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晚,反腐專題片《國家監察》第二集《全面監督》在央視播出,該集講述的是黨中央通過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
第二集中,詳細披露了金融領域一起影響極其惡劣、教訓極其慘痛的案件——賴小民案。賴小民以及華融公司多名原高管現身說法,反思華融公司監督缺失的問題,接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在片中對強化金融企業監督「開出藥方」。
這一集還談到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原副主席白向群的落馬細節,反思「一把手」監督缺失漏洞;介紹了原本處於監督邊緣的非中共幹部的違紀案例。
賴小民案:滿滿一屋子錢 現場查獲贓款2億多元
賴小民,華融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他曾手握金融資源權力,卻大搞幕後交易、大肆侵吞國有金融資產。
片中透露,賴小民案查清的違紀違法的數額、危害程度、犯罪情節、犯罪手段,讓人觸目驚心、瞠目結舌。
賴小民案調查過程中,專案組在北京某小區發現了賴小民藏匿贓款的一處房屋,裡面有多個保險柜,存放的現金達兩個多億。
△賴小民某房產內藏匿的贓款
賴小民為了逃避調查,要求行賄人用現金交付,收錢後自己開車來這處房子,親手放到保險柜裡,路上還會特意多繞幾圈,以防有人跟蹤。
「一分錢都沒有花,都放在那裡,最後組織上都收了。」賴小民在鏡頭前自述,受賄的2億多元不敢花、不敢用,提心弔膽。
然而,這2億多現金只是賴小民違法所得的一部分。他還收受大量房產、名車、名表、黃金、字畫。他的違法所得最終數額還需經司法機關最終認定,但無疑將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
△賴小民收受的名車
△賴小民收受的黃金
△賴小民涉案房產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幹部監督室副主任陳清浦介紹,金融領域資金密集、資源密集,一個融資就達到幾十億,賴小民也知道自己的「價格」,他知道他能給人帶來多大的好處。
「有時候老闆買了好多房子,就張口跟他要一套,老闆都無所謂;或者我喜歡開這種車,說留在我這吧,當時非常麻木了。」賴小民回憶自己的索賄行為時,如此說道。
賴小民獨斷專行 食堂大廚都要安排是自己人
賴小民在華融獨斷專行的程度,也超乎想像。按規定,國有企業的「三重一大」事項必須上黨委會集體決策,但賴小民經常自己直接拍板,聽不進任何反對意見。
「在自己內部集團發展,你想獲取多大資源支持,都是老賴一支筆說了算。你要是一次能頂他,如果頂兩次、頂三次,我估計你工作崗位就調整了,因為我們也有活生生的例子。」華融國際原董事長汪平華說道。
賴小民用手中的人事權,排擠異己、任人唯親,將國有企業當作自己的私人領地。賴小民是江西瑞金人,從管理層到食堂大廚,很多崗位他都安排了自己的老鄉圈的人。
「黨委書記、董事長、法人都是我一個人挑,紀委書記是我的黨委委員,我的部下,他很難監督我。」沒有有效制約,在一片吹捧聲中,賴小民更加忘乎所以。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第三監督檢查室副主任李中華:「內部、外部的監督全部都失效,多因一果,導致『賴小民案』影響極其惡劣、教訓極其慘痛。「
華融公司的問題在其它金融企業也不同程度存在。新一輪派駐機構改革向15家中管金融企業直接派駐紀檢監察組,正是針對發現的監督薄弱環節對症施策。
過去幾年裡,15家金融企業移送司法的案件總共只有10起,而派駐改革不到一年,已經移送近20起。
白向群:斂財過億 坐擁10多套房產 還挪用公款買茅臺
白向群,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原副主席。2019年1月31日,法院一審開庭,檢察機關起訴白向群涉嫌貪汙、受賄、內幕交易等多項罪名,違法所得超過1億元。
片中透露,白向群貪腐1億元的起點,收受的第一筆賄賂,正是第一次當上「一把手」之後。
白向群當時是自治區團委書記,幫「老闆」承攬工程,一筆就輕鬆拿到105萬元「好處費」。白向群首次體會到了靠權力來錢原來這麼容易,此後,他陸續升任烏海市委書記、錫林郭勒盟盟委書記,權力越來越大,對金錢的胃口也越來越大。
白向群在烏海任職期間,大肆插手煤炭資源配置,通過審批煤炭資源、礦產資源開發、房地產開發來撈錢。案發時,查獲白向群在呼和浩特市、北京市、海南省等地實際控制房產十多套,其中不少面積巨大、裝修豪華。
白向群還好喝酒,不僅收受高檔名酒,還四次動用公款六百餘萬,購買各種高檔的白酒、紅酒。
特別是2010年5月,白向群帶隊內蒙古自治區政府代表團到上海參加世博會,看中了世博會一種叫作「和平時代 醉美中華」的系列茅臺酒,就讓下屬動用政府資金九十餘萬,購買了81瓶。
白向群落馬時,從他家裡查扣的酒就有1000多瓶,幾乎都是貴重名酒。
白向群出生在一個普通蒙古族家庭,父母給他起名叫向群,希望他永遠心向人民群眾。然而,當擁有權力之後,白向群卻忘記了父母的厚望,把權力當作了追求自我享受的籌碼。
白向群面對鏡頭自述:「我小的時候父母偶爾給我和哥哥2塊錢買8分錢一個的赤峰對夾,相當於肉夾饃,一家四口人吃的就跟過年一樣,我至今不能忘懷。我事後當了官兒,接受別人的宴請,成千上萬元一桌席,但是我總也找不到8分錢對夾那樣的美味和感覺。所有這一切的結果不就是個貪字嗎?」
無論是不是黨員 只要行使公權力 就要被監督監察
這部專題片曝光的不僅有省部級的落馬官員,還有非中共黨員的基層幹部。
張國志是吉林工商學院原副院長,他擔任吉林體育學院副院長期間,利用職務之便,為兩名私人老闆在承攬學院公寓樓等相關工程上提供幫助,收受賄賂。
張國志並非中共黨員,不在紀委管轄範圍,紀委沒有約束權和查處權。但國家監察體制改革之後,《監察法》明確只要依法履行公職,行使公權力,都被納入監察範圍。類似張國志這樣的身份不再是監督的盲區。吉林省監委很快啟動初核,對張國志採取留置措施。
監察全覆蓋既橫向拓寬,也縱向深入,向基層、村居延伸。
黃細飛是福建省泉州臺商投資區張坂鎮蒼霞村村委會原主任,非中共黨員。他在村級管理事務中,利用職務便利,索取價值約20萬元的財物。國家監察體制改革之後,黃細飛成為新增的監察對象,一些違法行為很快浮出水面,最終被查。
過去行政監察覆蓋不到的空白,通過國家監察體制改革都得到了填補,尤其是一些與群眾利益高度相關的領域,包括公辦教育、醫療衛生、科研、文化、體育等單位中從事管理的人員,鄉村治理中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都被納入監察範圍。
電視專題片《國家監察》專題片共5集,分別為《擘畫藍圖》《全面監督》《聚焦脫貧》《護航民生》《打造鐵軍》,生動講述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鞏固和發展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的故事。
1月12日—16日晚8點,鎖定央視綜合頻道!