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登上央視《星光大道》舞臺
是很多藝術人的夢想
12月9日晚該節目現場
出現徐州市觀眾熟悉的
——原動力音樂組合
這對組合是從利國出來的農村發小
徐運棟、厲亮
經過20年的音樂夢想
由北漂有幸成為《星光大道》的伴舞
隨後自己也走上《星光大道》的舞臺
現在受邀成為《星光大道》的評委
並且,他們的原創歌曲《奔三了》
最近還獲了大獎!
徐運棟留了漂亮的小鬍子,厲亮有個明顯的標誌小辮子,原動力組合取自他們名字的諧音,意為堅持最初的夢想從未改變,事實上他們也用實際行動證實著自己的堅持。
兩人都是1985年出生,從小一起在銅山利國鎮長大,一起讀小學、讀初中,一起到徐州讀藝校、到首都師大念舞蹈教育,一起北漂住地下室,一起在舞臺上配合演出,所以兩人排練舞蹈時非常默契。
不過當初兩人的願望並非是舞蹈,而是學音樂。在1998年,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說,上藝校學舞蹈音樂在別人看來就是不務正業,而且花費不菲,所以鄉鄰都不理解,不少人抱著看笑話的心態。徐運棟說他至今記得鄰居對他父親說的一句話,「讓他彈什麼吉他,還不如彈耙齒。」
在徐州藝校學習的三年裡,徐運棟和厲亮學的是現代歌舞,包括器樂、聲樂和舞蹈,在2000年兩人又考進了首都師範大學舞蹈教育專業,但兩人從未放棄過對於音樂的熱愛,反而是將音樂創作和舞蹈編排一起學習、發展。
2003年畢業後,兩人決定留在北京闖蕩一番。
當時住地下室,就能放一張床一個桌子。沒有人脈、沒有名氣,我們兩人想方設法接各種演出,雖然那時候很辛苦,但是現在回頭再看時,覺得特別難忘。
接觸《星光大道》是2008年的事情。當時他們跟一些藝術團隊做伴舞,有時候也會接一些朋友的邀請。「一個朋友喊我們一起去排練幾個舞蹈,也沒說為哪個節目伴舞,直到進場才知道是星光大道。」徐運棟說,當時是2008年《星光大道》年度決賽的現場,他們為「玖月奇蹟」和「金美兒」伴舞。
2008年為《星光大道》總決賽伴舞只是他們眾多演出的一次,之後因為表現不錯,與《星光大道》的合作一直延續著,幾乎每年都會接到一兩次節目組的邀請。
從2009年,徐運棟和厲亮兩人開始回徐州發展,從為舞蹈學校代課開始,二人開始做自己的事業。雖然很繁忙,但作為舞蹈演員登臺表演的欲望一直都存在。
如果不是因為2015年的一件事,兩人不會萌生作為主角登上《星光大道》的想法。「2015年,父親生了一場大病,後來我在他手機上看到屏保是一張我在《星光大道》的照片。」徐運棟說,那時候他才知道父親是多麼看重他的表演,多麼希望我站在那個舞臺上,於是萌生了上《星光大道》的想法。
從2015年秋天開始,兩人開始為登上《星光大道》做準備。第一關是「閃亮登場」,兩人設計了80後歌曲懷舊串燒,「是屬於老歌新唱,邊跳邊唱,伴舞都是我們舞蹈學校的老師。」徐運棟說,他們準備的4個節目,前3個都有伴舞,而這些舞蹈都是他們新編的。
2016年4月,兩人如願登上《星光大道》。但可惜的是, 在競爭激烈的比賽現場,他們止步於第二關。「我們在第三關家鄉美環節,排了一個反映淮海戰役的歌舞劇,以前參加《星光大道》的徐州選手還沒有出現過這個題材,也是我們三個舞蹈中難度最大的一個。」厲亮說,他們想讓觀眾從這個舞蹈中更多了解徐州。
在最後一關,兩人想要演唱一首原創和一首《父親》,獻給兩位關注他們的父親,但可惜夢想沒有照進現實。
雖然沒有成為《星光大道》的冠軍,但徐州原動力對音樂的追求,卻給欄目組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年11月,好消息終於來臨,他們受邀參加《星光大道》月賽的評委,節目於12月9日晚播出。12月7日,他們再次受邀,擔任《星光大道》第6場年度分賽的評委,節目將於年底前播出。
從伴舞,助演,到2016年3月作為選手參賽,以主角的身份站在舞臺上,再到後來作為月賽評委和年賽評委,這一路,他們用了12年……徐運棟記得很清楚,去年第一次止步《星光大道》後,梁宏達和朱軍老師語重心長地告訴他們:這不是結束,是開始!
因為這句話,他們開始努力做自己的原創音樂,第一首歌終於在2016年冬天發行,叫做《遠走》,在點擊和關注量不斷上升的同時,他們開始得到更多同行和導演的關注。最終,他們作為年度人氣組合受邀擔任了2017年月賽的評委。
在發行第一首歌后不久,第二首他們自己的寫實歌曲《奔三了》很快上線了,剛上線不久,即被一位導演選中為一部電影主題曲,並且電影名也被定為奔三了,電影也將於近期上映。同時,《奔三了》還在江蘇省「咪豆星球原創音樂大賽」中獲得新勢力獎,並成為十首金曲獎入圍歌曲之一。
他們深知農村孩子想學習藝術的艱辛,所以從2016年開始,他們就開始免費到藝術教育相對落後的農村小學去給孩子們上課,自己花錢給她們買舞蹈服。2017年冬,兩人還和一些小夥伴一起給一所農村的偏遠小學送去了暖暖的冬裝……用他們話說,這些事,他們會一直做下去!
都市晨報全媒體記者 張景良
編輯:辛安然
領導說了
您點一個
小編工資漲5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