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青少年小說改編電影大熱。然而,青少年小說這座電影市場的巨大金礦,在遭到好萊塢的集體採伐後挖出來的並不都是金子,也有煤渣和石頭。雖然總被認定為「反烏託邦外衣下的青春遊戲」,但形式總歸是「看上去很美的」。
中國年輕觀眾捧紅了《小時代》和《後會無期》,美國青少年呢?答案是《分歧者》和《飢餓遊戲》。隨著《分歧者》登陸中國院線,美國青少年小說改編的電影也在中國影迷中掀起新一輪話題。
好萊塢曾經誕生過一部接一部青少年小說(YA,young adult縮寫)改編電影的全球票房神話:八部狂攬77億美元的《哈利·波特》系列,四部勁收25億美元的《暮色》系列,前兩部豪取15億美元的《飢餓遊戲》系列。這也讓好萊塢意識到不能再小瞧那幫青少年!這群精力充沛、荷爾蒙旺盛的年輕人可是電影市場的小財主。從2009年到2012年,青少年小說改編電影都在用票房數據改變著好萊塢的格局,證明它們和改編自漫畫的超級英雄電影是電影市場的雙生花或雙黃蛋(話說這年頭沒有漫威改編,沒有YA改編,票房怎麼保證呢?)。
根據YA小說改編電影是近年來的趨勢
到了2013年,青少年電影和超級英雄電影這兩大電影類型都迎來了產量上的高峰,但較量的結果卻是青少年電影的完敗。這一年大規模上映的青少年小說改編電影共有六部,這一數字改寫了歷史,但票房總和卻不及僅有《飢餓遊戲》和《暮光之城4:破曉(下)》這兩部青少年小說改編電影上映的2012年。
《美麗生靈》成為開啟頹勢的分水嶺,其不到2000萬美元的北美票房讓好萊塢大跌眼鏡。之後美少女西爾莎·羅南主演的《宿主》也高不了多少,北美僅收2600萬美元。進入暑期檔,被寄予厚望的《波西·傑克遜與魔獸之海》同樣陰溝裡翻船,北美票房比第一集少了2000萬美元。美少女莉莉·柯林斯領銜的《聖杯神器:骸骨之城》,北美票房只有製作成本6000萬美金的一半。2013年11月1日上映的《安德的遊戲》耗資1.1億美元,但北美票房僅6100萬美元,令雨果獎和星雲獎雙料得主的原著顏面盡失。幸好感恩節檔迎來的《飢餓遊戲2:星火燎原》,不僅制止了青少年小說改編電影的連續撲街,還以4.24億美元的佳績刷新了之前《飢餓遊戲》創造的青少年小說改編電影北美票房紀錄。
《暮色》系列四部票房25億美元
這一年其它五部電影北美票房的相加竟然不及《飢餓遊戲2》的一半,這確實也反映了青少年小說改編電影所遇到的新困境。青少年小說這座電影市場的巨大金礦,在遭到好萊塢的集體採伐後挖出來的並不都是金子,也有煤渣和石頭。六部青少年小說改編電影幾乎清一色的是奇幻/科幻類題材,可以說同質化現象相當嚴重。低投入高產出原本是好萊塢眼中的青少年電影經濟學,但奇幻/科幻類題材對視覺化的要求恰恰是最省不了錢的,有限的製作資金大多只能換來更有限的票房回報。這點,《飢餓遊戲2》做的就很明智,拍攝成本就由首部的7800萬美元提高到1.3億美元。
好萊塢YA電影由來已久——形式總歸看上去很美
《飢餓遊戲》開創了一種題材
好萊塢明顯高估了青少年的消費實力,青少年小說改編電影原本的先天優勢確實是來自青少年粉絲的追捧,但現實是他們追捧大銀幕作品的數量卻是極其有限的。首先,他們不是每一部青少年小說的粉絲。即使再貪玩,精力再旺盛的青少年觀眾,在一部部相似題材的狂轟濫炸下,他們也會被折騰得夠嗆。其次,他們也會為其他爆米花電影貢獻票房,比如投資更大、特效更炫的超級英雄電影。第三,青少年小說改編電影過於聚焦年輕人,青春偶像派的主要演員、欠成熟的冒險經歷和相對膚淺的劇情故事流失了大量成人觀眾。歷史證明老少通吃才是獲取電影票房最大化的最有效保障。
《安德的遊戲》票房不佳
雖然,根據YA小說改編的不少電影很難做到口碑和票房雙贏。但從題材上看,《飢餓遊戲》和《分歧者》將格局著眼於未來的影片,影片的背景設定比《暮光之城》更為新穎也更為科幻,也不再是《哈利波特》的魔幻世界。這種短平快代替厚重與史詩之後,首先便在風格上有著獨樹一幟之感。而從市場定位上來看,《飢餓遊戲》、《分歧者》還是與《暮光之城》一般的流行文學。其實,YA電影並不是近幾年的一個新名詞或者新事物。在美國,YA是指16歲到39歲的群體,90年代流行的YA電影如《一吻定江山》、《對面的惡女看過來》,2005年之前,現實的高中生題材還是YA電影的主流,比如《牛仔褲的夏天》。但在《哈利波特》之後,YA電影的題材和產業可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暮光之城》《飢餓遊戲》《分歧者》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雖然總被認定為「反烏託邦外衣下的青春遊戲」,但形式總歸是「看上去很美的」。
附:好萊塢YA電影北美首周末票房
片名票房《分歧者》5600萬美元《暮光之城3》6480萬美元《暮光之城》6960萬美元《暮光之城4(下)》1.38億美元《暮光之城4(上)》1.38億美元《暮光之城2》1.43億美元《飢餓遊戲》1.525億美元《飢餓遊戲2》1.58億美元《分歧者》VS《飢餓遊戲》
——其實是「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你更喜歡哪個?
YA電影裡不少「女漢子」
《分歧者》中兩部影片全都是天降大任於女英雄,擁有非凡技能的詹妮弗·勞倫斯和謝琳·伍德蕾都是女漢子。《飢餓遊戲》講述了一場發生在未來架空世界的一場殘酷生存競賽。女主人公凱特尼斯奮力生存的堅持成就了影片最動人的標誌,也令其擁有了與《大逃殺》 截然不同的氣質——反抗的力量。
這部影片也展現了與《烏雲背後的幸福線》不同的、詹妮弗·勞倫斯的另一面。可惜的是,《分歧者》裡的謝琳·伍德蕾估計永遠紅不了。她既沒有詹妮弗·勞倫斯高度的話題性,也不太會「炒作」,最重要的是poker face。不過客觀地說,謝琳·伍德蕾電影裡還是比劇照或者日常街拍美很多。
勝出者:《飢餓遊戲》
首先呢,《飢餓遊戲》是俗套的「三角戀」,《分歧者》倒是沒有循規蹈矩。可惜了大表姐,和兩個毫無明星臉的男星喬什·哈切森以及Liam Hemsworth對戲,實在違和。在這點上,大表妹和「老四」提奧·詹姆斯更具可看性。
勝出者:《分歧者》
《飢餓遊戲》把所有人分在了12個區,每個區行使自己的職責,這很明顯是在說明一個社會的運轉需要不同分工;《雪國列車》把人分在了不同的車廂,用來指代人在社會上的不同階級;分歧者……直截了當的把人分為了5個種類。
《分歧者》派別
不管怎樣,影片的設定要有未來感,要有既定的遊戲規則,要有「反烏託邦」的氣質。視覺上面《飢餓遊戲》主要是盛大的開幕式和封閉的內部場景,而這部場景比較多,高樓,滑索,城市,郊區,給我們呈現的比起《飢餓遊戲》更多,電影中著裝很有近未來的感覺,不過由於派別的區分,每個派別的顏色都不一樣,像無畏派的黑色,無私派的灰色,博學派的藍色,還有圖標很有特色鮮明表明了每個派系的特點。
歷史上,與烏託邦多為學術論著不同,反烏託邦天然地具有故事性,正如「反烏託邦三部曲」——英國赫胥黎的《美麗的新世界》、英國喬治·歐威爾的《一九八四》、蘇聯扎米亞京的《我們》。
勝出者:《分歧者》
《分歧者》連鎖效應
——成就獅門影業:從恐怖題材小片廠到好萊塢第七大影業
2013年的青少年小說改編電影有三部在中國獲得了上映,但票房成績和好萊塢大片來說還是有些差距。現如今的好萊塢大片,在中國電影市場往往都能排到全球票房的第二位。
《飢餓遊戲》還是獲得了更大的成功
《飢餓遊戲2》還在攻城拔寨的時刻,2014年上映的第一部《吸血鬼學院》卻又刷新了大規模上映青少年小說改編電影的最低紀錄,北美票房只有700萬美元。青少年小說題材再次成為質疑的對象,所幸謝琳·伍德蕾主演的兩部電影《分歧者》和《星運裡的錯》又給這一類型帶來了希望。
《分歧者》的出品方獅門影業正是青少年題材開發的好手,青少年兩大旗艦作品《飢餓遊戲》系列和《暮光》系列分別是他們的作品和旗下頂峰娛樂的作品,也正是憑藉這兩大系列,獅門由當年專注恐怖題材的小片廠搖身變成了好萊塢的第七大電影公司。《分歧者》的原著作者維羅尼卡·羅斯公認是最美的女作家之一,容貌指數不僅高於《飢餓遊戲》系列的作者蘇珊·柯林斯和《暮光》系列的作者史蒂芬妮·梅爾,甚至都勝過女一號謝琳·伍德蕾。乍眼一看,謝琳·伍德蕾的長相確實挺普通,別說和西爾莎·羅南和莉莉·柯林斯比,要說長得比克裡斯汀·斯圖爾特和詹妮弗·勞倫斯好看地球上也沒幾個人相信。但她卻是這個年齡段,唯一一個可以和大表姐詹妮弗·勞倫斯比拼演技的女演員,網友暱稱大表妹。
這年頭似乎流行這個!女漢子!
可以說《分歧者》從開拍到上映,話題和爭議就從來沒停過。《分歧者》耗資8500萬美元,可以說是創下了獨立片商青少年題材首集電影的最大投資。2014年3月21日在北美開畫,首周末票房5400萬美元,最終1.5億美元的票房雖然距《飢餓遊戲》、《暮光之城》還有些距離,但總算是制止了青少年題材的跌勢。隨後,《分歧者》又把能拿的獎都拿邊了,什麼MTV獎和青少年選擇獎,但電影的口碑還僅僅是停留在青少年層面。而在中國,《分歧者》卻沒能似《飢餓遊戲》獲得在內地6月份上映的機會。《分歧者》中國9月8日上映,在內地主打好萊塢繼《飢餓遊戲》後最賣座的系列作品;《飢餓遊戲》+《盜夢空間》2.0升級版;男子漢去看《敢死隊3》,女漢子則去看《分歧者》。
好萊塢YA電影之前景
——《星運裡的錯》正當紅 離成熟電影類型還有多遠?
今年暑期檔,謝琳·伍德蕾主演的《星運裡的錯》打敗阿湯哥的《明日邊緣》,成為夏季大贏家。要知道這部電影的預算僅為1200萬美元,但在北美收繳1.24億美元、全球高於《分歧者》的2.74億美元,斬獲2.86億美元。
《星運裡的錯》成黑馬
這部根據約翰·格林所著的青少年浪漫小說改編的催淚戲給目前迷茫的青少年題材電影指明了方向。約翰·格林是《紐約時報》暢銷書的常客,他的每部作品不僅常年雄踞《紐約時報》青少年圖書的暢銷榜,而且在全球青少年中引起巨大反響並受到廣泛好評。現在約翰·格林大有取代J·K·羅琳之勢,無論是《福布斯》名人榜還是《時代》周刊最有影響力的100人都能見到他的名字。《星運裡的錯》的成功,讓他另外的三部作品《尋找阿拉斯加》、《紙鎮》和《多面的凱薩琳》迅速成為好萊塢猛撲的對象。
《星運裡的錯》更重要的意義是讓好萊塢意識到差異化的重要性,開發青少年浪漫愛情題材是個不錯的方向。過去一批批青少年題材電影,科幻/奇幻只是包裝的外殼,其核心還是愛情故事。但為了這層華麗的外殼還要增加不少特效費,未來何不乾脆褪掉這次包裹,去真正講述一段段成長中的男歡女愛,這才會引起更高年齡段觀眾的共鳴。
好萊塢最新的青少年小說改編電影是8月15日上映的,由韋恩斯坦和瓦爾登傳媒聯合出品《賜予者》(The Giver,中文版書名為《記憶傳授人》),這是繼《別有洞天》(Holes,中文版書名為《洞》)、《仙境之橋》(Bridge to Terabithia,中文版書名為《通向特拉比西亞的橋》)、《浪漫鼠德佩羅》(The Tale of Despereaux)之後新千年根據美國紐伯瑞金獎小說改編的第四部電影,但很有可能是票房最低的一部。瓦爾登傳媒在青少年題材電影開發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納尼亞傳奇》三部曲和《地心歷險記》系列都是他們的成功項目,他們和迪士尼合作的《別有洞天》和《仙境之橋》更是開啟了紐伯瑞金獎小說的大銀幕勝利之旅。儘管《賜予者》有兩大老戲骨梅麗爾·斯特裡普和傑夫·布裡吉斯壓陣。但是這部青少年科幻電影的製作成本僅為2500萬美元,而烏託邦+神奇小子的設定,還是讓觀眾膩味了,這樣的背景在最近的青少年小說改編電影當中實在是用爛了。
文學小說是電影的堅實後盾
文學一直是電影的堅實後盾,而獲獎文學為電影的情節編排或許能比暢銷小說提供更為充足的養分。好萊塢和北美最高榮譽的少兒文學獎項紐伯瑞金獎小說的結合,兩者有望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未來還有《墳場之書》(The Graveyard Book)、《獨一無二的伊萬》(The One and Only Ivan)、《時間的皺紋》(A Wrinkle in Time)等作品會搬上大銀幕。
9月19日在北美上映的《移動迷宮》(The Maze Runner)已經確定會引進,檔期待定。這部電影改編自詹姆斯·達什納的同名反烏託邦科幻小說,目前還沒有出簡體中文版。雖然反烏託邦+科幻又是老套路,但《迷宮行者》的預告片卻讓觀眾看到了新意,各方的反饋相當不錯,提升了對電影的期待,《迷宮行者》有望取得理想的票房。年底的《飢餓遊戲3:嘲笑鳥(上)》(The Hunger Games: Mockingjay - Part 1)則是2014年北美票房和全球票房年冠的最有力競爭者。
今年好萊塢的青少年小說改編電影和去年數量相當,但在花樣上有了豐富,北美票房亦有可能翻倍。「亂中求變」,好萊塢最重要的商業意識之一,青少年小說改編電影在調整中向曾經的競爭對手超級英雄電影看齊,至於未來是否能不靠兩三個電影系列,而是發展成成熟的電影類型,我們拭目以待。
+++++++++++++++++++++++++++++++++++++++++++++++++++++++++++++++++
簡介:
渭南奧斯卡國際影城巨幕廳是標準化巨幕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影廳,銀幕高12.6米,寬22米,為目前西北地區最大的銀幕,可容納566人同時觀影。影廳引進世界最先進的杜比全景聲音效系統,它突破了傳統意義上5.1、7.1聲道的概念,能夠結合影片內容,呈現出動態的聲音效果,不同於以往一路音頻信號控制影院中一側音箱發出相同的聲音,它可以使一側的多個音箱逐個發出不同的聲響,更真實的營造出由遠及近的音效效果,配合頂棚加設音箱,實現聲場包圍,展現更多聲音細節,讓觀眾在觀影過程中真正體會身臨其境的感覺。目前巨幕全景聲版本影片越來越多,渭南市民在奧斯卡巨幕全景聲影廳即可享受到世界頂級的電影饕餮大餐。
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優勢
l 為觀眾提供強大而生動的全新影院聆聽體驗;
l 聲音可以在影院中自由移動,以營造動態效果;
l 再現自然而真實的音頻體驗,與故事情節完美契合;
l 增設頂部揚聲器,實現有史以來最逼真的聲音效果;
l 採用64部揚聲器,提高所有畫面的逼真度和衝擊力;
l 真切反映藝術家的創作意圖。
1、添加微信(掃二維碼、微信號:wnoscar,或搜索公眾帳號:渭南奧斯卡國際影城)
2、票房電話:0913-2666100
3、QQ:2455106254
4、影城地址:前進路中段信達廣場華潤萬家商場三樓
5、乘車線路:4路、5路、12路、16路、216路至臨渭區政府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