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姐》成團水分大?煞費苦心的「公平賽制」,始終難逃人氣二字

2020-09-06 凡人娛樂

《乘風破浪的姐姐》喊了一夏天「女人不該被定義」的口號,終於在9月4日迎來成團之夜。

經過長達3個多月的超強度訓練,6場公演,30次團隊舞臺,寧靜、萬茜、孟佳、李斯丹妮、張雨綺、鬱可唯、黃齡脫穎而出,成團出道。

對於這7位姐姐成團,網友既服氣又意難平。

服氣的是,按照節目賽制規定,這7位姐姐確實有出道的資格。

意難平的是,若論實力和個人風格,7位姐姐中好幾位都達不到出道標準,倒是未能成團的7個人中,有很多實力強勁者。

翻看評論可知,網友口中的意難平聚焦在3個人:王霏霏、張含韻、藍盈瑩。

在網友看來,這3位姐姐無論舞臺實力還是個人風格,都絕對夠得上成團標準,只可惜敗給了賽制。

說起來,芒果為了《浪姐》的賽制可謂煞費苦心,6次公演每次都花樣翻新,別說姐姐們經常一臉懵,就連觀眾有時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如此費心折騰,無非就是想證明賽制公平公正,《浪姐》就是與眾不同。

可能大家會問,節目組這麼用心,怎麼到頭來還會遭受質疑呢?其實,想解開這個疑惑並不難。

說到底,《浪姐》成團被質疑水分大,最主要的原因是掛羊頭賣狗。

這檔節目從開播,便反覆強調「30+女藝人重新定義女團選秀」這個宗旨,可到頭來,除了年齡差異,姐姐們成團和那些小鮮肉、小鮮花並無不同。

就拿賽制來說,無論給出的理由多麼冠冕堂皇,投票的環節設計多麼巧妙,都始終難逃「人氣」二字。

只要關注《浪姐》就知道,從初舞臺開始到復活賽,再到6公舞臺,每一次投票都離不開觀眾喜愛度排名。

而到了成團之夜,「觀眾喜愛度排名」更是被發揮得淋漓盡致。

為了力求做到公平,總決賽舞臺設置了兩輪投票環節「出道名額搶位和姐姐個人喜愛度排名」。

說實話,這兩輪投票在我看來,第一輪純粹就是個過程,第二輪才是關鍵。

因為不管怎麼投票,不管團隊獲得幾個出道名額,最後拼的還是個人喜愛度。

什麼叫個人喜愛度?說白了,就是人氣,就是觀眾緣。

那既然同樣是拼人氣,《浪姐》的成團出道和小鮮肉、小鮮花又有何區別?

再則,節目組為了做到投票公平公正,確實一直嚴厲打擊刷票行為。

問題的關鍵是,以直播投票的方式決定成團出道,很難做到萬無一失。就算後來發現投票問題,名次也早就難以改變。

當然,這樣說並非是要求《浪姐》賽制完美,畢竟這世界上就沒有絕對完美的賽制。

可通過以上種種不難發現,即使節目組為了賽制煞費苦心,卻依舊沒有跳出傳統選秀節目的固有套路。

這種情況下,「30+女藝人重新定義女團選秀」也就成了噱頭。

說來令人感慨,原本觀眾以為這是一檔標新立異的綜藝,結果到頭來發現,即使有30位叱吒風雲的姐姐撐場,節目也未能免俗。

還記得,當年本山大叔曾炮轟春晚「一幫業餘的審核專業的」,現在的選秀綜藝不正是如此?

所謂的小浪花、所謂的線上投票,就是叫一幫業餘的觀眾去審核專業的東西。說得直白點,就是節目組討好觀眾。

原本為了收割市場、收割收視,這樣做也無可厚非,可姐姐們不同於那些新人,她們拼搏多年走到今天,最後命運竟然交由一幫非專業人士決定,簡直不要太滑稽。

聽說《浪姐》還計劃出臺第二季節目,不知道在口碑遭受質疑的情況下,觀眾還能否買帳。

還有個最關鍵的問題,娛樂圈內是否還有姐姐願意前來參加。畢竟,出道要靠人氣,而人氣又是個很玄學的東西。

相關焦點

  • 《浪姐》六公不分組不公平?其實賽制中藏著答案,成團和分組無關
    接下來由阿朵和孟佳加入的寧靜團和原先的李斯丹妮團進行六公的比賽,這也將是《浪姐》舞臺上的最後一次對決。其次,阿朵和孟佳兩人在本場的人氣是全場最高的,而且都在400票以上,比王霏霏、寧靜都要高很多,在這個人氣為王的《浪姐》舞臺上,寧靜團雖然輸了比賽但是卻賺大了。
  • 《浪姐》成團規則曝光,淘汰姐姐加入大洗牌,實力再次給人氣讓路
    令人意外的是,一直號稱「打破年齡限制」,追求與眾不同的《浪姐》,出道位依舊以「流量人氣」為準則,實力再次給人氣讓路,讓人失望。01《浪姐》成團規則曝光,繞暈觀眾但令人沒想到的是,《浪姐》成團規則並沒有這麼簡單,第六輪公演不僅不能完全決定出道位,甚至僅能夠誕生兩個出道位,其餘12位姐姐將與被淘汰姐姐一起爭奪出道名額。
  • 《浪姐》決賽又「翻車」?賽制雜亂看不懂,成團名額全憑「湊」
    浪姐》果然也不負眾望,開播第一期,便創下了非常不俗的成績,甚至還因此起到連鎖效應,帶動了整個芒果超媒的市值上漲。《浪姐》走起了不斷下滑的下坡路。在經歷100多天,幾輪的淘汰晉級之後,《浪姐》終於來到了總決賽,十四位姐姐為了爭奪最後的七個成團名額,可謂是一次又一次突破了自身的極限,挑戰高空威壓、深夜練習到兩三點,不負眾望,姐姐們在總決賽又帶來了六個非常令人感嘆感慨的舞臺表演。
  • 不再是成團出道?投票意義何在?《浪姐》總決賽賽制,極其迷惑
    隨著上一次的公演結束,就公布了總決賽的賽制,但沒想到這一次的賽制比以往更狗血,讓很多網友都表示難以理解。上次一出現的三人同臺演繹一首歌曲就很容易暴露姐姐的能力。這一次似乎賽制出現漏洞,讓很多人覺得非常不公平。
  • 《浪姐》復活賽制對冠軍候選團的姐姐們公平嗎?寧靜一語道破
    那麼,復活賽制對冠軍候選團的姐姐們真的公平嗎?寧靜一語道破。在第十期的加長版,阿朵和寧靜聊天,兩位隊長各種商業互捧,在一頓互吹之後,寧靜說了一句話「我說人家沒有損失,絕對猛」。第二,即便是沒有換位成功,姐姐們非但沒有損失,依然是有很多好處的,起碼在舞臺上她們又一次表現了自己,說實話,哪個姐姐來這檔節目不是為了刷存在感,況且五公還有一輪個人戰,雖然只有90秒,但是憑現在節目的熱度,90秒已經頂得上某些姐姐好幾年換來的人氣了。
  • 《浪姐》剛完結,口碑就急速下降,成團靠的是人氣還是實力?
    《乘風破浪的浪姐》剛完結,口碑就急速下降,成團靠的是人氣還是實力?大家先看一下成團名單:以上的成團姐姐們可以說都是有實力的。但是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真正有實力的王霏霏,張含韻卻沒有成團,而且票數差距很大。總決賽的票數竟然還要加上之前的票數。這樣太不合理了。這樣的賽制不知道是提前就安排好的,還是到了總決賽依據要提前選定的人特別制定的。
  • 說好的成團出道就沒了?《浪姐》總決賽賽制,太讓人失望
    轉眼間《乘風破浪的姐姐》已經接近尾聲,隨著第五次公演也就是復活賽落下帷幕,姐姐們就只剩下了最後一場總決賽的舞臺,不過在正式公布總決賽的賽制之後,不少網友就吐槽賽制太讓人失望。 正常來說,熱度如此之高的逆齡女團選秀節目,總決賽採用直播的形式也能讓觀眾更有參與感,會掀起更大的風浪,但是《浪姐
  • 《浪姐》總決賽只誕生一個成團名額,剩下的名額由網絡投票產生
    節目雖然錄製結束了,但是《浪姐》還有一個最大的懸念沒有揭曉,那就是成團名額還沒確定,而且目前還沒揭曉成團規則到底是怎樣的。單就這個規則來看,其實不公平,而且有些無奈。不公平在於,14位姐姐連唱帶跳6首曲目,但是最終只能獲得1個成團名額,剩下的名額需要靠人氣。
  • 變態"賽制難以服眾,《浪姐》舞臺再遭翻車
    這個夏天《浪姐》無疑是最成功、最具有熱度的一檔綜藝,節目對已出道多年的30位姐姐進行考察、培訓,通過舞臺表現留下一組成員,最終實現成團夢想。在微博維修期間,《浪姐》如約而至,微博熱搜的&34;,一周不更新,也絲毫沒有影響《浪姐》的流量。
  • 說好的成團出道就沒了?《浪姐》總決賽賽制改編,這太讓人失望
    根本就不喜歡這樣的賽制,和之前剛開始所說的樣子,根本就大有不同。對於正常的成團出道這樣的節目,總決賽一般都會選用直播的形式。也就是為了能夠讓網友們更加直觀的看到姐姐們的表現,讓網友們對其更加的有參與感,肯定會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
  • 放棄直播、賽制燒腦、流量為王,一場虎頭蛇尾的浪姐盛宴終於落幕
    而浪姐就不一樣了,總決賽分公演賽和揭曉儀式兩個環節,分兩期播出:公演賽採用錄播,且比完沒有任何結果;而到一周後再通過直播的方式來宣布結果。就像是你面試完了,回家等通知一樣。這樣一來,《浪姐》總決賽它也可以說是直播,但光直播一個揭曉結果
  • 浪姐淘汰名單曝光遭質疑,女團定義標準全靠人氣?賽制欠缺公平?
    但她當年的粉絲也不再年輕,如她一樣,在「人氣為王」的賽制下被淘汰也就非常「理所應當」了。大眾音樂品味還停留在20年前的華語樂壇時,她已經寫出了大概需要翻譯才能看懂的歌詞和科幻風格的曲調,屬於才華系列小姐姐。
  • 浪姐成團,成今年綜藝最大的笑話…
    而昨晚的浪姐成團之夜,首先在於節目組的賽制。成團的七位浪姐中,不少人相互之間,甚至還都沒有過一次合作。事情是這樣的,節目從四公開始,便對浪姐們進行了「鎖組」。而決賽,突然又要從兩個組裡,各挑幾個人成團。即使寧靜不捅破窗戶紙,浪姐7人團裡以後也必定會有兩個小團體。
  • 《浪姐》打臉現場:以「嘲諷流量」出世到以「吸收流量」出圈
    單就這個投票規則來看,這個賽制其實很不公平,不公平在於14位姐姐連唱帶跳好幾個小時,表演了6個曲目,但最終卻只能獲得一個成團名額,剩下的則需靠自身人氣來獲得。我們都知道,姐姐團裡人氣高的就那幾個,像萬茜、寧靜這種實力並不是很高,但人氣卻始終排在前三名,而像鬱可唯、孟佳這種實力選手,排名一直都在最後,這又有什麼公平可言?
  • 網傳《浪姐》最終7人成團名單,萬茜讓給孟佳,黃齡讓給張含韻
    和任何一檔團選綜藝一樣,《浪姐》臨近收官,其最大的懸念就是誰能成團?這個名單無論從成員的人氣、實力或者搭配來看,都頗有可信度。但是這個名單有兩大問題,其一是爆料者沒有說明成團的規則或是標準,也就是說這五人是怎麼被選出來的。
  • 「我拿第一,不想成團」 ,恐怕只有浪姐才敢說。
    (豆瓣小組詞雲,字體越大,表示提及頻率越高)那麼,為什麼《浪姐》看的人多,投票的人少?飯圈玩法勸退圍觀群眾現象級綜藝《浪姐》的背後,是跨越年齡和性別的觀眾人群,意味著有更多未曾看過團體選秀的觀眾,加入到這場二次粉絲造星
  • 《浪姐》成團投票戰打響,二組人氣明顯佔優,孟佳排名第一非冷門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黃齡是女團Vocal的上佳之選,奈何「齡齡子」的人氣一直不高,加上主動對粉絲提出放棄打投,成團希望越發渺茫。伊能靜墊底並不意外,畢竟第一輪「衝浪榜」她就一直位列倒數第一。藍盈瑩儘管遭受一些質疑,仍排組內第四在鬱可唯之前;「暖心姐姐」阿朵暫列第五,「瓊姐」鄭希怡上節目後知名度大增,但和同組的姐妹們依然有一定的差距。
  • 《浪姐》投票被曝集資控評,勵志節目也變味,黃齡為公平叫停
    而現在以中年女性勵志節目為主題的《浪姐》也被曝出不正當競爭。其實《浪姐》這檔綜藝也算是高開低走的節目之一,從開播之前就人氣大漲到現在漸漸失去觀眾緣,可以說是開播後每一步都在走下坡路。然而這次警告顯然是雷聲大雨點小,粉絲們直接無視節目組發布的公告繼續刷票,也是很讓人無奈了。
  • 《浪姐》總決賽掀起回憶殺,能否成團只看人氣高低,與實力無關
    萬茜的七人團穿著婚紗唱《我期待》——包括浪姐舞臺沒穿過裙子的李斯丹妮——加上趙兆老師鋼琴助陣,是本場最美的表演。更感人的是,姐姐們都有一種嫁給舞臺、嫁給姐妹的感覺,不可謂不用心、不可謂不深情。所有表演結束後,節目來了個前後呼應,再一次介紹賽制,我於是更暈了。
  • 《浪姐》誕生就熱搜不斷,如今成團是情理之中,還是意料之外?
    《浪姐》誕生就熱搜不斷,如今成團是情理之中,還是意料之外?《乘風破浪的姐姐》成團後,掛了很多熱搜,其實這段節目還是很成功的,選秀節目這樣多的情況下,芒果臺可以說是別出心裁,這段節目自從播出之後,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的確,在這樣的舞臺上,觀眾都看到了無限的可能。不過任何一檔節目,有利就一定有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