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提到了貨幣基金和ETF兩種金融工具。
在詳細介紹ETF前,有必要重申一下我們學習金融投資理財知識的目的:
樹立個人財務管理觀念,
防範金融詐騙陷阱,
進而培養積極健康可持續的消費觀和財富觀。
對於尚未參加工作或剛參加工作沒幾年的年輕人來說,
個人財務狀況的良性發展主要依靠三個方面:
努力工作爭取升職加薪
勤儉節約減少奢侈消費
合理投資學習金融知識
(排名分先後)
年輕人最有價值的資產是自己的勞動力,
工作收入是最穩定且具有成長性的現金流,
因此良好的職業發展是健康的個人財務狀況的基石。
可供投資的金融資產數量越多,花費在投資理財上的時間就越有價值。
花費了同樣多的時間,作出一次正確的決策,
投資1000萬,可能一次上漲獲益就夠吃一年了;
投資1000塊,就算走了狗屎運翻了一倍,賺的錢還不夠吃一個月的。
因此年輕人不應該把時間用在炒股之類的事情上,
仨瓜倆棗再怎麼炒也炒不出花來,
不如多想想怎麼在工資和日常開支上開源節流
我們可以把貨幣基金當成電子現金錢包(比如餘額寶),
但ETF投資還是看看就好,風險高,需要長期投資才能降低風險。
那麼ETF到底是什麼呢?
我們不說那麼複雜,複雜的百科上都有,感興趣可以自己去深入了解。
ETF是一種指數基金。
指數基金是啥?以上證50指數為例,就是上海證券交易所最厲害的50家公司的股票的集合。
單獨買入一家公司的股票,要承擔很大的風險,
它可能被惡意操縱,也可能會因為公司的經營情況變化產生巨大的股價波動,
而同時買入多家公司的股票,就相當於把雞蛋放進不同的籃子,
降低了遭遇黑天鵝事件(小概率事件)的風險。
舉個例子,
我來到食堂,看到了50種不同口味的包子,
如果我任選一種,買50個,萬一味道不好,就虧大了。
這時候食堂老闆告訴我,您可以買一個什錦套餐,
50個包子,50種口味各一個,包您滿意。
ETF就是這樣一個「什錦套餐」
多元分散投資能夠降低整體風險,
理論依據來自於諾貝爾獎獲得者馬爾科維奇的現代資產組合理論(Modern Portfolio Theory):如果在資產組合中加入新資產,那麼有可能在不改變資產組合收益的情況下降低風險。
利用數學中極限的思想,
如果我們能把每一塊錢無限細分,
然後投入到全世界每一個市場中的每一家公司,
那麼任何一家公司賺錢或者虧錢都不會影響我們的投資收益,
因為不是A公司賺錢,就是B公司賺錢,
不管是誰創造了利潤,我們都能與其分享,
最終收穫的是整個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創造的新財富,
而不會受到市場中非理性因素的影響。
ETF有四個好:
門檻低,幾百塊錢就能買;
成本低,沒有印花稅和申購贖回費,只需要交和買賣股票一樣的佣金就可以;
不需要擇股,風險分散。注意是風險分散而不是風險低,因為再怎麼分散它還是股票,風險很高,極端情況下價值腰斬都是有可能的;
不需要擇時,風險分散。每周或每月定期投資定額資金,堅持十年以上,可以最大程度抹平市場價格短期波動的影響,獲得長期回報。
巴菲特一直以來都對指數基金持讚揚態度:
巴菲特認為,真正能帶來高額回報的策略其實非常簡單,而所謂的投資「精英」至少浪費1000億美元,來尋找能打敗市場的「策略」上。
在2017年伯克希爾-哈撒韋投資者年會上,巴菲特說:
「在過去數年中,我一直被問到什麼是好的投資策略,然而在回到這些問題時,我卻對人性有所領悟。」
「我最常見的建議,就是買入那些低成本的標普500指數基金,然而我即便有股神的聲望,只有那些投資手段有限的人才會遵循這個建議。」
「那些聽過我話的億萬富翁投資者、機構、養老基金,從來沒有遵守過這個建議」。
事實上,巴菲特不止一次指出,從長期看,主動選股型基金,無法跑贏追蹤市場的指數型基金,而前者還要收取高昂的管理費用。
對此巴菲特曾應允參加一個「賭局」。這一賭局始於2008年,由Protege Partners挑起,聲稱在十年內其挑選的五隻組合型基金(FOF)的累積回報率將跑贏標普500指數,目前距離賭局結束只有不到一年時間。
然而自2008年至2016年底,標普500指數基金的年化回報率為7.1%,而Protege Partners挑選的基金年化回報率只有2.2%。
巴菲特在他的致投資者信中詳細闡述了為什麼,投資者會刻意迴避這個簡單的投資法則。
「那些投資專家會面臨一個問題。你能想像一個投資顧問一年又一年的告訴客戶,只要持續買能複製標普500的指數基金就行了?這麼做無異於職業自殺。如果他們每年建議不同的主動型基金,大量的費用將流入這些』超級幫手』的腰包。這些推薦就像是深奧的胡說,向你解釋為什麼存在當前流行的投資「風格」,或者經濟趨勢讓你的投資風格改變是適當的。」
「那些富豪習慣了這種感覺,他們覺得能夠享受到與普通大眾不一樣的美食、教育、娛樂、房子、整容手術,或是體育比賽,你還能隨便添加其他的。他們覺得,用錢也能買到擊敗普羅大眾的投資策略。」
「實際上,在生活的許多方面,財富能買到頂級產品服務。基於同樣的理由,那些金融』精英』——富豪、養老基金、大學捐贈基金等等——不願意投資那些普通人只要幾百元就能買的投資產品。這種不情願在富人中是如此盛行,即便所討論的產品收益預期明顯是最好的選擇。據我的計算,當然是非常粗糙的,總的來說,過去十年那些精英為尋找卓越的投資建議,浪費了超過1000億美元。只要簡單算一下:即便只有1%的費率,數萬億美元資產管理費是多少。當然,不是每個投資者在十年前把錢投向對衝基金放,都會落後標準普爾的回報。但我相信我對總體跑輸的計算依然是保守的。」
「金融危機令那些為普通人服務的退休基金損失嚴重。其中許多基金陷入資金不足,部分原因是遭受雙重打擊:投資收益表現不佳,卻產生巨額費用。這導致在未來幾十年裡,必須由當地納稅人彌補短缺的資金。」
巴菲特認為這種情況不會改變:
「人類的行為不會改變。富人,養老基金,捐贈基金將繼續感覺應該享受』超額』投資回報,那些能聰明的利用這個期望的財務顧問會變得非常富有。今年的魔法藥水可能是對衝基金,明年也許還有其他的。這就像是一則格言所預言的:『當一個有錢人遇到一個有經驗的人,有經驗的人最終變得有錢,有錢人最終只剩下經驗。』」
知道了ETF的好處後,我們又該如何購買ETF呢?
如果你有炒股的經驗,直接輸入ETF對應的代碼(比如說上證50指數為510050),就可以像買股票一樣買入了。
如果沒有炒股的經驗,就需要從去證券公司開戶開始了。
找出自己家周圍的證券公司,找營業部的電話,打電話問詢問怎麼開戶、佣金水平多少等內容,了解的差不多了就帶著身份證、手機和銀行卡去開戶就行了。
嫌麻煩的話,可以去證券公司的官網上下載APP,網上自助開戶,更加方便快捷,就是通過率比線下低一些。
開戶後把錢轉到綁定的銀行卡的證券帳戶上,使用券商提供的交易軟體,就可以開心地買買買啦~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銀行卡都辦了,不去券商開個戶,實在是浪費資源。
當然了,再次重申,不要指望通過炒股等投機手段一夜暴富,看看現代金融體系是怎麼玩的,開開眼界長長見識就夠了。
有房無貸,存款超過50萬的,可以考慮拿出一部分資金配置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