,只能看這麼遠,也只能看到這裡。對於向氏來說,羋月只需要學習一些針線女紅,禮儀歌舞或琴棋書畫,將來能夠討得夫君的歡心、公婆的愛重與誇讚,並相夫教子安樂一生,也就是最大的幸福與圓滿了。
其實,向氏的心願是天下母親們共同的心願。在向氏心中,羋月只要能為人正妻,把自己的婚姻經營好,就是實現了一個女子窮盡一生追求的終極夢想了。
就連楚威後對羋姝與羋恆的期望也是如此。她也是希望女兒將來能夠夫妻和美、恩愛到老就足夠了。那樣她便再無牽掛與憂心。
然而,公主出身的莒姬卻並不這麼認為,莒姬的身上大概也有一縷霸星的靈魂。
莒姬聽罷向氏的話,撲哧一聲笑了:「我當什麼事,原來是這個。」
莒姬接下來的一番話,令向氏目瞪口呆,心存異議卻不敢辯駁,也只能暗暗腹謗。
2、莒姬的教育理念
莒姬見向氏神情惶恐,不在乎地擺了擺手道:「這世間的規矩,原就不是為了貴人而設。月兒若得大王寵愛,她便是再放縱十倍,又有誰敢難為於她?若是不得人抬舉的,便是再規矩又能如何?你啊,你不懂!這世間人要老實,便被規矩壓著一輩子;若是聰明能幹的,便可以踩著規矩,制定規矩。月這一輩子,你無須擔心,只會過得比你我更好。」
莒姬的這番話像極了成年後的、羋月的座右銘。與羋月的那句——"我不信命,我只信自己。即便是天命如此,我也要與天爭一爭!"
莒姬的這番話便是"成王敗寇"的擴張解說版——自己聰明有本事、被有權力的人寵愛,就不必要遵守規矩,規矩原本就是給老實和無能的人制定的。只要你自己足夠優秀、足夠強大了,這個國家的制度完全可以由你來定!
說實在的,莒姬才更像羋月的母親,這骨子裡的霸氣與羋月簡直太像了!向氏只是給了羋月肉體和生命,卻沒有能力去塑造羋月的靈魂和風骨。
而莒姬卻做到了,莒姬與向氏配合得天衣無縫,同樣是羋月的母親,向氏負責給予羋月生命肉體,莒姬負責打造羋月的個性與靈魂!
向氏囁嚅了半晌,心中輕嘆:"一個人的性情又豈是天生膽小怯弱的?終究不過是被身份被規矩壓成了最適合於她這個位置的樣子。"只是這話,她卻說不出口,只是默默地藏在心裡頭罷了。
以向氏的立場,肯定會在內心為自己的"懦弱和無能"辯駁的,自己並非天生膽小怕事,自己身份低微,被主母莒姬捏在手心裡,不乖巧聽話守規矩能怎麼辦?
話說,莒姬要不是看她安分守己性情溫順,怎麼會推薦她給大王侍寢,自己又怎麼可能有幸生下羋月與羋戎?自己終究沾了"守規矩"的光了。
如今,莒姬卻這樣雙標起來,教導自己時,是要求她忠誠安分的,教導羋月卻又是這番言論,真讓人匪夷所思摸不著頭腦。
向氏大概忘了,她與羋月身份不同,莒姬自然會因人而異。羋月是公主的身份,而且是莒姬親自教養的女兒,向氏不過是莒姬的一個膡女,充其量只是一個生育工具、代孕媽媽而已。莒姬對她與對羋月的教導和要求怎麼能一樣呢?
莒姬卻沒再想太多,而是衝向氏招了招手。
向氏忙上前在莒姬耳邊俯身,只聽得莒姬輕聲道:「大王前日說,羋戎都啟蒙學習了,因月素日做男裝打扮,不如讓她和戎一起學習。」
看了吧,莒姬不但鼓勵羋月活出自我,還贊成楚王讓羋月與皇子們一起學習"安邦定國平天下"。
羋月能有莒姬這麼一個心胸開闊、眼界高遠的母親,怎麼能不成其大事?一位好的母親就像導航燈,對孩子的成長和成就有著極其重要而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