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奧斯卡又來了。
去年虹膜關於奧斯卡提名的文章標題叫《今年是1983年以來最差的一屆奧斯卡!》,我覺得今年可以一字不易沿用這個標題。
對,今年比去年還要差。
從前哨戰來看(此處泛指以下四類:
1)多倫多電影節,2)屁用沒有的各城市影評人獎,3)一直被吐槽,從未被忽視的金球獎,以及4)號稱最專業的各行業工會獎)。
我們可以輕易得出結論,今年的大部分重量獎項,將在《愛樂之城》、《月光男孩》和《海邊的曼徹斯特》中產生。
《海邊的曼徹斯特》(2016)
三部熱門影片中,《愛樂之城》前面一個半小時雖然不乏亮點,但處處離不開套路,作為本來就套路感極強的歌舞片類型,要是沒有最後半小時神乎其技的蒙太奇,這個世界上只不過又多了一部庸庸碌碌的歌舞片,但這仍然改不了本片過譽的事實。
《愛樂之城》(2016)
《海邊的曼徹斯特》其實才是三強中最為精彩的一部,除了個別地方配樂略顯突兀和過度煽情以外。
但它卻並不是奧斯卡最青睞的類型,作為一部描寫社會「失敗者」的影片,奧斯卡或許在演員獎項上不吝嘉獎(如1996年憑藉《遠離拉斯維加斯》拿到影帝的尼古拉斯·凱奇,2012年憑藉《烏雲背後的幸福線》封后的詹妮弗·勞倫斯),但在主流電影中,「廢柴片」向來不是奧斯卡的菜。
《海邊的曼徹斯特》(2016)
《海邊的曼徹斯特》可以一爭的,也就是男主和原創劇本的部門——如果最終它爆冷拿下了最佳電影,那麼這將是學院歷史上最為大膽、也最為有魄力的選擇之一,值得贏取人們最大的敬意。
但饒是如此優秀,《海邊的曼徹斯特》也只是在美國電影語境下的優秀,在同類型電影中,日本電影中的「廢柴片」類型早已一騎絕塵。
《海邊的曼徹斯特》(2016)
在美國電影中,這類影片多數會處理得比較勵志、比較苦難、比較戲劇化,而有著東方式沉靜、落寞、孤獨這類氣質的美國影片,著實不多。
所以若是《海邊的曼徹斯特》是一部日本電影的話,似乎就顯得頗為尋常了。好吧,你可以說是我偏愛日本電影多於好萊塢。
《海邊的曼徹斯特》(2016)
《月光男孩》踩中了各種政治正確的點:黑人、同性、底層,同時加上黑人版《一個國家的誕生》質量不佳、導演深陷醜聞,《月光男孩》更是各種光環加身。
《月光男孩》(2016)
但在我眼中這部電影真是乏味、膚淺,雖然在影調、氛圍營造、運鏡等技術層面下足了功夫(導演號稱自己私淑王家衛),但捏合在一起,卻距離佳作欠了不少火候。
去年奧斯卡20個表演提名無一黑人演員的風波,讓斯派克·李、威爾·史密斯等圈內人炮轟學院不公,學院無奈請來著名黑人脫口秀明星Chris Rock坐鎮柯達劇院主持頒獎禮。Chris Rock滿場頒獎禮都是「嘲笑」(自嘲)學院這次風波的笑話梗,相信看了直播的同學,最後都會煩死這些笑話。
而後因為美國多地發生的以「Black Lives Matter」的抗議和反抗議活動,更是讓人們感受到了「這或許是第二次平權運動的到來」?
《月光男孩》(2016)
作為美國自由化排頭兵的好萊塢,近40年來幾乎就沒掉過進步主義浪潮的隊,再加上去年的「奧斯卡無黑人」的醜聞,看上去「黑人+同性」的《月光男孩》一片形勢大好——其實不然。
就算金球獎選了《月光男孩》為最佳劇情片、製片人工會(可能)選《月光男孩》,《月光男孩》也不太會是最終的大熱。
因為工會成員多數為中青年的現役電影工作者,一直為各種民權呼號的好萊塢大腕兒也都以中青年為主,而由於奧斯卡投票權需要登記、籤到、註冊、看片等限制,有投票權的學院6000餘名評委中,很多都是平均年齡在60歲左右的半退休人員——也就是社會學上常說的WASP(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新教徒的盎格魯撒克遜裔美國人)。
考慮到好萊塢早已不是猶太人一家獨大,這些純白人喜歡什麼,看看今年的美國大選的結果你也就知道了。
《月光男孩》(2016)
此外,《月光男孩》不被看好,最主要的原因可能不是「黑人」這一因素,而是片子本身的質量,以及「LGBT」元素。
看上去美國現在已經批准了「同性婚姻」,民眾對同性婚的接受程度也早已過半,但相比於早已奮鬥了50餘年的黑人民權運動所形成的有限但卻深入人心的「政治正確」,同性婚姻在美國還屬於兵家必爭之地,所謂統一的社會共識也未達成。
《斷背山》當年敗給《撞車》就是學院保守價值觀的最佳例證,去年的《卡羅爾》乾脆連提名都沒進——學院今年或許在提名上會不吝給《月光男孩》和《隱藏人物》褒獎,以平息前一年的「20提0中」以及BLM運動的社會聲浪,但在最後投票時,本來影片質量就差強人意的黑人片,註定要鎩羽而歸。
《隱藏人物》(2016)
再說一句非常「政治不正確」的話,就算學院今年在2月26日的頒獎禮上搞起「二月逆流」,《月光男孩》斬獲頗豐,從電影的角度說,這也不是什么正確的選擇——這最多就是大半個好萊塢對川普的一次自說自話的嗆聲罷了,屆時忙於向國會提交2018年預算的川總統有沒有功夫搭腔都是問題(當然,我覺得就川總統的性格,肯定要在推特上說兩句)。
最後扯一句本屆奧斯卡的兩個外來人口:於佩爾的《她》和今年在日本神擋殺神佛擋殺佛卻沒有入圍的動畫片《你的名字。》。
《她》(2016)
奧斯卡從來不排斥外國人,甚至可以說好萊塢的生力軍,就是那些在各大電影節上嶄露頭角、其後被好萊塢收編的外國人。但在一些主要獎項上(特別是我下面要說的表演獎和最佳動畫獎),好萊塢一直非常排斥「非英語片」,以及「非英語片」的主角。
這當然跟奧斯卡本質上是個美國電影節有關,也跟學院規則的改變和各大片商報名的意願有關。但是看看《愛》的女主角麗娃,《當夜幕降臨》、《美錯》裡的哈維爾·巴登,《兩天一夜》裡的歌迪亞,《羅丹情人》、《阿黛爾·雨果的故事》裡的阿佳妮——這些統統都被奧斯卡拒之門外,還是讓人覺得頗為可惜,由此也不得不讓人猜想,非英語片的演員,到底能否抱得一座小金人?
《兩天一夜》(2014)
近年唯二的兩次例外,一次是歌迪亞的《玫瑰人生》——同年沒有太多的競爭對手,除了凱特·布蘭切特之外,其餘都構不成太大威脅,而女王也吃了片子不好的虧;而第二次《藝術家》裡的讓·杜雅爾丹稱帝,則乾脆是一部默片,不說英語,但也不說法語。
《玫瑰人生》(2007)
演員,作為一部電影裡與觀眾形成溝通、產生共情最為直接的橋梁,他們在文化上、語言上能否被觀眾、評委認同,是非常關鍵的要素。而今年我們可以檢驗一下,奧斯卡到底對說外語的女主角是否有偏見。
因為Emma Stone雖然呼聲很高,但《愛樂之城》中的「表演時刻」並非重點;而於佩爾在《她》中的表現一如既往地代表了歐洲表演的最高水準與典範。此消彼長之下,石頭姐與於姨勝負還在五五之間,且就純演技而論,於佩爾的角色也更為討巧,就飈演技來說還是略勝幾籌。本屆奧斯卡是再一次選擇大熱,還是敢於認同高冷,在我看來,是考驗學院品味和是否「美國化」的最佳機會。
《愛樂之城》(2016)
而動畫提名方面,《你的名字。》未能進入決選名單,註定無法重複前輩宮崎駿的《千與千尋》的奇蹟了。奧斯卡在動畫片領域最好萊塢化:《瘋狂約會美麗都》、《魔術師》、吉卜力的《哈兒的移動城堡》、《起風了》,以及《艾特熊和賽娜鼠》、《凱爾經的秘密》都是非常優秀的動畫片,可除了《千與千尋》之外,非美片從未嘗染指過這一獎項。
《你的名字。》(2016)
至少在我看來,代表著歐洲動畫美學的《瘋狂約會美麗都》、《魔術師》,與代表東方動畫美學的《輝夜姬物語》、《你的名字。》都有足夠的資本和實力,打破美國動畫片一統江山的格局,但學院在十六年的歷史上,只有一次讓此獎旁落他國。在這個意義上,學院的口味著實非常之麥當勞化。
《瘋狂約會美麗都》
這並不是說《瘋狂動物城》不好,事實上《瘋狂動物城》幾乎代表了動畫電影工業的最高水準,但是在美學上,它仍舊是傳統的美式風格。
《瘋狂動物城》(2016)
奧斯卡自2001年設立最佳動畫片獎項以來,獲獎提名影片一直維繫著較為單一的劇作風格、敘事風格和美學風格,而且長期片面地獎勵那些故事極度工整的行活。
在這個最講究創意、幻想和風格的電影類別中,這無疑是最守舊、最古板的取向。
所以我說,今年的奧斯卡提名太弱了。
第89屆奧斯卡 完整提名名單
「最佳影片」
《降臨》 Arrival
《藩籬》 Fences
《血戰鋼鋸嶺》 Hacksaw Ridge
《赴湯蹈火》 Hell or High Water
《隱藏人物》 Hidden Figures
《愛樂之城》 La La Land
《海邊的曼徹斯特》 Manchester by the Sea
《月光男孩》 Moonlight
《雄獅》 Lion
「最佳導演」
丹尼斯·維倫紐瓦《降臨》 Denis Villeneuve-Arrival
達米安·沙澤勒《愛樂之城》Damien Chazelle-La La Land
巴裡·詹金斯《月光男孩》 Barry Jenkins-Moonlight
肯尼斯·羅納根《海邊的曼徹斯特》 Kenneth Lonergan-Manchester by the Sea
梅爾·吉勃遜《血戰鋼鋸嶺》 Mel Gibson-Hacksaw Ridge
「最佳男主角」
卡西·阿弗萊克《海邊的曼徹斯特》 Casey Affleck-Manchester by the Sea
丹澤爾·華盛頓《藩籬》 Denzel Washington-Fences
安德魯·加菲爾德《血戰鋼鋸嶺》 Andrew Garfield-Hacksaw Ridge
瑞恩·高斯林《愛樂之城》 Ryan Gosling-La La Land
維果·莫騰森《神奇隊長》 Viggo Mortensen-Captain Fantastic
「最佳女主角」
娜塔莉·波特曼《第一夫人》 Natalie Portman-Jackie
艾瑪·斯通《愛樂之城》 Emma Stone-La La Land
伊莎貝爾·於佩爾《她》 Isabelle Huppert-Elle
魯絲·內伽《愛戀》 Ruth Negga-Loving
梅麗爾·斯特裡普《跑調天后》 Meryl Streep-Florence Foster Jenkins
「最佳男配角」
馬赫沙拉·阿里《月光男孩》 Mahershala Ali-Moonlight
傑夫·布裡吉斯《赴湯蹈火》 Jeff Bridges-Hell or High Water
盧卡斯·赫奇斯《海邊的曼徹斯特》 Lucas Hedges-Manchester by the Sea
麥可·珊農《夜行動物》 Michael Shannon-Nocturnal Animals
戴夫·帕特爾《雄獅》 Dev Patel-Lion
「最佳女配角」
維奧拉·戴維斯《藩籬》 Viola Davis-Fences
娜奧米·哈裡斯《月光男孩》 Naomie Harris-Moonlight
米歇爾·威廉士《海邊的曼徹斯特》 Michelle Williams-Manchester by the Sea+
妮可·基德曼《雄獅》 Nicole Kidman-Lion
奧克塔維亞·斯賓瑟《隱藏人物》 Octavia Spencer-Hidden Figures
「最佳原創劇本」
《海邊的曼徹斯特》 Manchester by the Sea
《愛樂之城》 La La Land
《赴湯蹈火》 Hell or High Water
《龍蝦》 The Lobster
《二十世紀女人》 20th Century Women
「最佳改編劇本」
《月光男孩》 Moonlight
《降臨》 Arrival
《藩籬》 Fences
《隱藏人物》 Hidden Figures
《雄獅》 Lion
「最佳動畫長片」
《瘋狂動物城》 Zootopia
《魔弦傳說》 Kubo and the Two Strings+
《海洋奇緣》 Moana
《紅海龜》 The Red Turtle
《西葫蘆的生活》 My Life as a Zucchini
「最佳紀錄長片」
《辛普森:美國製造》 OJ: Made in America
《第十三修正案》 13th
《蓬勃的生活》 Life,Animated
《我不是你的黑鬼》 I'm not Your Negro
《海上火焰》 Fire at Sea
「最佳外語片」
《託尼·厄德曼》 Toni Erdmann(德國)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 A Man Called ove(瑞典)
《推銷員》 The Salesman(伊朗)
《禁忌之戀》Tanna(澳大利亞)
《地雷區》 Land of Mine(丹麥)
「最佳攝影」
《愛樂之城》 La La Land
《降臨》 Arrival
《雄獅》 Lion
《月光男孩》 Moonlight
《沉默》 Silence
「最佳剪輯」
《愛樂之城》 La La Land
《降臨》 Arrival
《月光男孩》 Moonlight
《赴湯蹈火》 Hell or High Water
《血戰鋼鋸嶺》 Hacksaw Ridge
「最佳視覺效果」
《深海浩劫》 Deepwater Horizon
《奇幻森林》 Jungle Book+
《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 Rogue One
《奇異博士》 Doctor Strange
《魔弦傳說》 Kubo
「最佳音響效果」
《愛樂之城》 La La Land
《降臨》Arrival
《血戰鋼鋸嶺》 Hacksaw Ridge
《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 Rogue One
《危機13小時》 13 Hours
「最佳音效剪輯」
《降臨》 Arrival
《深海浩劫》 Deepwater Horizon
《血戰鋼鋸嶺》 Hacksaw Ridge
《愛樂之城》 La La Land
《薩利機長》 Sully
「最佳藝術指導」
《愛樂之城》 La La Land
《降臨》 Arrival
《神奇動物在哪裡》 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
《凱撒萬歲》 Hail Caesar
《太空旅客》 Passengers
「最佳服裝設計」
《愛樂之城》 La La Land
《神奇動物在哪裡》 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
《跑調天后》 Florence Foster Jenkins
《間諜同盟》 Allied
《第一夫人》 Jackie
「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 A Man Called Ove
《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 Star Trek Beyond
《自殺小隊》 Suicide Squad
「最佳配樂」
《愛樂之城》 La La Land
《第一夫人》 Jackie
《月光男孩》 Moonlight
《雄獅》 Lion
《太空旅客》 Passengers
「最佳歌曲」
《魔發精靈》 『Can’t Stop the Feeling』
《愛樂之城》 『Audition』
《愛樂之城》 『City of Stars』
《吉姆:詹姆斯·弗利傳》『Empty Chair』
《海洋奇緣》 『How Far I』ll Go』
「最佳動畫短片」
《鷸》 Piper
《車載歌行》 Pearl
《梨酒與香菸》 Pear Cider and Cigarettes
《借來的時間》 Borrowed Time
《看不見現在的維莎》 Blind Vaysha
「最佳紀錄短片」
《喬的小提琴》 Joe’s Violin
《人生末路》 Extremis
《4.1英裡》 4.1 Miles
《白頭盔》 The White Helmets
《我的家鄉瓦塔尼》Watani: My Homeland
「最佳真人短片」
《內部敵人》 Ennemis Intérieurs
《女人與高鐵》 La Femme et le TGV
《校合唱團的秘密》 Sing (Mindenki)
《寂靜的夜》 Silent Nights
《時間碼》 Timecode
隨著新作接連登陸院線,董子健這個新年有點忙。1月24日,《奇愛博士講電影》新春特輯《小董的青春密碼》破風上線。在這裡,小董與奇愛博士尹珊珊,一起解碼一位電影少年心中的萬千世界。
《奇愛博士講電影》新春特輯《小董的青春密碼》,1月24日在愛奇藝、騰訊視頻全面上線。解碼少年心事,參與有禮,關注本節目官方微博,並轉發本條節目的官方微博信息,將有機會獲得新春大禮,小董的籤名照片哦。
1.合作聯繫郵箱:irisfilm@qq.com
往期精彩內容
春節檔來臨,我很怕大家忽視了這部呼喚女性崛起的電影
好想去看看這家讓小津寫出《東京物語》的旅館
韓寒和郭敬明爭當導演這種事,為什麼只出現在中國?
虹膜要帶大家去日本啦~帶你一起重溫經典電影和日劇的原生場景。上次我們推出了第一條線路,這次推出第二條東京線路!
下面是具體行程,精彩都在裡面!
行走光影中
5天4晚東京影像之旅
(3月11日 - 3月15日)
Day1:入住茅崎館。小津安二郎最愛的旅館
Day2:鎌倉。行走在海、天、電影之間
Day3:東京。每一個街角都像有故事等著發生
Day4:東京。迷失東京,全天自由活動
Day5:東京—國內,專車送機
成團人數:6人/12人
報名截止日期:2月10日
識別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
進入虹膜獨家預訂通道
詳情可詢微店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