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麗西亞·維坎德
Alicia Vikander
瑞典演員
艾麗西卡·維坎德因在《皇室風流史》而成名,在2012年電影《安娜·卡列尼娜》裡,雖然戲份不多,但是若清麗百合的古裝造型還是豔壓群芳,慄色盤發與緊身衣的造型像是專為稱託她的美而設計。艾麗西卡·維坎德是端莊典雅的瑞典清新佳人,純淨甜美的古典氣質,憂鬱深邃的雙眸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來自歐洲,我曾經想像,好萊塢大工業也許是個巨大的怪獸,製作方高高在上,控制一切。我疑惑,導演們是否還有能力擔當創意者,擔當藝術家。但是,我必須說,當我真正經歷了我的第一部好萊塢影片後,我感到很驚訝。我很幸運地與許多了不起的電影工作者一起工作。我想,好萊塢電影和歐洲電影之間最大的不同,也許真的僅僅是規模的大小。即便是一個大製作,就創意層面來說,一切和歐洲幾乎都是一樣的。我們一早開工,在拖車裡坐著休息、準備和討論戲份,一切都沒什麼分別。」
艾麗西卡有著小麥色的皮膚,身形瘦削,天生就是衣架子,深邃的大眼和安靜的眼神,站在那裡什麼都不用說,只要輕輕盯著鏡頭,便渾身散發著柔軟與迷人,猶如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鄉村田園油畫中走出來的少女,舉手投足仙氣飄飄,天然適合出演各種文藝片。而看過《機械姬》的觀眾更是要驚嘆,她精緻的五官輪廓實在是太對稱太標緻了,演起機器人來毫無違和感。
1988年10月3日出生在瑞典西約特蘭省哥德堡,爸爸是精神科醫生,媽媽是舞臺劇演員,艾麗西卡才五個月大的時候,他們就分手了,但仍然是好朋友。這個樂觀的小姑娘說,自己得到了兩份世界上最好的愛,作為唯一的孩子在媽媽身邊長大,並且每周末都能去爸爸家和五個兄弟姐妹一同玩耍,體驗被大家庭包圍的感受。小時候,每當艾麗西卡的媽媽找不到保姆就會帶她去劇院,「有時候我的媽媽不帶我去,我就會哭。」
艾麗西亞·維坎德7歲開始便在哥德堡歌劇院參音樂劇表演,她曾在瑞典皇家芭蕾舞學院學習舞蹈,在參演了一些電視劇及短片後決定向演藝事業發展。
從9歲到16歲期間,她一直在瑞典皇家芭蕾舞學校學習,每天練習時間長達7個小時,每周六天,「如果沒有很多很多的愛真的很難堅持。」然而,舞蹈夢想最終因為傷病而被扼殺,之後艾麗西卡發現了自己對於表演的熱愛,在芭蕾學校的之後幾年,她開始利用暑假時間拍攝短片。有一天,她在報紙上看到了瑞典電視劇導演託馬斯·阿爾弗萊德森在為劇集《鍋匠、裁縫、士兵、間諜》招募演員的廣告,「我忽然有一種強烈的激情,而且超出了跳舞。」於是她離開學校,從此放棄了舞蹈。
2003年,艾麗西亞·維坎德在迷你劇《De drabbade》飾演了角色。隨後在電視劇《En decemberdröm》和《Andra Avenyn》等影視劇裡出演角色。
En decemberdröm (2005)
第二大道 Andra Avenyn (2007)
2009年,在Lisa Langseth執導的瑞典電影《純粹》裡飾演女主角Katarina ,獲得2011年金甲蟲獎(瑞典電影學院獎)最佳女演員獎。
2011年,主演了電影《王冠》。同年,還在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獲得EFP新星獎。
2012年,艾麗西亞·維坎德在丹麥影片《皇室風流史》飾演了女主角王后卡羅琳·馬蒂爾德,該片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同年在喬懷·特版《安娜·卡列尼娜》中飾演了Kitty,自此走入好萊塢的視野。
2013年,她在比爾·康頓執導的電影《第五階層》飾演了Anke Domscheit,同年,她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EE新星獎的提名 。
2015年,艾麗西亞·維坎德有多部影片上映,憑藉在《機械姬》《丹麥女孩》中的表演廣受好評,獲得金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雙料提名 ,憑藉《丹麥女孩》獲得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提名。
2016年艾麗西亞·維坎德將有馬特·達蒙版《諜影重重5》、與麥可·法斯賓德共同主演的的《大洋之間的燈光》以及《鬱金香狂熱》多部影片上映。
(素材及圖片來自網絡,鳥人與魚整理編輯)
▼
微博:@鳥人與魚 | 微信ID:nryy2012
轉載請事先獲得授權
並註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