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還情道人
試思未生之前有何象貌,又思既死之後有何景色,則萬念灰冷,一性寂然,自可超物外而遊象先。
——《菜根譚》
知名藝術家謝園因突發心臟病去世,很多人替他遺憾沒有子女守候,只因他也是所謂的「丁克族」。
謝園生前囑託,家中不設靈堂,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不召開任何形式的追思會。
謝園也曾經公開表示,自己是丁克族,並不打算要小孩,現在的妻子也十分支持自己的想法,他們過得很幸福。
其實沒有孩子也不覺得是一種遺憾,畢竟每個人的人生觀、生育觀不一樣,追求想要的生活方式是每個人的權利。
再說丁克家庭的明星也不少,如葛優和賀聰、劉青雲和郭藹明、梁宏達和敬慕瑤、梁朝偉和劉嘉玲、周潤發和陳薈蓮等等。
能生但選擇不生育,在主觀上認為是丁克的夫婦或者個體,稱為丁克,也正是這些認可自己是丁克角色的群體叫丁克族。
丁克族出現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還是這三個原因:一是對中國人口問題的憂慮;二是為了使自己的生活得更輕鬆舒服;三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
那謝園不生育孩子的原因是什麼呢?
謝園出生在北京的一個書香門第,父母都是知識分子,都有不錯的工作,所以家裡的經濟條件很好。他從小也深受父母影響而飽讀詩書,在當時也是所謂的「才子哥」。
但是在他兩歲的時候,父親因病去世,整個家庭垮了,他由母親一個人帶著,那種艱辛可想而知。之後,他母親為了給他一個穩定的家庭就改嫁了,所以他一直在別人的家庭中長大。
正因為這樣的變故讓他兒時就體驗了看著別人臉色生活的心酸和無奈,致使他留下了原生家庭的創傷,從而會影響他對要孩子的想法。
謝園的第一任妻子是他老師的女兒,當初他的老師看到了他身上的表演天賦,於是就讓他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之後就被錄取了。
老師的女兒比他小十歲,當時因為他在北影上過學,後來老師的女兒也想考北影,老師就讓他給女兒傳授一些經驗。
老師對他有恩就答應了,就這樣一來二去彼此產生了感情。不久後他們就步入婚姻殿堂,婚後不久妻子就懷孕了。
當時謝遠在桂林拍戲,得知妻子懷孕了,要回來照顧她。妻讓他以事業為重,於是妻子獨自去海澱醫院做了人流,謝遠知道後特別傷心。
再加上謝園與妻子在性格、三觀等方面不合。妻子特別個性,事業心極強,幹起工作來不要命,最終離婚。
也正是打掉孩子、離婚這兩件事讓他覺得沒有孩子反而沒那麼多痛苦。
當年正在拍戲的謝園遇見了邱悅,二人一見鍾情,聊天也十分默契,彼此有很多共同的愛好,總是相見恨晚。兩個人很快就墜入了愛河,兩年後就領證結婚了,謝園也曾公開說過沒有孩子和妻子生活的很幸福,不覺的是一種遺憾。
再加上他們都是演員,常年忙於拍戲根本沒有過多的時間和精力照顧孩子,一旦有孩子會影響他們的事業和成功的機會。
為了讓自己的才華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發揮出來實現自我價值,想在事業上有所成就,他們不願意為生養後代浪費自己的寶貴精力與年華。
這也是謝園生前囑託,家中不設靈堂,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不召開任何形式的追思會的原因。
很多人都會覺得周圍的人和父輩生活的太辛苦了,他們把所有的精力和情感放在孩子身上,從孩子生下來就一直在付出,他們的人生意義全都在孩子身上。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每個人的經歷和觀念不一樣,他們對人生觀和生育觀的態度也不一樣。無論怎麼選擇只要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能讓自己幸福快樂就夠了。
人不能沒有孩子的傳統觀念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因此「丁克家庭」很難成為全社會的生活潮流,但在夫妻文化程度都比較高的現代家庭裡,這一觀念正在改變。
從9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在中國的各大城市裡,「丁克家庭」的數量正穩步上升,正成為某個特定階層的婚姻時尚。
2019年調查發現中國大中城市已有60萬個自願不育的「丁克家庭」,而且近70%被調查的人認為「丁克家庭」將會增多。結婚5年以上不要孩子的夫婦,北京家庭佔10%,上海佔12.4%,深圳佔11.8%。
丁克家庭的增多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必然出現的現象,這反映的是中國人價值觀和生育觀的變化。
據相關資料顯示,中國大約有10%的育齡夫婦不準備要孩子。這些丁克家庭夫婦平均教育水平一般都在大專以上。而在這些家庭中,由男性提出不要孩子的比率佔到60%,高於女性比率。
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誘惑也越來越大,現代婚姻的不穩定性也越來越高。
據統計全國綜合平均離婚率為30%,北京離婚率佔39%,上海佔38%,深圳佔36.25%,廣州佔35%,廈門佔34.9%。
眾所周知,離異的家庭對孩子的傷害特別大,往往導致孩子內心消沉、恐懼婚姻,有些夫婦就會被迫成為丁克族。
隨著畢業大學生變得越來,就業也越困難。再說,剛進入社會的畢業生沒有經濟實力,就連結婚買房都壓得喘不過氣來,更不要說承受有孩子的負擔了。
同時,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很高,他們自然而然的就成了丁克族的後備軍,從而有丁克思想的大學生越來越多。由此可見,丁克現象在今後幾十年之內必有迅速發展。
傳統「養兒防老」的觀念也在轉變,因為現在的孩子長大後沒有幾個能待在父母身邊的,大部分老人不是在養老院就是被保姆照顧,何來的「養兒防老」。
成為「丁克族」的原因有很多,有主觀或者客觀原因,也有被動選擇的原因。但無論出於哪種原因,只要自己選擇了人生的路,走得充實、走得有意義就夠了。
每個人的人生都像一本無字天書,書中的內容只有本人能讀的懂,經歷不同,對天書中的內容感悟也不同。沒有相同的兩個人,也沒有相同的人生,天書裡的秘密也只能由自己一字一句去解讀,沒有始終,只有選擇。
——夜草
朋友們,我們一起在這裡祈願謝園先生一路走好,願天堂沒有病痛,以此來感謝他帶給我們的歡樂和笑聲。
朋友們,你們覺得「丁克家庭」會成為未來社會的一種婚姻模式嗎?為什麼?歡迎分享自己的觀點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